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山東曹州牡丹園導游詞匯總一
下面我們的車進入了四號園區——五四廣場。請大家跟上我的腳步,注意安全小心下車。五四廣場背倚市政府大樓,南臨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余公頃。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于一體的現代化風格的廣場。
[廣場的由來及概述]
相信大家從五四廣場的名字就能推測出它的由來,沒錯,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20xx年爆發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問題。自1897年德國占領青島后,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主權而努力。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后,進而提出分割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占領青島,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1920xx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20xx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并強行將青島主權轉讓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于5月4日舉行游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簽合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占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下,終于在1920xx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島主權。鑒于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系,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周,五四廣場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綠的冷季型草坪為主調,以小龍柏、金葉女貞、龜早冬青、紫葉小檗、豐花月季等組圖,構成富有現代園林氣息的大色塊花帶,松柏、合歡、耐冬等花木點綴其中,與主體雕塑和海天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園區蔚為壯觀的景色。
由于東海路從廣場中間橫貫而過,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區,北區連接青島市政府,是中心廣場。南區瀕臨浮山灣,為區海濱公園。一會呢小賈就先帶大家去南邊的濱海公園去看一下,請大家跟好 穿過東海路,我們就來到五四廣場南區的濱海公園。從空中鳥瞰海濱公園,宛如一只展翅飛翔的蝴蝶。沿廣場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可進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旱地點陣噴泉和雕塑“五月的風”。
下面小賈就帶大家一一去了接一下這些景觀:
[噴泉→下沉廣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旱地點陣噴泉,她乍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廣場,而實際卻隱藏著橫9排縱8排,共計72處地下噴泉,可按不同形狀,高度進行噴射。
前邊是一個下沉式廣場,這里可舉行露天演出,它是由半圓形4級觀眾看臺和圓心形露天舞臺組成,每逢節假日及重大活動,這里都舉行各種演出。舞臺下的地下室是五四廣場的辦公室和總控制室。
[五月的風]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型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的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它的作者是動力機械工程專家黃震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質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感表現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勵人們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百米噴泉]
接下來我們看到海面上正在噴涌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計采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涌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為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設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奧運分會場]
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灣叫“浮山灣”。青島是北京舉辦20xx年奧運會的分會場,而這里就是帆船比賽的場地。
大家可以看到這里是建設大型海上體育運動、海濱旅游及休閑娛樂設施的理想地帶。該區域南面是海域開闊的浮山灣,北臨已具雛形的中央商務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區域內,陸地面積45萬平方米,東南角為一處海拔高度27米的山頭綠地,其余地勢平坦,港池內海岸線總長度1300米,水域面積46.9萬平方米,已修筑的600米防浪堤形成良好的港灣掩護條件。建設條件得天獨厚,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一比賽地是所有奧運會單項比賽中第一個通過審核的。
[市政府辦公樓]
各位團友,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部分,現在我們來到了廣場的北區,廣場的周圍建起了“豐合大廈”、“太平洋中心”等高層建筑。在我們的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筑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筑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與市政府大樓大樓背靠背的那座建筑就是阜新大廈,市政府大樓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嚴肅莊重,氣度非凡,其南面為正方形網狀,隱喻著黨政機關作風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1994年7月份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相繼遷入新市政府辦公樓。新建的市政府辦公樓已成為青島建制百年的標志性建筑。同時,它也標志著市委、市政府“東遷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進一步加快東部新區的建設,早日建成青島市新的現代化政治、經貿、文化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音樂廣場]
下面我們要到的這個地方呢,可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奇幻世界,大家準備好了么?
