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一
古詩考級作為一種培養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的評測形式,近年來在中國愈發受到青少年和學生們的重視。在參加古詩考級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欣賞,更體會到了古詩對于個人修養和心靈陶冶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古詩考級過程中得到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系統學習古詩的重要性
古詩考級要求考生能夠熟練背誦和解讀一定量的古代詩歌作品。這需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詩歌的背景、意義和藝術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古詩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和文化內涵,通過學習古詩,我對于中國的文化傳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古詩還是一種美的表達形式,在閱讀和品味古詩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進一步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和審美能力。
第三段: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機會
在研讀古詩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死記硬背,還要注重理解和分析古詩的意義。這促使我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在閱讀古詩時,我需要通過理解詩歌背后的意義和寓意去推測作者的情感和思維方式。這種分析和推理的過程,讓我進一步思考和質疑文學和人生的更深層次問題。通過不斷思考和對比不同作品之間的異同,我逐漸培養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這對于我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段:提高表達能力的途徑
古詩考級要求考生能夠背誦和朗讀詩歌作品,這對于我們的表達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在背誦和朗讀的過程中,我逐漸提高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語音語調到情感表達,都經過了反復的訓練和強化。同時,通過解讀和分析古詩的過程,我也學會了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通過寫作,我可以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這對于我日后在學術和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五段:提高自信心和藝術修養
通過參加古詩考級,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和表達能力,我逐漸塑造起了自己的自信心。在背誦和朗讀古詩的過程中,我不再害怕面對觀眾和評委,我會放松自己的心態,以從容的姿態來展現自己對于古詩的理解和感悟。同時,通過學習和欣賞古詩,我也培養了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古詩所蘊含的美感,讓我能夠更加敏感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更加熱愛和珍惜藝術和文學。
總結:
通過參加古詩考級,我不僅僅得到了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更諳練了批判性思維、表達能力、自信心和藝術修養。古詩考級不僅僅是一種考試形式,更是一種培養我們文學素養和藝術情操的有效途徑。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和欣賞古詩,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成長和收獲。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二
詩的前六句描繪了一幅清新美麗的春景圖。詩人緊緊把握春雨初晴、陽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爭綠、白雁低飛、黃鸝語澀等幾個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進行描繪。春雨剛停,湖水經過雨水的浸潤,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幾分清新明快。早春時節,不時仍有寒風陣陣,而陽光返照,不僅給景物鍍上一層柔和的色調,還具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這時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艷爭芳,碎紅點點,雖沒有秩序可言,卻展現了春的勃勃生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這兩句寫白雁因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而因為下雨黃鸝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然而,前者不顧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飛行,后者雖然舌澀不聽使喚,也要歌唱嗚叫,原因在于剛剛來臨的春天實在太美妙,太有魅力了,因而它們忍不住飛舞歌唱。詩人通過寫白雁與黃鸝的飛舞和嗚叫,將早春的嫵媚可人之態生動地刻畫出來。
湖光水色,一切都顯露出生機和活力。在這迷人的佳境中,詩人自當緩步湖畔,盡情賞春,但他卻出入意料地感嘆,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貶,貶后的憤懣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由此可見,“減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還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應以蕭條冷落之景來表達。但詩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襯”手法,著力描繪春景的無限美好,借以襯托被貶的哀傷之情。春景越美,憤懣愈深,悲傷愈切。
