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愛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3個字只識不寫。
重點:識字、寫字。
用具:字卡、教學圖片。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是歌頌母愛的。說的就是唐代詩人孟郊感受母愛而作詩的故事。
3、簡介作者。
二、范讀課文。
三、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圈生字,讀準音,標出小節數。
2、小組討論記憶生字的辦法。
3、指名讀字卡,齊讀。
4、全班交流記憶生字的辦法。
5、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小節,齊讀。
6、齊讀全文。
四、寫字指導
1、學生書空筆順。
2、觀察生字的字形和在格中的位置。
3、指導描紅。
4、完成習字冊。
第二課時
內容:學習課文。
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重點: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用具:字卡、教學圖片。
一、復習
1、認讀字卡。
2、讀詞卡。
過渡:母親的恩情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二、精讀指導
1、指名讀第一到二小節。
2、讀后你想說什么?
1) 親的恩情表現在她的行動中,出示有關句子(夜深了??????縫著)。
(1)? 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母親的恩情?
(2)?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
2)母親的恩情還表現在語言上,出示句子:她望??????
(1)小朋友們請看圖,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后,母親每天都在掛念兒子,盼望兒子回來。母親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1) 出示圖三,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讀課文。
(1)他看到了什么?
(2)他想到了什么?讀有關句子,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3)出示句子:沐浴著陽光的小草??????恩情啊!
這一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
3是啊,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
1) 指名讀四、五小節。
2) 這首詩是什么時候寫的?從“50歲”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敬愛和懷念,作者用吟誦詩歌的方
去贊美母親,就叫《游子吟》。
4) 誰想吟誦這首詩?指名讀。
5) 指導理解詩意。
6) 齊讀全詩。
7) 這首詩中的母愛是那么平常,又那么偉大。千百年來感染了
無數游子之心。這首詩也成了千古傳唱的佳句,讓我們記住它。背誦全詩。
三、指導朗讀全文。
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愛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看到”、“忙著”造句。
2、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生字卡片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無私的母愛。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媽媽是我們身邊的天使。
3、小朋友們,我們現在經常用《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來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敬愛,而古代卻與我們不一樣,他們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篇課文,就寫了古代詩人因為到感受到母親的恩情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教學恩
2、知道“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輕輕打開書,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詞
a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b去掉拼音讀,齊讀
3、理解長句子
(2)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在他50周歲那年,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
4、把生字詞和句子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
1、讀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么?
2、再讀課文,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發現課文有什么獨特之處?(介紹文包詩)
五、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補?? 針? 根? 撫?? 摸?? 報?
2、自己先去認讀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結構,這6個字有什么特點?
5、出示生字卡片
恩?? 遲? 寸?? 永
4、你記住了哪個字?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5、重點指導書寫摸 報
6、學生描紅,仿寫,完成習字冊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孟郊和他的母親,母親對孟郊有怎樣的恩情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母親的恩情》。
第二課時
一、談話,整體感知
2、是啊,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讓我們深情地呼喚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稱呼——母親(齊讀兩遍)。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母親的恩情》(板書課題,齊讀)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唐帶詩人孟郊就是一個把母親恩情永遠銘記在心的人。在他50歲時,寫了一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出示詩句,誰能飽含深情地朗讀一下。(指名讀,齊讀)
二、品讀,感悟真情
1、師:短短的一首小詩,字字句句流露出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今天,我們進一步來體會這份濃濃的深情。
圖片,問: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她縫得怎么樣?
(1)根據交流引導:“一針針一線線”,從這個詞語中感悟到了什么?適時講民間習俗(家里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歸期就會延遲,母親把一針針一線線密密地縫著,是為了讓兒子早點歸來)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指名練習朗讀,師評價。
(3)你們能把這句句子讀好嗎?指名讀,齊讀。
(4)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母親的深情,讓我們用擔心的語氣讀好這一段。(齊讀)
2、過渡:衣服縫好了,這時,天已經亮了。母親把衣服放進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兩人,依依惜別。
出示圖片,交流: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師總結:是啊,這是不舍的淚,擔心的淚,愧疚的淚!母親年紀大了,多么需要兒子陪伴在她身邊啊,孟郊卻不得不遠行,誰來讀好這句話,練習朗讀。
師總結: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為遠走他鄉的兒子做衣服,針腳縫得又細又密,只怕兒子回家遲了。一邊想象一邊用你的真情去讀好這兩句詩,相信你會讀得更好!(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齊讀)。
出示圖,他看到了什么?(當學生說到小草時,出示詞語“生機勃勃”,什么叫生機勃勃?小草為什么會長得這樣生機勃勃?)
