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蓬萊閣導游詞通用一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于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后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里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后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后來補上的。這是怎么回事?據介紹,1840年戰爭爆發后,山東巡撫托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著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
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元老李烈鈞等人同游蓬萊。憂于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
之后,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并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于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里,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后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最新蓬萊閣導游詞通用二
渤海海峽上,鑲嵌著32顆蒼翠如黛的明珠,這就是被世人譽為“海上仙山”的美麗群島—長島,南與蓬萊、北與大連隔海相望。獨特的藍天、碧水、陽光、孩童和純凈的空氣,山水相依,如詩如畫。這里因海蝕地貌形成的各種奇礁異石,如九丈崖的雄偉,寶塔礁的壯麗,姐妹峰的俊秀,望夫石的癡情,羅漢礁的渾厚……無不形神酷似,令人拍案叫絕。海灘上由珠磯球石堆積成一條長20xx多米,寬逾50米的彩色石帶,光怪陸離。
長島旅游景區集山、海、島、礁、洞、古跡于一體,融奇、雄、秀、險、神、迷于一身,尤在酷暑,環境清幽,氣候涼爽,是旅游、度假、垂釣、繪畫、探險的佳地,是銷暑、納涼、獵奇、探秘的仙境。
這里山水相依,如詩如畫,各島有各島之神奇。萬鳥島,是鳥的王國,萬鳥騰空,遮天蔽日,謂為壯觀;大、小竹山島以竹得名,島上小河淌水,翠竹青青,在煙波浩淼的海上呈現出一派秀麗的江南景色;小黑山島,則是蛇的王國,島上繁衍生息著巨毒腹蛇一萬多條,是我國第二大蛇島;砣磯島,卻是石頭的世界,彩石林立,精美絕倫,整個島在彩石映襯下,成為一個圖紋多變,色彩絢麗的壁畫世界。
氣候:長島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9℃,空氣新鮮,環境幽靜,海水清凈絕無污染。在大氣中被稱為“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長島海濱、山谷間的含量最高達每立方米2萬個,為內陸城市的20倍。
海市、海滋、平流霧,是在特殊氣象條件下形成的三大海洋奇觀。長島是中國海市蜃樓出現最頻繁的地域,特別是七、八月間的雨后。而獨占長島制高點可觀黃海日出、渤海日落,噴霧而出、蒸蒸日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壯觀景觀,使目睹者眼界大開,心胸豁然。行政區劃:長島是煙臺下轄的一個海島縣,由32個大小島礁組成,其中較大的住人島只有10個。
景觀:月牙灣、九丈崖、望夫礁、林海公園、長山尾、寶塔礁、龍爪山、彌砣礁、高山島、大黑山島、萬鳥島、廟島、鳥展館、黃渤海分界線長島旅游景區包含了陸上和海上島岸風光游線路。
陸上島岸風光游線路分三條線,游客可在島上從南至北游覽林海、烽山、仙境源、望福礁、月牙灣、九丈崖6個景點中的主要景觀。海上島岸風光游線路又分了三條線路,游客可根據需要乘坐仿古大帆船游覽萬鳥島、媽祖廟、高山島、猴磯島等海上生態景觀,也可與漁民一起參與海上勞作,親身體驗做一天漁民的感受。
長島素有“中國鮑魚、扇貝、海帶之鄉”的美稱。這里鮮美的鮑魚、扇貝、海螺、大對蝦準會讓你破費不少,疏于弄廚的人可以買一些海珍罐頭。全縣最大的明珠海產品交易中心,位于縣城南海岸明珠海水浴場附近的文化街48號,您不妨前去逛逛。在長島旅游,常走坡路,高跟鞋不宜,應帶沙灘鞋或旅游鞋。到海濱游泳,最好自帶泳衣、防曬品、遮陽帽或太陽鏡。喜歡釣魚的游客請帶好相關漁具。夏季這里的平均氣溫只有22.8℃,最好備一套長衣長褲。
最新蓬萊閣導游詞通用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天心閣參觀游覽,本人是景區講解員__ ,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
天心閣有關的歷史和文化。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古城長沙和天心閣有一個初步的
了解。(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志和象征,是長沙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國古
代有“江南三大名樓”的說法,分別為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
閣”;后來加上山東的“蓬萊閣”,譽為“中國四大名樓”;現又加上我們長沙的“天心閣”、
南京的“閱江樓”、昆明的“大觀樓”、永濟的“鸛雀樓” 并稱為中國八大名樓。天心閣自古
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為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新瀟湘八景中的“長沙四大
古跡”之一。它處在古長沙城的地勢最高點,地脈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視為長沙
