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生命篇一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辨析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和三點思考的側重點。
1、朗讀法:
本文選取三個尋常事例,抒發對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達了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誦讀中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恰當停頓、讀出語氣和感情。反復朗讀,用心領會文意,感悟生命的意義。
2、自讀點撥法:
本文為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精細閱讀,深入細致地探究文意,以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3、比較法。
將課文與美國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品評比較,培養賞析能力。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打印好的課堂練習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抓文章主題詞,理解文意。合作探究,領會寫作意圖。比較閱讀,培養賞析能力。
設計(一)
同學們,俗話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當生命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時,所要面對的就是在自然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無論構成背景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因此,禮贊生命也就成為一個不老的話題。今天我們學習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對生命價值的參悟和頌揚。讓我們在與作品對話中,接受生命的洗禮。
設計(二)
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寫下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以女性的細膩和敏銳,觀照尋常的生命現象,抒發的感悟便多了幾分親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這樣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作品,與作家對話,去感受有意義的生命之歌。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標示出各語段序號,勾畫并疏解生字詞:
投影:
⑴ 給加粗字注音:
小憩(qì) 辜(gū)負 騷(sāo)擾 庸(yōng)碌
擎(qíng)天撼(hàn)地 糟蹋(tà)
⑵ 釋義:
小憩:休息一會兒。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舉起。撼,搖動。
肅然起敬:由于受感動而產生恭敬和欽佩之情。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糟蹋:浪費或損壞。
庸碌:形容人平庸,沒有作為。
應許:答應。
騷擾:使不安寧;擾亂。
四年級生命篇二
《生命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第五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這三個小故事中,抒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體會句子含義。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讀懂文中三個引發對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句子含義。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朗讀法(朗讀、誦讀、品讀、悟讀)、談話法、體驗法
多媒體課件 、杏林子的資料 、搜集有關生命的格言
2課時 (第一課時:自由讀文,感知內容;記憶生字,指導書寫等)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感知生命:
1、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欣賞畫面,說說聽到這段音樂、看到畫面的感受。
板書:19、生命 生命
2、回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發了對生命的思考?列出小標題。
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靜聽心跳”
【設計理念:四年級學生的年齡在十歲左右,最有效的注意力在課堂前15-20分鐘,導課不宜過長,從音樂、畫面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直接點題,與將要學習的文本進行接軌,鋪就本文的情感基調。
二、導讀賞析,品味語言:
1、飛蛾求生;
1)、生讀第一個事例,邊讀邊畫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思考體會到什么。
2)、帶著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4)、小小的飛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們人又怎能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呢?讓我們帶著強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喚生命——(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5)小結學習方法:
我們用聯系生活實際、抓住重點語句、想象等方法學習了第一個事例。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同桌或小組合作學習下兩個事例。
出示要求:
①、快速閱讀兩個事例,劃出每個事例寫得精彩、含義深刻的語句。
②、簡單標注對所畫語句的體會。
③、有感情朗讀所畫語句。
2、瓜苗生長:
1)、交流學習收獲,匯報所畫語句及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2)、詞語訓練:區分帶“然”字的常見詞的用法。
(課件出示:選詞填空:竟然 依然 顯然)
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顯然)不易生長,但它為了生存(依然)努力著,那小小的種子,(竟然)可以沖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壯生長。
3)、帶著頑強勇敢,再一次呼喚生命——(齊讀:生命 生命)
3、靜聽心跳:
1)、匯報第三個事例所畫的語句及體會。
3)、帶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再一次呼喚—(齊讀:生命 生命)
【設計理念:文中三個事例在生活中微乎其微,而作者從審視、質問中,發出對生命的深刻感悟,文本語言簡潔、樸實而使人感動。這三個自然段,也是文本的重心所在,如果教師牽手不放,引導學習,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但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但是,生命這個話題又是厚重的,完全進行開放式教學,憑學生直觀、興趣認識,又不能較深刻的使學生觸動,因而我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先共同分析“飛蛾求生”,運用聯系生活實際,抓住重點語句,想象體驗等方法學習,給學生一個導向,一種方法,再放手讓學生在讀一讀、劃一劃、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中閱讀、思考、感悟,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的故事,一步步讓學生觸動生命的內涵。
