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一
“說”(見前文)
韓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稱《韓昌黎集》)。
⑴ 駢( )死于槽櫪( )之間
駢死:駢,兩馬并駕。駢死意為并列而死。
⑵ 才美不外見( )
外見:從外表上顯現出來。
⑶ 食( )之不能盡其材(食,同“飼”)
邪同耶 材同才
:
⑴ 課文的中心與層次:
中心: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以喻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也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三。
背誦全文。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二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和落實晉中市教育局市教師字[xx]8號《關于開展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我校教師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決定從xx年12月開始在全校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活動。下面就本年度教師大練兵活動實施計劃如下:
以教育規劃綱要為指南,以《晉中市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活動的實施意見》為指導,以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積極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以此夯實教師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師職業技能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成立教學技能大練兵工作領導組,加強對大練兵工作的領導與指導:
組長:韓晉國
副組長:葛文娟趙美萍
成員:王月英張青花胡翠蓮欒艷
部門分工:
韓晉國負責本次活動的培訓、組織工作
趙美萍葛文娟負責“教、說、評”組織活動;負責每周大練兵的檢查工作。
王月英欒艷負責“寫”拍攝工作和“讀”的錄音工作。負責每周的成果上傳工作。
1、組織開展教師學科素養和專業技能訓練,全面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競賽活動,強化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教師適應新課程要求的專業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全員性原則:凡是我校在職教師都要參加練兵活動
校本性原則:立足校本,多研整合,以研促練。
常態性原則:把大練兵融入到教學常規工作中,落實在常規工作的每個環節,使之成為教師日常工作中的常態行為。
實效性原則:目標明確,任務分明,要求具體,扎實有效。、以校為本全員參與。
通過教學技能大練兵活動,使我校全體教師教學技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個飛躍性的提升:
通過“讀”的練兵,能達到用普通話交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作品。把握作品的基調,掌握呼吸、停頓、語速、吐字、語調等朗讀的技巧。
通過“寫”的練兵,能達到掌握漢語常用字的筆畫、筆順、基本部件和間架結構。寫字(板書)做到正確規范、筆畫清楚、熟練有力、勻稱美觀、行款整齊、藝術性強。
通過“做”的練兵,能做到、能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科學、合理、精美地課件、能嫻熟地掌握交互式多媒體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能熟練地調用相關資源。
通過“說”的練兵,能做到針對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的、詳細、條例地談出自己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說出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要這樣教。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反思。
通過“教”的練兵,能達到課堂教學要符合各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三步導學”引領下一節好課的標準。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的課堂,生本的課堂。
通過“評”的練兵,能在觀課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目標,任務呈現,教學中的每個環節,課堂的預設、生成,師生的活動活動,學生的主體,課堂評價等方面理論聯系實際地,深入淺出地進行分析、評價。
教學基本功達到“五化”,即課堂教學有效化,說課、評課內涵化,教育理念清晰化,課程標準明確化、教學語言標準、生動化,“兩字”書寫規范化、課件制作實用化。
學校按照上級文件要求,發動教師全員參與開展教學技能練兵活動。在開展教師練兵活動的過程中,培育和發現優秀教學能手。
根據市局文件精神,我校大練兵活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1、宣傳動員階段(xx年11月份)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各級有關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活動文件精神要求,利用各種校本研修活動,采取個人研習與團隊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扎實推進全員教師大練兵活動。
2、教師練兵階段(xx年12月~xx年3月)
學校按照文件要求,發動教師全員參與,依托各種平臺,以練兵活動為載體,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增強大練兵活動的實效性。
3、展示評比階段(xx年4月~xx年5月)
學校在開展教師技能大練兵活動的過程中,培育和發現優秀教學能手,并于xx年3月底推選優秀選手參加上級比賽。
負責組織活動的科室,做好各個階段的展示活動策劃工作,通過櫥窗宣傳、網絡宣傳、圖文展示、新聞報道、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推進我校大練兵活動的開展。
4、總結表彰階段(xx年6月)
我校將嚴格按照教育局1:2:1的比例,將此次大練兵活動情況分成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次,表彰在大練兵中表現突出的教師,作為評模評優、爭先創優、晉升職稱、推薦各類能手、骨干和推選為市級先進個人的重要依據。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展教師技能大練兵活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體教師應高度重視,提高認識,特別是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在這次活動中要按市局要求起到帶頭作用,確保大練兵活動順利開展。
