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白洋淀紀事》讀后感400字篇一
那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的特殊時期,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都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與折磨,人民生活凄苦不堪,但卻依然保持著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對生活充滿熱情。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山河破碎,硝煙四起,身為國民的一員,又怎能坐視不理?有些人主動離別親人,加入抗戰隊伍,有些人則在后方通過自己的辦法為抗戰事業作出貢獻。
“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那么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一句話,將白洋淀人民與葦之親密展露無遺,“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的確,這片葦地,如果沒有它背后的故事,沒有那些日夜奮戰的抗日英雄們,又怎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水生,原生,蘆葦蕩中的老頭……他們是平凡的,平凡到也許你與他擦肩而過,都不曾憶起;可他們又是偉大的,舍棄小家,保衛大家!
霍去病的“匈奴未滅,無以家還”固然令人敬佩,董存瑞高舉炸藥包舍身炸碉堡卻也可歌可泣,但革命的勝利,卻不僅是仰仗于這些英雄的,在他們名垂千古的背后,還有億萬萬的人民子弟兵和懷抱極大革命信仰的普通百姓。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與世長存!正是因為有千百萬像《白洋淀紀事》中水生嫂一樣的普通民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百年前華夏兒女立下報國鴻志,不懼炮火硝煙,砥礪前行;或有人躬身案牘、悉心鉆研,為復興祖國揮灑青春熱血。吾輩青年,亦當接過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以吾輩青年意氣,譜祖國大美華章。
《白洋淀紀事》讀后感400字篇二
有位著名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可以一天不讀書。可見,讀書對于我們的重要性。這個學期,我又認識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紀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寫下,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是一本描寫游擊隊抗日故事的一本書,書中介紹了許多抗日英雄的傳奇故事。其中,給我印響最深的是原生,他17歲時就參加六年了村里組織的抗日游擊隊,跟著部隊去抗日,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著年邁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子,自己一走就是8年,家里沒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爭氣的妻子開始故意刁難原生的父母,最后跟著一個有錢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勞的姑娘幫助原生的父母干家務!沒錯,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時候的玩伴!她每天準時到原生家干活,任勞任怨。一直堅持了許多年!在原生的妻子與原生的父母爭吵時,秀梅和小五賭氣說不嫁人!這8年里,原生拼盡全力打鬼子,到最后,別人家的抗日隊員回來了,只有原生沒回來。過了幾日,秀梅與原生的父母耕地,遠遠地望到一個八路軍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馬,原來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來報,說原生在戰場上活捉了蔣介石的旅長,要在全村里表揚。
場面十分壯觀。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來了,都為原生而高興和驕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隊里,原生的父母將家里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原生!后來,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隊里,為人民而戰,為新中國而戰!
當然,自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數不勝數,為了新中國而披荊斬棘、在所不辭,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五星紅旗,用自己的脊梁為中國撐起一片天地,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更有條件去用知識武裝自己,去回報社會!所以,從此刻開始,讓我們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為最好的自己去奮斗!讓時代的接力棒在我們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輝!
《白洋淀紀事》讀后感400字篇三
《白洋淀紀事》這本書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白洋淀人民的在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來的抗爭精神與保家衛國的勇氣與決心。
這本書主要講了抗戰時期日軍進攻白洋淀,村民們奮起反抗,青年人積極參軍抗戰,婦女們努力做好堅實后盾。其中我最印象最深的文章就是《荷花淀》。本文講述了游擊小組要外出打仗,小組成員派水生為代表去和家人們說,水生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幾位婦女為前線的親人送衣送糧,卻在途中遇上了鬼子,她們靈機一動,急中生智把小船快速開進了游擊隊埋伏的荷花淀,游擊隊員用手榴彈把敵人的船擊沉,整個過程驚心動魄。
作者用樸素淡雅的筆調描繪出一個個令人敬佩的人物,描繪出冀中人民的反抗精神。從水生嫂毫不猶豫地答應水生,在后方一邊照顧小孩和老人,一邊積極地投入生產,擔起“千斤的擔子”,表現出她勇敢無畏、獨立、堅強的性格,以及作為一名普通群眾對抗戰的支持和付出。這正是白洋淀里眾多青年婦女的代表,她們在后方積極生產,支持抗戰。而水生舍去兒女情長在前線抗戰,是眾多戰士們的代表,他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體現出人民捍衛家鄉的勇氣以及對安寧生活的向往與期待。