引導學生說因為有了陽光雨露的沐浴才會長得如此有生機。
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寫下了: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下面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這兩句詩的意思就在課文的第三段,自己讀讀,說說哪幾句話就是寫這兩句詩的?同捉可以討論討論。
根據交流出示第三段內容,練習朗讀。解釋:“寸草”就是“小草”,“春暉”就是“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幫助學生理解詩的意思。
師小結:母親的慈愛,就像春天里太陽的光輝。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著陽光的小草,母親的恩情,是無論如何也報答不完的。孟郊上京趕考,做了一名縣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親接進城。在他50歲時寫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師配樂朗誦。你們也能像老師那樣讀好它嗎?練讀,指名讀,師作恰當評價。
師:這首詩中的母愛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偉大,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游子之心,成了千古傳唱的佳詩。讓我們全體起立,一起來吟誦(集體配樂吟誦)
你們能美美地把它背誦下來嗎?練背。
三、總結,升華情感
師:小朋友,我們都有深愛自己的母親,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機勃勃報答太陽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對母親的恩情化作了一首著名的小詩。小朋友,你們作為兒女怎樣報答母親的恩情呢?(配樂交流,可以聯系母親節,3。8婦女節,平時等)
是啊,一張小小的卡片,一句溫馨的問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讓媽媽感到幸福和安慰。(音樂響起)讓我們隨著音樂,唱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我們永遠銘記----(齊讀課題:母親的恩情)全體起立,唱《世上只有媽媽好》(cai音樂,母子圖片。)
四、作業
練一練
(1)母親忙著給孟郊縫補衣裳。(選擇意思)
忙:①事情多,沒空閑。②急速地做。
(2)蜜蜂忙著在花叢中采蜜。
(3)誰忙著干什么?
做一做:
(1)把《游子吟》美美地朗誦給媽媽聽。(2)搜集有關母愛的古詩、歌曲、文章,準備下節課交流。
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愛篇三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背誦《游子吟》。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重、難點: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
教輔資源:掛圖;生字卡片;
研究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設計
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
一、導入課文
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結合學習題中生字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2、“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3、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3、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4、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師生共同糾正
四、教學生字
1、讀讀生字詞
3、老師巡視指導。
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比賽讀書
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你怎樣記住這些字?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學生描紅
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愛篇四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的讀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說古代的一位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
1、板書:母親的恩情
2、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誼。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效果。
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和多音字。
報答不了
指名試讀課文。
四、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2、學生練習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見文后練習3。
2、讀課文。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這首詩。
能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孟郊要出遠門,他母親是怎么想的?從哪兒看出母親是在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的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一線線地縫。
2、指名讀。
3、這一自然段講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母親送兒子,會說些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2、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聽了有什么反應呢?他會想些什么呢?(孟郊會想: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所以傷心得要流淚,眼睛濕潤了)
3、看圖,誰能說說自己對第2自然段內容的體會。
看母子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舍難分!他們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動了。
