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春節到。這天到底是去旅游,還是去買年貨呢?我家過春節也別有一番風味。
早晨,我已迫不及待地起床,在這天,早晨各家要吃各家包的肉粽。姑姑早已準備好香噴噴的肉粽,我咽幾口唾沫,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姑姑包的可真好吃呀!棕色的糯米裹在外面,里面裝著幾塊肉,用大大的蒸籠蒸著。
家人們陸陸續續地起床,第一項就要開始——燒烤。爸爸媽媽把買來的食物洗凈、腌制,就到我們小孩子的工程——用炭把食物烤熟。先把食物放在鐵架上,用熱量烤熟,然后刷上油,涂上香料,就完成。大家你一串,我一串地吃起來。大家嘴邊都是還熱乎的香料,看到別人的嘴,大家都哈哈的笑起來。
隨著第一項的結束,第二項又開始——登山。我們老家有許多山,風景可美!尤其是在下雪時,一天后,樹啊,房子啊,山啊,穿上雪白的衣褲。我們常常拿著相機拍攝著美麗的風景,比比誰拍的最美、最好。
終于到最后一項——吃年夜飯。廚房里面冒著熱騰騰的熱氣,整個村子都聞到香味。平常吃不到的食材,都上桌,我們早早的占位置,看到這么多食物,都開始你爭我搶地吃起來,大人們看到我們狼狽不堪的樣子,都開始哈哈大笑!
到晚上,我們看“春節聯歡晚會”,到十二點,外面已經放起煙花爆竹。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毙碌囊荒陙?,我又長大一歲,做一個十二歲的五年級同學。我會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一個大哥哥大姐姐的樣子!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二
春節就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這就是中國的農歷新年。中國最重要、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莫過于春節。我們把這個位于冬末春初的農歷新年稱為“春節”,在這一天,我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這也帶給我們許多快樂。
過春節有很多習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都在張羅著準備過年。購置臘貨,進行大掃除,寫春聯,貼窗花,買煙花爆竹……準備好一切,辭舊迎新。
春節前一天叫做“除夕”。除夕之夜,一家人圍著桌子坐下,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享用大餐,歡歡喜喜地聊天說事。當然,也別忘收看春節聯歡晚會。近些年來,看春節聯歡晚會也慢慢地融入到除夕夜守歲習俗中去。一邊看著精彩的節目,一邊享受著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那真是妙極。除夕夜零點的鐘聲敲響,人們還要吃餃子。除夕夜子時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在這時候吃餃子,是取“更碎交子”之意,餃子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的。
當午夜交子時,新年的鐘聲也就敲響。與此同時,在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之聲響徹云霄。孩子們是最高興的,他們終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鞭炮,他們高興地活蹦亂跳。此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天空是絢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這些情景,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最高潮。爆竹聲響就成為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氣氛的體現。
壓歲錢,是小孩子們的最愛,也是春節的一種文化風俗,有時大家吃完年夜飯后,有長輩發給晚輩壓歲錢,并囑咐晚輩們在新的一年里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也有的是待晚輩們睡著后,長輩親自將紅包放在枕邊。更多的是一群孩子,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再伸手要紅包。孩子們把長輩的壓歲錢“劫掠一空”才呼嘯而去。老人們卻為此樂不開支,笑得合不攏嘴。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春節。它是多么富有活力,多么喜慶!預示著我們的明天會越來越美麗!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三
在一陣接一陣的期待中,我們迎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從小在我的記憶中,春節一直有它專屬味道,這種味道一直陪伴著我,直到現在。
一味——門前火紅的對聯
每年剛到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忙著大掃除,把往年一切不好的東西通通都掃出去之后,便開始最重要的——貼春聯。
往往每戶人家都會選一副語句都最吉祥的對聯貼在自家的大門上,這預示著來年能有一個安定,美好的生活。
比如說我們家,今年大門貼的上聯:天增歲月人贈壽,下聯:春滿人間福滿門。橫批: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野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做“年”。
又一陣微風拂過我的臉頰,我睜開稍閉的雙眼。映入眼簾的還是那一幅幅的對聯。不過,我卻感覺這是春節一種特有的風景。
我好像聞到年的味道……
二味——桌上豐盛的年夜飯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餐桌前,話語之間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我又想起外婆曾講過的另外一個關于年的傳說:
吃完年夜飯,看著滿兜的壓歲錢,心里那個樂呀!
年的味道似乎越來越濃呢!
三味——熱鬧無比的春晚
吃完年夜飯,期待已久的春晚便開始,精彩的主持,優美的歌曲,風趣的小品。是本次春節聯歡晚會的一大亮點。
所以說,春節聯歡晚會是我們中國人民精神上的又一年夜飯……
“10、9、8……3—2—1!”隨著春晚主持人的倒數,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又進入新的一年!
