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局外人閱讀心得篇一
身體與瞬間的雙重真相——生命的雙重真相。加繆懂得了他散發著生命熱度卻也必將腐爛的身軀,懂得了每一個一去不返卻無比珍貴的轉瞬光陰。
拒絕彼岸與來世,堅持立足于此時此刻此生場地。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
死亡、苦難、黑暗與荒誕是一個人在生命中的必須面對的事物,絕非生活最終的目標,更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們并非盡頭,還需繼續深入,真到在荒誕的世界中建立起新的生活態度,在上帝死去之后重獲人之為人的尊嚴。
孤獨感每個人都有,一直在想如何好好過完這一生,明明很看不慣別人怎樣怎樣,自己卻無動于衷,就在這種惡性循環中陷入虛無主義,喪失了生活的動力,也落入了另外一種荒誕。
來到這個世界必須要好好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努力過好自己平凡日子,縱使最終的離去沒有任何痕跡,但是自己本身真實的感受了世界的種種,有不負時光,好好活過,這種真實很確定很從容。
局外人閱讀心得篇二
容納與寬恕,荒誕與可笑,孤寂與沉淪,自由與拘禁。面對世界這樣的現狀,于他,本就是無所適從,究竟該何去何從,或許,放手和屏蔽是他的選擇,于是成了局外之人――題記
在最后的法庭上,默爾索,被控告殺人的主人公,面對眾人譴責,法官的赤耳面紅,他,一再沉默,安靜的與世無爭,沒有彷徨,也沒有畏懼,就那樣淡然地環顧著四周,靜靜地聽著律師和檢察官激烈的言辭。曾相信自己有一線生機,但判決卻是死亡。他不畏懼死亡,卻恐懼社會對自身的掩飾。
我尚記得,默爾索曾多次與社會“脫節”,沒有在為母親送葬時痛苦,第二天反而與女友溫存。這樣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局外之人,倒不如說是他先拋棄的社會,他赤城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卻算不過眾人眼中自己不過是妄自菲薄。社會掩飾它的,那他仍要熱愛屬于自己的光明。
然而文末,默爾索說:“長久以來第一次,我想起了媽媽。”這聲媽媽,喊的有多心酸又或是多么親切,這個社會不理解他,壓垮了他內心最后一根稻草,只剩軀殼茍延殘喘。他本也是一個常人,一個能享受社會溫暖的人,歷經滄桑,最后無可奈何的接受了社會對他的罵名,接受在他人眼里自己就是異類。這就是現實,讓一個真實的正直的人面對社會的譏諷?這就是一個人該有的權力,連死亡之前,還要受到神靈的精神壓制?
還記得曾經,默爾索何曾不享受過屬于自己的溫柔,女友瑪麗和好友雷蒙,他們本不是同樣的人,卻還是成了同樣的人,要說無辜,誰不無辜只是他們在最后使他感到蒼白無力。只因他離經叛道,這抹溫柔轉而暗藏冷鋒,是刺骨的冷漠啊。可默爾索究竟離哪本經,叛的是何方道?我們不能說那時的社會有多么的虛偽和現實,沒有掩飾的社會不過是一座空有支架的城市罷了,一個容不得獨特的社會,最終可憐的是與社會背道而馳的局外之人。
那個只留有一抹孤影,站在監獄墻壁前的默爾索,面向黑暗卻想到無比廣闊的天際和季風吹向大海時的情景也許只剩下了被塵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至少這雙眼能在他人生的結尾增添些許色彩。其實生命,早已一無所有。最后的最后,塵埃揚起,任污垢彌漫,飄飛,卻抵不過一束陽光,就此渙散。
在世界上有多少個“局外之人”,有時懷疑自己是不是異類,他們生活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他們不善言辭,不輕易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不讓別人看破自己,可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孤獨而脆弱,他們鮮少流的淚,也都流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在面對人多的場合下,他們默默的走向角落,與其說是畏懼,不如說是內向,可人生而無畏不是嗎?就像默爾索一樣,他們這群人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光和熱。
千千萬萬,每個孤獨的背影,都詮釋了生存的荒誕和無奈。人何以無際,只是塵灰太多,局中之事尚未明了。
局外人閱讀心得篇三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代表作,作者在后記里用一句話概括了它,“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看似荒誕的一句話,背后隱藏是主人公默爾索不肯遵循人類社會的既定規則,繼而被人類社會所摒棄的真相。作者說默爾索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拒絕撒謊,“撒謊不僅僅是說謊話,事實上,尤其是當你說的不僅是真相的時候,你就在撒謊”。是的,默爾索是真實的,他與母親的感情淡薄,他母親的死,他沒有感受到哀傷,所以他沒有裝哭泣,但這被標上了冷漠無情的標簽。他對人類的許多追求都感覺索然無味,“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這看上去挺消極的,但他感受得到當下真實的美好,他不信下一世,不信上帝,他信真實存在的當下的每一刻。
一個人真的可以的游離于這個社會嗎?如果一個人可以,那兩個人,三個人,成千上萬的人呢?人類,能在地球走到目前的這個地位,依靠的不就是那些明著的暗著的規則嗎?從種族角度而言,摒棄不遵守規則的人,并沒有什么問題,對于種族而言,你不可以不一樣,因為種族不需要你的不一樣。
但對于個體呢?前世是什么?未來是什么?種族是什么?這些看不著抓不到的虛無,不如當下真實的每一刻。所以,對于個體,你當然可以不一樣,你的感受,只屬于你。
如果個體和種族互不干擾,那么也可以相安無事。但如果個人和種族產生沖突,比如默爾索,當他因殺人被押上法庭,當報道開始鋪天蓋地而來,那么他的個人的自由對于整個種族而言不值一提,毫無疑問,是要被犧牲的一個。
“加繆說過,誕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說過,如果人類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們就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正確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陽光的那一條。”
很多時候,你可以不一樣,但有些時候,你不可以不一樣!
局外人閱讀心得篇四
“面對這充滿預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開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溫柔的冷漠。我感到我與這份冷漠如此相似,親如手足。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也是幸福的,將來也將如是……”
這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結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將走向刑場的人,我們一般都會認為生命的終結便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而在這篇小說里,對默爾索來說卻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他是局外人。自始至終都是。
在這篇小說里,我最感興趣的是庭審現場,作為被告的他在庭審現場卻好像是個外人,而檢察官竟然以他“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流淚”作為重要依據而判處他死刑,卻對槍殺阿拉伯人的緣由不去追究。荒謬至極。
加繆被視作是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是認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存活過程中的孤獨、黑暗、絕望和被拋棄。便是整個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條條框框的規則都是無意義不重要的。
默爾索對一切都持無所謂的態度,命運會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這個世界和他毫無聯系……他是別人眼中的冷血動物,但他卻只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許多觀眾,用充滿厭惡和憎恨的喊叫聲送我一程”。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確一無所有,而且很快連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從未違心做過一件事,他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地存在過,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幾個人是默爾索那樣的?我們隨波逐流,被身邊的人左右著自己的思想行為,渴望在每個人心目中樹立一個“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過此生,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局外人》這部小說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卻給我們每個人提了個醒:不管我們今后的人生之路還有多長,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有沒有背離過內心。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個隱形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