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50字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500字篇一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定人。曾任報社記者、翻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dǎo)演等。先后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他的作品集有英法意等十幾種譯本。
初讀《射雕》以為是類比于當代的架空文,那種天馬行空,不受時空、社會等因素限制。讀后才知道,這部小說大部分的歷史背景是嚴格按照宋末元初時期的史實而作。參考了中外關(guān)于元史的11種書籍。書中附錄還概述了成吉思汗的家族背景和全真教的歷史情況。哪些地方做了篡改和添加故事情節(jié),都逐一列明。不看內(nèi)容,單看這些附錄就已對老一輩藝術(shù)家的態(tài)度肅然起敬。即使是娛樂,也不能使后人混淆歷史。這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學(xué)大家。
金庸老先生解釋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內(nèi)容是寫人的。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上萬的人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huán)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的交往中反映出來。小說是創(chuàng)造人物,創(chuàng)造出的`人物與讀者心靈碰撞,你會有感情反饋出來,喜歡或者厭惡,作者都非常開心。說明這個人物已然鮮活起來。
小說是種藝術(shù)形式,藝術(shù)都蘊含著廣義的美,小說的美是文筆之美和結(jié)構(gòu)之美。
讀了《射雕》知道什么叫行云流水。文章的結(jié)構(gòu)揮灑自如。跟著作者的思路根本停不下來,自然的銜接過渡,一件又一件事情的發(fā)生,和描寫人物的轉(zhuǎn)換,就在一眨眼之間,你完全不會懷疑是不是編的,感覺事情就是應(yīng)該這樣來發(fā)展。
讀這部小說的時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廢寢忘食看完的《盜墓筆記》,同樣也是讓人愛不釋手,但是讀后第一感覺是作者三叔一直在挖坑填坑。也很喜歡但看著很做作。兩個對比起來一個是自然天成,一個是人工開鑿。都是美女,美的感覺不一樣。
讀小說是真的爽,一直讀就一直爽。比讀其它形式的讀本過癮得多,讀這種大家的作品更是恨不得一口氣跟著作者的筆尖從頭到尾的跌宕起伏。因為是長篇小說,人物繁多,又是武林中事,所以不僅是人物內(nèi)心的描寫,拳腳相交的描述也特別多。每個厲害角色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就不說上層武功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之間的打斗,單說楊康和穆念慈的比武招親,只是一場打斗非但動作場面寫得很精彩,楊康的個性也突顯得淋漓盡致。
因為作者做過編劇導(dǎo)演,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一些情節(jié)處理不知不覺地運用了很多戲劇體。看過《射雕》的人都知道黃蓉幫郭靖在牛家村密室療傷7天7夜的片段。因為墻上有一個洞,所以外面發(fā)生的事情他們都看得清清楚楚,這一段的描寫就是舞臺劇中的描述形式和人物調(diào)度方法,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以郭靖這個傻小子的成長史為主線,后期是他和精靈古怪的黃蓉產(chǎn)生感情后一起闖蕩江湖行俠仗義的所見所聞。主人公郭靖性格憨厚,天資不夠聰穎,但勤學(xué)刻苦,為了替父報仇誤打誤撞中練就了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當他武功蓋世時,開始對戰(zhàn)爭的殘忍,鐵木真的嗜血侵略產(chǎn)生質(zhì)疑,人生出現(xiàn)迷茫,后又被師傅洪七公以身正行的點醒,開始為了大宋保疆守土。
這部小說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他在黃蓉的幫助下守住了城池,贏了這場戰(zhàn)役,也和鐵木真進行了交心長談。但我們知道,宋朝終是滅亡了,那郭靖和黃蓉有什么樣的結(jié)局呢?作者很狡猾地說,他在《神雕俠侶》的小說里寫到了這些。關(guān)于《神雕》我連完整的電視劇都沒有看過,所以下一部就要繼續(xù)和金庸老先生一起行俠仗義,快意恩仇了。
