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一
許多年前,還是學生時期,在現當代文學優秀作品名單上第一次看到陳先生的《白鹿原》時,就有一種想一睹為快的沖動。不過,聽別人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現代版的《金瓶梅》”時,我就對它望而卻步了。作為一個上大學都未談過戀愛,只知道學習的“品學兼優”生。
今年一月份,我看了《白鹿原》這部電影,這部沖破了重重障礙最終得以公映,并拿下了柏林電影節最佳攝影銀熊獎,和美國中美電影節最佳電影金天使大獎的電影,以期望通過電影對這部作品有所了解。然而,看完后我入贅云端,對此大失所望:就這么一部不知所云的電影竟也能獲大獎?這部電影的跳躍性太大,且刪減了很多,老公就建議我看原著。于是,就這樣,我走進了小說《白鹿原》的世界。
從1月30日到2月23日,25天時間,斷斷續續地,我終于把這部長達近50萬字的小說讀完了。讀后的第一感覺就是:它不是現代版的《金瓶梅》,而是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它以白鹿原為縮影,描述了軍閥混戰、辛亥革命、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新中國成立的社會變革。小說主要描寫了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鹿兩大家族的暗自博弈及盛衰變化,其中穿插著白鹿的神話傳說及陜西關中平原的風俗人情。其中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景物描寫細致傳神、情節跌宕起伏。
白嘉軒,白鹿村德高望重的老族長。他身上既有莊家汗的勤勞樸實,又有族長的正氣威嚴,既有智者的敏銳聰慧,又有仁者的寬厚仁德。
鹿子霖,白鹿村鹿姓家族的代表人。他是個十足的官迷,又是個酒色之徒。
朱先生,白嘉軒的姐夫,白鹿書院的教書先生,被人稱為“圣人”的大學者。
冷先生,白鹿鎮中醫堂的掌柜,白嘉軒和鹿子霖的兒女親家,白嘉軒的莫逆之交。他醫術高明,冷言冷語下是一顆醫者的仁義之心。
鹿兆鵬,鹿子霖的大兒子。優秀的共產黨領導人,它是白鹿原最先接受新思想的人群之一,是第一個領導白鹿原鬧革命的人。
黑娃,學名鹿兆謙,白嘉軒的張工鹿三的大兒子,鹿兆鵬兒時的玩伴,終生的摯友。
白孝文,白嘉軒的長子。繼白嘉軒之后白鹿村的新族長。本是體面榮光的一個人,卻被鹿子霖用田小娥做誘餌把他拉下水。
鹿兆海,鹿子霖的小兒子。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抗敵,不料卻在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下,在圍攻紅軍中被紅軍擊斃。
白孝武,白嘉軒的二兒子,繼白孝文之后白鹿村的新族長。他的身上具備族長的基本素質,但在大事面前,卻亂了方寸。
白靈,白嘉軒的小女兒,優秀的共產黨員。她聰慧、漂亮,接受新思潮后拋棄封建婚姻,致使有家難歸。
田小娥作為別人的妾,她勾引黑娃,后隨黑娃來到白鹿村。
一部好的小說,不僅僅是故事情節的離奇動人,也不僅僅在于語言的華麗,也不僅僅在于對歷史的感悟,對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說應當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讓人愛不釋手,一氣和呵成地讀下來。陳先生的《白鹿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二
以前,我對這句話不是很理解,直到讀了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才覺得果真如此。每一個民族的故事都是一部史書;而一個家庭的變遷,往往也就是這個民族發展史的小小縮影。
《白鹿原》是一部內容豐富、扎實而且有著歷史深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白、鹿兩家的矛盾為線索,反映了從國民革命到解放初期關中平原農村面貌的發展變化。其中的主要人物雖然都是生活在農村的普通農民,但是作者通過形象的藝術塑造和真實的生活畫面,展現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歷史觀和革命觀。小說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很鮮明、豐滿,很具典型性。作者將人物的命運和性格與展示整個社會的歷史變遷相結合,從而加強了人物性格的深刻性和豐富性,揭示了傳統文化中某些落后思想的弊端,如“窩里斗”等;同時也對封建倫理道德給予了嚴厲地抨擊,起到了喚醒讀者樹立民族危機感的警示作用。
