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賞月篇一
傳統佳節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每年這個時候各個地方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祭月、舞獅子、吃月餅等。當然還有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嘮著家常,賞著明月。
走近瞧,圓月又與海邊相接。這樣的一個景象,就像一個虛幻的世界,讓我不禁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景象簡直就和詩人寫的一模一樣。我的感情仿佛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想念著遠方的親人。此時,皓月當空,我將團聚與思念之情寄予明月,望它能替我傳達這份相思之情。
天邊月在夜色中發著柔和而那么明亮的光,水面上是它美麗的影子,兩個月亮像兩盞燈籠,照著廣場上幸福的人們。天上月,大而圓,明而亮。水中月,清而美,透而靈。天邊的云像小孩子一樣,圍繞在月亮周圍,給明月添上一絲朦朧,透著一絲神秘。
過了一會兒,我們找了一處可以休息的地方,拿出出門時裝好的月餅,一邊觀賞風景,一邊大口吃著手中的月餅。月餅甜的像蜜一樣。月亮圓圓的,似乎在對著我們一家人微笑,又似乎是在和人們一起為中秋節而慶祝。
今年的中秋節也要如約而至了。
中秋,這個凝聚著愛的節日,希望今年我依然能和爸爸媽媽還有姐姐過一個愉快并有意義的中秋。
中秋節賞月篇二
晚上,吃過月餅,我對爸爸說:“爸爸,今晚我們去公園賞月吧!”爸說:“好呀。”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棋盤山公園,登上棋盤山,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來。公園里,游園賞月的人很多,卻沒有太大的喧嘩聲。
看著月亮一點一點偏西,我們帶著美好的憧憬離開了棋盤山公園。
我希望明年的中秋節也能快快樂樂地度過!
中秋節賞月篇三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這就是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之一:“嫦娥奔月”說,早在戰國末年成書的《歸藏》記載:“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藥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人們對嫦娥寄以同情,說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開始將八月十五日夜的賞月改稱為祭月,期盼嫦娥回歸人間。
1、在古代,由于北京,廣東和江浙這三個地方相隔比較遠,而且各地的信息交流比較不便,導致三地過中秋節的習俗都有比較大的不一樣,但是現在雖然三地的距離沒有,但是信息交流比較發達,各地過節的時候都是取長補短,目的就讓家人更加開心,所以三個地方過節的系習俗都變得差不多。團聚和歡樂始終是他們的核心。
2、三地賞月時候,都喜歡登樓吃東西。廣東人比較喜歡一般登樓看月,一邊吃東西慶祝,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有這么一段:“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3、三地賞月的時候都喜歡選擇人多熱鬧的地方,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賞月必不可少。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北京人喜歡一邊看電視里面的中秋節目,一邊賞月,北京人也喜歡到街上去趁熱鬧,選擇一個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能和其他人同樂的地方。
4、三地賞月的時候都喜歡選擇有寓意的食物。例如蘋果寓意平安,月餅寓意人月團圓。江浙人賞月時候主要以吃東西為主,一邊看著月亮,一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是主角,讓家人人月團圓。
中秋節賞月篇四
有一首詩寫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爸爸奶奶在小院里,一邊品嘗甜甜的月餅,一邊聊天賞月。
夜靜悄悄的。深藍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圓盤,已不是平常的那種彎彎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潔的光輝灑向大地。它不像太陽光那樣耀眼、奪目,只是將自己的光輕輕地灑向小院的每一個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沒有,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那里只有環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問:那你知道嗎?全世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對呀!
清風習習,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說說笑笑,讓人感到溫馨無比。
我看著那圓盤似的明月,體會著濃濃的親情,我的心好像長了一對翅膀,飛向那無垠的夜空。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夜,靜悄悄的,一陣涼爽的風穿過我的窗戶,輕輕地撫摸我的臉;我站在窗前,癡情地望著十五的月旁。
窗外,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點綴著幾顆星星,他們害羞似地躲在云紗后面時隱時現,在群星的陪伴下,一輪滿月微笑著注視著人間,她的笑容是那么溫和,那么慈祥,在這樣的微風中,大地好像一個甜睡的嬰兒。媽媽回來了,買了一些月餅。我和媽媽一邊吃月餅一邊看美麗的月色,月光如水,水光如乳,每一片綠葉都披著夢的輕紗,每一朵鮮花都綻放著朦朧的微笑。草中不知名的蟲兒“唧唧”地響成一片,譜寫一曲“月光曲”。
珍珠一樣的露珠,伴著月色滴落下來,空氣里頓時充滿了一種醉人的芬芳。
中秋節的夜晚多么迷人啊!
