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一
吉林文廟位于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筑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筑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圣旨興建的。1920xx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鑒于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筑),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于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于宣統元年(1920xx年)文廟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墻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墻稱照壁。此墻比其余三面的墻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辟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后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辟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筑,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筑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梁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征。樓星門之后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筑,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無墻。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筑。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筑,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圣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長白山導游詞 ·松花湖導游詞
·仙景臺導游詞 ·松花江導游詞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筑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二
文廟建成之初,在正殿懸有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此匾額應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由康熙皇帝書成,存于宮內的。此外,在嘉慶年間,又由嘉慶皇帝賜御書“圣集大成”匾額一塊,懸正殿。
光緒三十二年(1920_年),升祭孔為國之大祀。光緒三十三年(1920_年),吉林改設行省,巡撫朱家寶和提學使吳魯認為原有文廟簡陋,不足崇禮,乃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關內考察文廟,決定在東萊門外(即今址)拓建新廟(即現吉林文廟)。
宣統元年(1920_年)新廟落成,其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及圍墻均以以黃琉璃瓦覆頂。
吉林建城之初尚無孔廟,據《吉林通志卷一?圣訓志一》記載,雍正二年(1720_年)七月,辦理船廠事務的朝廷官員給事中趙殿最上奏皇帝,請求在吉林建文廟,遭到了雍正皇帝的嚴厲訓斥:“我滿洲人等,因居漢地,不得已與本習(武備)日以相遠,惟賴烏拉(當時的吉林)寧古塔等處兵丁,不改易滿洲本習耳……。”由此可見,清王朝對吉林乃至整個關外一直實行封閉政策,反對建廟興學。
隨著滿漢文化的不斷交融,直至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欽命修建永吉州文廟(吉林文廟的前身),再三叮囑:“務令崇尚樸誠勤修武備之至意,實當永遠欽尊”。據《吉林外紀》載,“乾隆七年(1742年),永吉州知州魏士敏建廟宇黌宮,諸制略備。”永吉州文廟建成后,興辦學校之風日盛,為滿漢子弟讀書求仕鋪設了通道,儒家文化得到了迅速傳播,推動了關東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吉林是滿族的發祥地(原為吉林省省會所在地),先秦時期,吉林市附近可稱為人煙稠密的地方,明代以前的吉林市,雖然為歷朝所領,但并未得到充分開發。直至明永樂年間,遼東都指揮使劉清奉命率軍來吉林市建廠造船運糧之后,吉林市成為明朝通往黑龍江地區以至更遠地方的一個中轉站,其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位日益顯著。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三
吉林文廟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并稱“中國四大文廟”,是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清朝在東北建立的第一座孔廟,是東北最大的孔廟。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吉林文廟導游詞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篇一:吉林文廟導游詞范文