學習中,相機引導,抓住動詞“掙扎”、“鼓動”、“躍動”,啟發學生想象飛蛾求生的畫面,感悟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通過體驗自己的心跳,用實實在在的感受,用數字的真實羅列,體驗到生命的震撼。在學生對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誦讀、品讀、悟讀,把自己的感受送進文字中,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誦讀課題,升華情感。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介紹作者——杏林子
2)、聯系生活理解“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板書:生命有限 價值無限
3)、為了生命的美麗,我們再次呼喚——生命 生命
【設計理念:語文學習,始終要以真實的、原味的文本為主。教材的選編是慎之又慎,經典課文的語句是精之又精,老師再好的分析、講解,只能是過多的支離文本,支離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因而,事例學完之后,再次瀏覽課文,回歸文本,親近文本,再走出文本。在輕柔、低緩的樂曲中簡介文章作者——杏林子。
杏林子自12歲起就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關節壞死。從12歲患病到61歲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保持著一種姿勢,在輪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但她憑著堅強的毅力,筆耕不輟,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為“臺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家”。
四、課外拓展,抒寫感言:
1、背誦課文,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
2、創編珍愛生命的小詩。
3、閱讀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設計理念:“語文”是語言和文學的統一,文本教材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海洋中更加自由的徜徉,如果學習僅僅停留在課本中,則失去了語文學習的宗旨,因而讓學生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查找霍金、張海迪的感人事跡,讓他們的視野更寬廣,品味更高遠。
板書設計:
19 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長
價值無限
靜聽心跳
四年級生命篇三
生:肖伯納說:生命在我絕不是一截“短的蠟燭”,它是一個輝煌的火把,在我將它交給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燒的越亮越好。
生:時間不能增添一個人的壽命,然而珍惜光陰,可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
生:盧梭說: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
師:說得多好呀!剛才提到的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并沒有因此虛度年華,反而更加珍惜、熱愛生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她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2、板書課題、質疑:
生問:生命是什么?
生問:為什么韙中有兩個生命,去掉一個行不行?
生問: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并用“△”標出生字新詞,借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詞的意思,個人有解決不了的,可以小組討論。
2、思考文章寫了哪幾個事例?
3、師生交流:
⑴ 剛才通過學習,你弄懂了哪些詞的意思?
⑵ 課文寫了哪幾個事例。
⑶ 指名輪流讀書,互相評議。
⑴ 對自己負責。
⑵ 創造價值。
⑶ 為生命奮斗。
(整體感知很重要,它是感受、體驗、篩)
四年級生命篇四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圍繞“生命”這一主題,通過一個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發現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生命生命》一文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刻,通過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的有機結合,告訴讀者:要珍惜、熱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本文是學生應在四年級下學期學習的課文,現在提前一學期學習,而且脫離了單元其它課文的輔助理解,對于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抽象思維稍顯不足,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成了本課的難點。為此,我將緊緊圍繞單元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和相關資料讀懂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并且獲得啟示。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讀準并會寫本文出現的8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震撼”等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借助資料讀懂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1、學生的預習內容:
(1)用橫線將文中由生字組成的新詞畫出來,用自己的方式自學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詞語。(2)讀準字音,將課文讀通順。
(3)查找并摘抄有關本文作者(臺灣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資料,150字以內。
(4)請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稿紙,課堂練習中使用。
2、教師的教學準備:
(1)鉆研教材,設計教學設計。
(2)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3)給每位學生提供課文復印件。
(4)請組委會幫助給上課學生布置預習作業。
3、教室環境布置:課桌按同桌方式布置。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二)交流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學習提示一。
(1)同桌合作讀課文,一人一段,互相糾正讀錯的地方。
(2)同桌交流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寫寫你們認為最難的生字。
2.同桌合作,檢查預習。
3. 全班交流
(1)出示生詞及易錯詞語:
(sāo)騷擾、求生的欲望、不屈向上、茁壯生長、
聽診器、震撼、糟蹋、有限、動彈
指名讀、齊讀。
(2)交流合作學習時互相聽寫的生字,強化識字效果。
預設:打擾、震撼、糟蹋
1出示由“憾”“撼”組成的詞語,引導學生根據意思確定形旁。
2 方法遷移, 學生區分其他生字。
3再次齊讀詞語。
2、出示學習提示二。
出示: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中都寫了幾件與生命有關的小事例?
