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篇一
今天,第三節是科學課。我在學校門口看到了一個同學。他手里拎著一個塑料袋。我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第三節是科學課,看來今天又要打醬油了!這可怎么辦呀?我提心吊膽的想著。老師一定會訓我的。
“叮鈴鈴”,上課了,我去三班借結果被老師訓了一頓,我今天又要渾水摸魚了。
老師大聲說道:“今天沒帶實驗品沒關系!下次帶就好了”我拍了拍胸,哎!真的是虛驚一場啊!實驗開始了!大家熱火朝天的進行著,我也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老師發的`實驗品。我看了一下原來是指南針和導線還有電池。有發下了一些釘子。原來是關于電磁吸鐵的實驗。
同桌班長幫我弄好了這些“設備”,我高興極了連說“謝謝”他謙虛地說“不用謝”我又開始了實驗。我把電池放到了導線的兩端,呈現短路狀態,只是第一步。
接著我又做了另一個實驗,又學了一些化學成分。我很高興。
“叮鈴鈴”下課了!我戀戀不舍的向老師再見!
這節科學課可真高興啊!
課堂篇二
安定區內官營中學 董志斌
7月19日至7月21日,我在定西師專參加了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本年度在安定區關于夢想課程的培訓。簡單說,“夢想課程”是該基金會對于貧困地區在教育方面的一個資助項目。撇開該基金會開發、推行此課程的深層原因(可能隱含著目前一般人所沒有想到的經濟原因和文化原因),就表層所了解到的情形是,夢想課程的宗旨是素質教育,培養全人。其理念是讓孩子們自信、寬容、有尊嚴地成長。其教材主要由上海師范大學、阿里巴巴淘寶網等機構的資深專家編訂,并吸納夢想課程開設過程中全國各地一線教師創意的第一手資料。其主題宣傳語是“愛讓夢飛翔”。
據了解,其教材架構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我是誰”,第二板塊是“我去哪里”,第三板塊是“我如何去”。這個架構的思想基礎是關于人的基本哲學問題。具體的教材則非常生活化,如“家鄉的特產”,“小小加工廠——理財”,“我會管理自己”,等等。這一課程的性質定位在“校本課程”。被援建了夢想教室的學校,將夢想課程作為校本課程來開設和開發。基金會設有夢想銀行,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等活動通過有關教師上傳到夢想網站,并通過積分來管理。積分可以兌換現金、實物或外出考察培訓機會。
通過聽課,了解到夢想課程的課堂組織一般是小組形式。初始課上老師在導入時通常有一個“團隊建設”的編組(隊)環節。比如新班有30人,要分為5個6人組(隊)。其具體做法(這里只能舉其中一例)是在30張小紙條上分別寫了芒果、葡萄、水蜜桃、蘋果、橙子,通過拈鬮、用肢體語言找朋友的方式編組,小組圍桌而坐。然后讓各小組給本組(小團隊)命名、設計徽標、口號、隊歌、并自定隊規。對各小組的評價也就由此開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進行評價。每半天評選活力小組和創意小組各一個。評價是捆綁式的,只評價小組,不評價個人,有獎有罰。自我評價和投票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比如考勤,開始上課前,各組匯報到課情況,全勤加1顆小星星,有遲到和曠課的則不加。再如以三天為一個階段,小星星最多的組給每人獎勵一個“小禮物”,小星星最少的一個組“表演一個完整的節目”。班級評價表就貼在教室墻上,評價的獎罰都是當場兌現。事實證明,這一評價方式適合于各年級學生——一般認為這種方式比較適合于年齡小的學生而不太適合年齡大的學生。但在本次培訓中,參訓的都是教師,估計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上,但被志愿者教師訓練得像小孩子一樣,數自己組的小星星,想法設法展示、表演,給自己的組爭取獎勵。
顯然,這個模式很接近目前我區推廣的“3+x”模式。具體操作略有不同。比如熱身導入采用與主題相關的簡短的游戲。主題活動各組內合作完成,在全班展示后,紙質作業即貼到隊徽所在的墻壁上。分享展示環節每次每組都選派兩名組員合作完成,或者解釋,或者演說,或者用肢體語言,不一而足。評價總結如前所述,此不贅言。不約而同的是,此前來我校的臺灣大學生支教團,他們兩人一組上課,上課的模式與夢想課堂的模式極其相似。他們對陌生的學生從熱身導入、團隊建設、目標說明、主題活動、評價總結都能抓在手上,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教學效果好。由此可見,高效課堂模式的建構,必將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至少會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夢想課堂的評價與課堂模式對我們進一步探索“3+x”模式及相應的評價方式確實有著積極的啟示。但這里對夢想課程及其課堂的介紹掛一漏萬,好學樂學者完全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去學到更多。
課堂篇三
每天,我們都在學校的課堂里學習、成長。當然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見聞,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收獲。我就從其中找到了課堂的見聞。讓我們一起來體驗其中的樂趣吧!