2、積極參與,重在實踐。在練兵過程中,要注重突出自主,提倡個性發展,倡導科學分析,尋找制約自身發展的薄弱環節,提高教學能力和工作水平。
3、科學安排,務求實效。負責活動的科室要科學安排時間與物力,妥善處理工作與練兵的關系,提高活動質量。
4、及時總結,營造氛圍。要認真總結大練兵活動的經驗做法,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形成“人人學業務、個個當能手”的良好態勢,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良好的業務素質和一流的工作效能。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三
托班幼兒的年齡較小,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安全意識薄弱。他們仍需要教師的督促,所以教師要加強責任心,時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保證每位幼兒的安全。因此,根據托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現有水平,本學期幼兒園托班安全教育工作計劃將以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為基礎,以加強常規訓練為措施,逐漸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安全防范意識,并開展了一些相應的安全教育活動。
安全工作計劃是托班工作計劃中第一位。現將本學期的幼兒園托班安全工作計劃制定如下:
(一)教師應做到:
1、排除安全隱患:在開學前檢查教室每一個角落,將物品放到幼兒觸摸不到的地方,發現有水、電、等安全隱患及時排除。
2、加強早晚接送兒童工作,不得將兒童交給陌生人,防止錯接。
3、進行安全教育:通過安全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4、隨時清點人數,堅持每天檢查幼兒是否帶有異物入園,發現情況及時妥善處理。
5、組織兒童活動前,要檢查場地是否安全,兒童活動必須在保教老師的視線內。組織玩滑梯攀登架、外出參觀等有一定危險的活動,要給予保護。
6、防止開水、食物等燙傷兒童。
7、堅持每天晨檢。保證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入園,如有要收回,嚴格幼兒的安全制度。
8、保證教室的通風、干凈,保證區域角材料的安全、衛生,定期消毒玩具。及時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證一人一巾一杯。
9、嚴格書寫交接班記錄,及時清點人數和物品與接班教師交代清楚。
10、幼兒午睡時檢查是否有危險物品,巡視幼兒是否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如蒙頭并及時糾正。
11、戶外活動時,教師認真檢查活動場地的安全性,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幼兒安全,活動后不遺忘幼兒物品。
(二)教育幼兒方面:
1、教育幼兒在家或在其他地方能不爬陽臺。
2、確保上下樓的安全。幼兒能做到不推拉、不跳臺階。
3、幼兒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大人或集體。
4、幼兒知道不將手放在門縫間、桌子間、椅子間、以免受傷。
5、戶外活動玩玩具或玩游戲的時候,能互相謙讓,不擁擠,幼兒互相監督。拿器械時互相幫助,保證幼兒安全。
6、知道不能碰電插座等電器,對于不安全的電器不玩。玩剪刀時注意安全,知道正確的使用剪刀。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四
本課以初中新課標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堅持“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練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以及團結合作和敢于創新的精神,促進學生運用足球技能進行體育鍛煉和比賽,使學生身心得到協調發展。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被初中生喜愛,由于足球具有集體性,強烈的競技性和趣味性,能滿足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對于培養機智,靈活,勇敢頑強,合作精神以及鍛煉身體,鍛煉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腳背外側踢球是足球技術中的基本技術之一,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四(1)班的學生。共有42人。大部分學生都喜愛足球運動。但對足球活動的技術掌握得并不好。特別是現階段女生,由于身心特點不愿意接受大強度練習而沒有學習興趣。本節課通過學習腳背外側踢球技術,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同時采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認知目標:以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自己制定腳背外側踢球的練習方法,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掌握其動作技術。
2、技能目標:通過足球腳背外側踢球技術的學習,使大部分學生能完成這一技術動作,半數學生能做出高質量動作,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在學練中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出球的準確性。
難點:支撐腳位置掌握、小腿爆發式擺動時機、腳觸球的部位的選擇。
本節課以小組合作為模式,主要采用游戲法、引導啟發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形成一種互幫互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放手學生思考、討論、合作創新以及游戲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
本節課主要有三個部分:1、情景創設和激勵導入,2、小組探究和合作提高,3、收獲評價和恢復整理。
一、情景創設和激勵導入
教師創設情景,將愛國教育滲透期游戲情景中。激勵學生自主創新,誘導學生回歸內容。
二、小組探究和合作提高
在這個階段,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孩子根據自己理解的展示腳背外側踢球動作,接著小組成員之間評定改進,然后組間展示技術動作,互評提高,最后統一出學生們自己認為正確的動作技術。