各位團友,現在呢我們就從從五四廣場來到“青島市音樂廣場”。青島市音樂廣場位于澳門路東端,北接青島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東鄰五四廣場。以綠化、音樂、休閑為主題。它是青島市一處獨特的、具有全新理念的文化廣場。1999年3月開工建設,同年9月竣工開放。
音樂廣場分為樹陣區、偏心園廣場、軟雕塑區、橢圓廣場區、音樂觀海臺、地下購物商場六大區域。配以先進的照明、音響設備,形成音樂廣場獨特的文化娛樂景觀。五個功能區以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合理分布,組成廣場的扇形平面結構。登高俯視,猶如一棵美麗的扇貝鑲嵌在海岸邊。下面我就帶大家走進這顆美麗的貝殼。
樹陣區
音樂廣場東北部設有三層開放式圓弧型平臺,上面有修剪整齊的歐式綠籬模塊和馬牙石嵌草鋪裝,48棵法桐排列有序地分布其中,形成樹陣,故為樹陣區。大家累了的話可以在平臺上均勻分布的木格式桌凳小憩下。
偏心廣場
在音樂廣場中部,由兩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組成,中心小圓處建有軟體雕塑——音樂之帆,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音樂廣場的中心景觀“音樂之帆”。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進口膜結構張拉而成的錐形軟體雕塑,它高20米,通體為乳白色,分為兩片,約有5米的高度差,由15個錨點拉固。“音樂風帆”如滿風之帆,富有動態美感,晚上隨著色彩變幻而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
帆下地面有一架石制仿真數字鋼琴——銀色波濤,,不過他有一個響當當的外號 ____“鋼琴王”,它是中國海洋大學研制的,作者是傅圣雪,它占地面積36平方米。是集科學與藝術于一體的雕塑,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演出時必須同時由兩個人來彈奏。每逢節慶,這里常常仙樂飄飄。方圓2平方公里的范圍,都可聽到優美的鋼琴旋律。這架鋼琴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字鋼琴”申報吉尼斯紀錄。
橢圓型廣場區
廣場東南部為橢圓型廣場區,它是由三環不同直徑和平面高度的橢圓組成。鋪裝是隨橢圓的弧度按放射狀排列鑲貼,中心橢圓為紅色花崗巖磨光板,上有樂器組合圖案的浮雕。北側最高處弧形排列有12支模結構傘狀雕塑,形成觀海長廊,外觀造型同“音樂之帆”相映成輝。橢圓廣場區平時多做演出用,一些專業和業余方藝團體經常在這里舉辦音樂會和文藝演出。
觀海臺
廣場西南部建有寬12米、長30米的觀海臺,地面設計堪稱國內首創。材料以高強度水磨石為主,用鋼條界割為一本翻開的樂譜書。書上譜寫有十幾首世界名曲,它的樂譜制作真實完美。部分音符下還裝有按壓式感應器與電腦音響相連,可隨游人的踩踏播放百余首不同的音樂,妙趣橫生。
文化購物商場區
文化購物商場區在廣場西北部地下,商場以出售與音樂有關的書籍、樂器和有青島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為主。內設音樂茶座,可作音樂沙龍。商場區內用綠色幕簾制成的出口、入口和一個采光天窗分別伏臥在綠樹碧草中,宛如綠寶石晶瑩剔透。
大家可以看到,音樂廣場有一大特點,他的綠化是很別致的。綠化以花缽、草坪、模紋綠化帶和樹陣搭配,其排列、布局如音樂般流暢。近海處栽有陰繡球的四十個石制花缽,沿防浪壩環繞擺放。東部以法桐為主的樹陣結構,則為人們休閑提供了方便。東部以龜甲冬青、小龍柏、石巖杜鵑、金葉女貞等組成的大模紋花帶,則襯托出了廣場宏偉壯觀的氣魄。廣場的地勢高低錯落,一收一放、一幽邃,一疏朗,高處謀其景,低處謀水色。幽邃處花木掩映,疏朗處帆影翔集,海天自然環境與典雅、舒展且具有現代韻律的音樂廣場融為一體,步移景異,賞心悅目。
音樂廣場以音樂為主調。數字鋼琴王、地面樂譜書和全場背景音響形成音樂廣場的主題。八支專業音響和三十支背景音箱,使游人無論在何處,均可獲得音樂的享受。廣場照明燈具的造型也新穎別致,有高桿帆形燈、吊籃燈、錐形庭院燈折射埋地燈、草坪燈、效果射燈等近百盞。每至夜晚,華燈齊放,五光十色,明暗相間,人們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每當夜色降臨,音樂廣場燈光旖旎,音樂風帆在濃淡各異的燈光照耀下,色彩繽紛,美不勝收,音樂廣場完全處在音樂與燈光的海洋中,成為島城人民夜晚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推薦山東曹州牡丹園導游詞匯總二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后,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于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后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里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后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后來補上的。這是怎么回事?據介紹,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山東巡撫托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著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游蓬萊。憂于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并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于1820xx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里,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后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推薦山東曹州牡丹園導游詞匯總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漢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的前懷,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紫外紅彩色光環,燁燁生輝,彩環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雙環,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