吉林文廟位于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筑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筑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圣旨興建的。1907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鑒于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筑),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于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于宣統元年(1909年)文廟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墻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墻稱照壁。此墻比其余三面的墻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辟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后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辟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筑,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筑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梁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征。樓星門之后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筑,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無墻。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筑。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筑,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圣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筑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篇二:吉林文廟導游詞范文
吉林是滿族的發祥地(原為吉林省省會所在地),先秦時期,吉林市附近可稱為人煙稠密的地方,明代以前的吉林市,雖然為歷朝所領,但并未得到充分開發。直至明永樂年間,遼東都指揮使劉清奉命率軍來吉林市建廠造船運糧之后,吉林市成為明朝通往黑龍江地區以至更遠地方的一個中轉站,其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位日益顯著。
清入關后,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順治十年(1653年)在寧古塔(今黑龍江安寧)設昂邦章京鎮守黑龍江、松花江廣大地區,吉林市為其下屬。由于軍事和經濟上的需要,順治十三年(1656年)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在吉林建船廠造船(吉林市又名船廠),后又設水師營訓練水師。
康熙元年(1662年)改昂邦章京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康熙十年(1671年)移副都統一人進駐吉林,管理吉林軍政事務,這是清政府在吉林設行政長官之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在吉林建城垣。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駐船廠,設將軍衙門,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也由寧古塔移到船廠,船廠從此稱吉林烏拉,為滿語名稱。吉林遂成為清政府統治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流域的邊疆重鎮。康熙指揮對俄的雅克薩戰役坐陣吉林督促造船、訓練官兵,留下千古絕句《松花江放船歌》。
吉林建城之初尚無孔廟,據《吉林通志卷一?圣訓志一》記載,雍正二年(1721年)七月,辦理船廠事務的朝廷官員給事中趙殿最上奏皇帝,請求在吉林建文廟,遭到了雍正皇帝的嚴厲訓斥:“我滿洲人等,因居漢地,不得已與本習(武備)日以相遠,惟賴烏拉(當時的吉林)寧古塔等處兵丁,不改易滿洲本習耳……。”由此可見,清王朝對吉林乃至整個關外一直實行封閉政策,反對建廟興學。
隨著滿漢文化的不斷交融,直至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欽命修建永吉州文廟(吉林文廟的前身),再三叮囑:“務令崇尚樸誠勤修武備之至意,實當永遠欽尊”。據《吉林外紀》載,“乾隆七年(1742年),永吉州知州魏士敏建廟宇黌宮,諸制略備。”永吉州文廟建成后,興辦學校之風日盛,為滿漢子弟讀書求仕鋪設了通道,儒家文化得到了迅速傳播,推動了關東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永吉州文廟建成之初,在正殿懸有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此匾額應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由康熙皇帝書成,存于宮內的。此外,在嘉慶年間,又由嘉慶皇帝賜御書“圣集大成”匾額一塊,懸正殿。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升祭孔為國之大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改設行省,巡撫朱家寶和提學使吳魯認為原有文廟簡陋,不足崇禮,乃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關內考察文廟,決定在東萊門外(即今址)拓建新廟(即現吉林文廟)。