(1)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2)全班交流,明確文中所講的三個小事例。
預設:被作者抓住后的飛蛾極力求生;(飛蛾求生)
墻縫中的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瓜苗生長)
作者靜聽自己的心跳被深深震撼。(心跳使人震撼)
1. 走進飛蛾
(1)師:默讀課文第二段,想一想這究竟是一只怎樣的飛蛾?畫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在相關的詞語、句子旁邊做批注。
(3)全班交流。
出示: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只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方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預設:
1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抓住“稍”“騷擾”“只要……就”等詞語,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對飛蛾的討厭,明白它已命懸一線,生命岌岌可危,處于絕境,感受飛蛾的生命之脆弱。
2抓住“掙扎”“極力鼓動”等動詞,展開想象,體會飛蛾用盡全力想要擺脫作者的大手,感受飛蛾對生命的珍愛。
(4)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主要明確,這是一只絕境中極力求生、珍愛自己生命的飛蛾。
(5)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二段。
(6)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2. 走進瓜苗
(1)遷移方法,自學第二個故事,在讀寫中生成學生多樣化的理解,習得文本語言。
師: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文字讀故事。請同學們利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自學課文第三段,看看一株普通的瓜苗又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樣對待自己生命的呢?把你想到的用2-3句話寫下來吧!
(2)全班交流,指名學生讀自己寫的感受。
(3)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一株面對困難,明知生命極為短暫卻依然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的小瓜苗。
(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三段。
3. 走進作者
出示: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初步體會作者面對生命的態度。
1引導學生抓住“糟蹋”“可以”“也可以”等詞語理解句子,明確作者認為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要對生命負責、一種是對生命不負責。
2明確作者在兩種生活態度面前,他決定選擇好好利用生命,讓它發揮應有的價值。
(2)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杏林子的資料,了解作者的經歷。
(3)請同學們暢談杏林子帶給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對于疾病纏身的杏林子來說,活著原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她卻依然熱愛自己的生命。
(4)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杏林子所創造的價值。)
(四)課堂總結
面對弱小的飛蛾和瓜苗,杏林子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作為人類,面對困境,怎能說“不”?生存下去是最簡單的事。
四年級生命篇五
1、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1、以老師小時候的事情導入。
2、引出課題《生命生命》
3、指導對課題的朗讀,請生讀,師范讀,齊讀。
1、讀準生字、新詞,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理解課文中詞的意思。
2、找一找課文寫了哪幾個事例。
板書: 1、飛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交流:
1、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決:
震驚,什么讓我震驚?
飛蛾那求生的欲望指什么?
掙扎什么意思?我們什么時候會掙扎?
飛蛾一開始“極力鼓動”,后來怎么又變成“躍動”了呢?
2、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多么強的生命力??!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解決: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但它卻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一個字很好地寫出來了,“竟”表示不可思議,出乎意料之外。
3、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解決:
好好地使用,指什么?
白白地糟蹋指什么?
4、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解決:
有限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無限的價值你怎么理解?
