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一
今天下午,我和李思冉劉星月相約來到銀座里的一家店——光影 手工陶藝diy體驗館,準備做一個陶瓷。烤制好了后是可以使用的。
中國是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就想到中國。
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
想到了三月十號就是媽媽的生日了,我打算給媽媽做一個碗當做生日禮物。學習好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后,我就開始制作了。 機器在旋轉著,先把手的中指放到食指上,輕輕在上面點,等平穩了后垂直向下慢慢進入,鉆出一個洞,深度夠了以后,再進行下一步。左手輕扶陶泥的邊,右手食指和中指進入鉆出的洞里,隨著外面的左手慢慢改變厚度和高度,熟練了以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了。我決定做一個吃飯用的碗送給媽媽。就在我經過第一天的制作和一晚上的等待,第二天去給碗上釉時,我一步小心把碗底給掏空了,就是一個沒有碗底的碗。當時我心里一驚,想:完了,這可是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怎么辦啊!”正當我急的快哭出來時候,旁邊的叔叔說:“這樣也不能補了,再給你塊兒泥重新做一個吧”我一聽,頓時高興了起來。連忙表示感謝。
重做的這一個,我決定還是做一個喝水用的杯子吧,碗不好畫畫上色,杯子也不錯。于是,我從開始揉泥到后期畫畫上色,都是萬般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兒差錯,像那個碗一樣“死無全尸”。終于,在兩天的.堅持下,我做好了一個喝水用的杯子。外面的杯壁我畫了一只羊因為媽媽是屬羊的,旁邊寫了:happy birthday和日期。最后一天的收尾工作我簡直是懸著心完成的,因為涂色很難,要在曲面的杯壁上進行,所以,我基本上是大氣不敢喘一下。終于完成了!我捧著杯子像捧著寶貝一樣慢慢地放到了柜臺上。現在我就等著杯子烤好以后店主給我打電話啦!
這次的diy陶藝活動我認為很有意思,雖然中間出來一點兒“小插曲”,但最后還是順利完成了,現在就等著媽媽收到我的驚喜啦!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二
做陶器,聽起來就覺得好玩。做陶器就像玩泥巴一樣,但是,做出來的陶器比好看多了。真神奇!
大前天的晚上,我在金鷹國際里看見了一個做陶器的地方,就問媽媽:“可以去做陶器嗎?”可是時間太晚了,媽媽就回答道:“現在太晚了,下次有空再陪你做。”
前天,媽媽說:“今天我們可以去做陶器了。”我沒聽錯吧?沒錯,就是今天!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去做陶器。可是,下午有人來,沒去成。昨天,因為媽媽生病了,也沒有去成功!
今天,外面在下雨,跳完舞以經4:00了。媽媽說:今天下雨,我們又要去送語恬回家,我們就明天去吧!”
“不!”
“那么,去問問悟恬想不想去做陶器吧,如果想的話,我陪你們去。”
“我問了她,她說想。”
“好吧,我們走。let’s go.”
到了那里,我們看見一位大姐姐在做陶器,她做得好漂亮呀!我恨不得馬上把它做完。
開始做陶器了,老師先教張語恬怎么做,再來教我。我在她教張語恬的時候先學一下。輪到我做了。老師先給我了一塊陶泥,讓我把它固定起來,再一步步地教我怎么做碗、杯子。
當我的手沒沾水時,陶泥摸起來黏黏的,但是手沾水了以后,陶泥摸起來光滑又細膩。老師讓我們用大拇指先開個洞,做成杯子,再一點點用食指往外擴,記住,做的時候手上一定要有水,不一會兒就做成了一個碗。老師還告訴我們做任何東西都是先做成杯子的形狀。我們倆做好了,各拿出自己的作品,呀!張語恬做的杯子真可愛啊!做了個杯子,上面還貼了個小白兔,想象力真豐富。我呢,而是做了一個有一朵花的碗。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三
藝術創作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對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駕馭它,從而完成對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小孩子都喜歡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來看那可能就是些無意識的玩鬧而已,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天性才有了對創作的渴望。記得年幼時常常會在河邊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們在那嬉戲玩鬧,我們用取自自然的產物來進行我們的小創作。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可能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吧,雖然自己當時并不知道那是藝術,僅僅認為是種天性的解放和快樂。
每個周的陶藝課我們都會很早趕到陶藝工作室來完成我們的每件小作品,在這幾周的時間里我相繼完成了幾個作品,其中的樂趣只有自己能深深體會到啊,但我們大家都對彼此的作品進行比較和評價,因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來的東西都合適不同,其中都賦予了同學們不同的思想,對我們來說那些小東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更會認真的對待。
學陶藝的人絕對是耐心一流,創意無限,能把一塊不是干硬就是軟弱一灘的泥塊捏出表面光滑、軟硬適中、厚薄均勻、布局合理、別致新穎、無裂痕、無氣泡、無雜質的陶藝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和不斷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會被創作出來的。
最后幾周我們去了工廠,所獲良多。
