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描寫初中的作文篇一
可是,話雖如此說,可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談何容易。在家長的束縛下,自由就成了我們這些孩子的奢侈品。在堅硬的鐵籠之中,就好比籠中之鷹,即使你有強健的體魄,你也奈何不了它。
我還記得,有一次父母出差,在臨走前的那個早晨,囑咐我認真做好老師布置的作業,并完成他們另給布置的作業。如果在他們回來時還沒完成作業,他們便會給我更大的學習負擔。本以為父母不在家,我就可以放松一下了,去外邊走一走,看看美麗的風景,那多好??!可是,那任務如大山般壓在我身上,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坐在狹小的書桌前,望著那疊得小山高的書本,一下子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我只拿著一本書,漫無目的地翻著,從這翻到那,從有圖畫的一頁翻到有圖畫的另一頁,直到每一頁都出現了皺巴巴的紙紋,我才放手,然后懶洋洋地拿起一支沉重的筆,寫上幾個草草的字。
“哈哈……哈哈……”我被窗外同齡伙伴的笑聲吸引了,他們在沙子上打滾,在馬路邊打彈珠,在水溝里撿螺子……從這兒到那兒,無不是他們的天下。我是多么羨慕?。∥沂嵌嘞霙_出去加入他們的隊伍??!可是這兒還有這么多的父母布置的作業……
“叮咚”,媽媽他們回來了?!霸愀猓鳂I還沒完成?!焙蠊上攵?/p>
我是多么希望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谀莾海覠o拘無束,自由自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盡情地展現著自我……
描寫初中的作文篇二
人,活在世上有很多與自己關系非常好的人,也有很多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有的盡我所能,有的全力以赴,有的全心全意。這些人,不應該感謝嗎?不應該回報嗎?不應該感恩嗎?
我第一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父母是生我育我的`人,從小到大,把我養大成人,那無私的愛,那無怨的愛,不值得感激嗎?從小辛辛苦苦把我養大,不知多少汗水?多少個夜晚?無法入睡,因我的哭聲,把她吵醒,不知道如何疼她,而克制自己不要哭。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母愛吧!所以我第一個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
第二要感謝的是老師,從五歲就進入學校,到現在的初二,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不知有多少位老師要感謝。有人說:老師就像一支蠟燭照亮了別人,犧牲了自己。又有人說:老師是園丁,知識的傳播者,前進的引路人。人類幾千年創造的文化,科學知識要靠他們世世代代傳授下去。老師的使命是多么崇高偉大啊!千萬個感謝,不知道怎樣表達,只能在此說聲:謝謝您,老師。
第三個要感謝的是朋友,人一生中不能沒有朋友,不能不結交朋友,朋友在一生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我們這一生都要陪朋友度過無數個365天。俗話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也許是朋友一詞的最好代表了。
也許是人與人之間的朝夕相處,不能不需要感謝,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暫,而在這短暫的歲月中,我們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了,一言難以說盡。所以感謝曾幫助過你的人,回報曾陪伴你的人,對他們說聲謝謝。
描寫初中的作文篇三
從歷史的深遠處走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如同飄蕩于千年的精靈,幽然出現,熠熠發光。這就是中國文化。
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文化?!对娊洝?05首詩歌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之路;在戰國七雄的爭戰中,中國文化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戰亂平息,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又有了《離騷》的誕生,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然而也帶著屈原的怨憤與不平一同沉入汨羅江;“一道天光射向光壁,便產生了前后赤壁賦的千古絕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蘇軾。這一切,都是寶貴的中國文化,如黃金般寶貴。
然而,物欲橫流流盡了高雅,歌舞開平平息了斗志,阿諛奉承迎合了庸俗。大江東去已成為千古絕唱,圓明園的斷壁殘垣已被商品大潮沖刷得一干二凈,井岡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所淹沒。那些曾經如此輝煌的東西如今離我們越來越遠。庸俗鋪天蓋地的襲來。高雅悄無聲息的消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功利來衡量精神生活。有人說,周迅離我們越來越近,魯迅離我們越來越遠;知道比爾的人越來越多,知道保爾的人越來越少;聽周杰倫的越來越多,聽貝多芬的人越來越少。塞滿書包的是卡通,堆滿床頭的是言情、武俠;高高掛在書架的是《詩經》,塵封蟲蛀是《巴黎圣母院》。文化正離我們而去。不,是我們離文化而去。熟讀唐詩三百首的已不再值得驕傲,不識貝克漢姆的被嘲笑;談到流行歌曲便滔滔不絕,說起那段滄桑的歷史卻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點一滴的遺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們的.生活。鑒賞詩文,游覽古跡成為那些學者和專家的工作;艱苦奮斗,堅韌不拔被看成戰爭年代紀念品。
可是,這又能怪誰?電視報紙播放的是什么?街頭討論的是什么?雜志刊登的是什么?為了建商業步行街,把烈士陵園拆了;為了整頓市容市貌把當年的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墻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而我們卻還在為這些“杰作”而感到自豪!
被遺忘的文化在悄悄哭泣!所以蘇醒吧,中國人們,甚至世界人們!在如今競爭白熱化的年代,我們更應該學會珍惜那些被遺忘的歷史文化,我們應該用閑情逸致去揣摩那“百僧推月下門”究竟用“推”好還是“敲”更合適,而不是不屑!我們要摒棄文化功用價值體系,用真誠的態度去追求精神生活,把精神價值、獨立自由的文化選擇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用學到的文化知識來修身養性,提高個人修養,而不是當作獲得物質生活的工具。要提高對文化的注重力,去熱愛全人類的文化遺產,用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求文化,思考人生。這樣,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追求文化的學者便不再孤單,鞏固文化的支柱越來越高大堅硬,那文化便會深入人心,不再被遺忘,而是流傳下去。
回來吧!被遺忘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