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讀書筆記一篇 西游記讀書筆記第九回篇一
《西游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其中唐僧是主要人物。他是其他三人的師傅,更是《西游記》中的核心人物。沒有他就沒有這次西天取經;沒有他,這次的取經就無法堅持下去。無論他在取經的過程中遭受多少次磨難,唐僧從來都沒有退縮過,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目標。他這種堅忍不拔、不輕易退縮的精神值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孫悟空有著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他機智勇敢。最重要的是他與一切困難斗爭,決不低頭,他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無畏氣概。在取經途中孫悟空憑借自己的聰明、勇敢、堅強多次救大家于危難之中。他是整本書中最光彩奪目的人。
豬八戒好色、好吃、好玩,他的身上有不少人的缺點,可以說他是孫悟空的反面。可是西天取經的'隊伍中卻少不了他。可見小人物有時也是可以起很大的作用的。
師徒四人中最憨厚、老實的是沙僧,他保障好了取經的后勤工作,同樣工不可沒。
書中幫助孫悟空救出唐僧等人的各路神仙也發揮著各自的魔法。
書中發生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引人入勝,如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參果,大圣斗魔王,三借芭蕉扇,寶袈裟被盜等。
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偷吃人參果這個小故事。唐僧翻山越嶺來到五莊觀,孫悟空等人偷吃了人參果,并把人參果樹給打死了。此事激怒了鎮元大仙,并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來,可是鎮元大仙不但沒讓唐僧師徒受苦,反而和孫悟空結拜兄弟。
還有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先后變成了美貌的農家少女;變成了滿頭白發的老婦人;變成了手拄龍頭拐杖的老公公,但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給識破了,白骨精見況連忙化成一團風逃走了。但唐僧卻把孫悟空給趕回花果山。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像唐僧一樣的人,心地善良;像孫悟空一樣的人有很多的本領;像豬八戒一樣的人好色,貪吃;像沙僧一樣的人憨厚老實。
取經絕非易事,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正是有于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能成功。讓人不禁感嘆。《西游記》這本神話小說告訴我們大家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記讀書筆記一篇 西游記讀書筆記第九回篇二
唐僧在取經前,佛祖和唐太宗賜了他幾件寶貝。今天,我們就來按等級(由不重要到重要)盤點一下。
一、九環錫杖
九環錫杖可以讓人不遭毒害,但前提是拿在手里。這點不太好,妖怪捉你時不殺你,不算害你吧?等他想吃你時,會讓你拿著錫杖嗎?不會!所以這錫杖只能起到正常作用。化齋時,用錫杖敲敲地面,引人注意,而不是像乞丐一樣大叫:“給點飯吧,行行好吧!”那樣就太沒面子了。
二、錦斕袈裟
錦斕袈裟有免墮輪回的功能,盡管如此,也不太實用?唐僧平常并不穿,十分愛惜,自然無用,再說,即使唐僧由于眾神閃失,真被吃掉,孫悟空也會去地府,救唐僧回來,又或是找太上老君要一粒九轉還魂丹,使唐僧復活(后者要保證尸骨是完整的)。
三、緊箍
可謂一大利器,讓孫悟空乖乖聽話。但事實上,佛祖有三個箍,另兩個被觀音菩薩私吞了。
四、紫金缽盂
此物為唐王所賜,用于盛齋、盛水,十分重要。也正是因為它,師徒四人才得以取得真經。
五、通關文碟
它相當于現在的護照,若沒它,就出不了國,導致六耳獼猴要取經時還把它搶去了。
西游記讀書筆記一篇 西游記讀書筆記第九回篇三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上下有著5000年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四部書,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歷史。其中以《西游記》是我的最愛。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我則是喜歡其中的四個主人公。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下面就讓我來一一具體介紹。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念佛的僧人。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并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思想。他堅定不移,百折不撓,遇到過那么多困難,但從來沒有氣餒過,從未打消過取得真經的念頭。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和唐僧的三個高徒,讓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而總能化險為夷。
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孫悟空不僅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還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它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府,在花果山自在稱王。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形象會給予我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
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清妖魔鬼怪的真實面目。雖然我們沒有火眼金睛,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而孫悟空的缺點就是不服管教,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賭氣,回花果山,所以才讓菩薩給了他緊箍咒。
豬八戒是名副其實的好色貪財,當初就是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間。不過豬八戒很忠誠,自從做了唐僧的徒弟,就再沒有三心二意,放棄了在高老莊做女婿的愜意生活,隨唐僧西天取經去者。一路上經過了多少坎坷,經歷了多少風雨,度過了多少艱難,直到協助師傅取得了真經,做了凈壇使者。并且在路上受了大師兄孫悟空數不清的窩囊氣,所以說他忠誠,當之無愧。豬八戒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心寬。西天取經的路上,無論孫悟空怎么拿捏他,他從來就不計較。有好幾回孫悟空掂著老豬的耳朵罵他是呆子是蠢貨,人家老豬一回也沒有生氣過,依然是一口一個師兄地叫。