在7周的陶藝學習,我受益匪淺。在文才方面和藝術審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 陶,不僅在這些方面有所收獲,在平時生活和學習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藝是一門集藝術審美,設計,動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學。陶藝科學能靜心,能審美,能設計,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我了解到其實生活中就有好多設計好多創意,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設計元素來供我們設計。他能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經過陶藝課的學習,學到了很多知識,不管是從做人還是團隊合作的大方面還是從 生活修養生活習慣方面都是受益匪淺。陶藝雕塑的語言,不只是形體,而是以形體為基礎的 造型、色彩、光澤、肌理紋飾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綜合性語言。如果說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體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顯示出它最終形體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話,那么陶藝雕塑則大不 一樣。也就是說,現代陶藝雕塑在進行藝術塑造的同時,還須介人相應的成型、施釉、燒成 等因素,并使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審美表現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成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 要成分。總之,陶藝雕塑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四
今天,我終于能親手學做陶藝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將手放在了陶泥上,機器慢慢地轉動起來,加了些水后,陶泥開始變得光滑柔順。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技巧。我將兩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輕輕往下一壓,一個小口就被我開了出來。雙手捧著往里擠,那陶泥的形狀頗有幾分觀世音菩薩手中那個仙瓶的韻味;將手放入瓶口中,沿著瓶子的內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間變得又矮又胖,像一個胖娃娃,讓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變化著樣子,我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渾然不覺陶泥已經搖搖晃晃,快要變成一攤爛泥了。這下糟了,我手忙腳亂地將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較勁兒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來,我已經筋疲力盡,望著眼前這個已經沒有了形狀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壞笑。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工作人員走了過來,他細心地用手重新將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復了原本的樣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著,最終,我將陶泥定型成了一個陶罐。隨后,就到了雕刻的環節啦!我選了一把精細的小刀,開始畫起屬于我的“大作”來。
我小心地拿著刻刀,在陶罐上細心地刻畫著,一點一線,都融入了我認真仔細的心。近處,幾棵松柏正傲然挺立著,隱約可見幾處民屋。遠處,雄偉壯麗的瀑布正飛瀉而下,形成了無數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藍天之上,幾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飄著。似乎還少了些什么,對呀,山水畫怎么可以沒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幾筆,一座座青山就顯現在了我的眼前。
陶藝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五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圖騰,它使中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增進了友誼,使更多的國家認識了中國。今天,我們就來到了以南宋官窯遺址為基礎,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的中國第一座陶瓷專題博物館。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南宋官窯中的“制陶室”,制作自己的彩陶作品。“制陶室”中的燈光是鵝黃色的,里面十分溫暖,我們那么多同學坐在一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彩陶作品,讓我感到了一種大家庭的溫暖。
這種氛圍似乎特別容易讓人安靜,一個姐姐走了過來,原來她就是講解員。“大家在做的時候,如果覺得陶泥太硬,就要先把它搓軟,將它放到你桌面的小瓷板上,用小竹刀先刻出大的輪廓,然后再捏一些小形狀彩陶加以點綴。”講解員姐姐邊講解,邊演示,終于我們可以開始動手制作了。
我拿起一塊乳白色的彩陶搓了起來,原來,比想象中的要硬,我以為我可以搓的很軟,可誰知稍一用力,它就碎了!這時,正在一旁笑話我的樓銘月也因為不小心一用力,彩陶變身成一顆顆的小顆粒了。月月也很不甘心,想將它們重新合攏,再融入大塊中,可能她操之過急,那些小顆粒干脆成了“粉末”狀。漸漸的,我們摸索出一些門道來了,只要用搟棒去搟彩陶,搟著搟著,它就軟了。
彩陶終于軟了,我們想象著要做些什么東西呢?朱冰清指著她捏的“太陽”對我們喊道:“看,我的太陽棒棒糖!”我們好多同學應了杭州的一句老話叫“杭兒風”,喜歡跟風,都捏起了形態各異的棒棒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欣怡,她制作的是一個我們稱之為“四不像”,像章魚?像小丑?像佛手?最后,我們親切地稱它為“世間萬物的混合體”。劉思敏,制作的是一個寫有“love”的漂亮的作品。最后,我們的杰作終于都完成了,就等著它們進烤箱啦!
