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暑期三下鄉個人活動總結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000字篇一
在xx小學十幾天的時光,算得上是人生中最為獨特的經歷。每天都會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奇妙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但既然是總結,我想,就應該少一點描述性的場景,少一點個人感受。最重要的還是為以后的師弟師妹留下參考,讓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薪火相傳,越辦越好。
首先,對于三下鄉活動,在個人認知上,要先擺正心態。三下鄉,顧名思義,就是去到較為貧困落后的地方去體驗、去實踐。吃苦是必須的,并且是作為三下鄉的最主要特征。在心態上,每時每刻做好吃苦上的最壞打算,最好學會從容應對,苦中作樂。這有利于我們鍛煉自我、收獲成長;有利于工作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開展;有利于我們處置各種意料之外的情況。
其次,要樹立團隊意識。三下鄉活動以隊伍為基本單位進行,決定了個人在團隊中的地位:一個也不能少。三下鄉有各種各樣的情況與問題,每個人看法也許不一,但作為隊伍,必須要有統一的行動,而非各自為政。最忌諱的就是事不關己,或者點頭不語。我們隊員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妥協。可以說,隊伍的每次行動都是大家協商一致的結果。但要注意的是,單純的妥協無法算得上是團隊意識,我們還需要主動積極的思考與溝通。單純妥協出來的方案一定不是什么好方案。唯有加上每個人想法的積極元素,以及到位的溝通協調,一個最接近完美的方案才有可能誕生。
再次,要有先人后己、舍小我為大家的犧牲精神。作為隊伍中為數不多的男生之一,我深深覺得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粗重活必干不說,還要負責女生們在外在內的安全。我深知,隊伍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臟的、繁瑣的、粗重的、危險的活都要努力干到最好。大家要認識到,隊伍選擇了你,就是看重你的能力,而這為的是隊伍里大多數人。所以,無論是何種任務,我們都要在允許的范圍內,不惜一切代價把它做好。只有每個人各司其職,盡心盡力,三下鄉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另外,要學會用心體會周圍環境的細節。三下鄉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的。這次下鄉最大的收獲,就是體驗了當地與別不同的民俗風情。這些風情無處不在,只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體會。
最后,也是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要互助互愛。這種互助互愛不僅僅需要存在于隊員之間,而且對待自己的學生,對待見到的每一位家長等也該如此。如果說艱苦的環境讓三下鄉詮釋了它的本意的話,那么無處不在的關愛就成了三下鄉的光輝所在。半個月的集體生活,已經在隊員們彼此的心里系上了團結的紐帶,自然的默契與親近使我們真正成了一家人。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與小學生們單純的友誼。現代都市鄰里間相鄰十年都可以不發一語。我們和他們,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互定下友誼,只用了短短十四天。這份短暫卻又燦爛的友誼,值得我們一生珍藏。
有人說,“這里語言不通,這里環境臟亂;這里吃住簡陋,這里無處玩樂……”盡管我可以找一千個理由離開這個地方,但只要孩子們在,我愿意再來。車發動那一刻,外面的孩子們哭著向我們告別,我沒有灑淚,只是報以微笑,揮手告別。鼻子酸酸的,心里很是壓抑。我知道,這一別,也許就是一輩子。此時此刻,感謝有孩子們,在我生命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感謝隊員們的相互鼓勵與支持,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也感謝眾多幫助過我們的人們,是你們讓三下鄉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仲情義夏,夢飛”。我們這次三下鄉的主要活動已然落幕,但三下鄉的路還很長。我相信,接下來的每一個夏天,在某個地方,依然會上演這一幕幕動人的故事。希望今后的師弟師妹們能像我們一樣薪火相傳,把三下鄉的精髓傳承下去,繼續服務人民,回饋社會。同時使自己的生命變得完整,使自己的青春變得絢爛。