宣統元年(1909年)新廟落成,其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及圍墻均以以黃琉璃瓦覆頂。
篇三:吉林文廟導游詞范文
吉林文廟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清乾隆皇帝御批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同時也是東北地區建筑年代較早、建筑等級較高、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群。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宮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東西寬74米,南北長221米,有殿堂配廡64間,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體建筑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輔助性建筑呈對稱狀排列,四周由3米高紅墻環繞,正門前為長40米,高5米的照壁。進入正門建筑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體建筑構成三進院落,整個文廟紅墻黃瓦,殿宇軒昂,富麗堂皇,宛如帝王宮殿,整體建筑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配飾雕琢無不精工。
文廟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墻稱照壁。此墻比其余三面的墻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辟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后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辟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筑,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筑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梁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征。樓星門之后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筑,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無墻。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筑。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筑,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圣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筑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四
吉林是滿族的發祥地(原為吉林省省會所在地),先秦時期,吉林市附近可稱為人煙稠密的地方,明代以前的吉林市,雖然為歷朝所領,但并未得到充分開發。直至明永樂年間,遼東都指揮使劉清奉命率軍來吉林市建廠造船運糧之后,吉林市成為明朝通往黑龍江地區以至更遠地方的一個中轉站,其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位日益顯著。
清入關后,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順治十年(1653年)在寧古塔(今黑龍江安寧)設昂邦章京鎮守黑龍江、松花江廣大地區,吉林市為其下屬。由于軍事和經濟上的需要,順治十三年(1656年)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在吉林建船廠造船(吉林市又名船廠),后又設水師營訓練水師。
康熙元年(1662年)改昂邦章京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康熙十年(1671年)移副都統一人進駐吉林,管理吉林軍政事務,這是清政府在吉林設行政長官之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在吉林建城垣。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駐船廠,設將軍衙門,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也由寧古塔移到船廠,船廠從此稱吉林烏拉,為滿語名稱。吉林遂成為清政府統治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流域的邊疆重鎮。康熙指揮對俄的雅克薩戰役坐陣吉林督促造船、訓練官兵,留下千古絕句《松花江放船歌》。
吉林建城之初尚無孔廟,據《吉林通志卷一?圣訓志一》記載,雍正二年(1720xx年)七月,辦理船廠事務的朝廷官員給事中趙殿最上奏皇帝,請求在吉林建文廟,遭到了雍正皇帝的嚴厲訓斥:“我滿洲人等,因居漢地,不得已與本習(武備)日以相遠,惟賴烏拉(當時的吉林)寧古塔等處兵丁,不改易滿洲本習耳……。”由此可見,清王朝對吉林乃至整個關外一直實行封閉政策,反對建廟興學。