的風水寶地。景區建于1924年,是為保護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墻和500多年歷史的古
閣樓而修建的長沙第一座園林景點。 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座牌樓叫做崇烈門,它始建于1946年,是為了紀念在1928年“濟南
慘案”及在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中陣亡的將士,由國民黨高級官員蔣介石、陳誠、張治中等
人帶頭捐款修建的。牌樓用全麻石打造,寬8.5米,高5.9米。崇烈門上的居中的這副對聯
是“氣吞胡羯,勇衛山河”,“羯”為古代的一個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稱為“胡羯”,它
附屬于匈奴,在這里是指日寇。此聯與崇烈門都是蔣介石所題。旁邊的這副用篆書寫的對聯
就有點難以辨認了,“犯難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聯均出自中國經學典籍,上聯
出自《易經》,下聯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聯的意思是:冒險而忘記生死,指的是為國赴
難,奮不顧身;下聯的意思是:理想勝過活著,是指理想至上,寧可捐軀。這副對聯對抗戰
將士們勇于戰斗,為保民族氣節勇于獻身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可惜崇烈門毀于wenge時
期,今天大家看到的這個牌樓是按原貌重建的。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與剛才我們看過的崇烈門是同一組建筑。亭中“崇德”
牌匾為蔣介石親筆所題,有“懷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細心的游客會發現這個匾上的“崇”
字少了一點,“德”字少了一橫,大家不要 以為寫的是錯別字,這是蔣介石臨摹了中國四大楷書之一的長沙人歐陽洵的歐體的寫法,
其特點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筆畫。此亭內原有一門報時的午炮,每天中午鳴炮三響作為長沙城
計時的標準,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年蔣介石為紀念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
陣亡將士所建,以此激勵全國軍民“再振雄風,重建家園”,這就是“舊事難忘一聲驚午夢,
新風振起萬里看朝霞”這副對聯的由來。從1939年9月至1942年元月,日軍三次大舉進犯
長沙,有“百勝將軍”稱號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為主體的中國軍隊采取“后退決戰”的
“天爐”戰略,奮力抵抗。三次會戰,日軍均從長沙敗退。長沙成為二戰歷史上堅持抗戰達
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為中國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正面戰場之一。由于天心閣占據長沙城
內制高點,三次會戰中都成為我軍重要部防的主要陣地,英雄的長沙城以不敗的身姿屹立在
世人面前。
現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樓閣,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天心閣了。有關天心閣的
最早記載是明代萬歷四十年(公元1613年)善化知縣唐源的《分地方申詳》,其具體始建的
年代不祥。初建時閣樓為一層,清乾隆年間修建為兩層,1774年作為《四庫全書》總閱官的
李汪度還作了《重修天心閣記》;到清嘉慶年間,天心閣下的城南書院院長羅畸撥款重建,為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層,并增加南、北兩附閣,使之更加雄偉、壯觀;現主閣高14.6米,兩
附閣各高10米,整座閣樓仿明清時期南方園林建筑風格,“不登天心閣,不知古長沙。”請大
家隨我一起登閣參觀。
有的游客可能看過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它當時在天心閣封閉拍攝了兩天,講述的
就是青年毛澤東就讀湖南第一師范時發生的事。一師范舊有一條小路同往天心閣,距離僅三
里多,這條路叫做“天心游路”。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在該校第八班學習。毛澤東
酷愛風浴,雨浴,遇大風雨時,毛澤東常獨自一人來到天心閣月城的炮洞內讀書學習,有時
又與蔡和森等人來到天心閣上游憩,暢談國家大事。有一次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一道游天心
閣,蔡和森雙眼凝視著遠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隱約見到洲旁一葉葉扁舟,即興說出上聯:“橘
子洲,洲系舟,舟動舟不動。”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叫好 ,但一時無人對出下聯。而毛澤東看
到當時天心閣漫天飛舞的鴿子,略有所思后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天心閣,閣棲鴿,鴿飛
閣不飛。”這副對聯既對仗工整,又構思巧妙,成為長沙城家喻戶曉的趣聯巧對。主閣一層為《百年長沙圖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紀長沙百年的歷史變遷。首先請大家看
《天心閣眺望》一詩,詩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長沙。再請看一下古長沙老地形圖,它呈南
北長、東西窄的條狀,大家看到湘江中的這個洲就是橘子洲,她長約5500多米,寬約100
多米,是長沙這一特殊地理景觀代表。長沙的地質結構以石英砂巖為基礎,經過常年外力作
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長沙地名由來于“長形方洲,沙土之地”.主閣第二層有兩副大型浮雕,一邊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后,