暑期三下鄉個人活動總結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000字篇二
炎炎夏日,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而我們師范學院信息技術系x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活動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有幸的作為一名記者隨我們系服務隊的16名隊員前往xx市xx區xx鎮,以追蹤報道的形式記錄了我們的活動過程。
我們的服務活動從7月12日至7月17日,為期6天。在整個報道的過程中,我各個方面得到了鍛煉,增強了責任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了社會實踐與獨立的能力,收益最大的是寫作水平有了新突破。
雖然“三下鄉”活動的過程中辛苦不斷,但卻為我提供了很好的鍛煉舞臺,值得我回味一生,更是為我將來的工作做好了鋪墊。
一、責任意識牢記于心美國現代報業之父普利策曾經說過: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船頭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雖然不是一名經過正規訓練的記者,但我還是要明確自己肩上的責任,即使不是正規的記者也應該有責任意識,包括社會責任,工作職責等等。美國新聞學者特德·懷德告訴剛剛進入新聞業的新手說:“從現在開始,你的生活字典中就多了兩個重要的詞——‘責任’與‘準確’。這兩個詞是新聞道德的標志。”自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以來,我的責任意識在平時工作中就不斷增強。當初選擇加入記者團只是覺得作為記者有很多便利之處,并不是很熱衷于這樣的工作,因為作為記者真的是很辛苦。而今,經過一年的訓練,我已經慢慢喜歡上了這一神圣的工作。特別是經過此次“三下鄉“服務活動。
我們服務活動的主題是“信技先鋒行,服務新農村“,幫助、引導學生黨員、青年團員進一步學習、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引導廣大學生黨員、青年團員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促使學生黨員、青年團員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這正是給我們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基層的機會。
我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是宣傳者、服務者,也是報道者。我們主要以正面的報道為主,宣傳主旋律,宏揚新風尚、新風貌。責任意識決定了積極的心態,心態又決定了行動。作為記者,我的工作與其他的隊員是不同的,要細心去觀察每一件事,去發現其中的新聞價值,所以沒有好的心態是完成不了工作的。剛到達第一個晚上我就執筆寫下了第一篇報道,其中有些隊員對我說,我的部長找到了繼承人。其實這并不是重點,主要的還是自己作為記者的職責所在。僅從這一方面來看,在我將來的工作中始終都要提高責任意識,以良好的心態去工作,面對各種困難。
二、 團結就是力量
“三下鄉“就是科技、文化、衛生下鄉,去到最需要我們的農村去進行宣傳。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比較艱辛的環境,所以我們隊員之間就需要團結協作、互相幫助才能完成各項工作。雖然是來自不同的班別,也許在這之前并不相互認識,但是我們的服務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在每一個細節中體現著團結就是力量。無論是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在生活上都是如此。因此,雖然七天的生活比較艱苦,但我們每一個人都過得很快樂。
特別是我們男隊員與當地政府大籃球賽時更能夠體現我們的團結協作。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我們隊員之間就積極配合,講究團結,所以剛開始比賽的第一小節,我們大學生隊是以11∶0遙遙領先對方。可是在下半場時,對方換上了一位體育老師,對方很快就將分數追趕上來。面對著著緊張的形式我們都隊員還是保持著良好的心態,隊員之間的配合更加協調了。到下半場,我們主要是積極防守,在防止對方不得分的前提下有所突破,穩中求勝。最后隨著裁判的一聲哨響,我們大學生隊以1分險勝政府隊。雖然僅僅一分,但這一分也顯得猶為重要。假如在下半場,我們的隊員放松警惕的話,我們極有可能輸掉比賽。雖然我只是在場外,并沒有參與到比賽當中,但是我也能深刻地體會到團結的重要——團結就是力量。
三、發現了差距和不足
我們大學生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的機會是很少的,此次“三下鄉”的收獲當然是很大的,包括責任感的增強能力的提高,而另外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發現了差距和不足。
