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捕蛇者說教案篇一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柳宗元的文學常識及“說”的體裁特點
2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能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3理解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誦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
2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熟悉文章的主要的內容前提下,理解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這篇“說”,讓學生理解蔣氏三代寧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稅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的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行,也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同學們,“蛇”在我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形象?下面請同學來談一談。
2、想到了蛇,同學們就聯想到了“兇狠、殘忍”這些詞語,就感到恐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樣說說捕蛇人的事的。[板書課題,作者]
或從背景介紹導入:唐玄宗天寶中期起,戰爭仍頻,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沎(cǐ)叛亂等禍亂接連發生,全國稅戶比唐玄宗早期減少四分之三,而兵員卻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無休無止,民不堪命。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存留戶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卻有一種職業可以免其賦稅,到底是什么職業呢?他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捕蛇者的世界。
1、“捕蛇者說”不能譯成“捕蛇的人說”,因為“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議論,可以敘事,但敘事也是為了說理,相當于現代的雜文。
2、作者簡介: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執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官階相當于副司長)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及句子停頓。
2、正音
3、指名朗讀,一人一段。
4、齊讀。
二人小組,結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記下看不明白的語句,待全班討論解決。
學生提出有疑難的語句,全班集體解疑。具體方法:
一個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教師鼓勵其他同學給這位同學解說明白;同學們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講解。
然后一人一句翻譯課文,教師適當點撥。
(一)實詞總結
為 ①作,制成。“然得而臘之以為餌”。②做,干。“今吾嗣為之十二年”。③寫。“故為之說”。
已 ①離去,意為醫治。“可以已大風”。②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 ①征收。“歲賦其二”。②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癘 ①惡瘡。“可以已……瘺、癘’。②疫病,疫氣。“呼噓毒癘”。
入 ①繳納。“當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廬之入”。
歲 ①每年。“歲賦其二”。②年。“積于今六十歲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厲害。“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③超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噓毒癘”。③害。“孰知賦斂之毒……”
生 ①活,存活。“君將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鄉鄰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飼。“謹食之”。
觀 ①看。“今以蔣氏觀之”。②考察。“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二)虛詞總結
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異蛇”。②取消句子獨立性。“悍吏之來吾鄉”。③代詞。“問之,則曰”(代人,他)“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為之十二年”(代事)“以嚙人,無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話語)
而 ①表并列。“黑質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將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卻。“而吾以捕蛇獨存”。⑤連接狀語和謂語。“號呼而轉徙”。
以 ①如果。“以嚙人,無御之者”。②用,拿。“太醫以王命聚之”。③因為。“而吾以捕蛇獨存”。④根據。“今以蔣氏觀之”。⑤表目的。“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焉 ①兼詞,于此。“永之人爭奔走焉”。②之。“時而獻焉”。③語氣詞。“今其室十無一焉”。
乎 ①嗎。“君將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囂乎東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給。“余將告于蒞事者”。③到。“積于今六十歲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三)重點虛詞:“而”字用法
表并列關系:黑質而白章 哀而生之乎
表承接關系:得而臘之以為餌 退而甘食 余聞而愈悲 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修飾關系: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嘩然而駭者 恂恂而起 弛然而臥 時而獻焉
熙熙而樂
表轉折關系:而吾以捕蛇獨存 而鄉鄰之生日蹙
導入: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捕蛇者說》這篇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及大意,下面請幾個同學來復述一下課文。
1、閱讀分析課文第一節,思考:
①本節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異蛇的“異”?
明確:從外形、毒性、醫療效用三個方面寫的。
②永州之人冒著生命危險爭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當其租入”,是為了免受苛政重稅之苦
“爭”字形象地反映了“賦斂之毒”比毒蛇還要厲害。
③永州之人為了免受苛政重稅之苦,寧愿冒著生命危險爭捕毒蛇,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暗示租稅之毒甚于蛇毒
④為什么一開篇就寫毒蛇之“毒”呢?
明確:以蛇之毒襯托下文的“賦斂之毒”。
2、閱讀分析課文2、3節。思考:
捕蛇者說教案篇二
⊙生自讀一遍課文對照注解,出聲朗讀。
二人小組互讀。糾正讀音錯誤,讀好句中停頓。
教師出示小卡片或小黑板,檢查學生對下列字音掌握的情況。
嚙(niè)御(yǜ)得而臘(xī)之攣踠(luán wǒn)
瘺(lòu)癘(lì)當(dàng)其租入嗣(sì)
幾(jī)死者戚(qī)蒞(lì)事者日蹙(cù)
殫(dān)轉徙(xǐ)頓踣(bó)呼噓(xū)
曩(nǒng)悍(hàn)吏隳(hūi)突
恂恂(xún)而起缶(fǒu)謹食(sì)之苛(kē)政
孰(shú)知以俟(sì)夫觀人風者
[說明]檢查字音掌握情況的同時,適當提示字義或詞義。
請幾位學生讀課文,每位讀一段。隨時正音。
教師范讀課文。提出要求:邊聽邊思考每句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