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3年天津旅游概況導游詞通用一
天津食品街建成于1984年,經各方通力協作,百日建成,各種風味飲食商店隨即開業。
高約數丈的灰色圍墻,把食品街圍成一個正正方方的四方形,城內十字交叉的兩條大街,把食品街均分為四個分區,沿街設有上下三層店鋪。第二層由環繞全街的平臺式回廊相貫通,形成一個立體、開放、方便的服務區。底層多是經營各色地方風味的小吃,五湖四海的絕技都在此占地擺攤,競相獻藝。地道的風味茶場,隨著電視連續劇《龍嘴大茶壺》的播出,名噪四海,吸引了不少游客。看著祖傳幾代的馬記茶場師傅沖水時獨特而優美的姿勢,細品著熱氣騰騰的茶湯,真是一種地方文化的享受。
來自魯迅家鄉的咸亨酒店,店堂布置講究、文雅,懸掛的“太白遺風”匾額,配有“紹興美酒名揚四海,古越烹調香飄九州”的對聯,飄溢著濃厚的紹興鄉土氣息,使你仿佛已聞到醇厚的酒香,嘗到魚嫩肉鮮的佳肴。上層則是一家家風味正宗、名聲遐邇的飯莊。“得月樓”是蘇州風味的飯莊,正宗的名菜“松鼠黃魚”、“得月雞”……其烹飪手藝的高超,味道的醇正,真可與蘇州觀前街的名廚高手相媲美。隔壁的“華林酒家”,是山東風味的酒樓,不但菜做得好,服務也極為熱情。天津食品的“三絕”—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大麻花,始終是本地和外地游客競買的熱門貨,往往要排起長長的隊伍。此外,天津崩豆張、果仁張的食品也很有特色,他們炸、崩、烤的各種干果仁、豆類,不僅香口,而且還可以治病,具有降血壓、降膽固醇等多種功能。
街中店鋪的門前,大都懸掛碩大的金字招牌,多出自名家之手。象“芝蘭齋糕干店”,出自愛新覺羅·溥佐之手;“津湘飯莊”,是朱學范大筆揮就……高懸的字畫,使整個店鋪棚頂生色,滿堂生輝。這一切都把飲食與文化緊緊相連,使食品街也變成了一條文化街。
入夜,晚風習習,二層迥廊上百盞路燈齊明,大小酒樓、飯莊的燈光招牌齊放異彩。輕柔的音樂,迷人的夜景,使你恍恍惚惚進入了仙境一般。
天津南市食品街為市政府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之一,始建于一九八四年,百日建成,于一九八五年初開業。天津食品街坐落于市中心繁華的南市商業區,東鄰和平路商業街,西靠南市旅館街和服裝街,北面與古文化街和鼓樓隔街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天津食品街集餐飲、購物、旅游、娛樂為一體,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餐飲集中地,1989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為津門十景之一。漫步食品街,幾十家餐館、酒樓、小吃店、食品店鱗次櫛比,佳肴美食薈萃一堂。上百種天津地方小吃和國內風味小吃比比皆是,各種名特優新食品店應有盡有。天津食品街以其獨特的建筑風貌,精美的風味食品,良好的服務給來訪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津食品街位于天津和平區南市商圈中心地帶,距鐵路天津東站兩公里,天津西站2.2公里,距天津機場17公里。它位于天津市區內環線內側,其周邊福安大街、南門外大街、榮業大街、南馬路,都是城市主干道,東端與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入口相接。未來天津將規劃七條地鐵線,西馬路1號線(在建)、南馬路2號線、東馬路4號線,呈半合圍狀態,將食品街等觀光旅游區圍合一體,形成眾心捧月格局!
2023年天津旅游概況導游詞通用二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獨樂寺,俗稱大佛寺,位于天津薊縣城內西大街。傳說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因他想做皇帝,“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貞觀十年,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為國務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津門十景之一。獨樂寺現已列為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名錄。
獨樂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市薊縣縣城內。獨樂寺相傳始建于唐,遼統和二年(公元984)重建。
薊縣縣城不大,從長途車站下車,步行就到了武定侯街,也許是由于獨樂寺外的鐵門緊閉,無法從馬路上體會山門的震撼,從側門進入寺內,山門的氣勢就讓人感到不同一般,山門高約10米,正中匾額楷書“獨樂寺”,這是明朝嚴嵩題字,顯得剛勁渾厚。
同去懂建筑的朋友介紹,獨樂寺山門的屋頂五條脊,四面坡。檐角如翼似飛,使建筑物莊重而高昂,表現出了中國建筑特有的藝術效果。
走過山門就看到了觀音閣,閣上的匾額“觀音之閣”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在52歲北游幽州時所題寫的,觀音閣中間的觀音像高16米,頭上還有10個小頭像,所以還被稱為11面觀音。
觀音閣后的.八角小亭名“韋馱亭”塑像韋馱身著鎧甲,雙手合十,以往看到的韋馱像一般都在天王殿或大雄寶殿里,而單獨給韋馱設亭的寺院在中國還是十分罕見的。
由于觀音閣與山門同在一個中軸線的原因,當你站在山門正中,從山門的畫框里,能把觀音閣高聳的雄姿全納入鏡頭,這種把高層建筑放在山門之內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立寺院的傳統手法。
修建于唐朝的獨樂寺,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史載多年的戰亂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至如今,獨樂寺依舊安然無恙。梁思成先生說,“在薊民心中,實為無尚圣地”。
觀音閣的西北,有28塊乾隆皇帝的書法碑帖,都是乾隆的書法真跡,如今看上去已經字跡斑駁,不過,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縣城里卻能看到如此的珍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東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薊縣成為一個重要的中轉休息站。
談到薊縣獨樂寺,就不能不繼續說到梁思成先生,梁先生曾親自撰寫《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三卷第二期)“獨樂寺專號”,在解釋觀音閣上咸豐皇帝手書“具足圓成”時,梁先生認為,“具足”是佛家語,“圓成”不是佛語,應為“具足圓通”。
1966年,中國的政治形勢已經發生變化,梁先生依舊冒著風險,抵達薊縣,提出要為觀音閣“裝避雷針、安門窗,為防止鳥類落在觀音頭像上,要為觀音頭像上罩鐵絲網”,于是,文化部當年就撥款9000元人民幣,由河北省古建隊施工安裝完畢,使獨樂寺受到了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