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一
鄉情濃在過去。
鄉情濃在過去,才有了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才有了陸游《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的“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才有了宋朝手握百萬雄師的宗澤臨死前還嚷著“渡河,渡河”想要回到故鄉;才有了西楚霸王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于烏江河畔。這是鄉情來自歷史的呼喚。
鄉情濃在現在。
鄉情濃在現在,以至于余光中的“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句子日日夜夜縈繞在人們的耳畔;以至于兩彈元勛鄧稼先不顧重洋的阻隔,不辭勞苦克服艱險回到祖國,為這片“故土”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以至于西單女孩的《想家》及網絡歌手的《河南人,中》等歌曲風靡一時。這是鄉情,現代人真情的相互傳遞。
鄉情濃在將來。
鄉情濃在將來,我堅信未來的某一天,海峽兩岸會徹夜狂歡,只為慶祝祖國游子——臺灣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那是鄉情真正的精華,也是鄉情精彩的升華。這是鄉情,對故土回歸的期冀與渴望。
鄉情,一個自土而生的詞語,從遠古走到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它無處不在,它已深深融入了每個中華炎黃子孫的心中。
鄉情,它已不僅僅是對故鄉的情,還是對祖國民族的情,對哺育我們的一抔抔黃土和一段段歷史的情。
盡管現在的“留學熱”被人們炒的沸沸揚揚,但大部分學子們都是懷著對故土的依戀和日后日后振興中華的夢想出國深造的,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定會帶著世界一流的知識技術和科學滿懷信心的回到故土,為祖國的發展強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鄉情何處濃?鄉情無處不濃。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二
說起水鄉,無錫的巡塘古鎮大概是最有味道的。她坐落在巡塘河畔,這里大多是民國時期的建筑。沿慢行道晨跑時經過這里,就仿佛穿過時光長廊,回到了那個時代。
進入古鎮,目之所及,是那一叢叢盤曲而上的結香樹,花朵猶如一個個光球綴于枝間。再近些,便看見了疏疏密密的枝葉之間露出輪廓的古建筑。
沿著青石板小路向前走,便來到了曾經的鬧市街。從前的熙熙攘攘已不再,但安靜的集市仍然情調滿滿。古樸的木門上,掛著已被如水的時光沖出銹跡的鐵環,房子在保留著原有裝飾的基礎下,大多改造成了小食店、紀念品店。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坐在沿河的木桌邊,或是點上一碗豆腐花,或是泡上一壺江南好茶。伴著垂柳,閉上眼睛,眼前就會浮現出如水墨畫般的江南之景,耳畔便能聽見一草一木的呢喃細語,這時,你會忘了煩惱,忘了時間,忘了歸家,投入這古韻滿滿的水鄉懷抱。
繼續向前,是巡塘橋。橋沒有欄桿,古樸、自然。河水像一面鏡子,反射著陽光,化作千萬金黃亮點。河邊還泊著三兩艘小船,漁網攤開晾曬著,櫓橫放船頭,也不知是否還會有人使用,但那撲面而來的漁家氣息和“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已著實讓人陶醉。情不自禁便會想象自己乘著小船,泛舟于河上,享受這清新慢調的水鄉韻味。
過了橋,安靜了許多,大概是來到了曾經的住宅區,一棟棟都是兩層高的小樓。“煙外酒旗低亞”,偶爾還有一兩家酒館穿插其中,時常能看見一兩盞紅紙糊的燈籠掛在屋檐下,一抹亮紅,更是為這白墻黑瓦的江南添上一抹熱情洋溢。
春天時,也許走著走著便下起了小雨,眼前時而朦朧,時而清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哪怕是在雨季獨自在巡塘古鎮散步,也能撿拾起江南那美的印記。
任由心所想,只管向前走吧!水鄉之情沒有盡頭。家鄉無邊春景,古鎮低語柔情。悄悄地,慢慢地,便走入了江南夢境的深處,“沉醉不知歸路”……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三