詩人不僅無心欣賞嫵媚可人的早春景色,反而心情郁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當時國勢衰微,朝政黑暗,而詩人既無救國良策,也無諫言之徑,無能為力,心中之沉痛可想而知。這種隋況下,憂國憂民、衰病不堪的詩人,并沒有興致欣賞早春美景。而且,春色愈美,山水愈可愛,就愈讓人害怕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因而,“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正是憂國憂民的詩人面對一派嫵媚的早春景色生發的無可奈何的感嘆。
此詩為一幅多姿多彩、生機盎然的早春畫卷,堪與作者名篇《錢塘湖春行》媲美。其特點有二:一是精于選景構圖。詩從傍晚雨住天晴、返照映湖的特定場景落筆,緊扣時令和地域特征,著重描繪了山杏、水蘋、白雁、黃鸝的各異情態,活畫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韻。二是工于鍛煉語詞。寫山杏初發,隨處開放,曰“亂點”;因其點綴于湖光山色之間,故曰“碎紅”,顯現其天然情致。寫水蘋新生,則用“平鋪”、“新綠”,顯示其生長情景。五、六句尤為精警。嚴冬方過,大雁飛得低而緩慢,寫其“翅低”、“飛仍重”,為作者之精心創造。一個“重”字,活現白雁早春懶慵笨拙之神態,可謂“詩眼”。下寫黃鸝早春嗚叫,說其“舌澀”而“語未成”。一個“澀”字,亦傳達出黃鸝初歌口拙之態。“碎紅”、“新綠”,交相輝映;白雁、黃鸝,各極其趣。描摹情狀,有靜有動,有聲有色。遣詞造句,看似平易,其實精純。
縱觀全詩,此詩的首聯描寫了初春的各種景物,連綿的冬雨過后,春風悄悄地回到人間,吹散濃密的愁云,帶來和煦的陽光。陽光照射著靜靜的南湖,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頷聯寫初發的杏花,星星點點;湖面上新生的水草綠葉,一片青翠。此聯對仗精工,清麗自然。“亂點碎紅”與“平鋪新綠”,偶對天成,形象鮮明。一“點”一“鋪”,一“紅”一“綠”,對立相生,極富詩味。尤其“亂點碎紅”四字,無一字不情趣盎然,最能體現詩人觀察的細致與技巧的成熟。而“發”與“生”的取用,生動地表現了植物的動態與靜態。頷聯寫靜態的植物,頸聯則描摹動物的情態。白雁羽翅淋雨未干,飛得很低,仍覺得雙翅沉重吃力。寫“黃鸝”則更切合“早春”,經冬后初發的啼鳴聲尚有“舌澀”之感。
全詩在寫景狀物時,善于抓住特征,令讀者感受到早春的氣息,早春的色彩,早春的聲音,一切都具有早春的特點。另外,意境的清麗,風格的樸實,以及選詞用字的精妙渾成,都是這首詩的顯著亮點。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詩文的艱深晦澀,他的詩家弦戶誦,流傳中外,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與他詩歌的通俗易懂分不開。若以此以為白居易不注重詩歌的推敲鍛煉,則與他的創作實際大相徑庭,有時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讓人不易覺察他創作的苦心。這首《南湖早春》,適可見出他詩歌創作的功力與匠心。
詩人切人詩題選取了雨后初晴這一獨特角度,簡潔明快,起筆便向人描繪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畫卷:暖風吹回,云彩散開,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陽的返光回射湖邊,一切顯得溫暖而又明亮,詩人的心情也隱含其中。首聯兩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畫它們的特征可謂一語傳神。輕捷地將詩境展開之后,詩人便妙筆點染湖上景物。山杏初發,詩人以“亂點”見其自然情致,蘋葉新生,詩人用“平鋪”示其生長情景,各極其趣,“亂點”、“平鋪”亦都使原本靜止的事物有了動感,讓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斷生長的力量。說黃鵬“語未成”尚屬常見,謂白雁“飛仍重”則是詩人的創造,一“重”字活畫出了早春白雁難以奮翅高飛的情態,不知詩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終選定了這足以讓人折服,讓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飛仍重”尚可意會,黃鵬“語未成”則簡直無法在畫中表現,惟可于詩中傳出。春光明媚,詩人繪影圖形,也不忘著色。山杏與水蘋的“碎紅”、“新綠”交相輝映,白雁、黃鵬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畫面添了動感,傳出聲音。詩人所描繪的鄱陽早春,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視覺、有聽覺,還有觸覺,給人以全方位的整體感受,讓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畫卷,這實也離不開詩人對詩歌語言的鍛煉,對謀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選擇,語言的運用,畢竟屬于外在、表面的東西,深入品味不難發現,這首《南湖早春》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的精神、情感實灌注在筆下的景物中。風回云斷,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風似也可吹去人心頭的陰翳,讓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時明朗起來。湖上安詳的色彩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山杏、水蘋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值此早春時節,詩人當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與溫馨。此詩作于詩人謫居江州時,在此之前不久,詩人剛經歷過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與挫折。公元8(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謀殺,忠直的白居易憤而上疏,請求朝廷緝捕兇手,洗血國恥,反被政敵誣為越職言事,于是年秋被遠貶江州,現在冬去春回,創傷漸復,江南春色讓他感到驚喜、欣慰。可心頭的陰云畢竟還未散盡,不能奮飛的白雁,學語未成的黃鵬,莫不帶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們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遠離京城的謫居之地見到春歸,詩人的情感是復雜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難以將原先心頭積存的愁苦完全擺脫。總觀全詩,詩人對江南春色是由衷喜愛,掩飾不住的,他雖自嘆“年年衰病減心情”,可隨著春光轉濃加深,心情想也會日益開朗起來。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三