中秋節賞月篇五
中秋時節天上的月亮圓又圓,如同一個圓盤掛天邊,月有陰晴圓缺,但是在中秋這一天確實格外的愿,格外的明亮。
在中秋的晚上我和家人一起來到院子里一起賞月,一起看那美麗的明月,我們準備了晚上宵夜的食物坐在一顆大樹下,涼爽的清風吹拂起發梢,拂過臉頰讓人感到輕松愜意,到了團圓的喜慶。
仰望這星空,看著那輪圓月,在晚上散發著皎皎光輝,它沒有太陽的炙熱,沒有太陽的強烈刺眼,更沒有太陽那普照萬物的激情,但是月亮有它的優點,那就是月亮是明亮的,在網上發出淡淡的微光,為晚上的行人指路,讓我們能夠在晚上享受月光的洗禮,它雖然微弱但是非常柔和,當我們心情煩躁的時候看到月亮我們的內心就會得到安撫。
中秋的月亮非常的調皮,它高興的時候就會展示自己的光輝,把自己那柔和的光灑落大地,向人我們展示它那如水溫柔的一面,給黑色的夜幕增添上一圈圈漣漪,如同一盞明燈,給迷失在了黑夜中的人們指明一條大路,讓人們在黑色的夜幕中有微弱的微光照路。展現出了它的友好,讓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看到它那圓圓的模樣,它時刻都在天空中旋轉嬉戲,在天空中挑起了美麗的霓裳舞,月下的我們是觀眾,欣賞這月亮優美的舞姿,與月亮一起來享受中秋節的快樂。
月亮生氣的時候它不會向我們發脾氣,但是它會從夜色中扯出一片烏云來遮住自己,躲在烏云的背后不出來,讓原本微弱的光芒消失,讓天地從新被黑夜籠罩,沒有光彩。一片漆黑中讓人們辨不清放心看不到前方的道路,生氣的時候用烏云遮擋這是它要獨自一個人要安靜,所以他會安靜的呆著直到它的脾氣完全消失才會再次露出來。
月亮有時候會害羞,它發現有人在看它,它雖然見到過陌生人,但是很少和人打招呼,很少與人說還,都只會默默的趕住,默默的陪伴,用自己的守護來守護心中的寧靜,它害羞也會扯來一片烏云,擋在自己前面,露出半個腦袋,有些害怕又有些好奇,就會時不時的從烏云后面露出眼睛觀望陌生的人們,一旦受到了驚擾又會都在云后面,遮住眼睛,這種欲語還羞的表情讓我們非常喜愛,讓我們看到了月亮可愛的一面。
也只有在中秋我們才能夠看到這么可愛的月亮,月亮真美。
中秋節賞月篇六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云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青青沐月
都市中人們過中秋,再也不滿足于欣賞那樓縫中漏下的縷縷殘月,而希望投入山林原野的懷抱。“鐵青旅游”會帶大家到青青世界中去,過一個充滿山野情趣的中秋節。青青世界位于深圳大南山的月亮灣畔,景區內綠草如菌,蒼木林立,飛瀑幽澗點綴其間,月色下的青青世界更是清新怡人,空氣中彌漫著田野山林的芳香,中秋夜靜可賞清風明月,動可游園戲水,草地上、山林間,或古樸的小屋中,知己言歡,家人同聚,共賞明月共沐清輝,其樂也融融。青青世界中不僅可以瀏覽觀光,還可以親自動手參與制陶、種植瓜菜等活動。
草原明月賽江南
甘肅南部有一塊美麗的大草原,秋天里格桑花、香柴花、小野菊、蒲公英競相開放,映射出甘南無處不飛花的意境。草原與山、河、湖密切相處,藏傳佛教古寺點綴期間,更添了些神秘和誘惑。
華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里時,拐了一個彎,畫出了“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之首幅美景。
三江口吻月
"三江口"位于宜賓。風平浪靜的月夜,江面上能倒映出兩輪月亮。游人登上“雙月樓”眺望,可賞此奇觀。
長江追月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氣勢雄偉。峽內重巒疊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聽江濤澎湃,觀遠山夜景,夜色朦朧中的三峽別有一番景致。由于受長江截流前“告別三峽游”口號的影響,許多游客誤認為截流后長江水位將上升,景點將被淹沒,三峽不能游。事實上,三峽的景點在截流后不但美景如昔,而且增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這一氣勢恢宏的景觀。月明之夜,在豪華游輪的大型觀景臺上與三五好友品茗賞月,把酒談心,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之一,歷來人們將這里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有“小瀛洲”之稱。