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國學經典演講稿篇一
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燦若云霞,打開一部部傳統文化經典,宛若打開一座座知識的殿堂!讓我們一起將經典捧在手中,感受五千年文明的積淀,聆聽那千年不滅的回響—— (先秦諸子名言)
春秋戰國,是我們輝煌的時代,諸子百家,是我們智慧的結晶。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
這是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這是一些必須銘記的圣賢,這是一些仍在閃光的思想,這是一些難以忘卻的情懷!
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卻有很多相通之處,那就是對人與人類社會的“理性態度”和“終極關懷”。他們不約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樣才能幸福;社會,究竟怎樣才能和諧。這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字——仁。
仁,二人為仁,這個字詮釋了世界上最復雜也最簡單的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仁愛之心,就是要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心中永遠裝著別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即愛人、愛自己、仁者愛人。愛,是用心去感受別人的需要叫愛。而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中的'第一美德便是“仁愛孝悌”。仁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
中華兒女的仁愛之心已經達到了“大愛”的境界,我們的精神家園的造福著全世界的人民。
仁愛壘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它用飄飄的杏花,釀造中華文明的芳香。仁愛筑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它用萬仞的宮墻,圍住中華文化的精髓。仁愛建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它用萬卷的詩書,傳授中華精神的奧妙。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行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禮儀之邦是幾千年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圣君、賢相所追求的社會理想,同時也是他們長期努力為中國贏得的譽稱。
《禮記》中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不是語言的有無,而是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禮是文明和野蠻的區別。
但是兩千年后的今天,每個中國人應該反思,我們對自己民族的傳統禮儀,究竟繼承了多少!看看旅游景區扔下的一地垃圾!那就翻開《禮記》吧!再次聆聽智慧的圣賢諄諄的教導,同學們,別忘了,我們是舉止文明,言談得體,文質彬彬的大國的子民!
壯哉我華夏名族,美哉我中華禮儀!
國學經典演講稿篇二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國學經典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