怎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
學了這篇課文,我的感受是……
四年級生命篇六
1、認讀擾、診、撼、蹋、限5個生字,讀寫擾、欲、屈、茁、診、憾、蹋、限等8個生字,會讀準多音字彈。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騷擾、茁壯、震撼、糟蹋、光彩有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文中三個引發對生命思考的事例。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對生命的三點思考。
難點: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多媒體課件 張海迪和杏林子的資料 搜集有關生命的格言
1、教師談話,介紹張海迪的事跡。
然而,四年后,胡玉萍如約拿到了書稿,也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當記者采訪張海迪并要她談及創作的感受時,堅強的海迪深情地說了這樣一段感人肺腑的話(齊讀)
3、揭題《生命 生命》
4、反復讀題,醞釀情感:
①、是的,這是一位強者對人生熱情的呼喚,請高聲讀
②、是的,這是一位勇者對命運不屈的挑戰,請大聲讀
③、是的,這更是一位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對生命深沉的思索,請低聲讀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在書上記下自己的感受。
3、暢談自己的感受。
1、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注意把字詞讀準。
四年級生命篇七
教學目的
1、通過對話、自制學習計劃,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貯備。
1、自制學習計劃,并能與同學進行交流。
2、自主的閱讀課文,獨立了解這本教材的知識。教學準備
1、每人準備一張白紙。
2、小組準備好水彩筆。
教學過程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一、師生交流
1、讓學生發散思維,能有效地收集學生的貯備知識。
1、提問:今天,我們上什么課?看到這個《生命與
健康常識》,你想到了什么?
2、討論與交流:你怎么看待生命?
(1)老師提問
(2)學生思考
(3)同桌交流
(4)學生派代表回答
二、自主學習
1、講述:本冊教材能讓我們了解到什么呢?我們看
2、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看書,了解一下,邊看邊想:我最喜歡哪篇課文,什么?
2、學生活動——自我閱讀 教學過程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3、匯報
3、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聽的習慣。
4、提問:從同學的回答中,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三、設計方案
4、通過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希望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本課程的意識,通過學生評價培養學生聽的習慣。
2、學生設計——我的學習方案
用白紙、彩筆描繪出自己的目標)
3、方案交流與評價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同學評價作品
四、總結、1、老師總結本課。
2、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準備課
——生命與健康常識
課前收集資料
上課認真、積極舉手發言
我的打算
課后完成作業
珍愛自己的生命
5、通過對板書的設計,讓學生形象、簡略地了解本課的重點。
1、科學飲食每一天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每天食物的統計與討論,讓學生了解食物中有6種營養素。
2、通過學習安全食物的選擇,了解良好的飲食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重點
1、了解食物中有6種營養素。
2、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準備
1、課件。
2、統計卡片。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第 一 課 時
一、故事導入:
1、營養小故事——胖乎乎的文西
2、提問:
(1)文西為什么容易生?。浚?)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認識六種營養素
1、提問:平時你最喜歡吃什么?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采用統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每天吃的食物中存在的問題。
3、匯報: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1)你們小組是怎么統計的?
2、連續三個問題激發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
(2)你們組發現了什么?
(3)你認為哪組的統計方法最好?為什么?
4、質疑:你有什么問題嗎?
5、講述:為什么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不是自己最喜歡 吃的實物呢?
6、出示課件——六種營養素
3、采用課件出示六種營養素,利用小博士讓學生主動去感受六種營養素。(出示小博士的話)蛋白質、脂肪、淀粉、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
7、提問:從小博士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8、小結
三、作業布置
1、科學飲食每一天
蛋白質、脂肪、淀粉、營養素
維生素、礦物質、實物纖維
第 二 課 時
一、提問:(1)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素?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2)家里每天的食物是怎樣搭配的? 為什么要這樣搭配呢?
(3)你在觀察的時候,還發現了什么?
二、搭配食物:
1、通過自行搭配食物,提供學生發現秘密的平臺。通過兩次食物的搭配,加深學生對實物的了解。
1、學生活動——為自己搭配一天的實物
2、匯報:你們小組是怎么搭配的?
3、學生評價:哪一組搭配的實物最好,為什么?
4、學生第二次搭配實物
三、學會選擇安全的食物
1、提問:
(1)出示一個發霉的蘋果,問:你看到了什么?
(3)這時,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安全飲食)
(3)你家里是怎么處理的?(用鹽水浸泡)(用淘米 水來洗)
3、出示課件——小博士一天的飲食建議
四、了解良好的飲食習慣
3、采用故事的形式,了解正確的飲食習慣。
1、提問:這節課,你了解到什么?