隨著滿漢文化的不斷交融,直至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欽命修建永吉州文廟(吉林文廟的前身),再三叮囑:“務令崇尚樸誠勤修武備之至意,實當永遠欽尊”。據《吉林外紀》載,“乾隆七年(1742年),永吉州知州魏士敏建廟宇黌宮,諸制略備。”永吉州文廟建成后,興辦學校之風日盛,為滿漢子弟讀書求仕鋪設了通道,儒家文化得到了迅速傳播,推動了關東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永吉州文廟建成之初,在正殿懸有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此匾額應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由康熙皇帝書成,存于宮內的。此外,在嘉慶年間,又由嘉慶皇帝賜御書“圣集大成”匾額一塊,懸正殿。
光緒三十二年(1920xx年),升祭孔為國之大祀。光緒三十三年(1920xx年),吉林改設行省,巡撫朱家寶和提學使吳魯認為原有文廟簡陋,不足崇禮,乃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關內考察文廟,決定在東萊門外(即今址)拓建新廟(即現吉林文廟)。
宣統元年(1920xx年)新廟落成,其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及圍墻均以以黃琉璃瓦覆頂。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五
北山旅游經濟開發區是吉林市政府1998年初同意樹立的集旅游觀光和經濟開發于一體的綜合開發區,占地達518公頃。
北山公園始建于1924年,是吉林市主要的勝地,地處市中央。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于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群,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點。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裝點于林木蔥蘢、氣象幽邃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吉林北山多少百年來,已成為人們踏春、消夏、賞荷、觀雪的游覽勝地。更是遠近香客朝山進香,拜廟祈神的福地。游北山可在湖上蕩槳乘舟;可在亭中小憩品茗;可在祖師廟里拜見祖師;可在藥王廟里拜藥王。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跟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游人香客云集,馬戲、雜技、歌舞、秧歌等各種表演,土特產品、風味小吃,目不暇接,盛況冠絕東北。自清朝年間便有“千山廟會甲東北,吉林廟會勝千山”之譽。
一九九八年引資新建了“鳥語林”景區和冰雪旅游大世界。
一九九九年八月,吉林市政府聘任北京中國景致園林規劃設計核心對北山公署前山區作了新的計劃,并投資3000萬進行改革,打算2000年5月底竣工。新的規劃由正門進口區、荷花觀賞區、九龍廣場、九龍溪游憩區和水禽欣賞區形成。每一景觀區旅行內容豐盛,自成一體,又彼此響應,整體和諧!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六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游客、助人為樂的導游,編寫導游詞是必不可少的,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優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吉林文廟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吉林文廟導游詞1文廟位于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胡同,始建于1920年,是東北最大的文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筑群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該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偉,共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東西配廡等。院外照壁前有兩只石獅子,照壁北面兩側有東西轅站,照壁后面正中有泮池、狀元橋。吉林文廟內還有孔子生平事跡展覽、圣跡石刻圖陳列、歷代衍圣公及夫人繡像展等。
吉林文廟導游詞2吉林文廟位于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筑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筑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圣旨興建的。1920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鑒于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筑),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于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于宣統元年(1920年)文廟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墻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墻稱照壁。