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業實踐調研報告篇一
今年暑假,大學生創業實踐熱潮繼續風靡東莞的各鎮街。不管是長安鎮老牌的“第一桶金”,還是其他鎮的“創業集市”、“工商模擬市場”(以下統一簡稱“工模”),7月底~8月初,舉行類似活動的鎮街逾24個。虎門、厚街、東城、南城、常平、麻涌等鎮街皆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這些活動每年一期,暑期開張,每期約為5-10天,是各鎮團委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一種嘗試。無可否認,暑期創業實踐給我們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體驗生活,鍛煉能力的平臺,豐富了我們的假期生活。大學生模擬“練攤”,在全國各城市并不鮮見,但在一個地級市,普及度、參與面如此之高,卻并不平常。這與東莞市濃厚的創業氛圍,長時期的商業發展及東莞家庭的就業觀等因素有關。雖然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進行多年,但從我們大學生的角度出發需要反省許多問題,如“練攤”活動實踐中能學到什么?一些成功的經營策略能否復制到實際創業?參與者如何避免轟轟烈烈地走過場、“只是玩玩,沒啥收獲”的尷尬?
因此,本調研將帶著這些問題出發,以虎門鎮大學生暑期創業實踐活動為例,探討在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創業社會實踐背后,我們大學生能收獲到什么,以及如何理性看待這些活動,避免盲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2調研方法:
1.2.1調查方式:
為了達到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得到能盡量接近事實的調查結果,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對象為在東莞市虎門鎮的參與了暑期創業實踐活動的應屆大學生,總人數為220人,隨機抽取160人發放問卷《關于虎門鎮大學生參與暑期創業實踐情況調查問卷》并進行回收分析。
1.2.2調查內容:
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常被看作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橋梁,我們希望能在實踐中能夠對我們日后的學習、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從一些參與活動的大學生的言論中了解到,這些暑期實踐活動表面的光環與大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等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本次調研主要圍繞“創業實踐”此環節展
開調查,從大多數參與者的主觀感受出發,探討在各鎮區舉辦的大學生暑期創業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們希望學到什么,而真正的收獲又是什么。
1.2.3調查研究步驟
a)制定調研方案,收集進行調研所需要的資料
b)設計并制出問卷
c)發放問卷
d)回收并對數據進行處理、編碼,討論后進行分析
e)匯總、分析資料,得到結論和建議
f)撰寫調研報告
2.1.1問卷研究樣本基本情況:
參與了本次東莞市虎門鎮大學生暑期創業實踐的人數共220人,本次共發放《關于“虎門鎮大學生參與暑期創業實踐情況”調查問卷》180份,其中回收問卷164份,有效問卷150份,關于樣本的詳細數據請參看表1-2(具體的問卷在附錄中)
表1-1問卷調查樣本情況—覽表
2.1.2調查結果分析:
(一)基本情況調查
20xx年東莞市虎門鎮大學生暑期創業(社會)實踐活動是虎門鎮大學生成長促進會每年暑期都會舉辦的活動,主要是虎門鎮在校大職中學生接觸社會、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就業技能的平臺。每年都會舉辦一定的活動吸引學生的參與。而主要以創業實踐活動為主的“創業虎門”活動即是此次暑期社會活動的重點內容。從《20xx年虎門鎮大職中學生暑期創業(社會)實踐活動安排表》了解到,在“創業虎門”活動中主要舉辦了四個活動:大學生崗位實踐鍛煉;“從就業走向創業”創業沙龍(主要是邀請大學講師為大職中學生開展創業指導工作);大學生創業集市
(在虎門步行街舉辦虎門大學生創業市集);創業實踐征文比賽(撰寫暑期社會實踐心得)。從問卷中“在今年虎門鎮大學生暑期創業實踐活動中,您參與了哪些活動?”這一問題得知,選擇c“大學生創業市集”的人最多,達到81.3%,其次選擇a“大學生崗位實踐鍛煉”的有56.7%,而參與了創業沙龍的人只有49.3%,參與征文比賽的人只有42%。從數據看來,大學生多數直奔“擺攤”,而一些創業指導、講座等就只有大約一般左右的人參與,這說明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觀念還比較狹隘,不愿意花時間去聽這方面的指導但卻希望能夠直接從事商業創業活動。
(二)暑期創業實踐活動的期望與收獲
