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一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我國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遏制疫情的蔓延。在這個特殊時期,家庭和學校肩負著一樣的重任,那就是保護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家校攜手抗疫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育人的機會。下面,我將分享我在這個過程中的體會與心得。
首先,家庭和學校需要形成合力。在疫情期間,很多學校紛紛采取線上授課的方式,而家庭成為了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這對于孩子來說,既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機遇。家庭和學校的合作配合,可以確保孩子能夠繼續學習,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家給孩子配備了上網課的必需設備,并安排了學習和休息的時間表,以確保他們在家庭環境中有良好的學習氛圍。
其次,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疫情期間大家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焦慮,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和學校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與他們交流溝通,幫助他們排解焦慮。我們家與老師和同學之間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分享學習和生活的點滴,這樣可以增加彼此的安慰和鼓勵。同時,我們也給孩子創造了放松的環境,比如一起看電影、玩游戲或者做家務,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再次,借機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獨立性。在家庭和學校攜手抗疫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獨立性。疫情期間,我鼓勵孩子做家務、自己洗衣服、做飯等,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和獨立性。學校也通過線上教育課程進行生活技能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己保護自己,提高了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還要加強家校溝通,形成育人共識。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家校之間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在疫情期間,我們家常和孩子的老師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進行溝通。老師及時了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也給予我們一些建議。而我們也通過反饋孩子的想法和困難給學校提供參考,形成共識,共同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
最后,我們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在這次特殊的疫情期間,我們家一起參與了一些公益活動。比如,我們捐贈了口罩、食物和學習用品給需要幫助的人群,并鼓勵孩子通過寫作、繪畫和拍攝短視頻等方式記錄下這段特殊的經歷。通過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孩子們增長了見識和社會責任感,也培養了他們的人文關懷。
總結起來,家校攜手抗疫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育人的機會。在疫情期間,家庭和學校通過形成合力,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獨立性,加強家校溝通,形成育人共識,以及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特殊的經歷將成為孩子們成長中的一筆寶貴財富,使他們更加堅強、獨立和有責任感,為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二
我作為一名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斷的探究教育的方法。現借此機會談談本人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各位老師家長們進行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樹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的生長有利于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將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我非常重視家庭的文化氛圍的建設,注重學習型家庭的打造。我的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有著濃濃的文化氛圍。在我的生活中,書籍是我的朋友,學習是我的習慣。只要有時間,我天天都會看書,學習,以此讓孩子受到我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是長期的一種耳濡目染和熏陶。此刻我孩子喜愛閱讀,大概是受到我的影響吧。孩子為什么會受影響呢?我想,這與從眾心理有關。對于一種現象,孩子最初是效仿,繼而會形成一種習慣。特殊是長期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他能不受你的影響嗎?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為家長在各方面要成為孩子的學習模范,這既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孩子的期望與未來!這應當成為一個定律:負責的家長必定會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家長要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質,每一種潛質對于孩子的成長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要素。每個家長的身上都有孩子學習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你的潛質。我們應當將這些優點變成孩子成長的太陽空氣水分土壤養料去潤澤滋養孩子的心靈。
我愛好中國傳統文化,如篆刻書法國畫吹笛子。我認為這些愛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我一空就學習篆刻,練習書畫。雖然我不一定讓孩子今后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對他而言一定是有益的。家庭里洋溢著書香的味道,文化的氣息。這種氣息會浸潤孩子的心靈,也影響到他的行為。有時,我會和孩子一起共作一幅畫,讓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還可以借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有一次,孩子要我教他篆刻,我就給他一塊印石,告訴他方法,讓他去刻。孩子拿過石頭,認真地去刻,結果沒有成功。最后他說了一句話:“沒有想到篆刻這么難”。我對他說:“做任何事情都不簡單,但是要下功夫才干做好,不是單純憑熱情就能做好的”。這樣,我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樂,讓他明白事理。
在企業管理中認為“溝通比權力更重要”。我想,在家庭里溝通比訓斥更有效。我們簡單犯的錯誤是,一旦孩子犯了錯,比如作業做錯了,或者作業做得太慢,我們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急燥,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進行體罰。其實這種教育的方法是不對的。我們難道不能和孩子講道理,進行平等溝通嗎?惟獨當你把孩子當成一個人格獨立并且有尊嚴的教育對象的時候,孩子才有可以接受你的觀點。我們此刻都已是為人父或為人母,假如我們小時候受過父母的責罵或挨打,此刻我們是不愿回憶的,相反,我們最愿意回憶,父母是如何耐心的與我們平等溝通的場景。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方法上不能過于簡單或粗暴。你越是想簡單地處理問題,相反孩子的問題會越來越復雜。況且,十歲左右的孩子此刻很簡單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平等溝通比訓斥更有效。我記得有一次我針對孩子的作業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教他克服粗心的毛病。在以后的考試中,他都認真細心,成績有了進步。平等溝通能夠幫助他找到問題的結癥所在,并且幫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和孩子的關系非常友好,完全是朋友型的。這種和諧的父子關系,將有利于他的成長。我們經常一起討論,一起下棋一起唱歌一起畫畫一起放風箏。我還為此寫了一篇《春天,我和兒子一起放風箏》的文章。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和孩子放風箏的事情,告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學會面對,象風箏一樣逆風而行,高飛九天!