老師以視頻教學的形式,出示正確的動作技術讓學生們觀看,給予學生們足夠的肯定,淺淺的提出存在的不足。
學生根據看到的正確視頻動作,將自己的動作技術改進提高。小組內展示,推選出優秀組員進行全班展示。老師激勵,帶領其他觀看同學鼓掌并讓觀看同學給其評價。
最后采用比賽形式,鞏固提高所學技術動作。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表揚優勝小組,鼓勵落后小組。
三、收獲評價和恢復整理
讓同學彼此評價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總結出收獲和自己存在的遺憾或者不足。爭取下節課達到什么效果。老師給予肯定,期待的言語激勵學生下節課加油。
教師帶領學生放松整理,安排值日生回收器材。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五
:課本p106~111頁,第八單元(統計)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
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繼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元)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彩電的銷售情況統計等。例題的編排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又從中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冊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物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
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
意識和創新精神。
: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完成以1格代表5個單位的統計表的制作。
:2課時
統計(一)(教材106、107、108頁內容)
1、使學生體驗調查和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和參與意識。
填寫簡單的復式的統計表
相關掛圖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測量過體重嗎?
測量了幾次?
2、讀一年級剛入學時,你測量的體重是多少?(學生自由匯報各自的體重情況)
3、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們班所有人的體重情況呢?
1、電腦出示統計表(1):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師:現在我們就用“正”字記錄法來統計一下剛入學時的體重(集體活動)
2、活動結束后,師生共同將收集的數據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級時,我們的體重有什么變化呢?
電腦出示統計表(2)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集體進行統計活動,并將結果填入表中。
4、討論:如果想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個統計表中,該如何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單位:千克)
【設計意圖】:在新課的教學中,創造了學生認識的矛盾沖突,達到激趣探究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明白,復式統計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數據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的復式統計表的作用。
5、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空,然后小組合作交流。
指名上臺在黑板上填寫數據。
6、引導觀察討論大屏幕上的兩個單式統計表與黑板上的復式統計表有什么聯系與
區別。
7、觀察復式統計表,回答問題。
(1)一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還能發現什么?先在小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匯報。
9、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的建議等。
出示“做一做”,練習情景圖。
1、交流圖上的小朋友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
一班的`同學參加各項課外外小組活動人數的情況是怎樣的?
你參加了哪項課外活動?
2、討論:怎樣收集我們班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數據?
3、活動、統計數據。
4、整理數據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計表中。
5、討論并回答統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
這節課我們干了什么?(板書課題)你有什么收獲?
統計(二)(教材第109、110、111頁內容及練習二十二)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
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
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
:多媒體cai課件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在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服務。(播放錄像)同學們請年,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其中四種車輛的數量。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統計表(記錄單)
種類轎車面包車客車貨車輛數
(2)組織學生第一次記錄:
記錄完后,問:在觀看錄像時,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
交流完說明用畫“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問:全部記清的同學舉手?
(由于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產生了困難,因此顧此失彼。)
討論:怎樣記錄才能又快又準確呢?
強調說明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匯報后,整理數據并填入統計表。
2、學會制作統計圖。
(1)分組討論:
如果用每個 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格?
太麻煩了,怎么辦呢?