小說里有一部《九陰真經(jīng)》算是從頭至尾的實物線索,其中有一段重要的心經(jīng)全是漢字卻怎么也讀不懂,后來說是梵文,由南帝一燈大師的師弟翻譯出來的。
作者并不是自己杜撰的這個情節(jié),而是他讀書的時候親自讀過一本書。這本書非常難得。名字叫作《忙豁化紐察脫必赤顏》,名副其實是一本有字天書。經(jīng)過全世界數(shù)不盡的學(xué)者研究。終于解開了整部書的內(nèi)容,“忙豁化”就是蒙語中的“蒙古”,“紐察”就是”秘密“,”脫必赤顏“是”總籍“,所以這本書就是《蒙古秘史》。此書保存在元朝皇宮之中,是蒙古皇室的秘典,絕不外傳,因為當時蒙古還沒有文字,所以此書最早應(yīng)該是漢音直接撰寫的。它后來經(jīng)過很多學(xué)者先翻譯成古蒙語,再譯成現(xiàn)代蒙語,最后才又翻譯成漢字的。所以這么一本書寫的時候就不容易,永樂大典能夠把它收錄又是極大的不易,最后還要經(jīng)過層層翻譯而后我們才可以讀懂。感覺不讀一下,都對不起和這本書有關(guān)的許許多多的人。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種光明正大地剽竊別人知識的行為,且越竊取越快樂。讀書使我快樂,我需要一直快樂!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50字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500字篇二
縱觀中國歷史大概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guī)律我們的民族先是統(tǒng)一強盛后來慢慢腐化組織力量衰退。此時如果出現(xiàn)一些改革那么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敵人就會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民族有個很特殊的現(xiàn)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們民族的轉(zhuǎn)機。
以上所講的我們民族七次大的危機又都是七次大的轉(zhuǎn)機。歷史上常常是外族人來了之后我們?nèi)A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們?nèi)A夏民族就壯大起來統(tǒng)一起來。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來了我們民族再融合又壯大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其它國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贏要是打不贏這個國家或民族就會垮臺。我們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況也很多但卻很難被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有一股韌力一股很頑強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們又很開放在文化上同它們?nèi)诤显谝黄鸾?jīng)過一段時間大家變成一個民族我們的民族從此又壯大起來。
二內(nèi)容摘錄:郭靖道:“這西毒如此奸猾那是非跟他算帳不可的。但你和馬道長、丘道長他們一起去聲勢不是大得多么?”周伯通道:“唉也只怪我好勝心盛以致受了愚弄一直不知道當時只要和馬鈺他們商量一下總有人瞧出這件事里中間的破綻來。過了幾年江湖上忽然有人傳言說桃花島門下黑風(fēng)雙煞得了《九陰真經(jīng)》練就了幾種經(jīng)中所載的精妙武功到處為非作歹。起初我還不相信但這事越傳越盛。又過一年丘處機忽然到我家來說他訪得實在《九陰真經(jīng)》的下卷確是給桃花島的門人得去了。我聽了很是生氣說道:‘黃藥師不夠朋友!’丘處機問我:‘師叔怎么說黃藥師不夠朋友?’我道:‘他去跟西毒索書事先不對我說要了書之后就算不還我也該向我知會一聲。’”郭靖道:“黃島主把經(jīng)書奪來之后或許本是想還給你的哪知被他不肖的徒兒偷去了我瞧他對這件事惱怒得很連四個無辜的弟子都被他打斷腿骨逐出師門。”
三我的觀點:倪匡以九品中正方式評價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有些我非常贊成有些無可無不可也有些完全不能同意。這是很正常的。假如一致鼓掌通過并不表示倪匡看得準反而表示他缺少獨得之見。正是要評價不同各如其人那才不枉了金庸塑造人物的一番心血。譬如常有人為紅樓夢中的女性爭執(zhí)主要是對寶釵和黛玉的品評或擁釵或擁黛老友甚至為之揮拳。如果人人都接受戲曲片一面倒揚黛抑釵的觀點曹雪芹魂而有知豈不更為寂寞?