首先,是寫作水平與新聞敏感性有待提高。“三下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不同的報道方式就有其不同的新聞價值。由于自己尚未經過比較專業化的培訓,寫出來的文章都是稚嫩的。發現了問題所在就要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逃避問題。所以,經過此次活動我意識到要想成為一位出色的記者,自己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更重要的是提高專業知識,雖然自己未來進軍新聞行業的可能性會很小,但既然選擇了這一份工作,就要對其負責,認真把工作把做好。
暑期三下鄉個人活動總結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000字篇三
此次“三下鄉活動”響應了團中央、團省委、校團委有關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 “ 素質拓展計劃 ” 的重要舉措。我院組織 20xx年暑期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院的文化教育優勢,廣大青年大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深刻領會、切身感受“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的發展觀,在實踐中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活動目的。
今年暑期的“三下鄉”活動得到了學院里各領導的大力支持,統系從07和08級學生中選出 23 名優秀份子,奔赴汕頭市南澳縣后宅鎮,深入開展為期10天的“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學習參觀、座談交流、簽名宣傳、實地考察、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其間,經過多次座談交流、實地考察參觀、發放調查問卷,深入了解鎮鄉建設。在后宅鎮的十天中,通過向當地的百姓開展的等活動,同當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次 “ 三下鄉 ” 社會實踐活動從各方面鍛煉了自己。
此次活動中,本人擔任文藝組組長,主要負責前期準備工作的美工設計以及下鄉期間的文體活動,包括每日隊伍成員文體活動、支教中學學生文體活動以及下鄉總結匯報演出。
(一)活動準備期間
20xx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本實踐服務隊活動方案形成期。本人設計制作了本服務隊隊徽、方案冊本的封面及封面、冊內各活動組方案封面、活動期間予下鄉當地學生留念用的書簽,以及“建國六十周年大事記”宣傳海報。
本人在所有作品中融入大量中國古典元素,以國畫與書法元素為主,在建國六十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讓大家感受國粹的美與靈。封面的設計采用潑墨及筆刷的手法營造出中國著名的“飛天”流絹效果;封底則采用渲染的手法構造出墨凌偏居的畫面;側內各小組封面所用手法不一,調研組配圖以八達嶺長城渲墨,配書《離騷》選文,寓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支教組配圖以“寒梅”工筆,配書《師說》選段;宣傳組配圖以“楊柳岸漠楚江闊”工筆,配書《逍遙游》選段;文藝組配圖以“飛燕碧痕柳伴橋”水墨,配書《秀色》;后勤組配圖以花鳥剪紙及夏荷水墨,配書《后勤頌》;兩款書簽分別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水墨及“雙飛燕伴牡丹紅”工筆為襯圖,以行書書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團委三下鄉留念”;“建國六十周年大事記”以紅渲墨為底,綴以白潑墨及工筆騰龍圖案。
(二)活動開展期間
20xx年7月14號到7月24號為活動正式開展期間。此間本人為隊伍成員及學生設計了多種文體活動。
為了讓配合我隊開展支教活動的南澳第三中學的學生有更豐富的假期學習生活,我組織文藝組組員配合支教組開設華爾茲、合唱以及籃球等課程,培養學生藝術體育興趣,發掘學生藝術體育才能,增強學生藝術體育素養。同時,學生合唱將在總結匯報演出中上臺展示。
此外,隊伍成員每晚例會后安排合唱隊歌《和你一樣》,增強隊員相互交流,融洽會議氣氛,豐富晚間空余時間。隊歌同樣為匯演節目之一。
同時,結合隊伍成員文藝特長,本人征得部分隊員同意后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節目。如鋼琴獨奏、流行群舞、詼諧小品、輪滑表演及手語歌曲演繹等,此外本人負責匯演中古典舞的演出。每日例會后,組織有節目人物的隊友進行排練,并在每項排練中全程監督,其后為自己負責的節目進行排練。