三潭印月園地是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筑于萬歷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面積7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開網”、“亭亭”、“迎翠”、“閑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樓、臺,石橋曲折有致,漏窗空靈深遠,花木扶疏,倒影迷離,置身其間,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領略“煙籠秋水月籠紗”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紙中透出,宛如一輪輪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當空時,月光、燈光和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襯,畫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讓人流連往返。
三潭印月的三個石塔始建于宋元四年(公元1089年),宋蘇軾任官杭州時,開浚西湖,于湖中立塔為標志,禁止在三塔以內植菱種芡,以防湖泥淤積。原塔已在元代毀去,現存石塔為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補立。塔形如瓶,高2米許,塔身中空,周有五個圓孔。每當暗月當空,塔內點燭,洞口蒙以薄紙,燈光從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與天空倒映湖中的明月相襯,出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更有巧妙之處在于三塔位置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線是岸上的“我心相印”亭和曲橋的中心線的延伸。站在這條線上,視線可以同時穿過三個塔上的洞孔,見到塔外的水面,因此當月光在某一角度射到水面時,在岸上就可以穿過洞口看到反襯的月光,仿佛每一個塔上都有一個小小的月亮。
長沙古城中秋月
石湖串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人們除卻吃月餅,賞月,蘇州人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石湖看串月”的民間習俗。
石湖,是太湖的支流,居上方山東麓,離蘇州城西南十八里。相傳春秋時,范蠡帶了西施就是從這里泛舟入太湖的。石湖東面有越來溪,溪上有座越城橋,是當年越王勾踐率兵攻吳從太湖挖通水道,屯兵士城而得名。就在越城橋的右首,有座九環洞橋,叫行春橋。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處。
行春橋畔畫橈停,十里秋光紅蓼汀。
夜半潮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
詩人把行春橋畔秀麗的秋色同串月緊密聯結,融為一體,烘托出石湖串月的盛景。
清代沈朝初也有《憶江南》詞說:
蘇州好,串月有長橋。橋面重重湖面闊,
月亮片片桂輪高,此夜愛吹簫。
抒發了作者身臨其境的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在不言之中。難怪田園詩人范成大辭官回鄉要隱居這里,以“石湖居士”自稱。
“蘇州好,串月有長橋”,除了行春橋,蘇州還有一座橋梁史上的杰作――寶帶橋。寶帶橋53孔,猶如“長虹臥波”橫臥在大運河和澹臺湖之間。相傳在農歷八月十八半夜,明月正中,照在湖上,每一個橋憶亦都幻出一個月亮,水中的月亮,隨波起伏,猶如一串明月。
然而,“寶帶橋串月”卻不如“石湖串月”那么有名。這不僅因為上方山石湖景色如畫,而且同上方山的另一個風俗有著連帶關系。相傳,農歷八月十七,是“五通神”的生日,蘇州一帶善男信女都要到上方山去燒香,“借陰債”。明代時,香火極盛,夜間,師娘(即巫婆――裝神弄鬼,熱鬧非凡。十八日一早,四鄉八里的燒香船都涌向石湖,許多船上載著各種會打拳弄武的高手,敲鑼打鼓隨著畫舫穿越橋洞,還把鋼叉從橋洞這邊飛過橋面,越過熱鬧的看客的頭頂,待船到橋洞那邊正好接住,以此來顯示該村村民武藝的高強。這時,行春橋上人山人海,喝彩聲四起。明代吳門畫派文徵明曾為此景作過一幅《泛舟石湖》詩畫卷。直到清末康熙年間,蘇州巡撫湯斌為了防止蘇州人利用結社賽會圖謀不軌。他親自拆掉了五通神廟。從此,迷信的“五圣作祟”煞住了,而八月十七的石潮訊卻依然存在,并流傳至今。