非常贊成的不必談無可無不可的也不必談不能同意的才值得談一談。個人一直認為郭靖與黃蓉都是絕代之人在金庸小說人物中空前絕后。郭靖之所以絕代并非僅為他大仁大義與愛國愛民。大仁大義與愛國愛民的人在歷史中了不起在文學(xué)藝朮中未必一定動人更未必絕代。郭靖之絕在一個「真」字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做在俗人眼中為幼稚甚至愚蠢身受其「真」者方能體會他其實是大智若愚。故此巧如黃蓉、靈如楊過、逸如洪七公、強如成吉思汗都要向他寫個服字。
黃蓉之所以絕代同樣在一個「真」字不過她是巧而真看來就處處用心機處處占人上風(fēng)。這樣的女子并非不可為妻而是只有像郭靖那樣的人才可以娶之為妻以大拙對大巧拙而真就壓倒了巧而真。
如果金庸不寫「神雕」黃蓉的形象不致遭受破壞正因為「神雕」必須以楊過為主黃蓉就注定遭殃。楊過和黃蓉是一類人物以巧而真對巧而真然而賓主之分已定黃蓉只好成為楊過的綠葉。但郭靖在「神鵬」中的聲光仍然不遜楊過那是性格使然拙而真終究是巧而真的頂頭上司。在中國文化中人生的困境會如何轉(zhuǎn)化與突破呢?我總想到郭靖與裘千仞而關(guān)鍵的一幕便發(fā)生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他們初上華山時郭靖正陷于生命的迷思中心灰意冷如槁木死灰般。反之壞蛋的裘千仞卻是野心勃勃要奪那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然而洪七公的'出現(xiàn)與一席話卻成了他們生命的轉(zhuǎn)折點。我認為他們?nèi)松母淖冋磻?yīng)出中國文化中兩種面對人生困境的方法試分述如下。
就郭靖而言他的人生困境在于是非價值觀被混淆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來回應(yīng)他的生活(境遇)。引爆點在于他一生學(xué)武然而最親的人死于非命卻無能為力武功雖高卻似乎沒帶給誰幸福重義守信卻也沒使誰好過了。換句話他質(zhì)疑他人生的目地何在(以前好像復(fù)父仇師仇是最重要)也懷疑他所曾接受的道德教導(dǎo)而價質(zhì)判斷近乎崩潰(因為事實和理想似乎是脫離且是非沒明顯界線的)。但七公卻使他從迷思中破繭而出。與其說是七公的一番話的影響不如說是七公成了一種「典范」。這樣的典范不僅強烈揭示出「意義的所在」更暗示出那種可能性。基本上這是和儒家的傳承相符合的。儒家背景處在禮壞樂崩的亂世孔子嘗試在其中重新建立社會人心的價值體系。故孔子總說他祖述古圣王堯舜禹湯之道他要將圣王的典范重新建立起來賦與意義。因為解當日的社會崩離的情況在將古人的道德制度重新恢復(fù)。并且儒家還相信這樣一套體系(儒學(xué))人人都可能在其中自我成全而為君子。洪七公則包含了這樣的元素他將郭靖不能肯定的「價值」(武功)以實踐的經(jīng)驗(他一生殺了231人盡皆大惡該死之徒可謂替天行道)顯示出其意義(武功是工具為的是行善)并展現(xiàn)了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如金庸說的七公之言其實道理不難然而丘處機能說卻勸郭靖而不得非得七公以其朝然若日的「身教」方足敲醒郭靖的迷思重尋人生的意義。
四討論議題:金庸迷很多那是否對金庸筆下人物的內(nèi)心交錯的感覺產(chǎn)生很多疑問呢?請各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