討論后得出結論:用1個 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2)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制作。
先讓學生獨立繪制,指名上臺涂色繪制,然后共同訂正。
(3)在書上完成例1統計圖1、2、3小題,指名口答。
(4)組織討論:20分鐘后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老師充分放手,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交流合作帶來的成功。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課后從小組為單位調查班里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使學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和促進。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基本特征篇六
xx大學形成了一校五個區的校園格局。其中,南、北兩個校區位于花溪河畔,相距約2.2公里;另外三區位于xx市區,分別為太慈橋校區、小關校區和香獅路校區。新貴大占地面積約3227畝(校園面積20xx畝,教學實驗場1170畝),其中南校區面積1247畝,北校區445.6畝,太慈橋校區62.7畝,小關校區288.8畝,香獅路校區13畝。校舍建筑面積342350平方米。在校普通本、專科生6443人(其中,北校區3467人,南校區2655人,太慈橋校區321人),小關校區和香獅路校區只有成人教育學生。
為了貫徹省人民政府關于“合并后的貴州大學要加快校園的總體規劃和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達到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為10000人,研究生300人,成教生4000人”的要求,20xx年2月,學校成立了由李堅石常務副校長任組長的校園規劃領導小組,選擇xx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市規劃院)承擔校園總體規劃工作,并立即開展校園總體建設規劃,要求在當年6月底前拿出初步規劃方案。3月4日,規劃領導小組召開會議,要求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學科建設、基礎設施、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等規劃工作,并在5月底前完成規劃任務。同年4月29日,學校召開會議,對市規劃院提出的《貴州大學校園規劃方案》(第一稿)進行初審。這個方案的基本內容如下: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把貴大辦成西南地區一流的地方綜合性大學的定位,以及在近期內全日制在校生發展規模為10000人,研究生300人,成教生4000人的辦學規模,將校園規劃成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大學風格,成為高級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貴州精神文化薈萃與傳播的場所。
(二)規劃原則
1、準確把握現代校園的特點,為教學、科研和生活創造優質、高效的物質環境,力求體現功能上的先進性。
2、立足近期建設,著眼長遠發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節約用地,注重生態保護和實施運行的階段性。
3、以人為本,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4、塑造符合綜合性大學校園文化內涵的高雅品格和富有藝術性的建筑形象。
(三)總體布局規劃
1、北校區按理工學院和人文學院的辦學規模進行規劃。
2、南校區按農學院、生物技術學院、藝術學院的辦學規模進行規劃(將藝術學院從太慈橋校區搬遷至南校區的西北角,保持其相對獨立的藝術風格)。
3、小關校區作為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體現依山傍水的校園風格。
4、藝術學院遷入南校區后,太慈橋校區作為成教學院辦學區。
5、香獅路校區地處xx市商業繁華的具有旱碼頭之稱的市西路口,極具很高的商業區位價值,待成教學院遷入太慈橋校區后,該校區作為貴大第三產業開發基地。
會議認為,這個方案在總體的把握上還是成功的。會議原則同意五個校區使用功能規劃布局,但也提出許多修改意見,待規劃單位修改后再提交討論。
9月7日,學校邀請省政府、省教委、省計委、財政廳、建設廳以及省、市規劃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對《貴州大學20xx年—20xx年發展規劃》和《貴州大學校園規劃》(第二稿)進行咨詢。與會人員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希望學校和規劃部門認真進行修改后報批。此后,市規劃院進行了多次修改,分別于20xx年11月、20xx年2月和20xx年8月三易其稿,提交學校審定后報批。終因學校從20xx年起連續擴招,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到20xx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就超過了10000人的辦學規模。截止20xx年10月,各類學生已達到29780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18420人(本科生16429人,專科生1991人),研究生615人,成人學歷教育生9025人。鑒此,原做的校園總體建設規劃方案已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而被擱置未報批。但是,該規劃方案的總體布局還是基本合理的,20xx年至20xx年所有新的基建項目的定位選址和其它校園建設項目都是按該規劃方案實施的。