初讀《白鹿原》時,每當碰到那些描寫人們封建迷信行為和事件的語句時,我會覺得好笑。可對于他們的愚昧,卻發現自己怎么也笑不出來。然而主人公白嘉軒的仁義之心,又會讓我感到一絲安慰……相比之下,我想到了時下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在我們中華民族燦若群星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的東西,也有需要我們擯棄的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將中華文明的精華發揚光大。
在小說語言風格上,陳忠實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典型方言進行了獨特地運用。這對長期生活在關中平原上的人們來說,不由得產生了一種親切感。其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部《白鹿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品和學習的東西,其中的道理也說不盡道不完。然而,歲月的風塵不僅不會使其減色,反而會更加光彩奪目。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三
讀《白鹿原》是斷斷續續的,前后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好幾次讀不下去,但堅持讀下去之后,便捧著書放不下了。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以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白鹿原》一書講述了渭河平原上白鹿村兩戶人家三代人的故事。以此率領讀者走進那個時期、那座村莊、那些人的生活。或許是時期鑄“人物”,這些人在忠實先生筆下有了特殊的時期烙印。
族長——白嘉軒,六娶六喪,急壞了老父親,直至父親過世都未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多次失敗之后事情呈現了轉機——他在雪地里發現了“白鹿”,即白鹿原的“神獸”,相傳只需原上呈現這只鹿,一切的事情都會變好。但是,有趣的是白鹿呈現的地點恰恰是在他的對頭鹿子霖的地里,于是他立馬著手方案如何一步一步把這塊地置換到本人名下,這也是后文中老去的白嘉軒回憶本人終身后覺得獨一一件有愧于心的事兒。作者筆下的白嘉軒一直是一個腰板又硬又直的威嚴長者,辦學院、訂鄉約、盡仁義。哪怕看待傷害過本人或家人的人也能做到完整饒恕。因而,白鹿村之所以為仁義白鹿村有一半以上能夠歸功于他。同時,他也是幾個主要主人公中數次有時機但都主動防止入仕,盡量與動亂的社會堅持一定間隔的人物之一,除此之外,朱先生也算一位。
朱先生,白嘉軒的姐夫,也是原上被大家尊稱的神人,即便是誰都不信服的白嘉軒對他也是由衷地觀賞。以致于在朱先生去世后,白說道:“世上再也出不了這樣的好先生了。”他勸退20萬清兵、回絕為官、賑濟災民、掌管修縣志等等行為都為他的人格添加許多高尚的顏色。或許是理想生活中短少這樣的人,我眼中的朱先生是代表著對生活乃至世間萬物的一種美妙夢想或寄語,他潔凈純真,是人而非人。
鹿子霖,白鹿村鄉約,書中典型的背面人物。從文中得知白、鹿兩家得以發家的故事及不同的發家之路招致根基能否結實。心眼多、貪心、貪色、陷害別人,作者簡直把人性一切的弱點都集中在這一個人的身上。結局也是落個記憶喪失、生活無法自理、孤單地凍死在自家馬號里的下場。
白靈,具有女主屬性卻未攜帶女主光環。她是白嘉軒的小女兒,在她前面還有三位哥哥,因而白父看待這個女兒可謂是百般心疼,不舍打罵。在當時女娃無才便是德的年代,看待白靈提進來縣里上學且非去不可的請求,白父無法之下只能同意,從此與親人別離,踏上了反動的道路。說她具有女主屬性是她眼里有靈氣,頭腦有思想,是反動的先驅分子,還不測地取得了瑪麗蘇的愛情——與鹿子霖的兩個兒子,鹿兆鵬、鹿兆海,一段是初戀的苦澀與美妙,另一段是反動情感的升華。而未攜帶女主光環則是在土地反動期間的肅反行動中被小人畢政委用活埋的方式謀害。在整本書里,白靈算不上主角,但卻是讓我最喜歡又最心疼的一個角色。