現在,每年八月十七,夜色清朗,蘇州旅游業紛紛增開“石湖串月”游覽專艇,這時,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當空,澄澈萬里,湖波山嵐,一片清光。遙望蘇州城區,繁燈如星,恍若人間天堂。還有小船載酒,泛月湖心,傳出弦歌之聲。一到半夜最佳時刻,人們群集行春橋周圍,待一輪明月升上中天,透過九個橋洞,神奇地顯現在波心之中,每一個人都會為此千古奇觀而發出歡呼和驚嘆。
洞庭攬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一望無際的蘆葦搖曳滿湖金黃。八百里洞庭煙波澹蕩搖空碧,葉葉扁舟弄斜陽。1700年的風吹雨打并沒有使岳陽樓蒼老,日登層樓,見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夜上層樓,見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瀟湘八意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漁村夕照”都可見到。湖中的小島君山有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等眾多古跡,斑竹、連理竹等竹影婆娑。時間充裕可前往3小時車程距的長沙,游岳麓山,訪岳麓書院,看橘子洲的金桔開始熟了,而天心閣古城墻上的月色更有一種古樸蒼涼的味道。
太清水月
當你登上青島嶗山太清宮山項,中秋明月升空時,只見天上月與海中月交相輝是映。水生光,月更明,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峨眉山月半抱秋
有“峨眉天下秀”之稱的峨眉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有山峰相對如峨眉得名。全山縱橫200多公里,頂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雄渾秀麗,氣象萬千,山上寺廟眾多,濃蔭密布,云霧繚繞。24座古剎依山取勢,各具特色。在半山賞月,峰如峨眉,月如金盤,別有一番靜劾和奇俏。觀方池秋月,波影融融,來水漱玉,去波尋珠。白水秋風,圣積晚鐘,雙橋清香,靈巖疊翠一處又一處的勝景讓人浮想連翩。特別是金頂的“峨眉四絕”――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和沿途可見的峨眉猴群更別有情趣。下了峨眉山,可游樂山大佛,往距樂山城北23公里的平羌三峽,過奉節,游長江三峽,感受朗月映照下的三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闊。
天野蒼茫月無言
甘肅省蘭州以南的美麗大草原,貫穿了夏河、碌曲、瑪曲、合作等七個省市。這里秋天雖不似夏天那般繁花似錦,但格桑花、香柴花、小野菊、蒲公英......星星點點,色色相映,營造著甘南無處不飛花的意境。草原與山、河、湖密切相處,藏傳佛教古寺點綴期間,更添了些神秘和誘惑。夏河是甘南游的第一站,有“小西藏”之稱,擁有世界藏書最多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格桑花草原一個連一個。瑪曲的草原也很美,瑪曲的黃河又很壯觀。黃河流經這里,突然一個加彎,形成了秀美絕倫的“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之首曲景觀。秋夜,半個月亮爬下來,月光灑在黃河岸上連綿不斷的峰巔,微風輕輕吹著,如濤低吟,大草原越發安靜了,連牧羊犬聲也聽不到,仿佛萬物都已沉入夢鄉。明月下黃河潔麗、沉靜,還帶著點兒羞澀;而月下的草原更加空曠、靜沓。天蒼蒼、野茫茫的情結凝聚在天邊的草原月色里。碌曲縣內有郎木寺眾多寺廟,寺廟高高低低藏在郁郁蔥蔥的山谷里,經殿金碧輝煌,佛邸、僧房、民宅則是木頂石壁,風情各異天藍山白,草綠水清的景致好似瑞士風光。
中秋節賞月篇七
1、秋高秋爽秋日恰逢中秋,花好月園今宵再度良辰。留意月下絲絲白云,許是我問候萬千。倍相思,祝你如意有佳。
2、我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窗前,向遠方的你送去一片深情:祝你中秋如意。有好吃的月餅嗎?快帶一點來,等不及了。
3、月圓人全,吃茶賞月,談天說地,是極好的事兒。倘若人不夠團聚,心在一起,亦是美的。愿所有共享明月的你們開心!