為適應我省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省教育廳于20xx年5月16日下發《關于開展確定省屬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和制定規劃工作的通知》,通知稱:“隨著近幾年我省高等學校的快速發展和辦學條件的積極改善,高等學校目前的校園規劃已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要求,同時,時代發展和教育變革對大學校園建設提出了校園規劃的整體性、開放性和地域特征,多層次交往空間和文化特色的營造,生態化、園林化和可持續發展等新的要求。為有利于今后高等學校健康持續發展,學校基本建設工作有序進行,避免新建設項目在選點上存在的隨意性、主觀性、人為性、不科學性,決定今年對部分高校推行校園規劃建設的試點工作。”通知要求要強化校園規劃意識,為教學、科研創造優質、高效的物質環境。同時,校園環境建設是通過校園的規劃來體現的,校園規劃要根據學校的規模和性質,從整體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園的地形地貌,努力營造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校區。
為了貫徹省教育廳的通知精神,同時也是為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原有規劃方案的基礎上,于20xx年暑期中又開展了校園總體規劃工作。學校調整了校園規劃領導小組和規劃辦公室人員。9月24日向省教育廳報送了“關于確定在校學生規模的請示”,要求在修訂完成校園總體建設規劃工作之前,明確辦學規模,即到20xx年前,將在校本科生規模控制在20000人以內,研究生2500人。12月25日,省人民政府批復,“到20xx年,貴州大學的本科在校學生規模為20000人”。按照這一辦學規模,20xx年1月24日,學校向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xx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深圳志松園藝景觀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重慶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發出《貴州大學校園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競賽任務書》,邀請他們參加貴州大學校園總體規劃工作。到2月17日,除重大建院外,其余四家設計單位應邀競賽,并于4月17日前提交了設計成果。4月19日學校邀請省內外專家對“設計成果”進行評選,并在校內展出方案,征求意見。經專家評選,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獲一等獎,其優點是:規劃方案與xx市的總體規劃、花溪分區規劃結合較好,總體上的功能分區較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方案對大學校園的理解較深,理念開放,有彈性,其思路、構想適應貴大的發展;方案注重了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建筑、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和學術氛圍;交通組織較好,主要車道與人行道相對分開,又與教學科研區相連。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獲二等獎,其余兩家獲鼓勵獎。
經征求浙大建院的意見,學校決定校園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吸收其它三個方案的長處和學校提出的修改意見修改完善,待學校審定后上報審批。因20xx年8月,貴州大學與貴州工業大學合并,xx大學的校園總體建設規劃又需重新進行。
四校合并時,校舍建筑面積雖有342350平方米,但仍不能滿足擴大辦學規模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總量不足。對照1992年建設部、國家計委、國家教委批準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我校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的發展規模,離11項校舍面積指標相差甚遠,特別是按20xx年連續擴招后的在校生人數測算,幾乎相差一倍;二是校區間各種用房分布不合理,功能、結構不成比例,特別是教室、實驗室、學生宿舍和學生食堂等缺口很大;三是有一批建于60年代的磚木結構用房,已屬危房不能使用需撤除;四是教工宿舍特別緊張。為此,學校按照“在建設中發展,在發展中建設”的思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分輕重緩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保證質量,狠抓落實。截止20xx年5月,新建了各種用房316300平方米,使校舍建筑面積由并校時的342350平方米增加到658650平方米,增加92.39%。其中:教室、實驗室用房建筑面積由92185平方米增加到183867平方米,凈增91682平方米;圖書館面積由23872平方米增至43945平方米,凈增20073平方米;學生宿舍(公寓)由55505平方米增加到143261平方米,凈增87756平方米;學生食堂由8278平方米增至28118平方米,凈增19840平方米;教職工宿舍由107982平方米增至197936平方米,凈增89954平方米。與此同時,完成了南、北校區和小關校區的供水、供電改造工程和校園美化工程,修建了職業技術學院運動場。
我校五個校區,除香獅路校區外,其他四個校區都建有一棟上萬平方米的標志性的教學主樓。其中,在北校區新建的1號教學樓34080平方米,是我省高校中建筑體量最大的教學樓,成為貴州大學標志性建筑物。我省高校第一個學生公寓示范園區——貴州大學學生公寓示范園區(北校區),占地面積62畝,總規劃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20xx年9月完成第一期工程,投資2367.9萬,建成學生公寓30758平方米,學生食堂6600平方米,環境綠化率達32%。該工程由學校采用招商引資的辦法,由貴州康富實業有限公司投資修建。學生公寓示范園區的建設,開創了貴州大學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大膽嘗試,同時也為貴州高校引資修建學生公寓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經省計委批復立項建設的體育中心(北校區),包括田徑運動場1個,籃球場、排球場各10個,網球場6個,體育館1個(12970平方米);教職工經濟適用房65000平方米,“逸夫樓”15279平方米等項目正在或即將動工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