周恩來與時任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的張治中親臨閣樓視察災情的情景。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
年7月,以彭德懷為首的紅三軍團武裝攻克長沙,在中山亭勝利會師的場景。當時湖南醴陵
人李立三受共產國際委托,提出“武裝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后因敵我力量過于懸殊,紅
軍又主動撤離了長沙。
為何稱 “天心閣”呢?根據中國古代星像學,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為“朱雀”,
在其尾巴上有顆主壽命的“長沙星”,而閣樓建好之后正好對著天上的“長沙星”,好比它也
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閣”,是古人祭天神、觀星象的“靈臺”;大家都知道古人歷來
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閣樓供奉著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達天心”,
因此星星的星又改為了心靈的心。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長沙僅存的一段古城墻了。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漢高祖五年,
劉邦建漢時冊封他的八大功臣為王,其中長沙王吳芮,就用土夯筑成長沙的古城墻,據今有
2200多年歷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長沙守御指揮使邱廣改土筑城墻
為磚石建筑,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防御,使長沙成為堅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張獻忠率大西軍攻
入長沙,城墻曾遭到破壞;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洪承疇經過湖南,駐長沙,拆運明
藩府磚石修筑城墻,使古城墻再展雄姿。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 ,城墻又遭太平軍破壞,
后歷屆湖南巡撫駱秉章、毛鴻賓等重修加固,增設炮臺并建月城,使古城墻成半環拱式內雙
城格局。本來古城墻方圓有8.8公里,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1914年,當時的國民黨政
府為了修環城馬路,僅保留251米的眼前這段城墻至今,作為長沙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 請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這就是長沙古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甕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臺的地方。
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內還有儲存彈藥和
糧食用的倉庫和通往城外的密道, 它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御工事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有興
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參觀。 請朋友們往古城墻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崗巖雕塑?它取名《太平軍魂》,
訴說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率太平軍攻打長沙,不幸被我們眼前這兩座“紅
夷大炮”炸死的悲壯歷史。這兩門炮為左宗棠專門拆除長沙北門原鐵佛寺一座鐵菩薩鑄成。
太平軍在長沙攻打了81天,最終無功而返。正由于此次戰役讓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厲害,
使得他于1853年委派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開始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軍。發生在古城墻下最出名的戰役,莫過于《關公戰長沙》。三國時期的東漢建安十二年(公
元208年),赤壁大戰后,諸葛亮派兵遣將,爭奪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關羽在長沙
城下大戰守將黃忠,互生企慕:一戰各打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二戰關公使“拖刀計”而黃
忠馬失前蹄,關公要贏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黃忠;三戰黃忠詐敗,回頭向關羽放了三箭,
頭兩箭為還關公人情,黃忠放的是空箭,后箭為報答關羽不殺之恩,黃忠只射了關羽的盔纓,
這回關公知道了黃忠的厲害。回城后長沙太守韓玄疑黃忠通敵,要將他推出斬首。魏延救了
黃忠,要斬韓玄,韓玄為迷惑魏延,故意將他的兩只靴子各放南、北兩處,故今長沙還有“南、
北倒脫靴”的巷名。魏延識破了他的詭計,抓住他殺掉,因此長沙又有“賜閑湖”(刺韓湖) 。
后來魏延獻了城池;黃忠閉門不出,劉備親自登門相請,才出來歸降。最后請大家觀看《長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說的就是發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2點的“文夕大火”。
好,本人的講解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