4、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可貴。祝您中秋快樂!
5、月圓家圓人圓事圓圓圓團團,國和家和人和事和和和美美。尊敬的領導,祝全家幸福和氣滿堂合家歡樂!
6、中秋佳節到,送您個月鉼:第一層財運;第二層幸運;第三層福運;第四層浪漫;中間夾層甜密,祝您天天好心情!
7、中秋快到了,我的心讓我強迫你永遠幸福,永遠快樂,永遠漂亮,永遠開心,雖說你有點“被祝福”,但確是衷心的祝福你中秋快樂!
8、品一品中秋酒,幸福到永久,嘗一嘗甜月餅,健康無疾病,賞一賞中秋月,紅火好事業,發一發微信息,真誠加祝福,中秋佳節,愿你合家歡樂。
9、心中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到了,祝愿你幸福安康,事業進步,生活美滿,合家歡樂!
10、繁星耀九洲,明月寄相思;千里人相隔,兩心遙相依。
11、人生原本浮萍相聚,我們大家都應珍惜,又是一年中秋來際,聲聲祝愿美好寄語:把握青春妙年華,莫使金樽空對月。中秋節快樂!
12、中秋月兒圓,闔家慶團圓。月餅香又圓,天天笑開顏。西瓜大又圓,事業廣無邊。蘋果紅又圓,愛情比蜜甜。葡萄甜又圓,平安又吉祥。祝中秋快樂,平安吉祥!
13、左手握住健康,右手抓住財富。左腿跨過艱難險阻,右腿踏上成功之路。用力喊出幸福,用心感受我這中秋祝福:中秋快樂!
14、中秋時節,秋意漸濃,歡天喜地,共慶佳節,月餅在口,醇香四溢,月圓之夜,福到心到,中秋快樂,萬事如意!
15、月兒圓了,是該送祝福了,細風里,明月下,愿你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16、滄海月明,思念越千山;煙波萬重,祝福遙相送。為了生活,披一身風霜,老師您奔波異鄉;追逐夢想,藏一懷衷腸,老師您步履匆忙。不同的地方,一樣的月亮,中秋佳節,不論老師您身處何方,都愿花好月圓人安康。
17、楓葉紅,菊花艷,丹桂香,果滿園,清風爽,云彩淡,雁南飛,天高遠,星辰亮,月漸圓,中秋節,節日快樂。
18、中秋將到,送你一籃水果,愿你蘋安富貴,橘祥如意,梨想成真,杏福快樂,柿事順利,核家幸福,莓有煩惱,甜如甘蔗,幸運如葡!
19、月到中秋了,你我天各一方。歲月流失的都是美好,我會想你,你記得那句話嗎?明月情依依,繁星語切切。
20、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圓人團聚,祝福聲聲伴你行。朋友:中秋快樂!
中秋節賞月篇八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快到了,人們興高采烈的,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愛——紅燒鴨!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說了起來,我悄悄地走進了廚房,準備偷吃。媽媽見了,也在我后面觀察我的舉動。當我快要接近時,“住手!你這個小饞貓。”我嚇了一大跳,趕緊準備溜出去,可奶奶擋在門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我怎么就這么的笨啊!我眼含著淚花,對大人們說,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們才放過我的。爸爸和爺爺開始忙著把斗香點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滿水果,月餅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兒不識月,呼作白云盤”的詩句,心里頗也能感觸到些詩人當時的一點心境。
“開飯了,開飯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樣子。幾分鐘后,桌上一半的飯菜已被我和弟弟消滅了。爸爸他們都有點被我們的舉動驚呆了的。
我拿著椅子坐在月光下,看著那天空燃放的禮花:紅的、藍的、紫的……
一會兒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騰,一會兒又見晶瑩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撲來。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臨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么也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