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篇一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來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群建設應著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于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群狀況,著眼于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群,合理布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源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筑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征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筑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群,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源,發揮產業集群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件,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集群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群,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文章。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戚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源節流并舉,應對能源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源供需趨緊。短期來說,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源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來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源,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源,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
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來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松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后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布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件、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后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占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著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篇二
20xx年度,工業園區管委會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不斷壯大工業總量,加速產業集聚,夯實發展平臺,創優發展環境,園區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1、工業生產情況
20xx年1-12月份,園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96.9億元,同比增長9.35%。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3億元,同比增長5.3%。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2.3億元,可比增長7.01%。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2.4億元,同比增長23.13%。安排勞動就業人員7430人。
1-12月份,園區企業實現利潤累計6.66億元,同比下降3.26%。企業實際上交稅金1.65億元,同比增長18%。利稅總額達14.48億元,同比增長42.89%。
工業園區圍繞生物醫藥、金屬制造、新型紙業和綠色食品四大主導產業,積極推進集群發展,加快產業升級。20xx年度,四大主導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8.2億元,占園區比重87.84%。
1、生物醫藥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6.8億元,占園區比重17%,同比增長16.8%。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6億元,占園區主營業務收入比重17%,同比增長16.9%;實際上交稅收3104萬元,同比增長24%。
2、金屬制造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3.1億元,占園區比重62.8%。實際上交稅收1.1億元,同比增長19.25%。
3、新型紙業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9億元,占園區比重5.9%。實際上交稅收353萬元,同比增長50%。由于市場行情低迷,新型紙業一直處于谷底徘徊,尚未有復蘇跡象。
4、綠色食品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億元,占園區比重2.3%。實際上交稅收50萬元,同比增長77.5%。其中贛花油脂實際上交稅收26.39萬元,增長較為明顯,同比增長146.64%。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篇三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托洋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群度高的產業群,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占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占28%,汽車制造及其零部制造業占1%,裝備業占1%。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制品業完成產值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占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汽車制造及零部配制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占4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0%,汽車制造及其零部制造業占19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22%。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占11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02%,汽車制造及其零部制造業占121%,裝備業占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匯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82戶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10%;就業人數877人,占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2%;資產合計406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于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周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制造及其零部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9人,資產1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信息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家,超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周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9人,資產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周轉率為2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29%。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群建設應著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于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群狀況,著眼于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群,合理布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筑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征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筑“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群,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發揮產業集群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集群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群,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戚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節流”并舉,應對能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供需趨緊。