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火燒赤壁讀后感30字篇一
東漢末期,曹操帶著20萬大軍沿著長江,讓孫權投降,曹操選取水戰,將戰船或三十一排,或二十一排,用鏈子拴在一齊,曹操以為得計。
東吳統帥周瑜探知軍情,決定用火攻,但是風向正朝著我們的戰船,諸葛亮推算出冬至前后必有一場東南大風。
于是周瑜在那一天就準備攻曹操,曹操在那一天,船上放了干草,等易燃物品。于是周瑜就派人拿來劍,點上火,向敵人射去,只聽見“轟”的一聲,敵人的船著火了,有的人被火燒死了,還有的跳下水淹死了。把曹操的20萬大軍全部“消滅”。
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曹操自以為把船連在一齊就會沒事,但是周瑜用聰明的計謀打敗了曹操,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火燒赤壁讀后感30字篇二
《火燒赤壁》是一個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故事。透過這個故事,我認識到∶
一、團結的重要性。如果東吳和蜀國不聯合的話,就不可能構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們早就被曹操各個擊破了。我國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統一戰線”政策,聯合一切能夠聯合的愛國人士一致對外,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我們要干成一番大事業,也務必聯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才能成功。
二、時機的重要性。人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我要說的時機。如果沒有“東風”就不可能有火燒赤壁的成功。所以說,我們無論說話、做事,都要學會抓住時機,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早,時機不成熟;太晚,錯失時機。
三、知識的重要性。諸葛亮為什么能在三天之內借到“東風”這是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里的“天文”、“地理”,我認為就是科學知識。我們務必從小就養成愛讀書、勤思考的習慣,不斷地積累科學知識,長大了才能成為像諸葛亮那樣有才華的智者。
讀了《三國演義》,我領悟到了很多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的話,那還等什么,趕快行動吧!你必須會大有收獲的。
火燒赤壁讀后感30字篇三
《赤壁之戰》講述的是曹操想帶領十五萬大軍搶奪東吳江南的地方.龐統的連環計成功后,周瑜決定用火攻來對付曹操,先讓黃蓋寫信詐降,讓曹操毫無防備.曹操不知有詐,黃蓋的船借著東風飛快地沖進曹軍的水寨.
赤壁之戰是靠了團體的智慧戰勝了曹操.因為先是龐統出了連環計,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諸葛亮前來借東風,最后是黃蓋寫詐降書來攻打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團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團體可以互相幫助,把缺點彌補.
日常生活中,我們還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難是不能直接不
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動腦筋,想出化解困難的好辦法.考卷上有一道難題,我們不能空著不做,得通過腦子的思考來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
我們也需要勇氣,如果沒有勇氣的話,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們沒有勇氣不敢與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生活中既要有勇氣,又要有智慧,讓我們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火燒赤壁讀后感30字篇四
這幾天,我開始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今天,我讀了《火燒赤壁》這段情節。
《火燒赤壁》講了曹操平定北方以后,便率軍百萬去征討江東,東吳與劉備聯合,共同抗曹。故事從孔明舌戰群儒、蔣干中計、張蔡被斬,到孔明草船借箭、周瑜行苦肉計、龐統獻連環計、孔明借東風并最終讓周瑜以幾萬人馬火燒曹營、大敗曹軍百萬。火燒赤壁也成了我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千古絕唱。
這個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雖然嫉賢妒能,幾次要殺孔明,但也智謀過人,是東吳水軍大都督,他用巧計讓蔣干盜書,使曹操殺了張允、蔡瑁,使曹操水軍無人訓練,他還和黃蓋用苦肉計,騙過了曹操,也留下了一句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另一個人物是諸葛亮,他也做出了很大貢獻,是他說動了吳國,使孫劉聯合破曹;是他草船借箭,使東吳火燒曹營,也是他埋伏人馬,殺得曹操片甲不留。
火燒赤壁是三國時期一次重大的戰役,曹操來得兇,也敗得慘,最后被殺的只有幾十騎,赤壁大戰之后,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形成了。
火燒赤壁,寫下了我國戰爭史上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