故事中的人物還有很多,懸壺濟世的冷先生,忠厚誠實的鹿三,多次投機生存的白孝文,反動先驅鹿兆鵬等等。每個人物的個性在時期背景下都被描寫地非常鮮明,故事架構也得以支撐。當你以上帝視角閱讀的時分,有那么一霎時你會覺得這些人和事就發作在本人身邊,你也是白鹿村的普通村民。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四
而他讓人銘記的,并不單是他的“癡”,更多的,是他作為軍人的擔當與忠義。在國家處于生死存亡關頭時,他懷揣著恩師的“砥柱人間是此峰”與“白鹿精魂”走出中條山,去守護潼關的最后一道屏障。
對于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許不是死在內戰中,最可悲的是他作為烈士運回家鄉安葬,到了最后,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這不免讓我想到魯迅《藥》里面的夏瑜,夏瑜為了拯救民族犧牲,換來的只是鄉黨的嘲弄與華老栓清晨起來購買的人血饅頭。時間推逝十年,民眾依舊冷血麻木至此。
據說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陳龍光將軍。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為一部鴻篇巨制,粉墨登場的人物太多太多。還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謙,最好的長工鹿三,革命斗士鹿兆鵬,傳統賢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說,真說時卻又語凝。或許這就是名著的魅力,讀一本書,就像經歷了一個時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歡。
只愿世間風景千般萬般熙攘過后,字里行間,人我兩忘,相顧無言,靜品佳作。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五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其中有一段小說的主人公白嘉軒作為族長制定鄉約族規的章節,細細品味,覺得這是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驚心動魄的統治爭斗,也是法治的啟蒙階段。
鄉約的第一條:德業相勸。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能治其身;能修其家;能事文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敬長上;能睦親鄰;能擇交友;能守廉潔;能廣施惠-----凡有一善為眾者,籍以為善行。
鄉約的第二條:一曰酗酒斗訟;二曰行止逾違;三曰行不恭遜;四曰言不忠信;五曰造謠詆毀;六曰營私太甚。以上之過,每犯畢書于籍,三犯行罰。
鄉約的第三條;禮俗相交,白鹿村村民照《鄉約》做人行事,真成禮儀之幫了,全文用紙抄出來貼在墻上,凡16歲以上男人齊集學堂一字一句誦讀,處罰包括跪、罰款、罰糧以及鞭抽板打,不再發生斗毆打架,村人個個和顏可鞠、文質彬彬。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村,在歷盡統治階級愚昧落后的熏陶下,能制定這樣一個鄉約族規,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由于中國農民的局限性和不穩定性,在鬧交農事件的前后一年多時間,鄉約的條文松弛了,村里又出現了賭窩。
推翻封建社會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建國70年來,我們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設,以法治國,在社區制定文明條例、七不規范,都是約束我們言行舉止的規矩。今年7月1日就要實施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對上海市民幾十年來傳統扔垃圾的顛覆和考驗,我們要堅決執行的打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硬仗。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六