4、指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掛圖,問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4、這一節寫了孟郊上路時所見所感。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這首詩是孟郊在什么時候寫的?詩題是什么?孟郊為什么要寫詩?(他不能忘記母親的恩情)
2、誰能讀讀《游子吟》。
3、理解詩歌。
二、總結。
這篇課文寫孟郊要出遠門,母親深夜給他縫補衣服,天明送別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歲寫的《游子吟》這首詩,反映詩人不忘母親的恩情。
學生談體會。
三、布置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內容:指導背誦,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背誦《游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1、利用板書,引導背誦。
2、分兩個大組,一個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
3、同桌交替背、聽、互評。
4、指名背誦。
三、課堂練習。
1、讀句子,寫話。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著、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著——
看到——
2、比一比,組詞。
補摸恩
撲漠思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愛篇五
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 “忙著”造句。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
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初步感知
⒉老師很羨慕你們,你們都有一個好媽媽,老師更為你們的媽媽感到欣慰,因為你們從小就銘記母親對你的恩情!而孟郊同樣把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在他50歲時寫了著名的詩篇《游子吟》。千百年來,多少游子吟誦這首詩時心靈震顫,熱淚滾滾,他道出了每個游子的心聲,哪位同學愿意為在座的同學和老師吟誦這首詩。
出示古詩:指名朗讀。
這首詩為什么如此動人心弦?它蘊涵著怎樣的深意呢?讓我們帶著這首詩走進課文中去細細地品位,去感悟。
二、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
t2:(出示“忙著”)“忙著”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用忙著來說句話嗎?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母親正忙著給孟郊縫補衣裳?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板書(夜深 縫補衣裳)
結合詞語“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體會忙著。從這句中同學們還體會到了什么呢?(母親做了很長的時間了)(母親做的相當認真和仔細)
t3:出示圖片瞧,她就在這盞油燈下為兒子縫制衣服,請同學們看,她縫得怎么樣?(母親縫制非常仔細,針腳細密)
t4:民間有風俗,家里有人出遠門,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回來的日子就會延遲。媽媽為了讓兒子早日歸來,所以也給孩子的衣服縫上細密針腳。時間就在這一針針一線線中不知不覺的流逝,此刻夜已經很深很深了,瞧她前傾著身子,依然在為兒子縫補著衣裳,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么長時間的縫呀縫,中間母親可能會有些什么動作?(揉眼、捶背、擦汗)誰愿意把母親此刻的動作表演出來呢?(動作展示)
t4:看到這位母親細密的針腳和她勞累的身影,你有什么話要說呢?
(生1:夜很深了,母親還在縫衣,我覺得母親很辛苦,疲勞!;我覺得母親為了孩兒出門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夜,她太疼愛自己的孩子;一針針一線線都是母親對兒子的愛;我讀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
t6此刻媽媽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不知孩子出門是否順利;我把針腳縫的密密的,你一定按時回來的;兒子啊,你能不能早點回來。……)
t7是呀!此刻媽媽的心里是多么盼望兒子能早點回來呀!
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t8:誰能體會此刻孟郊媽媽的心,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好嗎?(試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臨行送別)
出示圖片(村口送別),
t6:聽了母親的話,詩人是怎么做的呢?(不住的點頭)。
t7:望著母親頭上新生的白發,為什么詩人的眼睛會濕潤了呢?(母親這么大年紀還在為自己操勞,把頭發都染白了,作為兒子心里很感動)。
(母親,你放心,兒子長大了,我會照顧好自己的;母親,我一定爭取金榜題名,讓你過個幸福的晚年;母親,我不在你身邊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體……。)
t9:母子倆彼此掛念,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呀!這里,哪句話也特別能體現詩句意恐遲遲歸的意思?(“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過渡: 雖然母子倆難舍難分,但千里相送終有一別,于是孟郊穿著母親縫制的衣服,也帶著母親殷殷期望走向遠方,他一路走啊走,在晨曦中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結合圖片自讀第三小節。
學習第三自然段
出示圖片
t1:詩人看到了什么?(綠色的小草、和太陽)你覺得小草長得怎么樣?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呢?(相機板書:日出? 景? 小草? 太陽)
t2:
小草生機盎然的樣子你能讀出來嗎。屏顯句子 指名讀
t3:看著沐浴著陽光的小草,孟郊想了什么?
出示: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
t4:這是一個什么句子,你能換個說法表達它的意思嗎?(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
t5:很好!我們來比較一下,兩句話,哪句好?說說為什么?
出示句子
⒈母親的慈愛,不就是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
⒉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
生:第一句是陳述句,第二句是反問句,比第一句感情強烈。
t6:詩人為什么說母親的慈愛就像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呢?他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呢?(都讓人感到溫暖)
t7:詩人從什么地方也感受到了母親給予的溫暖?
