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一
最近擺渡了柏拉圖的名作《理想國》??赡苡捎诎乩瓐D所處時代與現今大不相同,書中又大量使用近乎詭秘的言辭來描述一些虛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后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亂瑣碎的片段從腦海中閃過,零零總總拼湊后,也就這些印象。
有人說《理想國》通篇就是柏拉圖自言自語一些完全屬于想象的記錄。我認為這種想法不免有些過激,但從他那種神秘的說法中,還是讓人感到他是在瞎想。
《理想國》談及了道德、教育、專政、民主、獨裁、共產、文藝、宗教以及男女參軍、男女參政、男女平權等等問題。思想大師懷海特這樣評價:“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注腳?!笨梢娖渖婷嬷畯V、言論之深,叫人稱奇。如果說亞里士多德創造了學科的分支,那么柏拉圖的思想體系便是學問的綜合,一切分支的源頭。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柏拉圖對于正義的大量比劃?!独硐雵烽_篇就提到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他用此為我們對正義的理解先入為主地打下了一個基礎,有種充滿魅力的強勢。接著他從第二卷起,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懊總€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就這樣他又構建了一座充滿正義的城邦。最終他覺得,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理想國是一席高貴的謊言。 (讀后感)這正如瘋子的自說自話,不能較真,卻也不全為假?!袄硐雵钡睦砟钌踔烈殉搅苏婕俜懂?,或者干脆說,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真假的依據。大概到這兒,我們略微能明白,什么叫自說自話,自給自足了。借由“范式”理念,柏拉圖力圖透過蘇格拉底之口證明:不能因為無法找到一個與言辭中那種“善邦”一模一樣的城邦,就認為“我們”所說的東西(理想國)就是不好的。以“范式”作為約束自身的理念,容易看見仁善的本質,如同心底處處潛藏著仁慈,雖時常杳渺飄忽不可尋跡,但也無需冥思苦想非要有某些不同尋常的作為才能勾畫出靈魂之燈的絢麗光輝。
正如理想國的結尾: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里還是在我們死后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里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系也一直為后人稱道。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二
理想國是一種人性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在那里人們生活和諧、安穩,最根本的是,生活在那“理想”的國度里,人民幾乎沒有煩惱,無憂無慮,這種心境難能可貴。就像我坐公交車一樣,車每過一個車站,車上車下,大家看到老弱病殘的幾乎都會讓座,人性美可在這個方面逐漸體現出來:每一個人將來或多或少將從事某種職業,而你選擇的職業體現的是社會的一個方向,而不是在乎你掙錢的多少。
師生的精彩對話是在充滿幽默的氛圍中進行的,在他們的對話中,你可領悟到在這其中折射出的哲理,它的周圍到處發出光芒,但最亮的往往在那“理想”的境地里折現。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還是在與生存作斗爭,他們力爭讓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個臺階,但是,其后會怎樣,會更穩固又更輕松,更安逸嗎?未必。等你達到預期目標之后,便會有更多你想追求的東西隨之而來,你的心會更加浮躁,更加不實。那種生活失去了真實的意義,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十分有限的,而物質是可以再生的。數不盡的千千萬萬的物質,數量各有差異。那悲劇性的“犧牲”便是對生命的褻瀆。生命的價值在于你能創造多少有用的價值留給后人,因為我們現有的知識是無法解釋整個事物的鏡像的,而后人可用上帝給ta的賞賜開創了一片新天地,但可能還會犯類似的錯誤,一些我們根本解釋不同物質是上帝本能的意愿。上帝給予你生命,但同時讓你的人生戲劇性地上演:你時而是小丑,時而是王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天生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員。
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滋味?
把生活看作是一雙翅膀,一只翅膀教會你怎樣活著,另一只翅膀則是活得怎樣。煩惱之上的煩惱,會增添更多的煩惱。
呵呵一笑,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你,那便是對自然的頓悟;敞開心胸,不管困難多么艱險,那便是對心靈的升華。
活著,是為了走向更好的活,活著就仍是希望的光芒,永恒的希望。
一個具有傳奇意義的人物是國家成功后的范例,而ta則是這個國家永恒的希望。國家的人民會銘記ta,ta的豐功偉績將會永存人間,無法逝去,歲月時光是對其最好的解釋。
本書的主題是:正義
是否社會有了正義,人民就不像現在這樣處于驚恐之中?
是否正義了社會,心靈就不像現在變得虛偽?
在這路上,有太多的哲學問題值得去探討,其根本的主題便是:“心靈”。
它是人類的精神本質,因為它可以導致我們作出各種各樣的行為,人們往往毀于自己的行動之中,它是善的本源,同時也是惡的起始。
人性之善與之惡,平心而論,就是對于現象最好的解釋。
拼起來便是“愛智慧”。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愛智慧便是愛哲學的一種基本表現。
三個基本問題:人從哪里來?