在等彩陶出爐期間,我們組隊去參觀了“南宋官窯博物館”。在博物館里,我們欣賞了歷代的古陶瓷,了解了陶瓷的歷史,還學到了南宋官窯瓷器的造型風格以及胎釉的特點。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與伙伴們玩一個“把碎掉的陶瓷重新拼起來”的游戲。這個游戲還真是看看簡單,做做好難啊!剛開始,我們拼的還是簡單的,游戲就要闖關,于是我們越拼越難,我們怎么拼都拼不好。只見月月雙眉皺成疙瘩,拿起一塊碎石片看看,搖搖頭又放下,再拿起另一塊,按到模子上又拿下來。欣怡也端起模子將它轉來轉去,拿起一塊碎片這兒放放,那兒擺擺,還小聲喃喃著:“這塊不是啊,那塊也不是啊,到底是哪塊呢?”
于是,我拿下那塊大的,用兩塊小的來填補,那塊大的,則放在了我們原先要放兩小塊的地方,終于完美的吻合了!月月看傻眼了,我們激動的把它用相機拍了下來。
這時,有些同學已經拿著彩陶作品來炫耀了,我們也趕緊回制陶室取回自己的作品用框子裝裱。看著每個人拿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們的班主任邵老師也笑的無比燦爛。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既了解中國陶瓷的歷史,感受了南宋的歷史文化,又親身體驗了創造陶藝的樂趣和艱辛,真是應和了我們金都天長那句校訓“學的扎實,玩出名堂”!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六
我們一家人在外面玩的時候,找到了一家陶土藝術中心,于是我就做起了陶藝。
媽媽給我付了三個項目的錢,讓我好好玩一下,我開心得手舞足蹈。第一個項目,是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用旋轉的方式來做陶藝品。工作人員開啟了機器,拿來了陶土,教我怎么做藝術品。我把手貼在陶土上,時而放開,時而收緊,我小心地做著,生怕“陶碗”塌掉了。終于,一個類似臉盆的碗呈現在我面前。該怎么說呢?我看了又看,稍微調整了一下,覺得還算滿意。我洗了洗手,媽媽在一旁開心地說:“可可,你做得不錯,等會兒捏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爭取捏出更好的東西。”
就這樣,我開始了第二個項目的制作——捏藝術品。
首先,拿出陶土,沾一點水在手上,然后捏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我想了想,啊!要不做一個大白吧。于是,我動手捏了起來。媽媽走了過來,幽幽地說了一句“你在捏什么鬼東西?鬼都比你捏的好看!”額,好吧。我只好放棄自己的大白計劃,跟著別人做了一個盤子。捏出好看的藝術品實在是太難了!于是,我干脆做起了最后一個項目---在盤子上畫漂亮的圖畫。
這一次,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終于想到了!我沾了好多種不同顏色的顏料,首先畫了一些高低不等的圖案,然后“變”出綠色的枝干,再添上了綠葉。沒錯,我畫的就是美麗的花。
三項都完成了,工作人員叫我選一個帶走,我選了那個碗。可是,我也很喜歡那個盤子,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做陶藝品真不容易啊!雖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今天真的很開心!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七
昨天,學校組織我們參加了“三防演練教訓及陶藝培訓”的活動,讓我印象深刻。
