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王廟導游詞講解篇一
宋開寶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豐登,人們懷念李冰疏江導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廟毀于戰亂,清同治、光緒年間(公元1862年至1920xx年),相繼修復。本世紀三十年代二王廟主體建筑毀于火災,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難,經重塑金身,才為今日之所見。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繼赦封為王,更稱今名。廟內梯回壁轉,亭殿交錯,飛檐疊閣,雄偉莊嚴。漫步其間,似入“先都”。壁間刊刻的“深淘灘,低作堰”等許多治水格言,是我國古代治水經驗的種結。彩塑的李冰父子及歷代“堰功”像,雕刻生動,技藝精湛。
新建的李冰紀念館,系統的展示了李冰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專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跡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廟前橫跨內外二江的安瀾索橋,被譽為我國古代五大橋梁;蹬廟后在新建觀景樓上,古堰雄姿盡收眼底。
二王廟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宏偉秀麗,環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
祭祀活動---清明放水節
兩千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典活動,也有老百姓的民間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官方的祭祀活動更為隆重。據史料記載,官方的祭祀活動正式頒定,是在宋開寶七年(公元920xx年),初定為每年祭祀一次,后改為每年春秋祭祀二次。早期的祭祀十分隆重,有十分隆厚的血祭遺風。現代代之以“清明放水節”慶典活動,也可算是官祭活動的延續。
二王廟廟會
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二王廟導游詞講解篇二
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開寶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豐登,人們懷念李冰疏江導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廟毀于戰亂,清同治、光緒年間(公元1862年至1920xx年),相繼修復。本世紀三十年代二王廟主體建筑毀于火災,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難,經重塑金身,才為今日之所見。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繼赦封為王,更稱今名。廟內梯回壁轉,亭殿交錯,飛檐疊閣,雄偉莊嚴。漫步其間,似入“先都”。壁間刊刻的“深淘灘,低作堰”等許多治水格言,是我國古代治水經驗的種結。彩塑的李冰父子及歷代“堰功”像,雕刻生動,技藝精湛。
新建的李冰紀念館,系統的展示了李冰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專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跡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廟前橫跨內外二江的安瀾索橋,被譽為我國古代五大橋梁;蹬廟后在新建觀景樓上,古堰雄姿盡收眼底。
二王廟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宏偉秀麗,環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
祭祀活動---清明放水節
兩千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典活動,也有老百姓的民間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官方的祭祀活動更為隆重。據史料記載,官方的祭祀活動正式頒定,是在宋開寶七年(公元920xx年),初定為每年祭祀一次,后改為每年春秋祭祀二次。早期的祭祀十分隆重,有十分隆厚的血祭遺風。現代代之以“清明放水節”慶典活動,也可算是官祭活動的延續。
二王廟廟會
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