此墻比其余三面的墻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辟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后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辟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筑,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筑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梁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征。樓星門之后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筑,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無墻。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筑。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筑,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圣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筑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吉林文廟導游詞3吉林是滿族的發祥地(原為吉林省省會所在地),先秦時期,吉林市附近可稱為人煙稠密的地方,明代以前的吉林市,雖然為歷朝所領,但并未得到充分開發。直至明永樂年間,遼東都指揮使劉清奉命率軍來吉林市建廠造船運糧之后,吉林市成為明朝通往黑龍江地區以至更遠地方的一個中轉站,其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位日益顯著。
清入關后,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順治十年(1653年)在寧古塔(今黑龍江安寧)設昂邦章京鎮守黑龍江、松花江廣大地區,吉林市為其下屬。由于軍事和經濟上的需要,順治十三年(1656年)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在吉林建船廠造船(吉林市又名船廠),后又設水師營訓練水師。
康熙元年(1662年)改昂邦章京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康熙十年(1671年)移副都統一人進駐吉林,管理吉林軍政事務,這是清政府在吉林設行政長官之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在吉林建城垣。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駐船廠,設將軍衙門,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也由寧古塔移到船廠,船廠從此稱吉林烏拉,為滿語名稱。吉林遂成為清政府統治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流域的邊疆重鎮。康熙指揮對俄的雅克薩戰役坐陣吉林督促造船、訓練官兵,留下千古絕句《松花江放船歌》。
吉林建城之初尚無孔廟,據《吉林通志卷一圣訓志一》記載,雍正二年(1720年)七月,辦理船廠事務的朝廷官員給事中趙殿最上奏皇帝,請求在吉林建文廟,遭到了雍正皇帝的嚴厲訓斥:“我滿洲人等,因居漢地,不得已與本習(武備)日以相遠,惟賴烏拉(當時的吉林)寧古塔等處兵丁,不改易滿洲本習耳……。”由此可見,清王朝對吉林乃至整個關外一直實行封閉政策,反對建廟興學。
隨著滿漢文化的不斷交融,直至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欽命修建永吉州文廟(吉林文廟的前身),再三叮囑:“務令崇尚樸誠勤修武備之至意,實當永遠欽尊”。據《吉林外紀》載,“乾隆七年(1742年),永吉州知州魏士敏建廟宇黌宮,諸制略備。”永吉州文廟建成后,興辦學校之風日盛,為滿漢子弟讀書求仕鋪設了通道,儒家文化得到了迅速傳播,推動了關東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永吉州文廟建成之初,在正殿懸有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此匾額應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由康熙皇帝書成,存于宮內的。此外,在嘉慶年間,又由嘉慶皇帝賜御書“圣集大成”匾額一塊,懸正殿。
光緒三十二年(1920年),升祭孔為國之大祀。光緒三十三年(1920年),吉林改設行省,巡撫朱家寶和提學使吳魯認為原有文廟簡陋,不足崇禮,乃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關內考察文廟,決定在東萊門外(即今址)拓建新廟(即現吉林文廟)。
宣統元年(1920年)新廟落成,其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及圍墻均以以黃琉璃瓦覆頂。
吉林文廟導游詞4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宮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進入正門建筑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體建筑構成三進院落。
吉林文廟建筑結構嚴謹,其整體建筑的基調和格局匠心獨運,它運用沿中軸線延伸層層遞進院落組成的序列向主體建筑過渡,空間的寬窄大小、建筑的高低多少,各單體建筑的形制、尺度、比例、色調、繁簡明暗華樸,用以表現尊卑主次的倫理綱常和等級秩序,突顯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各部分建筑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襯托,其組合排列主次分明,是“和”的建筑美學觀的體現。