正是有了平等溝通,我才干和孩子一起成長,一同感悟他心靈成長的過程,體會他的精神世界!實際上,我的成長一方面也離不開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因為孩子會促使我去不斷完善自己!在這點上,我還得感謝我的孩子!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學習,更要注重全面發展,尤其要學會做人。在學習方面,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在作文寫作方面。我首先要求孩子學會仔細觀察生活當中的人或事。用眼睛去捕捉,專心去感受。有時我教孩子如何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如何用語言去描繪。我的孩子的作文從來沒有直接寫在作業本上,必須先打草稿,我再修改,基本是由他獨立完成。在修改的過程中,我從立意構思語言的表達方面講解寫作的方法。這樣不斷提高他的寫作水平。另外,我還買了一些好的書籍讓孩子閱讀,增強他的文學感知能力。
我們嚴格要求孩子,注重在日常生活小事當中來教育孩子,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教育他孝敬父母尊重別人學會禮讓別人,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寫了一篇作文《濃濃母愛》,他的媽媽看過以后,非常感動,覺得孩子體會到了母親的對他的愛,也體現出了他有一顆感恩的心。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只要專心去做,你就會看到成功的期望,看到孩子的明天!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疫情來襲,家庭和學校肩負起了共同的責任,共同抗擊疫情。家校攜手抗疫育人,不僅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和學校相互支持,相互協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下面我將結合自身體會,談談家校攜手抗疫育人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危機中的機遇(250字)
疫情讓家庭和學校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機遇。疫情期間,家庭成為了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父母成為孩子的主要導師。這讓父母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孩子一起學習、探討,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親子關系。同時,學校尋找了在線教學的方式,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適應現實生活的能力。這些機遇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第三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250字)
在疫情期間,家庭與學校的合作變得尤為重要。家庭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安排,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指導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學校則要及時溝通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提供相應的教育指導。家校之間的緊密合作,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并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四段:家庭與學校的相互扶持(250字)
在疫情期間,家庭和學校相互扶持,形成了一種共同抗疫的力量。家庭為學校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比如配合學校的教學安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等。學校則為家庭提供了專業的教育指導,通過線上教學和課程安排,讓孩子在家中也能有高質量的學習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和學校相互支持和包容,共同攜手,克服了很多困難和挑戰。
第五段:啟發與展望(350字)
疫情期間,家庭和學校的攜手抗疫育人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發。首先,危機中的機遇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其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只有家校緊密合作,才能做到育人有方。最后,家庭與學校的相互扶持更加體現了共同抗疫的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更好地應對了疫情帶來的困難。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繼續保持家校攜手的良好局面,發揮各自優勢,為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結:通過疫情期間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我們深切認識到家校攜手抗疫育人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抗擊疫情的需要,更是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的關鍵時刻。未來,我們應該繼續保持家校攜手的良好局面,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相信通過家校攜手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培養出更多有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四
首先,給孩子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對孩子的感染也是無限的,孩子從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跟父母有直接的關系。
其次,給孩子鼓勵贊賞。好話誰都喜歡聽,孩子也一樣,多表揚多鼓勵樹立孩子讀書的熱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別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績,給點小獎品小獎勵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當孩子犯了錯,要循循誘導,說明利害,闡明后果,最好不要打罵,更不能讓孩子享受棍棒,否則會把孩子閉上歧途。
第三、給孩子當好觀眾。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臺,他在舞臺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樂的、有憂愁的、有煩惱的、有痛苦的、有宣泄的,要給孩子足夠空間,讓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最需要觀眾,給他鼓掌,給他解憂。
第四、和孩子共同做游戲。讓孩子感覺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陪孩子,說說話,散散步,做做游戲,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東西,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健康的童年,形成對學習、生活、對社會健康的認知,讓孩子具備健康的心里和健康的性格。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五