7月19日,本人連同文藝組成員張惠文前往后宅鎮少年宮,拜訪少年宮負責人,洽談借用少年宮禮堂作為我隊匯演用舞臺事宜,受到少年宮負責人熱情接待,并順利得到同意。
7月23日,文藝匯演順利完成。學生及我隊隊友表現出色,吸引少年宮內許多觀眾前來觀看。
除文藝活動外,本人負責下鄉活動中的攝影工作。下鄉過程中,本人負責拍攝了建國六十周年變遷題材視頻以及各項活動中的場景。
本次下鄉活動在文藝匯演后到達尾聲。本人通過親身體驗社會現實,讓自己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才干,培養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暑期三下鄉個人活動總結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000字篇四
為響應“大學生三下鄉”活動以及經管院領導的大力號召,農大經濟研究協會于暑期成功舉辦“暑期三下鄉”活動。這次下鄉的人員主要是經協的第30屆負責人,根據各部門特點,分了3支隊伍:吉安遂川、吉安遂川橫嶺、萍鄉上栗金山,7月4號開始至7月13號結束,經協的三支隊伍都達到預期目標,把”科技,文化,衛生”成功送達下鄉。此次活動主要由“支教”、“調研”、“支農”、”文藝匯演”四大板塊組成。
“支教”即以在校大學生為志愿者、農村中小學生為受助對象的短期互動型公益項目。對于大學生,公益與志愿者精神只能通過實踐去習得,在公益行動中大學生更加懂得愛與被愛,懂得現實與理想,懂得純真與感動,懂得責任與堅守,懂得團隊與寬容。對于孩子們,不是知識的獲取的多少,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我們看到外面的世界,體會到一種不用言語便可以深刻感受到的愛。
“調研”大學生調研是實現“知性結合”的一種理想方式,通過暑期的調研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關注三農,貼近農村,貼近農民。在關注農村現實的同時尋找自己的精神之根,并在調研過程中將我們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并能夠熟練的運用,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提高我們的品行,更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支農”為響應黨中央的積極號召,深入基層,走到農民中間,了解農民的所思所想,了解社會發展,更有力地把握時代脈搏,實現個人的發展與進步。并把理論與實踐結合,符合當代國情。也有助于青年學生增長才干,鍛煉品格,使得學生專業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文藝匯演”緊扣時代脈搏,促進基層文化建設,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呈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拉近鄉民關系,提高文化素養。
這些活動緊跟時代步伐,在當地取得巨大反應,領導的支持、鄉民的擁戴、學生的愛戴,他們都強烈要求繼續合作。此次下鄉活動的主要意義在于三個方面:一是走進鄉村,了解鄉村,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加強鄉村與外界的聯系;二是為鄉村的孩子們展示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對大學有更深的認識,并給孩子們提供正能量,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努力拼搏,擺脫貧困,有個好的前途;三是讓大學生親身體驗農村生活,支教活動還能讓他們體會老師的艱辛,在這個過程中使自身素質得到提高。
暑期三下鄉個人活動總結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000字篇五
炎炎夏日,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而我們__師范學院信息技術系__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活動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有幸的作為一名記者隨我們系服務隊的16名隊員前往__市__區__鎮,以追蹤報道的形式記錄了我們的活動過程。
我們的服務活動從7月12日至7月17日,為期6天。在整個報道的過程中,我各個方面得到了鍛煉,增強了責任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了社會實踐與獨立的能力,收益最大的是寫作水平有了新突破。