古詩考級是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和研究古詩,可以提升我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我在參加古詩考級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心得和體會。以下是我對古詩考級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第一段:準備階段
在準備古詩考級之前,我首先選擇了適合自己水平的考級等級,確保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一個較好的成績。然后,我開始了對所選級別的古詩進行學習和背誦。我發現通過反復背誦和理解,我對古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我還查找了一些關于古詩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資料,進一步豐富了對古詩的了解。通過這一階段的準備,我對古詩的學習熱情被進一步激發。
第二段:考試經歷
考試當天,我緊張又興奮。步入考場后,我先抽取了一題,然后便有了一段時間來準備詩詞的朗誦。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穩定呼吸,調整最佳的聲音狀態,準備進入狀態。在朗誦古詩的時候,我注重調節語調和節奏,力求表達出古詩中的意境和感情。考場上的緊張情緒逐漸淡化,在經過了幾輪的朗誦后,我逐漸找到了狀態,開始享受古詩的魅力。雖然我的表現并不完美,但我知道這是我最好的狀態,我盡力了。考試結束后,我感到一種莫大的輕松和滿足!
第三段:收獲與進步
通過古詩考級,我積累了豐富的文學素養。古詩給予我們直觀的審美感受,啟迪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辨析能力和詩意表達能力。通過深入學習古詩,我對我國文化傳統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加珍惜和熱愛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同時,古詩的學習也使我對詩詞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挖掘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我發現經過古詩考級的歷練,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第四段:意義與價值
古詩考級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考試,更是對古詩和古代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古詩考級通過引導我們投入到古代文學的學習和研究中,培養了我們對于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審美境界。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擁有了一種審美的準則,還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領略和享受到文學的美好。古詩考級是一個全面發展的過程,不僅提升了我們的語言能力,而且對于我們的修養和人生素養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第五段:繼續努力
古詩考級只是一個開始,我明白,我在古詩的學習道路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繼續學習古詩,深入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化。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自己的文學視野,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古詩愛好者和傳承者。
總之,古詩考級是一次豐富多彩的體驗。通過準備階段的努力學習和實踐,我對古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古詩考級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讓我們在文化傳承中扮演了一份重要的角色。我相信古詩考級不僅是一種考試形式,更是一種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我將不斷努力,繼續學習和研究古詩,讓它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體會其中的美麗和智慧。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四
聲樂考級是我這幾天的重頭戲,這一次我考五級,唱的曲目是“小小的我”,按照編號我是第12個。在考級的前幾天,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從不會唱到會唱;從背不出歌詞到流利的背誦;從聲音小到大聲唱;再從沒感情的演唱到有感情的唱。