短期說,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從根本上解決能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松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后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布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后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占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著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篇四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托洋山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群度高的產業群,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占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占2.8%,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3.3%,裝備業占51.3%。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制品業完成產值3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5%,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55.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占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0%,其中汽車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完成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占4.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3.0%,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9.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22.3%。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占11.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0.2%,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2.1%,裝備業占5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匯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582戶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51.0%;就業人數8577人,占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5.2%;資產合計406.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30.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3%。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于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周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5%;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53.5%。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 工業產業調研報告篇五
邢郭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抓“工業”龍頭,舞“旅游”鳳尾,狠抓生態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全鄉各項事業穩步推進。作為五馬山工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陶瓷行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邢郭鄉是工業大鄉,也是我縣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聚祥泰、潤玉陶瓷、波爾陶瓷、浩銳陶瓷、新大地等大型陶瓷生產廠家在我鄉落戶,全鄉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工業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努力,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地區影響力的陶瓷產業片區。
一是物華天寶,資源豐富。邢郭鄉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英砂巖、石灰石、花崗巖、陶土、大理石等,其中石英砂巖品位高達98%以上,儲量巨大,是國內少有的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大型優質石英砂巖礦藏,此外花崗巖、陶土儲量巨大,為陶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供給。二是發展空間廣闊。邢郭鄉未利用土地多,綜合開發潛力大。五馬山工業園區位于山前半坡地區,有大面積的未利用地可用于項目建設,并且每年有土地整理項目,可按照國家土地使用政策滿足工業園區的建設用地指標,建廠。同時,隨著我縣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作為我縣支柱產業之一的建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石邢公路由石家莊市區直達贊皇經濟開發區,京贊公路建成通車,我縣已融入省會的半小時交通圈。下一步將打通五馬山工業園區3號路,連接紅旗大街南延線和石武鐵路萬城站服務區,園區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對外物流交通能力進一步提升。5號路、6號路、興業路、園區雙回路供電工程、泄洪排水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實施,都將對陶瓷行業乃至工業園區、全縣經濟創造優質的投資環境。
20xx年我國瓷磚產量為9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5%。但相對20xx~20xx年連續八年超過兩位數的增長,明顯增長放緩,這表明我國瓷磚產業的發展已經從一個高速的發展時期,步入了平緩的發展時期。一方面,國家出臺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煤炭、石英石、陶土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陶瓷行業利潤空間降低。因此未來陶瓷市場將明顯兩極化:中高端品牌化,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低端價格戰,越來越殘酷;一二線城市密集過剩,營銷成本繼續上漲,三四線市場繼續擴大,銷售渠道下沉。另一方面,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在關注瓷磚的外觀、吸水率、耐磨性等特性的同時,更加關注瓷磚是否符合環保要求,輻射程度是否超出人體的承受能力。近年來,省、市、縣對于大氣污染治理、環境保護態度明確、堅決,因此陶瓷行業“節能減排”,生產低碳、綠色環保、節能、健康的產品將成為主流。目前,我縣陶瓷行業主要生產通體磚、釉面磚、拋光磚、防滑磚,采用3d噴墨技術,某些低端產業過剩,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較弱。同時,陶瓷工業高耗能、高污染也給地方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這與當前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理念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爭創“國家級生態縣”和“節能減排”的前提下,我縣陶瓷行業要想做大、做強,離不開縣、鄉及企業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形成合力,才能實現陶瓷行業的長遠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雙贏”。
以改革的精神破解我縣陶瓷行業發展的難題,在陶瓷行業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優化服務上下功夫。一是繼續大手筆開展招商引資、招大引強。縣級要充實招商引資隊伍,把更多的行政資源投入到工業建設和招商引資上來,尤其是投入到陶瓷工業招商引資上來。同時強化招商理念,堅持招大引強,抓大不放小,堅決防止“饑不擇食、慌不擇路”。按照生態、科技、和節約集約的要求,開展優質陶瓷企業招商攻堅。二是要大氣魄優化園區。縣、鄉進一步完善土地收儲機制,破解土地瓶頸。同時縣級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配套設施建設,我鄉也將配合縣政府、工業區管委會切實加大對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園區吸引力。今年,我鄉將占地280畝的浩銳陶瓷二期工程征地及地方事務協調工作,配合完成工業區興業路、5號路、6號路建設及地方事務協調納入履職承諾范圍,為優化工業園區“保駕護航”。三是大力度提升工業園區服務水平。把陶瓷行業提質增效擺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領導聯系重點陶瓷企業制度和企業運行調度制度,做好企業“圍墻”外的`各項工作,及時解決陶瓷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陶瓷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加快做大做強。
創建國家級生態縣,是縣委、縣政府根據我縣實際,做出的正確決策部署,勢在必行 、志在必得、事在人為。陶瓷行業的長足發展必須遵循省、市、縣發展的生態導向,建立在“創建生態縣”的前提之下。一是制度管理。探尋陶瓷產業綠色發展之路,推進陶瓷企業節能降耗減排,就必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整個陶瓷行業。實行環保信譽考核制度,建立行政問責制、激勵約束制、監察督導制等。二是實施“四個一批”戰略。即提升一批、壯大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通過兼、并、轉等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傳統陶瓷向低碳、高端、多元的新型陶瓷轉型。三是植綠添亮。乘著造林綠化的“東風”,繼續實施工業園區道路兩側和陶瓷企業內部綠化、亮化工程,著力推進陶瓷行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作為傳統產業的陶瓷業,要以技術創新促節能減排,在加工工藝、生產設備、操作規程、技術標準等方面形成特色;推行清潔生產方式和循環經濟模式,從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型消耗型經濟增長,轉變為依靠資源循環利用的閉環流動型增長。要以品牌建設促提質增效,加強品牌建設,推動分工合作,實現企業經營方式由產品主導型向品牌主導型的轉變。要以責任意識促科學發展,把理念轉化為行動,在發展壯大企業的同時,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