雖然“三下鄉”活動的過程中辛苦不斷,但卻為我提供了很好的鍛煉舞臺,值得我回味一生,更是為我將來的工作做好了鋪墊。
一、責任意識牢記于心美國現代報業之父普利策曾經說過: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船頭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雖然不是一名經過正規訓練的記者,但我還是要明確自己肩上的責任,即使不是正規的記者也應該有責任意識,包括社會責任,工作職責等等。美國新聞學者特德·懷德告訴剛剛進入新聞業的新手說:“從現在開始,你的生活字典中就多了兩個重要的詞——‘責任’與‘準確’。這兩個詞是新聞道德的標志。”自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以來,我的責任意識在平時工作中就不斷增強。當初選擇加入記者團只是覺得作為記者有很多便利之處,并不是很熱衷于這樣的工作,因為作為記者真的是很辛苦。而今,經過一年的訓練,我已經慢慢喜歡上了這一神圣的工作。特別是經過此次“三下鄉“服務活動。
我們服務活動的主題是“信技先鋒行,服務新農村“,幫助、引導學生黨員、青年團員進一步學習、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引導廣大學生黨員、青年團員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促使學生黨員、青年團員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這正是給我們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基層的機會。
我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是宣傳者、服務者,也是報道者。我們主要以正面的報道為主,宣傳主旋律,宏揚新風尚、新風貌。責任意識決定了積極的心態,心態又決定了行動。作為記者,我的工作與其他的隊員是不同的,要細心去觀察每一件事,去發現其中的新聞價值,所以沒有好的心態是完成不了工作的。剛到達__的第一個晚上我就執筆寫下了第一篇報道,其中有些隊員對我說,我的部長找到了繼承人。其實這并不是重點,主要的還是自己作為記者的職責所在。僅從這一方面來看,在我將來的工作中始終都要提高責任意識,以良好的心態去工作,面對各種困難。
二、 團結就是力量
“三下鄉“就是科技、文化、衛生下鄉,去到最需要我們的農村去進行宣傳。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比較艱辛的環境,所以我們隊員之間就需要團結協作、互相幫助才能完成各項工作。雖然是來自不同的班別,也許在這之前并不相互認識,但是我們的服務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在每一個細節中體現著團結就是力量。無論是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在生活上都是如此。因此,雖然七天的生活比較艱苦,但我們每一個人都過得很快樂。
特別是我們男隊員與當地政府大籃球賽時更能夠體現我們的團結協作。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我們隊員之間就積極配合,講究團結,所以剛開始比賽的第一小節,我們大學生隊是以11∶0遙遙領先對方。可是在下半場時,對方換上了一位體育老師,對方很快就將分數追趕上來。面對著著緊張的形式我們都隊員還是保持著良好的心態,隊員之間的配合更加協調了。到下半場,我們主要是積極防守,在防止對方不得分的前提下有所突破,穩中求勝。最后隨著裁判的一聲哨響,我們大學生隊以1分險勝政府隊。雖然僅僅一分,但這一分也顯得猶為重要。假如在下半場,我們的隊員放松警惕的話,我們極有可能輸掉比賽。雖然我只是在場外,并沒有參與到比賽當中,但是我也能深刻地體會到團結的重要——團結就是力量。
三、發現了差距和不足
我們大學生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的機會是很少的,此次“三下鄉”的收獲當然是很大的,包括責任感的增強能力的提高,而另外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發現了差距和不足。
首先,是寫作水平與新聞敏感性有待提高。“三下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不同的報道方式就有其不同的新聞價值。由于自己尚未經過比較專業化的培訓,寫出來的文章都是稚嫩的。發現了問題所在就要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逃避問題。所以,經過此次活動我意識到要想成為一位出色的記者,自己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更重要的是提高專業知識,雖然自己未來進軍新聞行業的可能性會很小,但既然選擇了這一份工作,就要對其負責,認真把工作把做好。