相機出示句子“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
t8:這里有兩個表示動作的詞語,你能把動作展示出來嗎?從這兩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詩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同學們真聰明,理解真深刻,能把這句話讀好嗎?練讀、齊讀體會
t9:沐浴著陽光的小草能夠報答太陽的恩情嗎?(不能)
出示: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t10:這句話同學們是怎么理解的?(沐浴著陽光的小草,怎樣報答都報答不完太陽的恩情呀!)
t11:是的,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法報答太陽的恩情,小草唯一能做的就是展露勃勃的生機,讓太陽感到欣慰。詩人由小草無法報答太陽的恩情,也想到了自己。此時,孟郊覺得什么是春天里太陽的光輝?誰是小草呢?(相機板書:情? 自己?? 母親)
t12你覺得哪句話可以用來解釋詩句(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的意思呢?請你把它劃出來。
t13:孟郊銘記著媽媽的養育之恩,假如他現在就站在我們面前,他會怎樣讀這首詩?誰愿意當一回詩人。(指名誦讀古詩、. 齊讀古詩)
學習第五自然段
t1: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這一小節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覺得孟郊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從“永遠”“銘記”“50歲”體會詩人對母親的敬愛和懷念之情。)(相機板書? 孟郊? 銘記)
t2:相信此刻,孟郊母子情深的畫面深深地留在我們心理。現在誰能結合課文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呢?(出示詩句)
t3:這首浸透著濃濃感情的詩,你們愿意把他記在心里嗎?(指導背誦)
t4在座的每個小朋友,都沐浴在深深的母愛中,你想怎樣報答母親的的恩情呢?現在我作為記者來采訪各位?拿話筒:你會怎樣報答母親恩情?(我們要好好學習;我要幫媽媽做家務;我以后一定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不再給父母添麻煩)
小朋友說的真好,你們都是有孝心的同學,老師希望同學們和孟郊一樣,能銘記母親的恩情。
二:作業:
1:背誦《游子吟》
2:學了這篇課文,你此時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呢?用兩三句話寫下來。
板書:
母親的恩情-----銘記--------孟郊
夜深????? 縫補衣裳
清早????? 臨行送別
日出????? 景 ---小草----太陽
情 ---自己----母親
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愛篇六
9.母親的恩情
共幾課時
3
課型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
教學重點
難????點
認識5個生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田字格中的5個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資源
ppt、孟郊的資料
預習設計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用部首查字法給“補、針、根、撫、摸”擴詞,并描紅。
學?程?設?計
導?航?策?略
調正與反思
一、古詩導入
(預設5分鐘)
二、揭示課題,解題。
(預設3分鐘)
1.讀生字“恩”,并擴詞。
2.讀課題,解題。
三、初讀課文(預設20分鐘)
學習單: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
3.朗讀詞語。
4.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觀察生字,書寫生字(預設12分鐘)
學習單:
1.認讀生字,說說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2.怎么把它們記住。
3.描紅。
一、古詩導入
1.出示《游子吟》。小朋友們,你們會讀這首詩嗎?自己讀讀。指名讀,齊讀。
2.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看看書上是怎樣介紹的?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齊讀。
簡介孟郊。
二、揭示課題,解題
1.孟郊為什么寫這首詩呢?
2.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教學生字“恩”
恩情:深厚的情意。
三、初讀課文
導學
1.出示詞語:
(1)指名試讀
(2)開火車讀、?齊讀
2.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相機評價。
四、觀察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補、針、根、撫、摸。”
2.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老師巡視指導。
作
業
設
計
1.朗讀課文。
2.完成《習字冊》上的相關生字
3.《一課一練》詩歌《媽媽的愛》
教學反思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9.母親的恩情
共幾課時
3
課型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詩文結合,明白古詩意思,背誦古詩《游子吟》。
教學重點
難????點
1.學會本課另外5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資源
ppt;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有關母愛的詩歌,如《媽媽的愛》
預習設計
1.背誦《游子吟》,并說說詩意。
2.想一想:母親的恩情表現在哪里?