1991年臘月二十五的下午,在白鹿原上一間祖宅寫完了小說的最后一行文字后,陳忠實記錄道:自己兩眼發黑,腦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了一種無知覺的狀態。他坐在小竹凳上一動不動,究竟采取什么姿態默坐的,已經不復記憶了。這部小說成稿之后,《當代》雜志的兩名編輯前來拿稿,當時陳忠實都沒有實力請他們在外面吃飯,吃的是自己妻子包的餃子。他還清楚地記得餡里有剛采下的韭菜。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兩名編輯在火車上就搶著讀這部小說,之后略加刪改后刊登在《當代》上,雜志出版的當天,陳忠實從鄉下趕往西安的時候就已經沒法買到了,雜志被搶購一空,1993年6月,《白鹿原》作為小說正式出版單行本,在這幾年的時間里,陳忠實沒有為小說做過任何宣傳,可是,《白鹿原》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經典的行列,最流行的稱贊語是,這是一部“史詩”式的巨作。不管這個稱呼是不是合適,但無疑,《白鹿原》是那個時代出現地一部巨作,對從清末到解放初期的關中地區的社會生活的全面的描繪,尤其精彩的是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很少出現的幾類人物:以推行“鄉約”為人生主旨,整個人格負荷著傳統禮教色彩的族長白嘉軒;他的對手,新時代的投機者,奉行“勾踐精神”的鹿子霖;還有我行我素,在原上猶如白狼一樣行走的黑娃,包括他的妻子,一名依靠本能行事,美艷的田小娥。最后田小娥化為厲鬼報復欺壓她的村莊的一筆,恍惚有唐人傳奇的感覺。
當年吳天明就找到陳忠實,商量想拍攝電影《白鹿原》,因為各種原因,多年之后,這部電影借導演王全安之手問世,同樣是歷經磨折,他們選擇完成電影的方式,與小說作者陳忠實有一點相通,就是借助幾個典型人物塑造了幾種人格類型,把這幾位典型人格類型放置在中國現代史的格局中去考量。那是最轟轟烈烈的巨變年代:鄉村文明面臨崩潰,每一場政治變革都使得這古老的文明做出犧牲。國家權力去掌控鄉村,軍閥之戰亂,國共合作,革命,抗戰,走馬燈一樣不停。外加歷來困擾鄉村的匪患、饑荒和旱災,這些農民經歷了怎樣的變遷,他們如何面對,成為小說和電影作者盡力去描繪的主題。
不同地是,電影拍攝的時間遠晚于小說誕生的年代,當年小說中引起爭議的一些主題,包括國共沖突,包括白鹿原上下一代子女們跟誰走的尖銳沖突,隨著時間的流失,已經不再重要了。電影創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重新塑造自己的作品。他們發現,《白鹿原》中最值得欷噓喟嘆地,不再是那些顯赫的歷史背景,而是小說作者濃墨重彩描繪出來的幾種人格類型。守成的白嘉軒,投機的鹿子霖和用本能行事的游蕩在荒原的魂魄,黑娃和田小娥,這些人格類型看上去如此真實,雖然經歷了時代的巨變,可是還不斷反復出現,仿佛就是我們身邊似曾相識的熟人,朋友,這幾種人格類型完全可以成為“寓言”,他們超越了時代,在巨變的百年中國里呈現出不變的樣子。
正是這種不變,使小說和電影都有了不同的光彩,具備了成為巨作的可能性。我們重新考察白鹿原的小說、電影,包括真實的白鹿原,是為了讓人們有走進“白鹿原”的可能性。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七
其實我不僅一次地感謝自己出生在這個年代,因為如今雖然不能說我們的生活沒有壓力,但是也是幸福的。比起以前來說簡直就像是在天堂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如今的生活。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多想想以前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困難,我曾經想過如果我出生在以前的年代,那么估計早就被游街示眾了吧。
如果是以前的話我聽說了移民是看不起的,覺得他們有了一點點的錢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中國了。
