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鑒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書標題的心得感悟 讀書心得 標題篇一
和諧是《陽光心態》所要灌輸的一個目標,和諧作為一種心態,確是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簡單地說,我們要帶著好心情享受人生,這也是書中所強調的一個觀點,對任何人任何事,不妨換一種心態去對待,也許你看見的就不一樣了。你向右看是一筑墻,向左看也許就是一扇窗,外面風光無限。
心態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成敗。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常常會感到不如意,為什么別人都升遷了,我還在原地?為什么別人都調動了,我還在原地?吳維庫老師說,社會就是這樣,沒有人和環境去適應你,既然無法改變環境就學會適應環境。面對復雜的生活工作環境,我茫然無措。吳維庫老師說,快樂實際上不在環境,更不在別人,而是在于自己的認識,在于自己的心態。是我自己覺得環境變了,實際上是我的心態變了。為什么我不能保持原來的好心情呢?心態出了問題,那就要調整心態,好心情才能欣賞好風光。我可以把現在的一切當成是我的一種經歷,去認真面對,那就不存在所謂的不適應,而為自己找借口。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從圓點出發,最后又回到圓點,但是,沿途中卻有數不盡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那人生軌跡豈能美好?面對復雜的環境,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那即便是暗淡無光,也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總是喜歡抱怨,抱怨事事都不如別人,抱怨為什么別人有的我卻沒有,陽光心態告訴我們,如果你抱怨不好,那是你不知道還有更壞。聽到這么一句話,當你安慰別人的時候,說什么都不如說一句其實我比你更慘來的有用。吳維庫老師教我們向下比較。當發現別人比自己差得時候,雖然自己有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但是同更“倒霉”的人相比,自己還是幸運的。快樂的真理便是:向下比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活在當下,知足常樂。塑造陽光心態,我們所擁有的只是現在。以前總是常常羨慕別人,羨慕他們升遷、調動,現在想來,其實真的沒必要羨慕別人,十三億個人有十三億種活法,活在別人的陰影下,那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假如你什么都沒有,你還有關心疼愛你的父母,還有你的家人,吳維庫老師說,珍惜今日,今天就是特別的日子,不要期盼特別的日子,不要把好東西留給別的特別的日子。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真心關愛你值得關心的每一個人,生活的真諦就是: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學會感恩。很多年前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里,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上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里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孩子,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照亮你回家的路”!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學會感恩,不是一定有人幫助過你才能感恩,感恩是對身邊所有的人和事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看世界四海皆兄弟,欣賞觀天下萬物皆美好。現在盛行的一詞“幸福指數”,你的幸福指數高嗎?它與財富和權力完全沒有關系,幸福指數取決于你的心態。幸福是一種感受,如果我們沒有學會感恩,你會忽視別人對你的付出,你獲取的幸福就會很少。如果你覺得有人傷害你,那就感恩他磨練了你的意志;如果你覺得有人欺騙了你,那就感恩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恩的心來源于陽光心態。
生命在于過程。常常會覺得,自己經過了許多努力依然沒有取得自己理想的成果,那就完全失敗了嗎?吳老師告訴我,也許結果是失敗了,可是你擁有的過程與成功者所差無幾。失敗了并不是意味著什么都沒有得到,其實你可能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人說,我只在乎結果,過程不重要。那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早晚是要死亡的,既然有了結果,為什么還要每天奔波呢?生命在于過程,過程在于心態。生命的質量取決于每天的心境,學會享受過程,精彩每一天。
幸福是一種感覺。越來越發現,生活每天都在反復,周而復始。每天的安排都一樣,有時真不得不厭倦了這種枯燥沒有亮點生活。既然生活不能改變,倒不如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為小事而高興。為小事而高興,就會有更大的高興的事情出現。每天上班做同樣的工作使自己變成了麻木的一個機器,換一個角度來看看,也許你會看到忙碌的路人而慶幸自己不必去奔波。幸福,其實很簡單。
讀陽光心態,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任何事。開開心心的去生活、工作,何樂而不為呢?最后還是套用吳維庫老師的那句話“是好是壞,現在還不知道呢”。
讀書標題的心得感悟 讀書心得 標題篇二
《西游記》是古代神話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其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這幾個人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齊天大圣孫悟空。因為孫悟空不斤斤計較,寬容大量令我折服。
故事講了五百年前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天宮,后來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有一天,唐僧取經的路上偶然遇到了孫悟空,便收了孫悟空作徒弟,唐僧曾多次把孫悟空逐出師門,就因為孫悟空無故傷人性命,二孫悟空寬宏大量,不計前嫌,一次又一次地原諒師傅。
就說“三打白骨精”那回來說吧。白骨精三次化人形,唐僧是肉眼凡胎,不知是那妖精化為人形來迷惑唐僧。孫悟空打死了那妖精,那唐僧卻誤以為孫悟空打死了三個人,于是就把孫悟空趕出了師門。孫悟空無奈,智慧回花果山。直到那妖精吧唐僧變為老虎,使人們誤以為唐僧是妖精。多虧孫悟空不計前嫌,出手相助,得以保住唐僧。
看了這個故事,我有想起了自己曾做的一件事:
那時,我前面的同學向我借橡皮來用用,我猶豫再三才把剛買的橡皮借給他,誰知他沒有接穩,把我剛買的橡皮給掉地上弄臟了。我大發雷霆,對他大吼大叫,還小題大做地叫他賠。現在想起來真是后悔莫及,為了一塊小小的橡皮就斷送了我們的友誼,真是太不應該了。
讀完《西游記》,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寬容感恩的心,學會包容一切,感恩一切。如果人人都是如此,世界便會永久和平美好。
讀書標題的心得感悟 讀書心得 標題篇三
今天,我讀完了吳承恩先生寫的小說《西游記》,我很喜歡它,不僅因為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而是因為書里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個性鮮明的人物,使我記憶猶新,讓我對它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說到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這個人物,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英勇頑強,作戰勇猛,頑皮可愛,愛憎分明,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尤其在“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中,當白骨精第三次變成了一個老公公時,當唐僧念緊箍咒時,他忍著劇痛,為師傅打死白骨精,保證師傅的安全。要知道緊箍咒的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可以說是痛入骨髓,體現了他對師傅的愛。當然,說到孫悟空,不得不提起他的兄弟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滿身毛病,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舌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可是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師徒四人中,最樸實,最善良,最勤勞的,那就是沙僧了,他當兩個師兄身體不好時,照顧得也可以算是無微不至。當然,他是師傅的徒弟,可是也有缺點,那就是不會反抗別人。那么,說起唐僧這個人,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貪財,不貪色,善良體貼,有堅定的'信念。
唐僧四人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八戒的懶惰,沙和尚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著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
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西游記》是一本好書,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經典中的經典。我要好好閱讀它,建議同學們也要多多閱讀它。
是啊!在生活中、學習中,如果人人都有這么一份不畏困難的心,那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