世界為何存在?
宇宙如何誕生?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三
《志向國》是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于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記得導師曾今說過《志向國》不是簡簡潔單的一本如其書名的政治著作,更是一部教化著作,拜讀之后,倍感如此。其中本書闡述的對護衛者的培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聯想到當今現實,謹對此發表一點鄙薄之見。
在《志向國》構建的城邦里,作為守護這座城邦的人——守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樣一個重要的群體是須要更多的時間,“最多的學問和訓練”來培育他們。培育這樣的一個人須要怎樣的教化呢?在此,我想用個別說明一般。
在本書中,要對護衛者進行教化。首先,要選擇有天性基礎的人,天性即天賦,有護衛者的質地,要把愛好才智和剛烈、靈敏、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之后,才進行對后天的培育。從教化的內容上看:第一,有選擇性,要選擇善的、真的、主動的故事,解除惡的、假的內容;其次,有序性,先進行教音樂后教體操,教音樂以使其心靈達到對美的愛,教體操已達到身體健康、熬煉他心靈的激情部分。從教化方法上看,運用講故事的方法,激勵孩子們要仿照就仿照與他們專業有關的人物,仿照那些英勇、節制、虔誠、自由的人物,不要仿照壞人和鄙夫。當然,前提是故事的內容須要經過細心選擇的。此外,在培育的過程中要留意加強監督,進行考察。
教化過程中,書中尤其強調早期教化,在此期間要重視教化內容的選擇。“凡事開頭最重要,特殊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簡單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鑄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鑄造成什么形式”。好的故事鑄造他們的心靈,要解除丑惡的假的故事,因為它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簡單變更。有些好的故事從小就應當講給他們聽。柏拉圖提出“兒童階段,文藝教化最關緊要,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們的心靈深處”。
反觀我們現在,值得確定的是部分年輕父母會用美麗的音樂或好聽的自然之聲進行胎教以及父母為兒女的殷殷之心。然而一部分父母太過焦急,從小就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比誰早會認字、數數,比誰背的詩詞多,誰說的英語好。于是,重點班、輔導班泛濫成災,孩子弱小的心靈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失去了童真與應有的童年,與孩子的稱呼不相稱了。還有一些父母,不注意早期教化,忽視了家庭教化,不清晰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面前心情限制不好,一些不好的事務在孩子面前頻頻發生,給孩子心理留下抹不掉的陰影。
對于早期教化,我雖然不贊成柏拉圖書中的教化確定論(你要把他鑄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鑄造成什么形式),但其重要性也是很明顯的。我信奉環境確定論,受教化者先天條件差別不是很大,而且很好滿意。教化是一個特別的環境,在后天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早期的教化是后天教化的基礎,尤其是孩子心性的培育,我認為一些技能的培育可以放在孩子稍大一些培育也不遲。我們的孩子們,早期接受的不應當是一串串的數字、公式,不是一首首拗口晦澀難懂的詩詞,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自然的洗禮,和善的浸潤,藝術的熏陶,這樣才能與后天的培育相得益彰,讓他們自然、健康地成長、成才。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四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放學后,初二(10)班的同學在教師里談論各自的理想。這時,理想老人走來,他給每人一張卡片,并讓大家用唾沫沾濕,合上眼,就可達到自己的理想國度。大伙兒都照做了,也都到達了所謂的“理想國度”??墒?,在周游一圈之后,大家發現:這所謂的“理想國度”原來是虛無縹緲的,不現實的。最后,理想都以破滅告終。
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理想要靠自己腳踏實地刻苦努力才能實現,而不是幻想和僥幸取勝。
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做一名教師。雖然它沒有財源滾滾,沒有名聲顯赫,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會有一夜成名的奇跡。但是它能幫助我們向光明的未來攀登,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僧吘惯@只是理想,理想要靠奮斗才能實現。在農夫的精心培養下幼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讓我們為理想而努力,而奮斗吧!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五
看完張念的《女人的理想國》,她以一名資深編輯和小說家的身份,向文化批評家轉型,并以女性主義的立場,成為中國女性的理論守護者之一。她的存在模式,在中國是極其稀有的,它已成為我們用以驗證某種信念的范例。
“人文”作為一種精神或主義,從古到今東西方都出現過的強調人的地位和價值、關注人的精神和道德、重視人的權利和自由、追求人的旨趣和理想的一般主張。當代中國思想者的研究域從來沒有離開過對中國社會的人文關注。如今,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新時期呼喚新人文,也不斷催生著新人文。
新人文是一種新愿景。現代社會使人在工具理性和技術統治面前常感,物質的豐富與精神的幸福之間往往容易失衡。新人文將目光聚焦于人體本身,重塑價值理性,高揚人性尊嚴,喚起內心力量,促進個性自由發展,讓夢想不再貧乏,讓精神充滿希望。
新人文是一種方法論。唯人主義和唯科學主義是現代性的基本組成部分,但兩者的分隔也有漸行漸遠之勢。新人文試圖重新發現科學與人文的內在融通,增進科學與人文的互補作用,讓科學更加昌明,讓人文更加奪目。
