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廉潔學習心得體會簡短一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蓮花之美就在于它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里如
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和它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可是,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于像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千世界的多姿萬變,我們大多工作者已把“廉潔”二字拋之腦后,更不知“廉潔從業”所為何?這將會直接影響他們如何正確看待權利和金錢,將會影響到若干年之后我們公司廉政風氣。因此,加強公司廉潔文化教育顯得勢在必行,應把廉潔文化建設作為全公司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全公司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完成“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到“蓮之愛,宜乎眾矣。”的完美轉變。為此,我們應該把廉潔文化活動開展到每個部門、車間,把廉潔從業核心理念植入每位工作者得心中,讓廉潔的種子在我們公司、廠區生根發芽。
。。。的工作人員在。。領導的教育、帶領下,鞏固并樹立了較強的廉潔從業意識,能自覺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線,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權力觀、榮譽觀、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對機密文件做到保密、絕不泄露,嚴格執行部門管理制度;按要求做到帳款、票款相符、絕不違規設立小金庫,并按規定購置資產,嚴格執行財經制度,同時明確責任、落實專人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轄區內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嚴格杜絕因講關系、講人情或收受好處等原因而違反規定出具虛假檢驗結果、檢驗報告的行為。真正的做到了“領導有正氣,職工有士氣,部門有朝氣”!
親愛的同事們,勿為名累,勿為利鎖,勿為權迷,勿為欲困。請自覺樹立起廉潔從業意識,以“花中君子”自居,以“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敗政自明”為在職格言!
。。。
推薦廉潔學習心得體會簡短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廉”說》。
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這話不假。回顧歷史,我國北宋名士周敦頤鐘愛蓮花,曾揮毫寫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文字,令我至今記憶猶深;環望現代世界,無論中西,世人多愛玫瑰,且美其名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卻偏愛竹子,因為它不媚權貴,不迎流弊,品格虛心能自持,是清廉自潔的象征。
“竹衰不變節,花落有余香”。遙想昔年,包拯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死捍衛法律尊嚴,使國家機器得以正常運轉;于謙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調任后只攜得“清風兩袖朝天去”,從而“免得閭閻話短長”;于成龍為官數十年,卻一生清貧,家無余資,被稱為“天下第一廉吏”。他們有竹的高潔,在親民愛民的長卷上譜寫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他們有竹的堅忍,在廉潔奉公的大道上樹起了一座座永恒的豐碑!
“青山高而望遠,白云深而路遙”。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社會急遽變革、世事不斷更新的今天,金錢、美色等誘惑化作糖衣炮彈,令多少人被欲望蒙蔽了雙眼,忘記了自已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喪失了作為 “公仆”應有的信念,失足墜入墮落的深淵!他們所缺少的,正是竹的超然和堅守啊!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教訓是慘痛的。作為共產黨員,我們要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守得住靈魂,始終堅定信念,做到一塵不染。因為,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主題!
試問什么是“廉”?
你說,廉是一棵松,在萬木凋零的冬日,為人們送上一絲綠意;廉是一顆星,在黑暗冰冷的夜晚,為人們添上一份光明。
他說,“廉”是一種追求。只有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才能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營造好公平正義、清明廉潔的社會氛圍,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我要說,“廉”是一種境界。
先說我們親愛的周恩來總理。他曾訂立了“十條家規”,即: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來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生活要艱苦樸素;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這是周總理對親屬的要求,更是嚴格自律的真實寫照。總理去世后,既無碑也無傳,連骨灰都撒向祖國大地,只留下5100元存款。他沒有遺產嗎?不!他給人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那就是:清廉、儉樸,一心為民,無私奉獻!一個堂堂大國的總理用感天動地的“公仆之心”鑄造了一個大寫的 “廉”!
再說威名赫赫的王震將軍。20世紀50年代,他擔任鐵道兵司令員和農墾部部長,卻經常穿一套舊軍裝。70年代前,他沒有穿過皮鞋。新中國成立后直到去世的44年間,除了軍裝,他僅添置過七、八套衣服。可是,就是這么節儉的人,卻把幾千元錢捐贈給湖南瀏陽搞建設,又把節約的上萬元捐贈給了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可謂大愛無言!
