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地方是蓬萊文化廣場,建于20__年。整個廣場占地面積約6.3公頃,中部是一圓形表演場地,直徑120米,占地1.13公頃。表演場地一共有六組看臺,每組看臺設14排座席,5022個座位。“中國?蓬萊國際青少年‘和平頌’文化藝術盛典”就是在這里舉行的。這個廣場已被評為“山東省十佳文化廣場”。
繼續往前走,就是蓬萊閣景區了。大家看,這就是蓬萊閣的正門,上面“人間蓬萊”四個字是蘇軾的手跡,我們游覽的路線是正門進,東門出,不走回頭路,大家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彌陀寺,這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座佛教寺廟。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各位游客朋友們,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筑圍繞著它,又成眾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筑,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云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游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云,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致,布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著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后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為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后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八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戶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墻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能不令人叫絕。
各位游客朋友們,我們的游覽活動到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將有2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供大家拍照留念或回味美景,自由活動時請大家注意安全,20分鐘后,也就是十點整,大家在這里集合,我將帶領大家繼續游覽。謝謝大家合作!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
在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積有32800平方米。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筑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自從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秦始皇訪仙求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成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的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景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
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形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墻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瑯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
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一詩,這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描寫。蓬萊閣下,還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水城周長約1.8公里,面積25平方米,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叫水門,門上建有柵閘,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門為振陽門,與陸地相連,供車馬行人出入。北門設有兩座炮臺,分列東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進可攻,退可守,實為一嚴密的海上防護體系,在我國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三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筑群建筑面積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筑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筑群樓臺殿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昆侖神話系統發源于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生尖銳沖突,發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是古山西雁門樓煩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賈,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聰穎過人,博覽六經、《老子》、《莊子》。由于厭倦當時戰亂年代,他無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門下。他從21歲開始,跟隨道安師父23年。44歲時奉道安之命帶著十來個弟子南行,經過廬山時,被廬山秀麗風光所迷,便決定留在廬山接收徒弟,共修佛業。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2019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四
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自古就充滿了神秘色彩,是傳說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萊、瀛洲、方丈三座海中之山,也被稱為“三座神山”。據說秦始皇嬴政曾派人到此求仙問藥,想要找到“長生不老”的仙丹;家喻戶曉的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是起源于此。
蓬萊閣是全國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蓬萊閣景區位于蓬萊市北部海邊丹崖山上,總占地面積約32800平方米。整個景區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處主要景觀及其附屬建筑組成,是集樓、殿、亭、臺為一體的大規模古代建筑群。
蓬萊閣最著名的景觀要屬“海市蜃樓”,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來此欣賞這一海上奇觀。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又為原本就具有神仙色彩的蓬萊閣又添加了一股“仙氣”。
除了海市蜃樓,蓬萊閣還有兩處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它們就是仙閣凌空和漁梁歌釣。所謂仙閣凌空,正是因蓬萊閣在山崖頂,而下面就是懸崖峭壁和碧波海霧,這種景觀就像蓬萊閣倒掛于海面之上,意欲乘風歸去一般。
蓬萊閣除了有仙境般的美景,蓬萊閣內也是充滿了書香氣,這里的楹聯石刻、文人墨寶多不勝數。夏季正是蓬萊閣旅游的.好時節,快快行動吧!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五
尊敬的各位游客:
在山東煙臺,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為什么稱它為仙境呢?因為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里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著,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臺,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著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著人流進入景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說八仙就是在這里升天的。橋頭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龜,欄桿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著拐杖的鐵拐李——過了橋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湊了個熱鬧,拜了拜,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就可以看見一個圓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閣樓,就是著名的蓬萊閣,也稱為八仙閣。我們進去一看,里面都是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還有他們成仙的過程介紹,導游講的聲嘶力竭,我聽得糊里糊涂。
當然,這里最著名的還是海市蜃樓,有影像記錄的就出現過好幾次。共同點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些建筑·山體,甚至還有動物,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懷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這種現象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然后就會慢慢變淡,直至消失。
蓬萊閣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個擁有眾多美麗傳說和歷史回憶的地方。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六
在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積有32800平方米。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筑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自從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秦始皇訪仙求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成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的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景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
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形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墻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瑯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
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一詩,這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描寫。蓬萊閣下,還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水城周長約1.8公里,面積25平方米,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叫水門,門上建有柵閘,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門為振陽門,與陸地相連,供車馬行人出入。北門設有兩座炮臺,分列東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進可攻,退可守,實為一嚴密的海上防護體系,在我國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七
尊敬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啊!歡迎來到具有“人間仙境”美稱的蓬萊閣參觀旅游。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游,我叫xx,你們可以叫我xx,希望大家玩的開心愉快。
蓬萊閣位于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文化和大好山河,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山海經》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后來,從蓬萊又傳出了一個神話故事——《八仙過海》,蓬萊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更加名副其實了。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整個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而成。因為蓬萊閣的景色十分壯觀而又美麗,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統稱為“中國四大名樓”,于2006年12月24日成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大家請看“人間仙境”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仙境”四個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
這兒是神秘的八仙殿,當年八位神仙: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何仙姑……在這里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再看白云宮,相傳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當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的門,就算回到了凡間。
蓬萊是個有靈氣的地方。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玩耍了,但是不能破壞風景,不可亂涂亂寫亂畫,注意安全,要小心哦。祝大家玩得愉快。
蓬萊閣景點介紹篇八
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自古就充滿了神秘色彩,是傳說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萊、瀛洲、方丈三座海中之山,也被稱為“三座神山”。據說秦始皇嬴政曾派人到此求仙問藥,想要找到“長生不老”的仙丹;家喻戶曉的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是起源于此。
蓬萊閣是全國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蓬萊閣景區位于蓬萊市北部海邊丹崖山上,總占地面積約32800平方米。整個景區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處主要景觀及其附屬建筑組成,是集樓、殿、亭、臺為一體的大規模古代建筑群。
蓬萊閣最著名的景觀要屬“海市蜃樓”,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來此欣賞這一海上奇觀。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又為原本就具有神仙色彩的蓬萊閣又添加了一股“仙氣”。
除了海市蜃樓,蓬萊閣還有兩處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它們就是仙閣凌空和漁梁歌釣。所謂仙閣凌空,正是因蓬萊閣在山崖頂,而下面就是懸崖峭壁和碧波海霧,這種景觀就像蓬萊閣倒掛于海面之上,意欲乘風歸去一般。
蓬萊閣除了有仙境般的美景,蓬萊閣內也是充滿了書香氣,這里的楹聯石刻、文人墨寶多不勝數。夏季正是蓬萊閣旅游的好時節,快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