新人文是一種行動哲學。繼往圣、開來學不是思想者的唯一目標,理想與現實之間需要架設堅實的橋梁。新人文力圖務實人文基礎,作為社會的良知而發出公正的呼聲,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讓思想沖破桎梏,用行動構筑未來。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標,旨在通過性別政治、權利關系與性意識等路徑,探討男女不平等的本質和起源,并尋求解決問題的社會方案。但真正的女性主義,正是中國社會的重大缺環。中國的女性主義,早已被各種官方研究的空話和套話所代替,以“女仆主義”的面貌,成為學術垃圾場的優秀成員。
在“成為女人”的后哲學宣言下,本書關切的是漢語中的性別觀念如何影響并建構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歷史以及我們的政治樣態。一種值得期待的政治愿景,實際取決于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與實踐:如何探索自我與發展自我?如何在細小的生活剖面涵養一種權利觀,并將權利轉化成一種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恰當的態度?平等價值是如何在解放女人的同時制造了女人的倫理難題的?從命運共同體到政治共同體的轉化如何成為可能?這些僅僅屬于女人的問題,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自由意志與道德理想的平衡性。我認為,在最根本的意義上,自由女人與自由國家息息相關。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六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于永恒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書寫并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后世哲學影響尤甚?!独硐雵穾缀跏且徊俊罢軐W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系的處于發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場、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于善、對于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并敏銳感受著的,對于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了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獲良多。
理想國讀后感理想國讀后感篇七
《理想國》是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于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記得導師曾今說過《理想國》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如其書名的政治著作,更是一部教育著作,拜讀之后,倍感如此。其中本書闡述的對護衛者的培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聯想到當今現實,謹對此發表一點鄙薄之見。
在《理想國》構建的城邦里,作為守護這座城邦的人——守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樣一個重要的群體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最多的知識和訓練”來培養他們。培養這樣的一個人需要怎樣的教育呢?在此,我想用個別說明一般。
在本書中,要對護衛者進行教育。首先,要選擇有天性基礎的人,天性即天賦,有護衛者的質地,要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之后,才進行對后天的培養。從教育的內容上看:第一,有選擇性,要選擇善的、真的、積極的故事,排除惡的、假的內容;第二,有序性,先進行教音樂后教體操,教音樂以使其心靈達到對美的愛,教體操已達到身體健康、鍛煉他心靈的激情部分。從教育方法上看,運用講故事的方法,鼓勵孩子們要模仿就模仿與他們專業有關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節制、虔誠、自由的人物,不要模仿壞人和鄙夫。當然,前提是故事的內容需要經過精心選擇的。此外,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監督,進行考察。
教育過程中,書中尤其強調早期教育,在此期間要重視教育內容的選擇。“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鑄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鑄造成什么形式”。好的故事鑄造他們的心靈,要排除丑惡的假的故事,因為它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有些好的故事從小就應該講給他們聽。柏拉圖提出“兒童階段,文藝教育最關緊要,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們的心靈深處”。
反觀我們現在,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年輕父母會用優美的音樂或動聽的自然之聲進行胎教以及父母為兒女的殷殷之心。然而一部分父母太過著急,從小就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比誰早會認字、數數,比誰背的詩詞多,誰說的英語好。于是,重點班、輔導班泛濫成災,孩子弱小的心靈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失去了童真與應有的童年,與孩子的稱呼不相稱了。還有一些父母,不注重早期教育,忽視了家庭教育,不清楚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面前情緒控制不好,一些不好的事件在孩子面前頻頻發生,給孩子心理留下抹不掉的陰影。
對于早期教育,我雖然不贊成柏拉圖書中的教育決定論(你要把他鑄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鑄造成什么形式),但其重要性也是很明顯的。我信奉環境決定論,受教育者先天條件差別不是很大,而且很好滿足。教育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后天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早期的教育是后天教育的基礎,尤其是孩子心性的培養,我認為一些技能的培養可以放在孩子稍大一些培養也不遲。我們的孩子們,早期接受的不應該是一串串的數字、公式,不是一首首拗口晦澀難懂的詩詞,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自然的洗禮,善良的浸潤,藝術的熏陶,這樣才能與后天的培養相得益彰,讓他們自然、健康地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