(2)學生討論:他做得對嗎?為什么?
(3)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么做?
3、匯報
4、出示課件——科學飲食習慣
五、總結、反饋
1、提問:這節課,你又了解到什么?
4、采用質疑的方式讓學生反復咀嚼、思索,有成效。
2、質疑:關于科學飲食每一天,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3、作業: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綠色食品。
1、科學飲食每一天
科學的餓搭配飲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選擇安全的食物
腸胃
你好嗎
教學目的
1、通過食物在體內的運動,了解腸胃的功能。
2、通過生活中常見現象的分析,知道保護胃的方法。
3、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
1、了解腸胃的功能,知道保護胃的方法。
2、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1、課件。
2、人體模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質疑導入:
1、通過學習科學的飲食每一天,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了解關于腸胃的秘密。
二、新授:
1、認識腸胃及消化器官
(1)你知道你的腸胃在哪里嗎?
1、通過對人體模型的認識,有助于學生較好地了解人體的相應的器官。
(2)出示人體模型,問:你認識哪些器官?
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直腸——肛門
(5)學生活動——兩人一組,了解腸和胃
2、了解胃等消化器官的作用
四人一組講豌豆的旅行
3、質疑:
關于腸胃,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作業布置
4、讓收集生活中的關于胃的知識,有利于課堂學習的順利進行?;丶液螅私怅P于胃秘密。
一、科學飲食每一天
蛋白質、脂肪、淀粉、營養素
維生素、礦物質、實物纖維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過 程 設 計
一、提問:
(1)你了解了哪些關于胃的秘密?(2)你是怎么知道的?
過 程 設 計 教案自評
二、新授:
1、了解吃出來的胃?。?)出示課件,學生觀察
3、采用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胃病的根源,從生活入手了解自己的活動。
1)你的胃部反酸嗎?
4、通過小測驗知道胃病的前兆。
2)你的上腹部或下腹部疼痛嗎?
3)你飯后打嗝,口臭嗎?
2、知道護胃的方法
1)飯后“五不宜”
2)打響保胃戰
3)做做健胃操
4)遠離“臟手病”
三、鞏固、反饋
1、總結本課內容。
2、提問:通過學習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
3、我們去爬山
教學目的
1、了解爬山的重要性,知道爬山對人體的作用。
2、學會制作簡單的擔架。
3、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知道爬山對人體的作用。
2、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
1、課件。
2、白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過
程
設
計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1、提問:你爬過山嗎?你知道那些關于爬山的秘密?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去爬山》,板書課題。
二、新授:
1、了解爬山是一項有趣的運動
(1)出示課件——邀請書
通過閱讀讓學生自主了解爬山的樂趣。
(2)學生閱讀
(3)提問:從邀請書里,你了解了什么?
2、聽故事——毛澤東愛爬山。
(1)提問: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課件——“爬山,要小心”
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了解爬山應注意的事項。
(1)從課件中,你知道了什么?(2)你認為爬山要注意什么?(3)小結。
三、總結、反饋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關于爬山,你還想了解什么?
第 二 課 時
一、講述:這節課我們《出發,我們去爬山》 二:新授
1、學生活動(1)
(1)分小組設計:爬山要準備什么?
2、學生活動(2)。
3、學做簡易擔架
(1)出示課件——了解國際求救信號
(2)教師示范——學做簡單的擔架
(3)學生活動——制作簡易擔架(4)評價學生做的擔架。
4、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些什么? 我們去爬山 爬山的準備
迷路了
冷靜
找方向
爬山的技巧
4、你打預防針了嗎
1、通過上網查找,了解有關保護身體的方法。
2、通過自己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知道關于預防針的知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習慣。教學重點
1、通過自己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知道關于預防針的知識。
2、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習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學生活動:
2、小組交流——我知道了什么?我還了解了什么?
3、匯報:我知道了哪些預防針的秘密?