天氣這么一熱,似乎想把故鄉的春夢趕走,熱氣催著花草樹木一齊往上增長,到處好玩,到處熱鬧,到處有聲有色。我的心靈在悠閑地敲打著,知己與我隨著風兒美妙的音符遨游在鄉村的世界里。熱,像一道神符,使整個村子帶著魔力;風,則像一只溫柔的手,撫摸著傷口。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駐足于小橋邊,弧狀的橋像一條龍,靜靜地橫臥在兩岸。“龍”身下有一條河,緩慢地流水顯得特別地溫柔。她哺乳了河邊的花草樹木,養活了水中的兒女。我蹲坐在橋邊俯視小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了家人的期望,突然間想起了唐太宗的三面鏡子:衣冠鏡,歷史鏡,得失鏡。那是一種多么遙遠的故事!我向河里扔了一塊石頭,“咚”的一聲,波紋慢慢地向外擴展,好像是在暗示我要大膽地探索外面的世界。
知己與我牽手向著延綿曲折的小路漫步。路的兩旁長著金黃色的稻谷,生著飽滿的谷粒,像一張無邊無際的地毯,一片金黃色的豐收景象。一路上,我撫摸花兒,欣賞蜜蜂,指著遠處的山,哼著優美的曲調,沉浸在景觀的歡樂中。順著彎彎曲曲的小徑向上出發,看到了好多漂亮的花兒,望著特殊的小草就伴著舞步上前欣賞,像一只蝴蝶從山腳飛向山頂,頭上雖然冒著汗,但心里愉快輕松。一陣涼風迎面吹來,使人心曠神怡,張開雙臂大聲呼喊,就像大地全部被摟在懷里,舍不得與它分別。環視山頂,青林翠竹。汗猶如水滴,從臉頰邊流下來,于是我坐在松樹下乘涼。抬頭向上望,朵朵白云漂游在藍藍的天空,所謂“酒醒鄉心闊,云晴客思遙。”陽光透過松樹的葉條直射在我的眼睛,我看見了無數的珍珠鑲嵌在葉條邊,閃閃發光。
等到我站起來伸懶腰的時候,突然間覺得時間如流水般流逝的飛快。晚霞出來了,一朵朵暗紅的霞兒懸掛在天邊,我指著紅霞,暗暗的贊美,心里興奮得像一朵開了的花。環視鄉村周圍,一座座高山環繞著我們的村子,像一個個高大的士兵守著鄉村。日日夜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我們感覺到冬暖夏涼。
夜幕降臨了,我們不得不踏上歸家的小路,再一次感受傍晚的美景,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猶如給弱小的心靈披上了一件御寒衣。
鄉村,一幅天然美麗的風景畫,賦予了我們點點滴滴的愛。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四
在祖國南疆,有這樣一片神奇的熱土: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馬可波羅稱它為“迪云州”,并贊美這里的瓷器“既多且美”,這就是我的故鄉——瓷都德化。她旖旎的山川和古老的文化是一幅迷人的畫卷,一部優美的史詩。
我愛你,故鄉的山!巍峨的戴云山,它是那樣的雄深質樸,莊嚴而靜穆。她雖然沒有什么特別新奇的造型好向世人夸耀,但那時常繚繞的云霧,卻給她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面紗,增添了幾許神秘;置身于奇妙的九仙山,那林林總總的石頭造型,讓人恍如步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殿堂;而石牛山的巖石,那雄健的氣勢,那不加掩飾的原色,既是對一種生命狀態的詮釋,更是一首自由奔放的壯歌。
我愛你,故鄉的水!故鄉的溪水沒有黃河雄壯的氣勢大海的波濤滾滾。她是清澈秀明的,淙淙地流淌著,岸邊盡是枝繁葉茂、郁郁蒼蒼的樹林,遮天蔽日,透著無限幽靜雅致。不信,你瞧那美麗迷的浐溪,像一,請保留此標記條長長飛舞的綢帶,從天邊緩緩飄來,把秀麗的德化山城隔成南北兩岸。還有那奇幻無窮,令人魂牽夢縈的岱仙瀑布,她從峻峭的山峰上飛瀉直下,奔流下息,蔚為壯觀,不由令人想起李白的佳句:“飛流直下三千盡,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更愛你,故鄉的人民!那剛毅的山,多情的水,哺育出了勤勞智慧,執著堅強的瓷都人民。千百年前,聰明的德化人便撮土為瓷,以瓷為業,使腳下卑微的泥土變幻成珍奇的藝術。千百年來,瓷都人正是憑著對瓷的崇拜,對瓷的信仰,對瓷的癡迷,使得德化瓷器精口輩出,蜚聲中外。現在,新一代的瓷都人正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精益求精的技法,執著地繼承民族的優秀傳統,追求充滿時代氣息的.創新,把瓷都德化的雕塑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新愛的朋友們,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唱那無愧于時代的新的瓷之歌!