疫情的爆發讓全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病毒的侵襲,人們不得不轉變生活和工作方式,進入了一段沒有人預料到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刻,家校攜手抗疫,共同育人對于保障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大有裨益。在這個主題下,我回顧了這段特殊時期的經歷與感悟,總結出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家校合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特殊時期家長和老師的合作至關重要。作為家庭的一員,父母在居家期間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協助孩子完成線上課程,并對孩子的學習進展進行監控和引導。同時,教師在不同的區域和家庭幫助學生學習并保持聯系,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料,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和答疑,為孩子們提供安全保障。家庭與學校的密切合作幫助孩子們渡過了這個特殊時期,減輕了疫情給孩子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次,在這個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一方面,家庭教育為孩子們提供了經驗和知識的傳授,對于孩子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幫助孩子們培養了面對困難和挑戰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自我調節和應對能力。而在這個特殊時期,孩子們面臨了很多沒有經驗和準備的困難和挑戰,家庭教育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與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教育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另外,家校攜手抗疫還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增進。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們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規劃,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能較少。然而,在這段特殊時期,家庭成員不得不長時間地呆在一起,這成為家長和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彼此、加強溝通的機會。孩子們可以更主動地向家長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和問題,家長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們的需求和困惑,增進了親子關系和互信。這種親子關系的增進將在以后的教育和成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最后,家校攜手抗疫對于孩子們品德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特殊的時刻,孩子們需要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情感支持,才能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關懷與鼓勵,在品德方面得到了有意識的培養。他們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關愛他人的行為都得到了增強,這無疑對他們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家校攜手抗疫育人是特殊時期下教育工作的一種體現。在這個時期,家庭和學校的合作至關重要,同時也為家庭教育、親子關系和學生品德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段特殊的時期不僅是一種挑戰,更是一次寶貴的機遇,通過家校攜手抗疫我們更加堅定了對于教育和成長的理解。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家校能夠繼續攜手合作,為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六
今天是期中考試后的一個家長會,傾聽各科老師的分析說明,還有一些同學的學習經驗介紹,再就是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可謂是一次全面的交流與總結。
全班的同學和家長一起參加的,你也不例外。不時地跟我交流你的意見。聽了那么多,我覺得還是要好好分析自己的情況。針對月考和這次期中的考核對比,應該可以發現問題所在。感覺前一階段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法和時間的分配上是不是有些問題呢?還是說從精神上對某些方面放松了?這一段學習的成績我是看到了,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相信你也有所感觸。用你的話說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而且還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對吧?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你們所要復習的內容會更多,更難。任務會更艱巨!但是,既然走上這條路,你就要堅強的走下去。知道你很累很累,媽媽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希望給你最好的幫助,盡我所能。還是要囑咐你“要有一顆平常心”你的好朋友是你學習的榜樣。她的心態是最好的,你一定要向她學習,這一點比提高學科的成績更重要。
女兒,雖然要你放松心態,但不是放松自己,相信你也懂得。態度決定高度,細致決定成果。克服煩躁,調整心態。不讓努力付之東流。先不著急,再不放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我相信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讓我們共同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更好地利用寶貴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效果。
知道你的壓力已經很大,所以我和爸爸都沒有給你更多的要求。只要你努力就好。因為人的一生中沒有多少時光可以讓你在懊悔中度過。那可真的是浪費了光陰,虛度了人生!這個過程可能是讓你刻骨銘心的,現在的感覺甚至是苦不堪言的,但是,在以后的人生中只不過是匆匆一瞬。以后的回憶也許是甜的,因為,你沒有荒度這段時光。
女兒,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不管結果如何。我記得你的諾言——給我的鼓:“放心吧,我不會讓您失望的”。我希望你把這種自信堅持到最后,你就能笑到最后。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七
中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曙光就在前面,然而新冠病毒在其它國家開始肆虐,總體前景十分堪憂。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瘟疫,一些大瘟疫及其影響,往往會改變人類歷史進程。
