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祝福語古詩元宵祝福語老師篇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佳節(jié)的古詩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7、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詩曰》作者:姜白石
作者:佚名
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
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
作者:毛滂
撥雪尋春,燒燈續(xù)晝。暗香院落梅開后。無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橋柳。
花市無塵,朱門如繡。嬌云瑞霧籠星斗。沈香火冷小妝殘,半衾輕夢濃如酒。
作者: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
作者: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元宵祝福語古詩元宵祝福語老師篇二
送走大年,迎來元宵,你知道關(guān)于元宵的古詩嗎?下面本站小編就告訴你關(guān)于元宵的古詩,一起看看吧!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xiāng)。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背景
靖康之變,汴京淪陷,宋徽宗、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王朝宣告滅亡。趙構(gòu)被擁立為帝,重新建立政權(quán),是為南宋。宋高宗趙構(gòu)渡江初期,駐蹕建康(今南京)。作者隨駕到達建康,此詞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當年元宵節(jié)。
賞析
趙鼎是南宋初年中興名臣。這首詞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元即元宵。詞人值此元宵佳節(jié),撫今憶昔,表達了沉痛的愛國情思。
起首二句,以頓入之筆點明身客地,不覺時間推移之速。詞人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進士,之合被擢為開封士曹。靖康事變后,高宗倉皇南渡,駐蹕建康,詞人填此詞時,應當系隨駕至此。“客路”一句,直點題面,說明金兵南侵之際,自己流踄異鄉(xiāng),不知不覺又轉(zhuǎn)過了一年。出語自然通俗,然于平淡中,且為下句作好鋪墊。“忽驚春到小桃枝”,這句里以小桃點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見《老學庵筆記》卷四。詞句流暢清麗,于輕靈中寄慨嘆,是上句的自然歸宿。其中“那知”、“忽驚”兩個短語,緊密呼應,有兔起鶻落之勢,把詞人此時的復雜的心情,切實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天涯海角悲涼地”一語,續(xù)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離北宋首都開封,實際上并不很遠,然而對一個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來說,卻有如天涯海角。和詞人同時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寫過表達類似的感情的詞句:“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清平樂》)詞人此處一則曰“海角天涯”,二則曰“悲涼地”,這兩短語連用加重語氣,可以想見客愁之重、羈恨之深。這就具體表現(xiàn)了詞人“忽驚”以后的情緒。當此時局紛亂之際,作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駐有南宋重兵,準備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難來的人民,流離失所,凄凄慘慘。面對此情此景,詞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時歡度元宵的盛況,于是“記得當年全盛時”一句沖口而出。這句是整首詩的一大轉(zhuǎn)折。按照一般填詞規(guī)律,詞寫到此上闋歇拍,如同戰(zhàn)馬收韁,告一段落。可是它的詞意卻直貫下片三句,有蟬聯(lián)而下之妙。這樣的結(jié)構(gòu)好似辛稼軒《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辛詞上闋歇拍云:“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闋。看燕燕,送歸妾。”下片云:“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詞意跨過兩片,奔騰而下,歇拍處毫不停頓,一氣呵成。因而王國維稱之為“章法絕妙”(《人間詞話》)。此詞也是采用同樣章法,兩片之間,毫不割裂。作者上闋歇拍剛說“記得當年”,換頭就寫“全盛時”情景。但詞人并未以實筆具體描寫元宵之夜“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也未寫“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俱見《東京夢華錄》卷六),而是避實就虛,寫花枝裊娜,月光皎潔,宮殿華麗云彩絢麗。從虛處著筆,此詞就避免了一般化,從而令人讀后有新穎之感,并能喚起美好的聯(lián)想。
結(jié)尾二句又將筆鋒一轉(zhuǎn),寫詞人從回憶中的往事回到悲涼的現(xiàn)實生活中來。華胥夢,語出《列子·黃帝》,故事講的是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一切崇尚自然,沒有利害沖突。此處例用來喻北宋全盛時景象,但是隨著金人的入攻,霎時灰飛煙滅,恍如一夢。“華胥夢”上著以“分明一覺”四字,更加重夢幻色彩。詞人如夢方醒,仔細辨認,春光依舊,然而景物全非,故詞人兩眶熱淚,不禁潸然而下。這兩句讀之令人愴然。詞一般以景結(jié)情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詞尾句純用情語,且以“東風”二字與上闋“春到小桃枝”相呼應,絲絲入扣,卻有溪流歸海,讀之令人有悠悠不盡的意味。
此詞結(jié)構(gòu)極其縝密。“分明一覺華胥夢”是詞中關(guān)鍵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詞眼”。詞的上下二闋,全靠這個“詞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兩句中的“那知”、“忽驚”寫從不知覺到陡然發(fā)現(xiàn),即帶有如夢初醒的意思;下片頭三句則是夢境的顯現(xiàn);結(jié)句則是夢醒后的悲哀,處處關(guān)合“華胥夢”一語,于是整首詞渾然一體,構(gòu)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從全詞來看,感情寫得有起有伏,曲折多變。如果說前三句寫悲涼,下片則轉(zhuǎn)寫歡樂;如果說過片是寫歡樂的高潮,那么結(jié)尾二句則又跌入悲愴的深淵。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讀者的心靈。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當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恣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因此清人況周頤評曰:“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蕙風詞話》卷二)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此詞的特點,也是非常符合詞人作為南宋初年中興名臣的身份的。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元宵祝福語古詩元宵祝福語老師篇三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觀燈樂行》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nóng)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南鄉(xiāng)子·宿州上元》
(宋) 蘇軾
千騎試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
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不似白云鄉(xiāng)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元宵祝福語古詩元宵祝福語老師篇四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古詩鑒賞 元宵節(jié)的古詩,歡迎參考借鑒。
元宵
生查子·元夕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湯圓
正月十五夜燈
唐 · 張祜
千門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
張祜(hù)(約785年—849年?),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nèi)名士”之譽。“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元宵
青玉案
宋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上元(唐) 郭利貞
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zhuǎn)香車。爛熳惟愁曉,周游不問家。更逢清管發(fā),處處落梅花。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上元夜效小庾體 (唐) 韓仲宣
他鄉(xiāng)月夜人,相伴看燈輪。 光隨九華出,影共百枝新。 歌鐘盛北里,車馬沸南鄰。 今宵何處好,惟有洛城春。
十五夜觀燈(唐) 盧照鄰
千門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觀燈樂行(唐)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
正月十五日夜月(唐) 白居易
歲熟人心樂,朝游復夜游。春風來還上,明月在江頭。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里,不合厭杭州。
元夕京城和歐陽袞 (唐) 陳去疾
【鷓鴣天】 元夕有所夢(宋) 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上元都下 (宋) 張耒
澹薄晴云放月華,晚妝新暈臉邊霞。管弦樓上爭酤酒,巧笑車頭旋買花。
上元(宋) 曾鞏
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lián)铀?/p>
【生查子】 元夕(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