吉林文廟為大式建筑,主體建筑、照壁、圍墻均以黃琉璃瓦覆頂。大成殿雙重飛檐,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筑,歇山式殿頂,龍鳳脊,正面九龍,背面九鳳。
大成殿
大成殿是吉林文廟主體建筑的核心,典型的宮殿式建筑,它高屋建瓴,周繞四廊,玉石雕欄,雄峙于近兩米的月臺之上,它體量宏大,形象華美,凌駕于四周門廡殿堂之巔,突顯了孔子在人們心目中至高無尚的地位。大成殿髙19.46米,面闊36米,進深25米,十一開間,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筑,重檐歇山式殿頂,雙重飛檐,高浮雕龍鳳脊,正面九龍,背面九鳳,黃琉璃瓦覆頂。
大成門
大成門(五間)是祭祀孔子的正門,其建筑風格別具一格,采用的是高浮雕龍鳳脊,正面配飾五龍背面配以五鳳,宮殿式建筑,極具觀賞性。大成門左右為兩個掖門,東曰“金聲”,西曰“玉振”。大成門廊檐下立有兩塊吉林文廟建廟碑,左側石碑為:同治十年碑記;右側為:民國十一年碑記(斷碑)。崇圣殿(七間)位于大成殿后,為孔子的家廟,大式建筑,鏤空龍脊,原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牌位,后曾陳列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的《歷代衍圣公絹質繡像陳列》。吉林文廟主體建筑兩側建筑為輔助性建筑,呈對稱狀排列。大成門南為四柱三楹的石質“欞星門”,欞星門南為漢白玉“狀元橋”,狀元橋南為高5米的“照壁”(萬仞宮墻)。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七
吉林省吉塔位于吉林省廣播電視塔內,即長春市萬寶街30號;以餐飲旅游處事為主體的吉林省廣播電視塔是一座218米高,集廣播電視節目發射傳輸、參觀、餐飲、娛樂等多成果為一體的鋼布局綜合塔。1995年6 月,主體工程鋼布局開始施工;1997年10月,隸屬辦法完工并對外開放。總投資額為8000萬元,歷時3年完成。
塔的整體外觀呈六邊形,門前寬敞的停車場可以停放百余輛車,面積600平方米的底座部門就是華美堂皇的大堂,既可迎接隆重的婚禮慶典,又可舉行各類大型社會勾當。與餐飲業差異的是,它以紳士書畫作為墻壁裝飾,翰墨飄香,形成了吉塔自成一派的文化品位,東南角自成一處的是休閑書屋,工作總結,群集了打點景點、名撒播記等好書,為客人提供了一個可以飛舞書海、放松身心的甜頭所,與書屋一體的商貿部還策劃各類玩具、飾品、旅游眷念品,并對外出售極具保藏代價的寶貴玉器。
大堂北側的宴會廳可以容納300余人同時用餐,是餐飲旅游部最大的包房,專業的舞臺可懸掛各式喜聯、壽聯和勾當條幅,寬廣的園地可舉辦大型舞會和意見意義游戲,美妙的音響結果、幻化的舞臺燈光,是各式婚宴、生日宴和聯誼會之首選。
大堂東南側的吉林風味餐館由六個氣魄威風凜凜各異的包房構成。“一衣帶水”是一間略具北海道氣魄威風凜凜的日式木屋,由原木裝飾而成,配有當代強檔音響裝備,在這里瀏覽舒緩的天下名曲或即興引吭高歌,城市有一番與眾差異的感受。
“歐陸風情”是具有異域氣魄威風凜凜的意式餐廳,整間以白色為主調,優雅的穹拱面,過細的花邊裝飾,傳神的仿羅馬石柱,尚有講求的布藝沙發、玻璃鋼人體塑像、水晶吊燈以及歐式壁爐,無不浮現著中世紀歐洲的光輝。
由暖色調的櫸木板裝飾計劃而成的“戈壁尋綠”是港式包房,在一片黃色氣氛中,墻壁上的兩幅油畫為室內增加了幾絲清冷的恬靜,令人感覺到生命的綠意。
ktv包房裝修考究,配有高檔背投電視及音響設備,寬敞舒適,可以舉行20多人的小型宴會;如果約上三五好友,還可選擇ktv小包房,典雅的室內裝飾,具有環繞立體效果的音響設備,會令好友的聚會增添幾分色彩。
二樓右側是在全省偕行中壓倒統統的吉塔臺球館,設有三臺美式球桌,還開設了一個國際尺度的斯諾克球桌,奇異優雅的計劃、密切隨和的處事,帶給人們的是輕松恬靜的感覺。
在大堂乘坐全市最快的高速電梯就可達到位于126米—146米的空中花圃塔樓。電梯載客17位,每秒運行2.5米,須臾達到塔上第一層——位于126米高、直徑22米,可容納60人同時就餐的音樂茶座,這里為當代消耗群體開發了一方可以或許讓繁忙求助的當代人放松身心的凈土,并其塵寰的喧嘩,隨便體味人生美妙閑適的一面,清爽淡雅的室內計劃與浪漫溫馨的配景音樂、優良可口的飲食與殷勤過細的處事,是音樂茶座最大的特色。
塔上二層是直徑23米,可容納132人用餐的旋轉餐廳,在周邊風景調動的同時享用美食是其最大特色,通過落地長窗,長春光物盡收眼底。假如是在星空清亮的夜晚,都市中流淌的車河與閃爍的街燈讓繁忙的都會人忘卻統統疲勞與急躁。
站在平臺極目遠眺,可以感覺在壯闊的天地之間朝觀日出,目送落日的豪邁人生,一清二楚的都市風光也分外瑰麗:南面是聞名的南湖公園,瑰麗的湖心島、碧波激蕩的粼粼湖面,為春城人民的業余糊口提供了優雅的情形;極目遠眺,市區南端就是高新技能財富開拓區,當代化的廠房與裝備,潔凈整齊的街區與樓群,組成了當代都會奇異的風光澤;與它的東部逐漸連成一片的就是長春新城,它也是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長平高速的進口,通過耗資六萬元從東瀛鬼子入口的高倍望遠鏡,可以看到衛星廣場造型奇異的飛天雕像,凌云的氣派,象征著春城的起飛。
東面精明的拱形構筑是國際尺度的南嶺體育場和五環體育館,它們的崛起有力地聲名白吉林省體育奇跡的成長和壯大。視線擦過自由大橋,舊日廣袤的土地上聳立著一座座嶄新整潔的當代化樓群,這就是長春最早的開拓區——經濟技能開拓區;繼承向東等于春城近郊的旅游勝地——凈月潭開拓區,遼闊無邊的潭水,潭畔如黛的遠山,山上繁茂的樹木,組成了亞洲面積最大的.人工叢林公園。