從“您選擇參加虎門鎮大學生暑期創業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這一問題看到,選擇b“增加社會經驗”的人數最多,有48%,而為了“掙錢”和“充實假期”的分別有17.3%和15.3%,選擇c“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的只有12%,選擇e“與同齡人交往”的只有7.3%。這說明大學生參加暑期創業實踐活動并不一定就是“掙錢”,雖然這些實踐活動是以商業的形式進行,但是大學生畢竟還是涉世未深,不可能什么活動皆以掙錢為第一目的,在這個人生階段,多數人還是把社會實踐活動看做了解社會、增加經驗、開拓視野的橋梁。但從另一角度看,選擇“鍛煉自己專業技能”的不多。另外,大學生在此類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收獲也多與增加社會閱歷、結交朋友有關,如第五問“您認為在本期實踐活動中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有46%的受訪對象選擇“b、增加了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這是比例最高的一項。其次為“結交新朋友”23.3%,只有7.3%的人選擇了鞏固了專業知識。這種情況說明,市鎮級城市自己舉辦的主要為在校大學生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專業針對性不高,學校里面的專業與社會實踐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存在專業不對口的問題,而且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也比較薄弱,很多都存在“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態,貪圖新鮮好玩,并未真正與“創業”的專業知識聯系,也達不到舉辦這類活動的初衷,因此專業技能也難以得到較大的提高。
(三)對暑期創業實踐活動滿意情況
在“6、您對本次虎門鎮舉辦的暑期創業實踐活動的滿意程度如何?”一項問題選項中可得知,對此感覺“一般”、“不太滿意”、“完全不滿意”的人數共計達到50%,這是一個不算低的比率。而原因何在?在最后一問“您的滿意程度不高的原因是?(多選)”的選項比例得知,選擇“c、可以收獲的東西不多”的人數最多,達89.7%,其次為“d、對今后自身的發展沒有多大幫助”有62.1%,另外有58.7%的人認為活動時間太長也是造成不滿意的原因。因此,作為活動的主辦方要意識的參與者的主觀意識和感受,不能一味地跟風舉行,要根據參與者不同的特點來盡量安排符合參與者年齡特點、專業訴求和社會發展方向等問題來提高暑期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和滿意度。
暑期實踐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試水石,尤其在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的今天。很多在校大學生未畢業就已經滿懷雄心壯志想自主創業,因此各式各樣的社會實
踐活動也順應而起。在商業氣息濃厚的東莞市,創業社會實踐活動自然能吸引許多年輕人的注意力。作為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重頭戲的大學生暑期創業活動,令眾多大學生變身“小老板”,用心的參與者不僅能體驗經營策略、人員調配等一系列商海事件,提高創業素質,團隊管理、組織協調等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但是,大學生們在這類活動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真正能收獲的又是什么?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大部分參與者都只是把其看作是增加社會經驗、開拓閱歷、度過漫長暑假的一個小活動,暑假過去了,實踐活動留給參與者的記憶可能只剩下“好玩”、“熱鬧”的感覺,對于專業技能的鍛煉和今后的發展需要似乎們有太大的聯系。而且,由于東莞市“大學生暑期創業實踐活動”(即工模)的整體捆綁推出帶來的高關注度,加上大學生人脈網廣闊,一些簡單的`營銷策略,能在其中起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放到現實創業中未必有用。“工模”這類活動只是短期活動,參與的大學生往往互相是好兄弟,憑著滿腔熱情,互不計較、共同進退,用幾天時間全力以赴地做好一次活動。這樣的條件下,項目管理運作、團隊合作分工等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還沒來得及暴露,但真實的創業并不會這么理想化。因為創業必需的經驗與資本,光靠參加一、兩個短期活動遠遠不夠。如果創業團隊嘗試運作長線項目,就可能遇到體制、機制等方面的不少問題。希望有志于創業的學生,還是踏踏實實地沉到計劃創業的相關產業去學習,經驗成熟后,再考慮自主創業。首先,把身為學生的本分做好了,再去考慮這方面的問題。而且在參與實踐活動的同時,不要盲目跟風、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盡量在每一個挑戰中收獲自己想要的經驗和歷練。
創業實踐調研報告篇二
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分支,可見,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課程基礎之一。通過農業生態學的課程實習,讓我們了解分析研究農業領域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協調農業生態系統組分結構及其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高效發展,以及農業生態學在實踐中的應用。此外,實習過程中要求遵守實習紀律,不得無故缺席、遲到,有事必須經教師同意方能離隊。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發生。全面認真地完成所交給的實習任務,做好實習筆記,認真完成實驗分析,為撰寫實習報告做準備。按時完成實習報告,并保證報告的質量。