暑期三下鄉個人活動總結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000字篇六
20xx年7月xx日,是理工大學社團聯合會暑期三下鄉的第二天。懷揣著對鄉村生活的美好憧憬,大家的激情并沒有因為昨日的疲憊而消褪。相反,大家早早起床,6:30集合完畢,個個精神抖擻,滿臉洋溢著青春的朝氣,新的一天開始了。 早上7點,大家開始了向往已久的登山活動。由趙淑貞同學帶領,并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山間趣事。在層層清寒中,大家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道而上,鳥鳴山幽,婉轉不絕,一路上充滿歡聲笑語。此時的隊員們卸下城市生活之重,帶上信心和希望,輕裝出發,肆意享受山間美景。大家在途中見到了蘋果樹、核桃樹等各種樹,而且還見到了各種昆蟲,驚奇聲不斷。最后,大家以合影的形式記錄了這美好的一刻。
按照村里的習慣,9點早飯之后,本著“走進農村,服務農村”的主題,所有隊員分為三組在村里的不同區域撿垃圾。接著,又去村里的學校打掃衛生。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很快,教室的面貌煥然一新。下午2點,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村,主席團決定帶領大家進行除草活動,清理道路兩旁的雜草。晚飯過后,所有成員坐下來首先學習經典歌曲,然后一起交流下鄉以來的感動與收獲。最后,大家將購買的水果和補品送到村民家中,答謝他們的熱情招待。 今天的活動,一方面,有利于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幫助大家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培養大家尊重勞動成果,熱愛勞動;另一方面,磨煉了大家的意志,也奉獻了愛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暑期三下鄉之走入田間,走進老人
今天是20xx年7月xx日,是我們理工大學二屆三任社聯下鄉活動的第三天。像之前一樣,大家仍是6:30集合,開始新一天的下鄉之旅。繼昨天的撿垃圾和除草活動之后,為了讓大家切實了解和感受農村生活,主席團決定帶領大家去田間領略不同農作物的風采,由副主席王擔任主要講解人。 7點,大家迎著太陽出發,沿著蜿蜒的山道,穿梭在茂盛的樹林下。途中,見識了馬鈴薯、紅薯、玉米等各種農作物和核桃樹、酸棗樹等各種果樹,真是大開眼界。接著,早飯過后,進行了清洗健身器材,大家拿著抹布,認真仔細地擦洗著,付出總是有回報,很快,健身器材就干干凈凈了,受到村民的一致稱贊。午休過后,大家又清洗了街口走廊上的柱子。由于柱子很高,很多男生蹬著梯子去清洗,那一刻,他們將艱苦奮斗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給農村兒童送去關愛和溫暖,給留守農村的老人們送去歡樂和關心,大家用來時買的按摩棒為老人一邊聊天一邊按摩,還和小朋友一起踢毽子、唱歌、跳舞,老爺爺也為我們講述了抗美援朝的故事,小朋友也和大家打成一片,那一刻,大家真正的融進了這個村子里。下鄉的第三天就這樣在歡樂聲中結束了。
希望這次下鄉活動,能讓孩子從我們身上學習到他們想學的東西,也讓生活在城市的我們向他們學習農村的生活,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合作,真正做到服務農村和弘揚大學生的風采,同時,也讓我們好好珍惜美好的校園生活,為出來社會積累經驗。
暑期三下鄉之勞動農村
20xx年7月xx日,陽光明媚的一天,也是理工大學社聯暑期下鄉的最后一天,這也意味著這次以“為祖國勤學修德,以實踐明辨篤實”為主題的下鄉活動即將結束。即使是最后一天,大家仍然用飽滿的熱情去迎接這新的一天。
6:30集合后,由于是最后一天,大家一致決定登上村里最高的涼亭,從山頂俯瞰這村中的美麗風景。漫山遍野的霧氣籠罩著本應是蒼翠簇擁著的山峰,不免讓大家在俯瞰之時增添一份輕松與愉悅,最后大家合影留念。下山用過早飯之后,大家為村中久已無人居住的房子擦玻璃,由于常年積土,只能先將塵土用廢棄的報紙擦干凈,再用抹布清洗,在大家的團結努力下玻璃擦得干干凈凈,甚至可以當作鏡子使,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晚飯過后,為了答謝這幾天為我們做飯的阿姨,大家不僅幫助阿姨洗碗,收拾餐具,而且送給他們社聯的水杯作為紀念。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午5點,當地的孩子們又找大家來玩,大家將早早寫好的祝福卡片送給他們,作最后的告別。這一刻,珍貴的友誼化作淚水,悄悄地向四周蔓延開來。大家最后以一首張震岳的《再見》結束了這次下鄉活動的最后一天。
大家在參與“三下鄉”的過程中,一起住宿,一起工作,相互照應,同甘共苦,將大大增強了團結協作的精神,加強了團隊建設;同時,也為農村村民送去了溫暖和歡樂,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