二、新授:
1、了解yu苗
(1)出示課件,學生觀察
1、通過觀察課件,讓學生初步感受yu苗的知識,然后再通過老師的講解,加深學生對yu苗的概念。
(2)問:yu苗有什么用?你知道哪些yu苗?
(4)借助介紹:
2、知道預防針很重要
(1)提問:你知道怎么預防嗎?
(2)講述:不去人多的地方,堅持鍛煉身體,接種
yu苗是預防的方法。
(3)出示課件——p20的信息連接
通過課件的出示,讓學生觀察、討論、匯報,讓學生很好的把握預防針的知識。
3、勇敢地打預防針
(1)出示課件——計劃免yu卡
(4)學生匯報(5)小結。第 二 課 時
過 程 設 計
一、提問: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預防針的秘密?
通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確定要研究的主題。
(學生匯報,老師記錄)
二、學生討論、分組
1、確定本組研究的主題。
2、小組分工合作
三、學生活動
1、上網查找
2、將自己查找的東西制作成可展示的物品 小組內分工與合作完成
3、展示自己或本組的作品,學生評價
4、總結反饋
你打預防針了嗎
預防很重要:不去人多的地方
堅持體育鍛煉
打預防針須知: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
預防接踵禁忌癥
打完預防針后 板書的設計在于集中課文的重點,突出難點,有效的板書有利于學生很好地掌握本課的知識。
5、居室衛生有講究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交流的方法,了解居室的污染情況。
2、通過閱讀、匯報、探討的方式,知道怎樣保持居室的衛生。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匯報、探討的方式,知道怎樣保持居室的衛生。
2、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1、課件。
2、水彩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學生閱讀,提出問題
通過閱讀讓學生初步了解居室衛生的知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一個鋪墊。
2、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3、質疑:關于居室衛生,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新授:
1、學生介紹自己的居室
(1)學生分小組介紹自己的居室(2)學生匯報
2、了解居室的污染
(1)出示課件——螳螂的自述
(2)從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打算怎么做?
過
程
設
計
3、怎樣維持家居環境(1)看書p28(2)提問:怎樣保護家居環境?
你還有什么辦法清潔居室?(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3)討論:小朋友應該怎么做保持衛生呢?
三、拓展與反饋:
1、學生活動——測測你家的清潔指數
(3)提問:從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2、介紹幾種室內除異味的方法(1)出示課件
通過幾種室內除異味的方法的認識,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2)講述四種方法(柑橘除異味、清涼油法、淘米 水、舊報紙)
3、課后總結
4、作業:向爸爸媽媽介紹“室內除異味的方法”
6、遠離燒燙傷
教學目的
1、了解燒燙傷的來源,知道一些燒燙傷的治療辦法。
2、學會燒燙傷救護操,不迷信。
3、培養學生科學的救護燒燙傷的習慣
教學重點
1、了解燒燙傷的來源,知道一些燒燙傷的治療辦法
2、培養學生科學的救護燒燙傷的習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收集學生有關本課學習的潛知識,有助于學習的有效進行。
2、講述:這節課我們來了解燒燙傷方面的秘密。
二、新授:
1、常見的燒燙傷
(1)出示課件——常見的一些燒燙傷,學生觀察
(3)質疑:關于燒燙傷,你有什么問題嗎?
2、了解燒燙傷的原由
(1)提問:怎么會燒燙傷呢?(2)出示課件,觀察
3、了解燒燙傷的防護
(1)討論:我們應該怎樣防止燒燙傷?(2)學生匯報
(3)出示課件,——治燙方法 從課件中,你知道了什么?
了解燒燙傷的方法很重要,我特別重視這一塊的學習,意在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
2)互相表演救護操
4、老師介紹防燒燙小發明
三、總結、反饋
1、這課,你學會了什么?