時間: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點―11點
地點: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參觀了培養基質高溫滅菌區、接種室、培養室。聽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楊老師講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種,栽培過程。
首先在培養基質高溫滅菌區參觀,看到了攪拌機,培養原料,從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那里學習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種基質及培養原料的配制。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養基質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殼和腐料組成。腐料一般加適量的玉米粉或米糠。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為原料,如桉樹、松樹等。其中棉子殼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人工食用菌的接種、栽培流程中應注意:
1.原料準備:原料要注意粗細搭配,80%的秸稈、高粱、15%營養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鈣、磷肥。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調節酸堿度。
2.水分的控制:保證原料不干不濕,用手捏時不出水放開時會散開。
3.裝袋,高溫消毒:用17cmx38cm規格的塑料袋裝包,在0.15壓力、110℃
的高溫消毒3-4小時是最關鍵的,可以防止生霉。
接著參觀了食用人工菌培養室,在這里,學習了解食用人工菌菌種。食用人工菌菌種分為一級種、二級種、三級種。
一級種又稱為母種,由試管培養,要求也最為嚴格。原料有:麥糊、水、馬鈴薯、瓊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鎂、磷酸二氫鉀。原料準備好以后放入試管中,5支裝包,在0.14壓力不超過0.15壓力的穩壓下放置40min高溫消毒滅菌防霉。拿出降溫,將試管擺成斜面,2-3天試管內的水汽晾干,接菌種。
二級種又稱為原種,原料有:木屑、腐料、石灰、石膏粉、普鈣。將原料放入玻璃瓶內,然后進行沖瓶,把瓶壁上的渣子沖干凈。用干凈的筷子在土中打孔,打到底,蓋上牛皮紙,高溫消毒,接菌。
三級種又稱為栽培種,等瓶中菌絲長滿,就開始裝袋,一瓶二級種可裝20包左右三級種,同樣也要進行高溫消毒。在20℃左右的培養室中培養,1個星期到20天以后菌絲長滿。期間袋上如有菌長出,要及時將菌拔出。
最后,通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學習到如要保證天天有菌收獲,有幾點必須注意:
1.要保持接種室清潔、規范,不能把接種包放在接種室,必要時要對接種
室進行定期消毒。
2.培養室要單獨有一間,培養室溫度在20℃左右。溫度較高時,菌生長較
快,大概40多天即可出菌。
3.出菇房保持在2-3間,出菇房輪流采菌,以保證每天出菌的數量。出菇
房要保持清潔,定期消毒,防止病蟲害。出菇房里的出菇包每天加2-3次水,注意通風。
出菇房的出菇生產包一個星期到十多天會出菌,采菌后繼續澆水,十多天后出第二次菌,大概2-3個月腐料全變黑時菌全部出完,一個出菇生產包總產量在1公斤左右,多時可達1公斤半。
這次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一上午的農業生態學實習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了解學習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種與栽培過程。還讓我學到了循環利用資源的重要性,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就拿對用完的腐料處理來說就是農業生態劃的體現。由于培養食用人工菌的腐料變黑后已失去了養分,還含有很多的霉菌,如果隨意丟棄在環境中,會污染土壤,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要對用過的腐料進行處理,一般把用過的腐料集中在一起進行腐熟。腐熟后的腐料可以作為肥料供給植物使用。或是把腐料集中滅菌后再丟棄,可以疏松土壤,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其次,我還了解到栽培食用人工菌有很大的經濟利潤和商機。1支試管里的一級種可接種5-8瓶二級種,1瓶二級種可裝20包三級種,一包三級種又可分為25包出菇生產包進行出菇。這樣算下來1支一級種可接種出2500-4000包出菇生產包。一包出菇生產包可產1公斤左右的菌,那么1支一級種最后培養下來的產量可達20xx公斤以上。1支一級種的成本為10元,一瓶二級種為5元,一包三級種為3元,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告訴我們,1-2萬袋出菇生產包一年可獲4-5萬元的收入。可見,食用人工菌中還有很大的商機。這次野外實習讓我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農業生態學對實際生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