我們都知道,歐洲14世紀中葉,曾經爆發過黑死病,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鼠疫。一般認為,當年蒙古軍隊打到了今天烏克蘭這一帶,把瘟疫帶到了歐洲,后來又經商人傳到意大利,于1347年在意大利西西里群島爆發,隨后蔓延到整個歐洲。不久前,我記得鐘南山院士說,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其實,這種情況歷史上常有:歐洲黑死病的發源地不是歐洲、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發源地也不是西班牙。
14世紀意大利大作家薄伽丘寫過一本名著《十日談》,他親歷了黑死病給自己的城市佛羅倫薩帶來滅頂之災,80%的佛羅倫薩居民死于這場瘟疫,薄伽丘是幸存者,他寫道:街上行人走著走著就突然倒地死亡,死者皮膚上都是黑斑,城市瞬間變成人間地獄。這場瘟疫肆虐十多年,造成至少2500萬歐洲人的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瘟疫之后是饑荒,是盜賊四起。
當時在歐洲,很多人都把猶太人和吉普賽人當作替罪羊,指責他們傳播瘟疫,結果導致了一浪高過一浪的種族主義迫害浪潮,無數猶太人和吉普賽人被活活燒死。這場瘟疫對后來的歐洲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重創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天主教會統治,很多人不再相信宗教虛構出來的天堂,為歐洲走出漫長的中世紀做好精神上的準備。同時,也為后來西方盛行的種族主義、種族滅絕等埋下伏筆。
這讓我想到歐洲國家對美洲的殖民以及天花的肆虐,對印第安人來說,這是滅頂之災。印第安人曾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位于今天墨西哥的太陽金字塔,位于今天秘魯的納斯卡荒原巨畫,位于今天危地馬拉的瑪雅古城蒂卡爾等等,都有著歷史久遠的神秘莫測之感,也有一種文明慘遭摧殘的凄涼和悲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是1492年,此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印第安人的主要文明如瑪雅文明、印加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等等,被歐洲殖民者摧毀殆盡。
來自歐洲的殖民者,起初想讓印第安人皈依__,成為奴仆,但沒有成功,之后就大開殺戒,而歐洲人帶來的天花等瘟疫又成為他們征服印第安人的超級幫手。這些瘟疫在歐洲存在上千年,歐洲人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但印第安人對這些瘟疫毫無免疫力,很快就被殖民者的槍炮加天花徹底擊垮。有許多資料記載了當時殖民者故意向印第安人傳播天花的行為:一些殖民者主動把天花病人沾染過的枕頭、毯子等作為禮品送給印第安人,造成了瘟疫的迅速蔓延。殖民者卻幸災樂禍,認為這是上帝對異教徒的懲罰。西班牙殖民者帶來的屠殺和天花,滅絕了2500萬印第安人。15世紀,在現在的美國境內,大約有100萬印第安人,到19世紀末僅剩下25萬人。
家校攜手抗疫育人心得體會篇八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協調兩者的關系時,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這個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師一提起家長,就搖頭嘆息,通常以一句帶有情緒色彩的話道出自己的無奈:“現在的家長,無法溝通……”;另一方面,家長同樣充滿無奈:“現在的老師,不說也罷……”,似乎家長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訴的委屈。在家校溝通中,我們通常遇到如下問題:
其一,對家校溝通的錯誤認識。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與家長溝通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在孩子犯錯誤時向家長告狀,這種方式雖然能引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這當然無法把家長的力量納入到教育合力中來。而一些家長也不能正確地理解家校溝通,認為溝通無非就是問問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情況,往往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處。甚至認為溝通應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無關。學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長不必參和,更不必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來。
其二,家校溝通形式大于實質。由于家長的興趣、需求、動機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長在與學校進行溝通的形式、層次也各不相同。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主要集中在表層化的參與層次,通常是學校主宰著這類活動。這一層次的參與形式主要有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品展、家長聯系薄、家長報告等。
其三,單向灌輸取代雙向溝通。家校溝通方面,很多學校仍然以單向灌輸為主,缺少雙向溝通。家長會、電話聯系和約見家長是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這些溝通方式中,學校對家長只是一味的灌輸,很少聽取家長的意見或建議,使得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較表面化的層面。
其五,學習問題多于成長問題。在應試教育的今天,教師和家長的主要關注點在學生的學習問題上,而對學生的成長問題關注少了。雖然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要比單一的學習成績更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溝通中,對學習問題的關注度遠比其他方面的關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長與學校溝通合作內容末位的往往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
其六,家校溝通的時間和空間過于局限。對于家長而言,雖然樂于與學校溝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來甚至不能自己親自接送孩子,很難與老師見面,更抽不出時間與老師保持聯系。盡管學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溝通途徑,如親子活動、家教講座、家長會等形式,但總有一部分家長很難到學校參加。
面對林林總總的家校溝通問題,家長和教師必須尋找措施來解決。首先,學校與教師密切配合溝通,達成教育標準的共識,建立起一致的,正確的是非判斷觀念;其次,創建寬松和諧的家校關系,提高教育工作質量。教師應該尊重、信任家長,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熱情幫助家長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學校與家長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有效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調一致,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