一早,我們便上了車,前往廣州市中小學生陶藝培訓中心。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時間也不知不覺的流逝了,我們很快到達了目的地。雖然陶藝培訓中心不是很大,卻也絲毫沒有減去我們的熱情。首先,老師讓我們看視屏:如何做陶藝,了解大概后,老師先讓我們班做拉胚。這個項目是五個人一小組,我、藍欣、伍逸歆、莫文靜和曹詩琪是一組的。每個組都有老師給準備的做拉胚的工具,一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試了一下,手迅速變得黑不溜秋的了,弄了半天,我們才做出了一個不規則的長方體,但被陶藝老師用一只手修整了一下,一個瓶子的形狀就呈現在我們眼前。離收工的時間還很長,于是我們很多手的上去調整了瓶子的形狀,五雙手輪流擺弄著瓶子,結果越調整越慘不忍睹。
第二個項目是讓我們捏泥巴。我一邊玩著泥巴一邊想著要做什么,隨便捏了一個橢圓形,覺得有點像天鵝的身子,索性便捏了一只天鵝,看著還剩下好多的泥巴,便又捏了一只小天鵝,最后,我還用剩下的泥巴,搓成一條很長的繩子,再用繩子一圈一圈盤起來,變成了一個形狀怪異的杯子。
第三個項目是在做好的陶瓷上涂顏色。這個其實最簡單了,我拿了個hello kitty的陶瓷,主要是以紅色和粉色為主的。一個有趣的早上就這樣過去了,接下來就是午餐時間了,老師還很好的為我們放了一部電影,讓我們一邊吃一邊看。
結束了午餐時間,我們也要告別陶藝培訓中心了,坐上車,前往第二個目的的——南海泌沖廣州市中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因為下雨的緣故,我們在車里休息了一會,才開始了正式的訓練。首先。教官帶著我們到室內里上課,這次活動的“三防”主要就是教我們在周圍受到化學污染的時候,怎樣保護自己。教官先給我們簡單介紹了“三防”,他們還拿出了防毒面具和防毒的衣著,一邊講解一邊示范。還讓我們親自動手操作。教官還帶著我們到室外去練習,教我們在有毒區域時,怎樣逃脫才能使自己身體的傷害降到最小,先是要逆風逃跑,盡量跑到空曠的場地,他們還教我們正確的逃跑姿勢,同樣也讓我們動手實踐了,這使我們對防化學毒物又有了更深的印象。訓練結束后,我們也坐車回學校了。
這次的活動,讓我更喜歡陶藝,也讓我知道在遇到化學或有毒物時,該怎樣逃生,怎樣更好地保護自我,我覺得,學校組織這次的活動很有必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沉著面對,安全逃脫。而陶藝的培訓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希望學校可以多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八
題主的困惑是感覺,這個感覺在多數時候是實情,但陶瓷包括了陶和瓷,瓷器確實很好洗,但陶器卻未必。
瓷與陶不分家,除了成分上的一些區別外,瓷器比多數陶器還多了一層瓷釉——這絕對算得上是古典時期的黑科技,西方人把中國叫做瓷國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一技能點可以與四大發明并列。瓷釉其實和玻璃差不多,但中國人大概從漢代起就能夠燒制出非常致密的瓷釉,這里說的致密是微觀層面的,這在使用過程中的最大優勢就是油水不浸;相比而言,陶器是多孔材料,即使很多陶器表面很光滑,但微觀層面上還是多孔材料,多孔材料最大的特點就是吸附性,跟活性炭的原理一樣,所以為什么熬老湯和泡茶都喜歡陶器,就是因為長期使用的陶器會吸附食物的香味。瓷器只要表面足夠光滑,清洗起來當然是非常容易。現代的很多陶器其實和瓷器已經很接近了,孔徑很小,清洗比較容易,但使用久了一般還是會看到湯漬,有些陶器也有陶釉,比如經常可以看到的酸菜壇子,增加了這個科技點之后,陶器就更好洗了。