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和尚。他就像一頭老黃牛,與世無爭,任勞任怨,當孫悟空,豬八戒外出打怪的時候,就需要他來保護師傅;當孫悟空與豬八戒吵架的時候,就要他來出面調解。他比孫悟空更善良,也比豬八戒更忠誠、更勤快像挑行李等活都是沙和尚來做,對于他的這種精神我很欽佩。但沙僧太沉默了,沉默的讓人容易把他忘記。
其實,我們學習也像取經,有些人像《西游記》中的豬八戒,懶惰,對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沒有一點兒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堅定不移,百折不撓。我們有的同學也是,遇到難解的題目毫不畏懼,一定要不斷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來,也要找老師弄懂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誠懇老實,對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總是一點一滴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
有的人像孫悟空,活潑好動,足智多謀,特別聰明,對學習有很強的興趣,回到家,總是把當天所學的復習一遍,把沒有學的預習一遍。唐僧四人也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悟能的懶惰,沙悟凈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著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這又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這些,就是我讀完《西游記》的感悟。
西游記讀書筆記一篇 西游記讀書筆記第九回篇四
孫悟空大鬧龍宮和陰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問誰去捉拿,太白金星出來說了一番道理:“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孫悟空雖然是一個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頂天履地,服露餐霞,現在既然已經修成了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那他同我們還有什么區別呢?就是說,不能因為出身低賤、來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認他,給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說得多好,我們誰都不興瞧不起自己呀,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遑論人,連鳥獸都包含在內),數數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兒,只要能數夠九個的,都天賦有成仙的權利!
太白金星以及玉皇這邊是道教的神仙,他講修仙之道,當屬道教的道,可他這個道,每一個稍稍讀過舊書的人都是如此熟悉。人人都可以經過努力修行,實現超凡入圣,這樣平等、這樣有為的道理,在儒釋道這傳統文化的三大源流里是家家都講的,它體現著中國文化奮發有為的真精神(張岱年曾將“奮發有為”歸為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貴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說的是“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在佛門,禪宗強調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在儒家,孟子說,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我們當以此相互砥礪,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圣,退一步,且不說成仙成佛或者人間圣賢,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領域,都可有所建樹。
西游記讀書筆記一篇 西游記讀書筆記第九回篇五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說是一部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作品。精彩離奇的神話故事,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總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讓人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境之中。
《西游記》是明代吳承恩所著,講述了師徒四人同舟共濟、歷經艱辛,為著共同的目標不懈努力,最終到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所寫人物個個活靈活現,有足智多謀、忠心耿耿、嫉惡如仇的孫悟空,有憨厚淳樸、貪吃貪睡、做事馬馬虎虎的豬八戒,有老實誠懇、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的沙僧,有心地善良、信念堅定、賢愚不分的唐僧等。
而我心目中最喜愛的一個人物是孫悟空,他原本是花果山水簾洞的山大王,大鬧天空后經菩薩點化,成為唐僧的徒弟,與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經。
我心目中的孫悟空忠心耿耿,他曾多次與唐僧鬧翻,但他都回到了師父身邊。《三打白骨精》中肉眼凡胎的唐僧不識妖怪,但怎逃得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三次棒打要害師父的白骨精后,反而被唐僧責怪念緊箍咒,讓悟空痛苦萬分,甚至被無情地趕走。孫悟空還是三跪拜別師父,讀到這里我的眼角有點濕潤,因為唐僧的不辨是非,更為孫悟空感到委屈。但當八戒來花果山告訴他師父有難,悟空還是毅然一個筋斗云飛來勇救師父。取經路上孫悟空有好吃的總是想著師父,事事掛念著師父,忠心耿耿、鞠躬盡瘁。
我心目中的孫悟空足智多謀。他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妖怪斗智斗勇,最終成為妖怪們懼怕的對手。每次遇到厲害的妖怪,唐僧等人被捉走,悟空卻會想各種辦法來對付妖怪,比如變成小蟲或鉆到妖怪肚子里去……來制服敵人。這不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嗎?當一個困難出現我們得想辦法解決,要相信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我心目中的孫悟空不向敵人低頭,勇于斗爭。他不僅敢于斗爭,而且斗則必勝,因此被封為“斗戰勝佛”。他取得斗爭勝利有兩個法寶,一是他武藝高強,第二就是他有勇有謀。他能變成蚊子蒼蠅鉆到妖精洞里打探妖怪的底細;或是根據妖精的特點,尋找相應對策,如大戰黃袍怪;有時也化成他人去迷惑對手,如三借芭蕉扇;或者騙來妖精的法寶,反置妖精。他法力高強,隨處設計,令妖怪防不勝防。
《西游記》這本書讓我領悟到要辦成任何一件大事,絕非易事,戰勝困難的過程,就是孕育成功的過程。作為莘莘學子的我們要像師徒四人那樣————相互幫助,取長補短、齊心協力,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