向東眺望,貫串南北的筆挺街道就是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人民大街,它北起長春火車站,南至衛星廣場,串起一顆顆政治、經濟、文化明珠,吉林大學、長春金融高檔專科學校、東北師范大學及長春景機所等科研院所,曾經孕育了無數科技和社會人才;勝利公園、兒童公園、動植物園以及文化勾當中心是市民節沐日休閑的抱負場合;國商、長百、國貿、情意、卓展、歐亞等購物商廈的崛起。短短幾年間,市中心便泛起出了國際化多半市的富貴情況:金融大廈、國貿中心、長百大樓、北國之春、金都大廈、香格里拉以及卓展廣場……各色百般,浮現了長春經濟建樹蒸蒸日上的情景。居世界面積第二位的文化廣場在長春市民中口碑載道,隱秘的金色太陽鳥高聳在廣場中心,形象傳神的人體雕塑偷偷的佇立在它的腳下;時而振翅高飛、時而悄悄啄食的鴿群把廣場隱瞞得朝氣勃勃,幽雅感人的音樂噴泉、綠茵茵的寬廣草坪和繽紛輝煌的花叢,為春城的廣場文化增加了明麗的色彩、廣場北側青磚碧瓦,朱漆廊柱的肅靜殿堂是昔時浦儀仿照北京故宮制作而成的地質宮,現已成為科技人才的搖籃——吉林大學,內里還增設了博物館和恐龍館,被全國奇石、恐龍化石所吸引的游人絡繹不決,充實浮現了春城人民對文化的盼愿與追求。
西北偏向是政法一條街,街上坐落著交通批示中心,高級法院、吉林商檢等重要機構;放眼望去,解放立交橋構筑雄偉,四通八達,有條不紊的車流似乎當代都會聲聲不息的脈搏。
腳下一片世外桃源,是春城小著名氣的向陽公園,小橋流水、綠樹幽徑,是市民茶余飯后的休閑場合;向陽公園西側的萬寶街上有座當代化的教誨基地“長春十七中學。”
吉塔,群集了全市最時尚的休閑場合,是理所雖然的春城消耗經典。更重要的是:吉塔全員優質高效的處事和起勁向上的進取精力,帶給顧主的等于一份奇異的出色。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八
北京孔廟位于北京市北二環內側著名的國子監街上,與國子監緊鄰,始建于元朝,是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北京孔廟經過歷代皇家帝王的尊崇,地位極高,又經多次修繕,從規格和地位上講是僅次于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
目前孔廟和旁邊的國子監一起作為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開放參觀,統一售票。售票處在孔廟大門邊,購票后先進入孔廟游覽,游覽后可以在孔廟碑亭旁的“持敬門”進入國子監游玩。兩處一共游玩時間約3-4小時左右,其中孔廟部分約2小時。
游玩孔廟,首先要注意的一點便是院內的建筑。孔廟內的部分建筑經歷代修繕,卻依然保持著元代風格。比如大門處的先師門是大斗拱式的歇山屋頂,這種建筑在整個北京都比較少見,都可以好好參觀一下。整個院內古色古香,還有很多知名的古樹,環境古樸優雅,可以在這里拍照攝影。
眾多的石碑是孔廟的另一個亮點,在孔廟的各個院落內都有眾多的石碑和碑亭。這里有袁崇煥、林則徐、李鴻章等知名進士的題字碑,有元朝到清末的五萬多名進士的名冊碑,還有篆刻著全部儒家十三經的碑林等。這些眾多的古碑十分珍貴,其上的內容也非常值得參觀。
游玩孔廟的另一個知名活動是觀看傳統禮樂的表演。在孔廟最深處的崇圣祠院內,每天會進行幾次傳統禮樂舞蹈《大成禮樂》的表演,表演時間分別為10:00、11:00、14:00、15:00、16:00(根據季節和游客人數,表演次數有時可能會減少),每次表演半個小時。有《學而》、《福兮》、《關雎》、《大同》等章節,國學氛圍濃厚,十分精彩,可以留意時間前來參觀。
除此之外,廟內還有祭拜孔子的廟堂大成殿、祭奠眾多先賢及其祖上的崇圣祠、孔廟歷史沿革展覽館和國學館等。在這里可以看到祭奠孔子的禮器、牌位和孔廟的歷史沿革等,可以一一了解參觀。
吉林文廟導游詞篇九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按照阿拉善××××旅行社的安排,由我帶大家到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沙漠探險旅游地——巴丹吉林沙漠核心區去旅游觀光。我叫巴雅爾。巴雅爾,蒙古語意為“喜悅”。是的,今天由我給大家作沙漠之旅的導游,定會讓大家收獲驚人的喜悅。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額濟納旗東部一帶。
東西長約270公里,南北寬約220公里,總面積為4.7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這里海拔一般在1200-1600米之間。作為沙漠世界最高峰,必魯圖沙峰海拔高度為1617米,相對高度500米,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最高沙峰絕對高度高出70多米,號稱“金字塔沙山”。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動沙丘為主,約占83%。沙漠邊緣為沙丘相連的沙丘鏈地形,起伏較低,對比高差25-50米;沙漠中心為復合型沙山,相對高度為200-500米,堪稱世界“沙丘之王”和沙丘相對高度之最。這里還有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的鳴沙山,發出的響聲猶如牛吼機鳴,聲傳數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沙山間有洼地、鹽湖,但面積都很小,周圍綠洲上生長海韭菜、芨芨草等,為主要牧場。
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為巴丹吉林沙漠之“五絕”。兩年前,在國家旅游局、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開展的探險旅游網絡調查活動中,由阿拉善盟旅游部門推薦上報的巴丹吉林沙漠被首批確定為沙漠探險旅游地之一。
這次活動,旨在引導探險旅游活動規范化發展,以保障廣大探險游客的安全。國內探險游被分為山岳探險、沙漠探險、峽谷(洞穴)探險、漂流(潛水)探險和高原探險五大部分。全國共確定17個探險旅游地(或項目),其中內蒙古有2處,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另1處是庫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絕對優勢高居中國沙漠探險旅游地之首。朋友們,讓我們在這最具神奇色彩的大漠深處享受沙漠探險、瀚海觀光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