學?程?設?計
導?航?策?略
調正與反思
一、古詩導入,初步感知(預設2分鐘)
朗讀古詩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預設25分鐘)
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習單:
1.輕聲讀,重點讀好有關句子。
2.投入地讀這句話,體會到母親的不辭勞苦和對兒子無私的愛。
3.?了解當時民間風俗。
4.反復朗讀體會母親的愛。
5.看著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母親想到的說出來。
6.引讀詩句,理解詩句。
學習第二自然段
學習單:
1.?讀第二自然段,你還從哪兒感受到母親的恩情?
反復朗讀句子,體會母親的愛。
2.想象說話,體會
孟郊的心情。
3.?教師引讀一二段。讀出母子情深。
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習單:
1.帶著問題輕聲讀課文。
2.理解“生機勃勃”。
3.讀句子。
理解“撫摸”
4.朗讀理解句子: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真正體會到母親的慈愛,懂得感恩。
5.畫出詩句意思。
6.誦讀《游子吟》。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預設5分鐘)
1.齊唱歌曲
2.?說說打算用怎樣的行動報答自己的父母呢?
四、書寫生字(預設8分鐘)
1.認讀生字。
2.觀察字形。
3.描紅臨寫
一、古詩導入,初步感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母親的恩情》(齊讀課題)。出示古詩:指名朗讀。
讓我們帶著這首詩走進課文中去細細地品位,去感悟母親的恩情。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母親的恩情呢?
2.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1)指名讀
(2)自己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些什么?
(4)介紹民間風俗
引讀:時間就在這一針針一線線中不知不覺的流逝,此刻夜已經很深很深了,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可依然在為兒子縫補著衣裳。(齊讀)母親縫呀縫,眼睛酸了,就停下來揉一揉;腰疼了,就用手捶一捶。就這樣不停地縫呀縫呀。
3.母親邊縫著衣服,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1)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2)誰能體會此刻孟郊母親的心,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好嗎?(試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2)這句話中包含著母親的依依不舍和母親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名讀(一生讀)師:這就是母親的叮嚀呀!
(一生讀)師:這就是母親的囑托呀!
(齊讀)師:這就是母親的恩情啊!
3.母愛是偉大的,又是平凡的,母親的恩情就體現在那些細微的事情上。教師引讀一二段。
母子倆彼此掛念,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呀!這里,哪句話也特別能體現詩句意恐遲遲歸的意思?(“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學習第三自然段
2.“生機勃勃”指什么?(小草長得茂密綠綠的)?
3.孟郊看到小草,撫摸著母親做的衣服,心里想:―――引讀?
4.出示句子:“孟郊……恩情啊!”?
(1)?什么是撫摸?(輕輕地摸)?
誰曾經撫摸過你,撫摸你時,你有什么感受??
老師也常撫摸你們的頭(師動作),那是老師喜歡你們。?
孟郊又為什么撫摸著身上的衣服??
(4)?小草的要長得好,離不開太陽的照耀。所以――“沐浴著……:詩人由小草無法報答太陽的恩情,也想到了自己。出示:我們這些孩子,無論怎樣都————啊!
5.你覺得哪句話可以用來解釋詩句(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呢?請你把它劃出來。
6.同學們,《游子吟》記錄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寄托著兒女對母親的恩情,輕輕地讀這首詩。
(指名誦讀古詩、齊讀古詩)
7.這是孟郊感受母愛,感念母恩,獻給母親的詩,也是獻給天下所有母親的詩。誰愿意把這首詩獻給自己的媽媽?指名多人讀背。讓我們再以無比感激之情來朗誦這首母愛之詩吧!(指導背誦)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四、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2.觀察字形。3.描紅臨寫
作
業
設
計
讀故事《孝敬父母的小烏鴉》。
教學反思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9、母親的恩情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會用“忙著”造句,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3、閱讀《媽媽的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積累成語,豐富學生的詞匯。
教學
重難
點
1、會用“忙著”造句,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2、閱讀《媽媽的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
資源
《一課一練》、《補充習題》、《媽媽的愛》
預習
設計
背誦《游子吟》,會用“忙著”造句。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一、復習(5分鐘)
讀課文
讀詩
二、指導背誦(5分鐘)
三、讀《新語文新習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