但是如今覺得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選擇,他們選擇移民就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要他們幸福就可以了。而且他們也沒有妨礙別人的生活,所以我們也不能夠規定別人怎么樣生活。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而且我相信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在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對于高級階層的巴結,我們已經習慣了對于等級比自己高的人巴結,而可憐比自己等級矮的人。
所以我們就希望自己能夠爬高一點,但是有的人用錯方法了,因為他們在成功的路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思考是本善還是本惡,相信每一個人都害怕人陰險的一面。所以我們在成功的路上一定要用對方法。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八
鹿子霖的結局讓我很出乎意料,但是看到他把白生生的羊奶奶遞給白嘉軒吃,讓他和他好的時候,又有些不忍。或許這樣便印證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全書看下來,讓我對每個人物都有很矛盾的感受,這大概就是陳老這本書的經典處之一吧。敬佩博學多識又一心為民的“牛人”朱先生;喜歡一生挺直腰桿卻有點封建的白嘉軒;覺得作惡后歸正的黑娃鹿兆謙感覺很厲害,為他最后的慘死很遺憾;對白靈,鹿兆鵬為新革命做出貢獻很佩服,卻很不喜他們的性格,過于冷漠自私。氣田小娥的不自愛又可憐她身為女人的無助。
或許我們并沒有權利去批判或者怎樣他們,因為我們沒有處于那個年代那個事件中,所以我們不能站在現在的角度去評論對或錯。或許我們可以說我們會怎樣怎樣,但一定說的都是在道德上是對的可以得到認同的。但是當我們陷入和他們同樣的境地,我們會有不同么?永遠不要妄自猜想,因為我們不知道人性有多可怕。
希望自己可以像白嘉軒一樣正直,勤勤懇懇。但是現在卻漸漸有些迷失了本心。
白鹿原讀后感白鹿原讀后感字大學生篇九
記得從5月份就開始讀《白鹿原》,零零散散讀了一個月,初期感覺很神話,有白鹿,有神仙,主要是有爆料兒,呵呵,其實吸引力就在這呢,陳忠實老先生喜歡描述床事,而且筆下的詞匯很不委婉,形容的比較通俗易懂,比較白話,這點我也喜歡,或許男讀者都喜歡,也或許陳老先生就用這個吸引著男性讀者,或許也同時吸引著女性讀者,只不過我無法驗證這是否對女性讀者有吸引力。
伴隨著白嘉軒娶的七個妻子,或者文中提到誰結婚,陳老先生從不放過,或多或少,從雜從簡,咱都描述兩句,為勤奮堅持讀下去的那些觀眾們來點掌聲,不過不能不提陳老師不足的地方就是,當然是我的主觀觀點:老師,您描述的花樣忒少啦,80以后的觀眾看著都膩歪了。不過其實也可以原諒,你說讓80以后的同學來改遍這部小說,他們肯定會把床事描述的淋漓盡致,分為各種階段來敘述,使讀者回味不絕,從此濕去。但陳老畢竟是陳老,白鹿原畢竟還是白鹿原,小說的主線是這幾十年,這幾十年顯然是怎么活下去的。而不是怎么日過來的。(注意,日是陳老用的詞匯,在描述兆鵬媳婦兒也就是冷先生他閨女的時候粗線,而不是我用不敬的詞匯。)
我從5月份開始讀,好像讀到6月下旬,工作開始沒時間了,然后就在上禮拜回唐山后,我繼續讀了下來,目前還剩兩章沒看,我想留著,因為我讀小說的過程中總是想把書看的快一點,而讀到結尾的時候,我有吝惜的想把這本書讀的慢一點,或許你也一樣,因為你也是人。說實話讀這本書我沒學到什么東西,但是我應該像陳老學習,陳老作為一個作家,他敢描寫床事,甚至用一些下流的語言,對我來說這就是他的成功,而不是那些整天想著把文中提到的臟詞如何美化美化在美化的衣冠作家,他陳老敢寫,因為他敢寫實,這群下里巴人就是這些詞兒的代表,只是思想不落后而已。
論書中的人物,其實真是沒學到什么,如果說平凡世界給我帶來的是不要認慫、穆斯林葬禮帶來的是善待愛情,那么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就是《白鹿原》是陳忠實寫的。
可能是它離我生活的年代太久遠了,離我生活的地方太遙遠了!
附言:假裝我說如果一個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或者博學多才的成功學士,敢于面對憤怒的時候罵出wcnm,那么他才是一個君子,他才脫離了世俗,因為這句話就是他心里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