2、小故事——燙傷造成敗血癥
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我是小小包扎員
教學目的
1、了解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
2、學會受傷后怎么處理,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識。
3、培養學生健康的保護自己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學會受傷后怎么處理,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識。
2、培養學生健康的保護自己的意識。
1、課件。
2、紗布、膠帶、人體模型。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用課件演示包扎的過程,讓孩子初步了解情況。
1、出示課件,學生觀察
2、講述:這節課我們來當小小包扎員。(板書課題)
二、新授:
現在獨生子女的出現,讓家長過分擔心學生的安全。這個環節在于解決這個問題。(3)討論:從剛才大家的交流中,你想到了什么?(4)講述:生活中磕磕碰碰是常見的。
2、學習受傷后的處理
(1)聽故事——傷疤的故事 提問: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觀察課件——小傷口和大傷口教(3)小結。
把包扎傷口的技巧作為一個重點來學習,讓孩子真正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3、學習包扎傷口(1)教師示范
4、了解傷口處理的秘密
讓學生學會辨析生活中的對與不對。(1)聽故事——受傷的小明
三、鞏固、反饋(1)閱讀課文
1、磕磕碰碰是常見的事
2、學會護理(1)小傷
(2)包扎(快、準、緊、牢)
7、植物朋友告訴你
教學目的
1、了解植物的作用以及給人類帶來的許多益處。
2、知道植物能給我們人類帶來好處,同時也會帶來麻煩。
3、培養學生愛護植物的思想。教學重點
1、知道植物能給我們人類帶來好處,同時也會帶來麻煩。
2、培養學生愛護植物的思想。
1、課件。
2、自己上網查詢的資料。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1、提問:(1)你知道生活當中有哪些植物?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了解學生對植物的知曉情況,便于學習。
(2)從植物那兒你知道了些什么?
2、講述: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植物朋友告訴你》(板 書課題)
二、新授:
1、了解各種各樣的植物(1)出示課件——植物
(3)討論:(植物的分類)(4)匯報:
1)你們組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2)你同意他們組的分法嗎?為什么?
(5)講述: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把植物分成不同的類別。
2、知道植物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傷害
(2)提問: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做?
(4)小結。
3、學生活動——閱讀課文
(1)學生閱讀課文
(2)小組交流——植物朋友告訴你什么?(3)匯報
三、鞏固、反饋:
質疑的使用有利于孩子們更好的反饋所學的知識。
1、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
2、質疑: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植物是我們的朋友。
植物告訴我們:
1、幫助我們。
2、不要被漂亮的外表吸引。
8、魔法兔子的網絡日記
教學目的
1、了解網絡的優勢和不足。
2、學會正確的上網,了解上網的必備知識。
3、培養學生健康上網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學會正確的上網,了解上網的必備知識。
2、培養學生健康上網的意識。
1、課件、學生記錄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提問:
1、你知道什么是網絡嗎?
2、你認為網絡是什么?
3、你喜歡上網嗎?為什么?
二、聽故事——比爾.蓋茨的故事
1、學生聽故事
2、提問: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講述:希望我們班有比爾.蓋茨一樣優秀的少年。
三、認識網絡
1、討論:網絡好嗎?為什么?
2、學生匯報
3、出示課件——小明媽媽的話
(1)講述:一個小網蟲的媽媽的話,多傷感呀!大家一起讀一讀吧?
(2)提問: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3)你想對小明說什么?
特意把重點放在小明媽媽和小明同學的書信中,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其中的親情和深情。
4、出示課件——小明同學的話(1)自由閱讀
(2)讀中又了解到什么?
四、了解正確的上網
1、提問: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上網呢?
2、學生齊讀p53的《上網詩》
3、質疑:詩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討論:上網詩告訴了我們什么?
5、提問: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上網呢?
健康上網詩朗朗上口,希望對孩子們的學習、明白道理有幫助。
6、學生閱讀p53——健康上網須知
五、總結、反饋:
1、概述本課內容。
2、思考:如果你的身邊有網蟲,你會怎么做呢? 板書設計
魔法兔子的網絡日記
網絡知識知多少
9、做善良的人真好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要做一個健康的人,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
2、通過故事讓學生在辨析中去了解人性。
3、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品格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要做一個健康的人,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
2、通過故事讓學生在辨析中去了解人性。
1、課件
2、故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件出示——道德兩難故事
采用道德兩難故事讓學生去思考、去內化道德、情感方面的知識。形式新穎、方法靈活。一個研究者研究了一種新藥,因為可以救一種怪病,所以,他提高了藥的價格。
一個窮人,為了就他的妻子,去偷研究者研究的新藥。
二、提問:你認為他該去偷嗎?