金屬也算致密材料,但它的光滑表面與瓷器顯然是不能比的,倒不是說做不出來光滑效果,想想一些電梯里的不銹鋼鏡面;但是誰家買不銹鋼鍋或者碗也不是當鏡子使,拋光工藝做到那么精細實在沒必要;金屬與瓷器相比,另一個劣勢就是硬度上的短板——瓷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這倆貨在自然界的結晶分別叫石英(水晶)和剛玉(藍寶石),都是硬度接近金剛石(鉆石)的主,也就是說,除非拿著鉆石筷子吃飯,否則一般的餐具真不能刮花瓷器(當然瓷器燒制的工藝也很重要,地攤有些兩三塊錢買的碗還真能用勺子刻字),但是金屬可沒這本事,不銹鋼餐具在使用過程中會不斷被刮花,表面不那么光滑了,也就更容易沾上臟東西。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純化學的因素,那就是金屬表面活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金屬晶體是存在大量自由電子的,這個特性使得金屬表面的原子處于較高的活性,不像共價晶體里的原子們一個個那么守身如玉,所以金屬往往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因為其他物質的電子云可以很容易分享金屬原子的d軌道——好吧,換人話翻譯一下——就是說,很多物質可以與金屬材料產生強烈的基情,so,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彎了容易,掰直了可費勁了,所以想洗干凈當然要困難一些。
好了,開始說塑料了(這是老本行了,不兜著點能把字數諏滿)。塑料的種類很多,表面特性也是千差萬別,所以還真不好籠統說。比如如果用的是特氟龍塑料,那么即使不用洗潔精,隨便用紙也是能把油全部清干凈的。什么,摸上去還是油油的?這還真是誤會了,特氟龍也叫不粘鍋,這貨是人類現在量產的材料中表面能最低的一種,絕大多數液體在它表面都會形成液滴狀態,很難做到平鋪;由于我們人的感覺已經形成一種定勢,就是如果表面有油的話,水就不會平鋪,以致我們當手上有汗的時候去觸碰這種低表面能的材料時,手上的觸感反饋的信息都是——這玩意兒還沒洗干凈。而像聚丙烯(pp,微波爐專用塑料)和聚苯乙烯(ps,一般是一次性餐具多一些)這些塑料,表面確實容易沾油,這是化學上一個很古老的原理,相似相溶。長期用這兩種材料盛裝油類,比如有色的辣椒油,可能會發現顏色很難再被洗掉,很簡單的原因,油直接滲進去了。而另外兩種餐具上會經常使用的塑料聚碳酸酯(pc,太空杯材料)和仿瓷塑料(常見的塑料筷子材質),其實還算很好洗啦,跟玻璃和瓷器區別不算很大,可以體會一下。
學習陶藝心得體會實用篇九
今天放學后,我來到“童畫樂園”上第一節陶藝課。
一上課,老師首先給我了一大塊深棕色的“泥巴”,還告訴我它不是什么“泥巴”,而是陶土。
老師讓我把那塊陶土使勁扔一扔,揉一揉。讓我不要“心慈手軟”,把它想象成一個仇敵。于是,我把這個“仇敵”使勁地又壓又揉,還“轟——轟”地拼命扔陶土,我的手不一會兒就變得臟兮兮的,沾滿了陶土。然后,老師又讓我取一小塊陶土,并且讓我把它搓成圓形。接著,老師讓我用大拇指在上面弄一個小洞洞,讓我自己看看可以做什么。噢!原來老師讓我做一個杯子、碗或者是一個盆呀!我決定做一個小花盆。于是,我便仔細地用手捏洞洞四周的陶土,一個小花盆的基本造型便完成了。但是,小花盆四周的“盆沿”都想沒吃飯似的,軟綿綿地“趴”了下去。老師趕緊告訴我“補救”方法:把“趴”下去的地方撕開,讓后再捏在一起。小花盆這才重新“站”了起來。我又把小花盆裝飾了一下,我先搓出了兩根細細長長的“面條”。然后,我把剛剛搓好的“面條”圍在小花盆上。為了讓小花盆看起來更生動一些,我把其中一根“面條”擺成了好看的“波浪線”形,還用雕刻刀在上面刻出了好看的花紋。
最后,我又用雕刻刀刻出了一個個不同表情的小人臉,并“貼”在小花盆上,小花盆便做好了。老師又讓我在小花盆里“種”幾朵花,還可以“養”一些小昆蟲。于是,我便開始動手做花。我首先卷出一個小小的“玫瑰花蕊”,然后,按順序一層一層地做好“玫瑰花瓣”,最后,做出“玫瑰花”的“葉子”和“莖”,并把它們粘在一起,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便做好了。接著,我又做了兩朵“玫瑰花”和兩只“小蝸牛”,并把它們放進小花盆,一個完完整整的小花盆便大功告成了。
老師拿出手機,給我的小花盆拍照。并且表揚我做的不錯,要給以后來上課的學生看呢!
做陶藝課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