今天,就是我沖刺的時刻,我一定要加油!早上醒來后我就開始緊張,連吃早飯也覺得沒什么胃口,而且還覺得喉嚨里面有什么東西卡住了似的。到了電視臺我就更緊張了,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怎么好,看到很多人都和爸爸媽媽在休息室休息,可是我一個人站在門外,不敢進去,腦子里面一片空白。帶隊老師叫我們在休息室排練一遍。輪到我唱了,我的聲音很洪亮,但是我的腳卻在發抖,好像站不穩了。等我唱完,大家都為我鼓掌。媽媽給我提出一個要求,叫我唱歌的時候面帶微笑。還有一個同學的媽媽夸我是這么多小朋友里面聲音放的最開的,唱也唱得最好,我心里美滋滋的,感覺一下子輕松了好多。走進考場,里面好寬敞,四周有像樓梯一樣的座位,兩位評委坐在中間,正在微笑著聽考生的演唱。輪到我們學校的同學考級了,我坐在他們的后面,發現他們唱的聲音太輕了,心里想我唱的時候一定要大聲,我立刻回憶著媽媽教過我怎么唱可以唱得更好更響。12號,我上場了,我先向評委老師問了好,報完曲目以后,聽到音樂就大聲的唱了起來。雖然這時候我的腳沒有再發抖,但還是緊張,唱的時候我沒有笑,所以評委也沒有笑。考完回家的路上,我反而開心的笑了。這一天讓我緊張,讓我擔心,也讓我好興奮;不但讓我受到了別人的表揚,更讓我鍛煉了自己的膽量,我相信我一定可以考出的。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五
近年來,隨著古詩文化的復興與傳承,古詩考級成為越來越多學生追求的目標。作為一位參加古詩考級的學生,我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很多體會。首先,古詩考級對于我們的詩詞詠唱能力有很大的鍛煉作用;其次,古詩考級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領悟古人的智慧與情感;再次,古詩考級強調背誦與理解的結合,培養了我們的語感和審美能力;最后,古詩考級也是一個激發創造力的過程,通過模仿與創新,我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想象力。總的來說,古詩考級給了我們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學習古詩文化的機會,讓我們在欣賞、學習和創作中收獲了許多寶貴的東西。
首先,古詩考級對于我們的詩詞詠唱能力有很大的鍛煉作用。通過參加古詩考級的練習和考試,我們需要牢記大量的古詩,熟悉各種詩詞的節奏與韻律,掌握古人創作詩詞的技巧與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練習朗讀,感受古詩文的音韻之美,培養自己的詠唱感覺和表達能力。通過誦讀古詩,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古人的詩詞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次,古詩考級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領悟古人的智慧與情感。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濃縮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通過古詩我們可以窺探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通過學習古詩,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時代背景,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同時,古詩中蘊含的哲理與情感也能夠啟迪我們的思維,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感體驗。
再次,古詩考級強調背誦與理解的結合,培養了我們的語感和審美能力。對于古詩考級而言,背誦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大量的背誦古詩,我們能夠提高我們的語感和表達能力,增強我們的詩詞觸覺。在背誦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深入閱讀理解古詩的內涵,詮釋古人的意思和情感。通過培養對古詩的理解能力,我們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審美能力,更好地欣賞和創作古詩。
最后,古詩考級也是一個激發創造力的過程。在古詩考級的課程中,我們不僅僅只是熟悉和背誦古詩,更加注重創造性的發展。通過模仿和創新,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想象力,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古詩作品。古詩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了無限的創造空間和想象力,通過創作古詩,我們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創造力。
總的來說,古詩考級給了我們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學習古詩文化的機會。通過參加古詩考級的實踐和研究,我們不僅僅是單純地背誦和學習古詩,更是在心靈與智慧的交融中獲取了更多的收獲。通過古詩考級,我們能夠深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與情感,培養自己的語感和審美能力,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在學習與欣賞的過程中,我們更加了解了古詩文化的獨特魅力,提升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理解。通過古詩考級,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和傳承古詩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六
唐代:李白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荊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于闐采花
唐代:李白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無鹽翻在深宮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楊叛兒
唐代:李白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
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
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日出行 / 日出入行
唐代:李白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歷天又復入西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徘徊?
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沒于荒淫之波?