我們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一定要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那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尊重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人,比如《白洋淀紀事》里的水生,對他們懷有敬意。我們在尊重他們的同時,還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國家作貢獻,完成英雄們的愿望,讓國家更加強大,不受任何國家的欺負。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冀中人民那捍衛家鄉的勇氣與決心,讓我知道了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英雄的尊重。
《白洋淀紀事》讀后感400字篇四
這個暑假,我讀完整本《白洋淀紀事》,讓我對那個時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小時候因為不明白時代背景,只記得八路軍戰士的勇敢與敵人戰斗,卻忽視了蘊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戰士,但他們正是依靠自己的團結、頑強,幫助八路軍渡過難關,打敗日寇。
當時的婦女在家也就是織布、燒飯,男人們都外出打工或打仗,水生就是其中的一員,是游擊組長,為了不讓敵人安上據點,他報名參加了地區隊,水生嫂知道,她勸不動水生,只能簡短叮囑幾句,但可以看出她的難過與不舍。過了幾天,幾個婦女聚在一起,嘴上說著不想去看他們,可還是準備了衣服。她們偷偷劃著一艘小船到了馬莊,可并沒有找到他們,于是失望地回去了,其實,更多的是擔心,怕他們已經犧牲了。這時,她們看到了一艘大船,是日本人的。她們拼命向荷花淀里搖,最后,努力地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炮。她們害怕進了敵人的老巢,可再仔細一看,是她們的丈夫。等戰士們擊敗敵人后,去打撈著戰利品。
巾幗英雄們配合子弟兵,出入在那蘆葦蕩。從水生嫂到孫犁,他們都是農家婦女的形象,到后面婦女機智掩護,再到最后上戰場,所有細節處理到位。荷花淀美輪美奐的意境,既讓人見識到了當時婦女們的辛勤勞作,也凸顯了女性的純潔、寧靜、深沉、溫柔。
讀完《白洋淀紀事》,發現里面并沒有什么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正是他們趕走了侵略者。
如今,歲月流逝,但請記住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跡!
《白洋淀紀事》讀后感400字篇五
老師要求我們在這一周內讀完《白洋淀紀事》,為了多了解一下這本書,我特意在網上搜了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在這一本書里,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小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莊,那里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么個小村莊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里面并沒有什么偉大的,轟轟烈烈的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平凡凡的農民抗日的強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凄涼,以及解放后的.艱辛與快樂。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像楊靖宇、張自忠那些抗日將帥,或像白求恩、趙一曼那樣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去描述他們,也沒有人去記載他們。他們每一個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對勝利有著不滅熱忱的人們,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與世長存”。正是千百萬這樣的普通大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艱難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從香菊的母親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雖然她小時候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她挺了過來,并接受革新,拋棄舊思想,同自己的女兒一樣認真做功課。而我們現在,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進取,改掉壞習慣。所有人都應是如此,把曾經的苦痛都留在過去,不停止奮進。
在最后,我想說:我們雖然處于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后默默無聞的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白洋淀紀事》讀后感400字篇六
在遙遠的白洋淀,有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但就在這個小村莊里,卻涌出一大群英勇的、勤勞的、愛國的、頑強的老百姓和人民子弟兵。他們一邊兢兢業業地勞動,一邊期待著抗戰勝利……
《白洋淀紀事》是作家孫犁的成名之作。它講述了抗日時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斗爭的故事,描寫了戰爭年代老百姓們對幸福和安寧的向往和追求。孫犁先生收錄了從1939年到1950年自己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組成了這篇聞名中外的《白洋淀紀事》。
我最喜歡《白洋淀紀事》中的《家庭》這一篇。《家庭》主要講了作者搬進趙家后,描繪出趙家的家庭風氣:一家人和諧美滿,辛勤勞動。他們一家七口人全是黨員,既是革命家庭,又是志愿軍家屬,真是令人打心眼里尊敬他們。
趙家人每天都學習知識,準時開會,關心國家大事,而這只是白洋淀許多家庭的代表。中國有無數個這樣的老百姓,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有無數個這樣的鄉村!有這樣的后盾支撐中國解放軍和八路軍,中國有什么不戰勝日本的理由呢?演員們之所以在熒幕上如此光彩照人,是因為有制片人、編劇和后臺人員等在背后工作,而中國解放軍和八路軍正是應為有了在背后默默付出,期盼勝利的老百姓們的支持和犧牲,才會勢如破竹般的進軍,最終取得全中國的解放。電影制片人、編劇和后臺人員需要被記住,以前的中國老百姓們更要被銘記,更要留名千古、流芳百世!
看完了《白洋淀紀事》,我深深地為中國老百姓感到自豪和驕傲。他們勤勞、聰明、善良、淳樸,他們是中國老百姓的典型代表,是軍隊信念的根源,他們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永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