三、分組討論:為什么?
四、學生辯論:
你認為他該去偷嗎?說說你的理由。
五、學生評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聽《三字經》,學生跟讀
從傳統的文化中去感受人的善良美德。
2、討論:從三字經中,你知道了什么?
3、講述:人之初,性本善。
二、新授:
1、知道“我是善良的,也是快樂的”(1)聽故事——洪戰輝的故事
(2)提問:洪戰輝是個怎樣的人?他遇到了怎樣的
通過對洪戰輝的討論,了解人性的美德,知道學習的方向。
(4)討論:如果你是洪戰輝,你會怎么做呢?(5)學習老子的話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了解“要做就做善良的人”
(1)提問: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善良的舉動?
從生活中點滴小事中去感受人間的真情與美德。
平時,你有哪些善良的舉動?(2)討論:怎樣做個善良的人?(3)匯報
(4)學生活動——填空
老師感冒了,聲音嘶啞了,悄悄地我送上“咽喉爽”,我愿意。
三、鞏固、反饋
1、概述本課內容。
1、聽《三字經》,學生跟讀
2、提問:你是善良的嗎?怎么這樣說?
一、人之初,性本善
二、我是善良的,也是快樂的
三、要做就做個善良的人
四年級生命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本課的重點、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1、有關作者杏林子有關資料,冰心奶奶珍愛生命資料。
2、杏林子照片等。
3、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
二、研讀與賞析
飛蛾求生:
1、哪一個句子讓你感到特別震驚?請你劃出來。
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2、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別人手心的飛蛾,你會怎么想?請你讀這句話──
出示:我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
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別人手心的飛蛾,你會怎么做?再讀這句話。
再次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4、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只飛蛾的壽命有多長嗎?平均壽命只有9天,只有9天啊!可它卻為了這短暫的9天,在你的手中掙扎了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小的飛蛾為什么要如此掙扎呢?(活下去)是呀!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飛蛾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強烈?。ò鍟河┻@就是──生命生命。
瓜子抗掙:
1、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第二個小故事。
哪一個句子讓你感到特別震驚?也請你劃出來。
出示: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這句話為什么讓你覺得特別震驚?
2、小小的種子與堅硬的外殼抗爭,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4、多么頑強勇敢的香瓜子?。。ò鍟侯B強)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沒有陽光,即使沒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幾天,它也要頑強勇敢地活著,讓這幾天煥發光彩。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生命。
傾聽心跳:
1、小小的生靈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艱辛的努力??!更何況我們人類。請大家讀讀第三個故事。
哪一個句子讓你感到震撼?再請你劃出來。
出示: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
2、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úシ判奶穆曇簦處熍园祝含F在,感受著你心臟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你想說些什么?)
出示: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
3、你想帶著怎樣的心情把這句話告訴大家?(高興、自豪、激動……)
請大家帶著高興、自豪、激動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3、是呀,這樣的生命是屬于你自己的,一切全由自己決定。你必須對自己負責。
(板書:負責)
讓我們帶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再一次呼喚──生命生命
生命價值:
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一起讀。
……
如此患難身世,如此驚人毅力,如此杰出經歷,如此奉獻愛心,我們再讀她對生命的理解感悟和實際行動,言行一致,言有心生,怎叫人不深受感動和啟迪!
杏林子的文學作品激勵了一批又一批人,她告訴我們要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要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板書:珍愛生命 珍惜時間)
把你想說的寫在課本上。交流。這些精彩的句子,讓我們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可以成為你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努力生活,努力進??!
5、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為了生命的美麗,讓我們再次呼喚──生命生命。
【板書設計】
飛蛾求生 欲望 珍愛生命
瓜子抗掙 頑強 珍惜時間
傾聽心跳 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