還有我們敬愛的總理。xx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顛覆了汶川!災情發生后僅一小時,溫總理就飛往受災第一線,安撫群眾,積極備戰,為災區送去了黨中央的支持,送去了關愛,一夜之間,總理的鬢角就增添了霜花點點!與超負荷的工作強度相比,總理的生活標準卻比普通群眾還低!總理下基層吃飯有“三標準”,一是不讓任何人陪吃;二是只吃“兩菜一湯”,清淡熱乎就行;三是飯菜不得剩下。另外,總理下鄉調研時,還嚴格踐行“三個不”,一是不用警車開路,二是不需當地領導迎送于交界處,三是不接受土特產品等禮品。……而最讓人感動的是,作為一個大國總理,他的一件羽絨服竟穿了整整xx年!10 年啊!這是什么樣的概念?!臧克家說過,“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人民永遠記住他!”是啊,溫總理就是這樣的人,他清廉又愛民,心里裝著每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卻唯獨沒有他自己。試問有這樣的好總理,又有哪一個國人能不為之肅然起敬不為之驕傲呢?!
……
對于 “廉”的含義,可能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但萬流歸一,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條件怎樣優越,“反腐倡廉,節儉戒奢”的精神都不應該被遺忘和淡化,而要一直提倡下去發揚下去。說過,“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所以,對于我們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反腐倡廉”不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理念,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應體現在扎實的工作作風上,體現在身體力行的實踐中。同志們,“未出土時先有節,縱凌云處也無心”,這是竹的呼喚,也是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應當遵循的理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構建和諧社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建廉政文化,樹廉潔新風”要靠你、我、他!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滴水可以匯成江海;細土可以積成高山。團結就是力量,凝聚成就輝煌!讓我們立足本職,嚴于律己,以過硬的素質、優良的作風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到反腐倡廉的第一線,一起營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推薦廉潔學習心得體會簡短三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米哈伊爾·伊凡諾維奇·加里寧說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也許不能用雙手建筑起幢幢高樓大廈,也許無法用臂膀阻擋狂風暴雨,但他卻培育著每一位學子的心靈,他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教師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職業,教師不只是要會讀書,而且要會育人,能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做人,這個過程不是簡單地付出與接受的過程,而是一種心靈影響、精神碰撞的過程。
有人曾把教師比作“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一旦踏入這個行業就必須面對著各種責任,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學生安全教育等等,“盡職盡責”四個字讓教師的身體以及心靈時刻做好奉獻的準備,這樣的責任以及覺悟告訴我們教師是苦的。每節課滔滔不絕、激情萬丈,導致的是嗓子永遠的沙啞;批改那一疊疊的作業,換來的是頸椎、腰椎的不適;柔身細語、用心指導學生,使得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和關懷;盡心盡力地說教,有時換來的是學生和家長的不諒解……
中國有1249.8萬名的教師,業外人不懂得教師的累與苦,即使同行也不一定能理解你的無助和辛酸,因此有那么多人不愿踏入這個行業,有那么多人進來又出去了。我們該理解他們。
但是繼續工作于這個崗位上的教師該懂得苦中作樂,享受那種痛并快樂著的境界,否則只會讓自己更苦。
如何讓自己能苦中作樂,如何能做到樂教,我們自然會想到外在的力量,比如社會、政府等等,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教育生活自身,如果一名教師不能從他身處其中的教育生活中獲得激勵,樂教幾乎是不可能的。“樂”,心之愉悅也,是對這份職業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熱愛。孟子說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去想想那群充滿求知欲的稚子,因為有了我們的存在,他們不再無知,因為有了我們的存在,他們才有美好的心靈和情感,因為有了我們的存在,他們擁有了值得為之奮斗的理想。
也許有人嗤鼻而笑,再怎么用心,這些學生幾年以后是否會記得我們還不一定呢,有必要為他們付出那么多,有必要在乎那么多嗎?請閉上眼睛想一想,當你腦海中浮現那些學生的笑臉時你是否會淺淺一笑呢,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學生從教師那兒得到的是理想,而教師從學生那兒得到的應該充實和尊重。我并不認為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堅守清貧,每個人都有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權利,要為自己和家人而奮斗。但是君子之財,取之有道,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被金錢和名利所誘惑,不被社會上的不良惡習所污染,做自己該做的,做不讓自己不安的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道,不只是做事的道理,更加是做人的道理,教師的一言一行關系到每個學生的發展,一次禮物的收受,可能讓學生認為努力有時不如金錢有用,一次有償家教,也許讓學生以為教師的付出都需要有回報的,長此以往,教師的高尚人格大打折扣,學生和社會對教師的尊重之情越來越淡漠。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當你堅守住內心的廉潔和公正,不僅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民群眾學習敬仰的典范。
教師是一份平凡而又高尚的職業,既然選擇了它,就要熱愛它,為自己的心筑造起一片充滿愛與公正廉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