“叮……叮……叮”上課了,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今天這節課是科學課,由我們的任老師來上。他一進教室就說讓我們帶來的材料:小燈泡、導線、電池、指南針做實驗。我最喜歡做實驗了,我就和我們這一組的成員先用長的導線把小燈泡的下端栓上,再用導線的另一端放在桌上,用電池放在導線上壓著,再把栓有小燈泡的放在電池的頂端,明亮的燈火就亮了。老師再用大磁鐵把指南針里面的針弄旋轉了,我們也嘗試著,把指南針放在桌上,用磁鐵在它的上空打個圈,里面的指南針果然在跟著旋轉。我們驚奇的說:“哇,好神奇!”但是我們覺得這指南針就這樣玩,沒意思。然后我們就去看看另一組成員是怎樣做的。只見他們有一個步驟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他們是用導線把指南針的外圈打幾個轉,再放在桌上,燈一亮,指南針就在旋轉,看著是不是指向南,是不是指向北,最終指南針停在了南上。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奇怪,我就說我們的指南針為什么沒有用,結果我們的少了一個步驟啊!”我們從新做了一遍。“成功了,成功了!”我們高興地大叫。隨著時間的流逝,“叮……叮……叮”下課了,我們大家在快樂有趣的課堂上分散了。
今天下午的六(4)班熱鬧非凡,笑語盈盈,那是因為今天教音樂的張老師在音樂課上讓我們自由發揮,自由表演、唱歌。
一聽這話,剛才沒精打采的同學們這下可來了精神,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上講臺大干一場。
首先上場的是我班著名男高音吳昱澤,他最喜歡唱《感恩的心》,甚至有段時間,他一天到晚都在那里喃喃自語(雖說是喃喃自語,但聲音確實挺大的`)的唱著,特別是高音那段,聽得我們耳朵都表示嚴重抗議,他今天不會還唱這首歌吧。同學們一見是吳昱澤上場,便做好了各種準備,有的拿出紙巾,堵住耳朵,似乎已經判斷出吳昱澤的企圖,有的又拜托吳昱澤別再唱那首歌,還有的甚至大叫著讓吳昱澤下場,只有吳昱澤的“粉絲”陳新淳在為吳昱澤鼓掌。整個教室亂極了,同學們各說各的,可大家的臉都是讓笑容打前鋒。看著臺下同學們精彩的“表演”,我不由自主的“撲哧”一笑。可吳昱澤絲毫沒有被這熱鬧的場面所感染,他帶著表演性質的語氣嚴肅地說:“今天,我為大家演唱的是一首非常非常感人的歌,那就是。”吳昱澤稍稍停頓了一下,而我們的心已經懸到了嗓子眼,我們害怕他又唱《感恩的心》,教室里頓時安靜極了,李沁虹的一支筆掉落地上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吳昱澤深呼了一口氣,捏緊了拳頭,似乎在給自己鼓氣,而臺下的“演員”們則在為他的表演偷笑,“《感恩的心》”。吳昱澤接著說。“吐”,全班同學集體噴血,然后就是一陣狂笑,接著就對吳昱澤好言相勸,他終于對“舞臺”說拜拜了,同學們也都松了一口氣,總算可以讓自己的耳朵少受一次折磨了。
接下來閃亮登場的是特別裝帥的趙恒平,他一上場就擺了一個很“酷”的姿勢,全班集體用雙手雙腳鄙視他,這可是我們班主任楊老師同志特意為趙恒平的吊兒郎當的樣子頒發的大禮,他似乎意識到了什么,立刻嚴肅得像個小大人,鄭重其事地說:“今天,我要為大家帶來一首《玫瑰花的葬禮》,請大家多多指教。”同學們被他的嚴肅樣逗笑了。他的歌喉還算過得去,我勉強的聽著,可他的粉絲團在那里使勁為他鼓掌,手都拍紅了,他的演唱把班上的男生全部征服了,男生們為他鼓掌,女生們卻無動于衷,他的演唱結束了,男生們鼓掌鼓得更響了,女生們還是沒有反應。
然后是王絲語,她是第一個敢于上去展示的女生,同學們(特別是女生)為她鼓氣,果然,她那圓潤的歌喉讓我們陶醉其中。
張老師最后點評說吳昱澤是唱得最“好”的,全班又笑了,因為張老師也想搞笑,她的評價恰恰是反著評的。
這節課真有趣!要是每節課都能這樣,那上學就其樂無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