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
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長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對酒行
唐代:李白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欲誰待。
同學一首別子固
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圣人而已矣。”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圣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七
白居易遭到貶謫后在江州時所留下的作品。這也是作者在江州時留下的作品。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寫南湖早春明媚動人的景物,最后兩句顯示出作者遭到貶謫后消沉郁悶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陽光返照,山杏吐艷,水蘋爭綠,白雁低飛,黃鸝語澀幾個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進行了突出的描繪。大雨剛過,地面和湖上經過雨水的沖洗,嫵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時節,尚有冷氣襲人,而陽光返照,不僅景色秀麗,復有溫暖明快之感;山杏發,水蘋生,欣欣向榮,紅綠相映,色彩對比鮮明,是早春時節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這幅畫中不可缺少的點綴。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毫無秩序可言,顯示出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之態,故用“亂”字點出;而湖面之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地鋪在水面上的綠色草坪,故說“平鋪”。“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齊,其次它與“鋪”字合用,有平展、闊大無邊的意思,令人想見湖面的闊遠與水蘋的茂盛。四句之中,云、雨、陽光、山杏、水蘋幾個意象的描寫都恰到好處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盡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來還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動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正好彌補了這個缺憾。因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變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飛行;同樣由于雨水的淋澆,黃鸝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之感。然而,它們一個不顧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個雖然舌澀但也禁不住歌唱嗚叫,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剛剛到來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們的飛舞和鳴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嫵媚可人之態。
前人云“刻畫早春,有色澤,腹聯尤警”(《唐宋詩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聯的關鍵作用。有了這一聯,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圖才宣告完成。詩的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消沉的心情。面對如此美妙的春天,詩人尚且缺乏興致,無心情可言,則其內心必有巨大的`隱痛。此時國家內憂外患,國勢日益衰微,而詩人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無計可施,對于一個被貶在外的下層小吏來說,即使有賢才良策也徒然無用。憂國憂民、衰病不堪的詩人,怎么會有興致欣賞美妙的春色呢?同時,春色愈美,國家河山愈可愛,就愈讓人擔心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正是憂國憂民的詩人,在爽心悅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發出的無可奈何的嘆息。
時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節,也有別于仲春、暮春。詩人選取了傍晚時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這一特定角度,著重描繪了山杏、水蘋、白雁、黃鵬這些頗具江南風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畫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韻。時令尚早,大地剛剛蘇醒,山杏初發,花開得不多,點綴在湖光山色中,故謂“碎紅”,“亂點”則一下將杏花隨意開放、隨處點染的神態活畫出來。“亂”并非雜亂、零亂,而是自然、隨意,詩人寫西湖春景時亦說“亂花漸欲迷人眼”(《錢塘湖春行》)、“亂峰圍繞水平鋪”(《春題湖上》),都從“亂”中見出天然情趣,毫無人工的矯揉。水蘋新生,葉子平鋪水面,“平”與“亂”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惟在水鄉;才見此景致,也讓人覺得隨著季節的推移,春色轉濃,它們也會在湖面上不斷伸展、擴大。寫了看似靜止的景物,詩人又轉而接筆描繪了湖上的雁影鶯聲,靜與動、景與聲相映成趣。嚴冬剛過,大雁尚未從冬天的慵懶狀態中恢復過來,還不善高飛,在湖上飛得低而緩慢,詩人以一“重”字活現出了它此時慵懶、笨拙的神態。經歷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禁錮,黃鸝在初展歌喉時也難免舌澀口拙,不能婉轉高歌。白雁翅低、黃鵬舌澀,莫不帶有早春時節它們自身的特征,也別具情趣。它們不惟使詩人所描繪的畫面有了動感,且有了聲音,也讓人感到它們不久即會振翅高飛,舒喉長鳴。一幅充滿希望和生機的早春畫圖呈現在讀者眼前。
古詩考級心得體會篇八
有幸參加了在諸暨市教師進修學校和城東實驗小學舉行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培訓活動,聽了5位老師的精彩課堂,以及4位特級教師的講座,我感受頗深。
每一位授課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中華古詩文誦讀成果匯報演出,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唐宋、明清的歷史脈絡,盡顯古今詩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蕩氣回腸,令全體老師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總而言之,從這樣一堂集古典與現代、文學與藝術之美于一體的課堂中傳遞出了中華文化的神韻和不朽魅力,并足見各位老師的功底之深厚!
這次活動有省內特級教師設計全新的觀摩課,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將我們帶到經典詩文教學的神圣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場報告都呈現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一個個教學案例讓我們感到真情蕩漾,自然流暢,活潑生動,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淺的是黃吉鴻老師上午講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熟悉讓我們深深折服。整場報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語如珠,他對古詩詞文本獨到的理解與深刻的解讀,是我在過去的教學中所不曾用心關注過的,這一點讓我們望塵莫及,帶給大家的震憾是無窮的。張英老師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聽課的人如同走進了一個詩意的天地,整堂課中,張老師始終是如此的沉穩,一字一句,細細推敲,優美的視頻,生動并帶有回味的聲音將學生們慢慢地帶入詩境中,學生也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到了古詩文的經典魅 力,同時用朗讀、吟誦、想象、小練筆等教學手段更是將詩文教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名師的風采,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鉆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淀,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腳踏實地,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方能點燃和引發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教學的境界,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