然而,伴隨我們一起狂歡的,依舊是那濃濃的年味。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四
時間過得真快,20xx年悄悄地溜走了,轉眼間新的`一年又要到了。
除夕夜的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奔向超市,準備開始“掃蕩”了。我們在超市里買了許多的年貨,還買了些春聯,“福”字等。我和弟弟一起在奶奶家的大門上貼了一副春聯,橫批:春回大地,上聯:綠竹別其三分景,下聯:紅梅正報萬家春。我還貼了許多的福字。我的叔叔、嬸嬸、姑姑、姑父全回來了,美味的菜滿滿一大桌子,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圓桌吃著20xx年的最后一頓飯。我們全家歡聚一堂,共同舉杯相互祝福。晚飯過后,我們全家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會。與原來過年不同的是,我平時過年不等到12點鐘,倒頭就睡。20xx年的最后一晚上,我堅持到了午夜。臨近午夜,我心潮澎湃地聽著主持人倒數:5、4、3、2、1!新的一年來了!鞭炮聲頓時轟隆一聲響起,震耳欲聾,我家門口爺爺在放煙花,頓時燦若繁花,五彩斑斕,花團錦簇,在夜空中劃過一條條光芒,美得驚心動魄。
新年的第一天,我早早地起床了,推開爸爸媽媽的臥室大門,準備索取紅包。我說:“媽媽,新年快樂!”媽媽像是明白了我的心思,立刻給了我一個大包。外面的鞭炮聲響個不停。我準備去吃早飯——餃子了。吃完早飯,我們要開始拜年了,我挨個拜年,一張張紅包收進了兜里。我拜完年看見弟弟和各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各個人臉上都喜氣洋洋。
愉快的兩天就這樣結束在歡聲笑語中,我不禁感嘆到年過的可真快??!我真希望每天都過著這樣幸福又快樂的生活!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五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臘日”,也就是之后的“臘八”。在南北朝以后,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的時候,改用陰歷,又把“春節”稱為陰歷年,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的前后,所以才稱之為“春節”。
“砰,砰,砰!”的鞭炮聲使原先幽寂的街道忽然間變得熱鬧非凡;各家似乎競賽似的,家家都將鞭炮點燃。之后,走進屋中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年夜飯。
春節,顧名思義也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又要開始了。人們又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于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著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虎歲揚威興駿業,兔年獻彩立新功;百業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春節,象征著春天已經快來臨了,俗稱為“過年”。
過年了,我們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之后,我幫媽媽將碗收了之后,爸爸便對我們喊道:“放煙花了。”我便從一個箱子里拿出了十幾只噴花棒和一個“月光寶盒”,又從廚房中拿了一個打火機。媽媽急忙將在門口的鞭炮紙掃在一齊,防止一會兒燒了起來。
我們先放了一個“月光寶盒”,爸爸點燃之后,便遠離了它,只見一開始有著無數小火花從三面噴了出來,顯得比較單調,過了一會兒,火芯慢慢縮小,然后又猛得一下竄出來,好像是一架航天飛機飛到一半時,再次點燃了一節燃料一般??蛇@次比上次更加搞笑,邊噴還邊發出“啪啪”的聲音。
正當我看得興起時,突然噴完了,失望的我便拿了幾個噴花棒玩,我和爸爸在空中不停地做出一條條美麗的弧線,由于媽媽當時抱著才幾個月大的小妹妹,所以不能加入我們的行列中來。
春節,也是一個新的一年;
春節,也是一個新的起跑線;
春節,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一年之計在于春,讓我們在這新的開始中,播下一份完美的種子,等待著來年的收獲。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六
春節,是中國人重要的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獨有的節日。每年的臘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要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歡慶這個節日。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到了臘月,人們就從各地要回老家,和家人團聚。臘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掃除,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八洗浴,二十九、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正月初五破五。
除夕那天一大早,我急急忙忙起床,和阿爸阿媽來到奶奶家,先放了一掛鞭炮,然后和阿爸阿媽一起把燈籠掛上,貼好對聯。對聯上寫的是:平安如意步步高,人和家順年年好。橫聯是:萬事如意。
到了晚上,家家都是熱鬧非凡,燈火通明。我們一邊吃著吃年夜飯,說著祝福話,唱著優美的歌曲,一邊守歲。守歲的習俗,是除夕夜的習慣,既有對很快就過去的歲月包含著惜別留戀之情又對來臨的新年美好的希望。一家人歡歡樂樂,看著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晚上十點,我們開始包餃子。零點的時候,各家各戶開始放鞭炮,鞭炮聲在油建大院響成一片,熱鬧極了。這時,奶奶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吃餃子表達了凌晨零點為子?!敖蛔印奔葱履昱c去年交換的時刻。餃子意味著交子,過春節吃餃子是大吉大利。在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
初一一大早,我早早地起來,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把準備好的200元壓歲錢給了我,我得到壓歲錢非常高興。外面放起了鞭炮,叫做“開門炮仗”。鞭炮聲后,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