德化瓷都之魂——我們家鄉的希望之魂,我忠心地贊頌您!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五
飲一杯花鳥香,可否送兒還故鄉。——題記
我的家鄉在一個不出名的鎮上,每日每夜,我都可以聽見白云被風吹散的聲音。風將云吹散在林間小路上。我跟上去,落葉將我的腳印掩埋在地底,風調皮地吹起我的衣衫,將果實掛上樹梢。風兒溜走了,溜去了河流上空。我跟上去,潺潺流水陪伴我走向遠方,魚兒親吻河床,深情融入我的心中。夕陽是被風兒趕出來的。魚塘的寂靜遮住了風遠去的身影,木橋上老人的目光,深遠悠長。我順著瞧過去,那是一片田埂。我走過去,禾苗纏上了足尖,漫天的菜花向我招手,農民們彎下的背挺直,枯黃的手溫柔而細膩,映出禾苗生長的模樣。這透明的剪影,這是我的故鄉。
麥田的遠方,是幾十戶人家。我走上去,青石階上碧綠的苔蘚閃閃發光,映出臺階上老館的模樣。系著圍裙的老人捧著熱氣騰騰的陽春面,遞去顧客的桌前。剛過老人腰際的小孫子,眉眼殷殷地吃著雙黃鴨蛋。四處飄香,熱氣飛過了屋頂,它飛到了熱鬧的大街上。執著兒孫的老人漾出花白的笑,頭發上是烏黑的少年;正值芳華的青年們綻開明媚的笑,手上是美好的未來。這熱情的畫面,這是我的故鄉。
熱氣飛到鎮國寺上空,停止了喧嘩。黃色的城墻圍住萬千祈愿,香火氣一下飄揚到上空,信徒目光虔誠,向佛祖訴說著他們的故事。鐘聲驀然響起,一直傳到水波寧靜的高郵湖畔。蘆葦掩住了夕陽,將鐘聲隔絕在天外。一片寂靜,蒲公英在天空飛起,飛向那方的盂城驛。飽含著繾綣的親情,暗藏緊急的軍情。這兒寄放著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愁,這兒送去了盼天盼地君終歸的喜。這埋藏兩千年的秦郵,這兒掩蓋了兩千年的情思。這古樸的畫面,這是我的故鄉。
一塊秦郵董糖,細品故鄉的甜;一碗陽春面,品鑒故鄉的醇;一座文游古臺,故鄉多么古樸;一彎秦郵水,故鄉多么溫柔。
這是我的故鄉,飲一灣秦郵水,可否送兒還故鄉。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六
說起故鄉,就會讓人想起幽靜和諧的農村田園風光,但是我的故鄉卻在成都這繁華的大都市里,我未曾離開過它,當然對它更加眷戀。它雖沒有農村的自然景色,卻承載著我童年滿滿的回憶。
人民南路,就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小區樓下是整齊的商鋪,那些賣建筑材料的小小店鋪里有我童年最好的小伙伴們,小區對面的高架橋下面是“老成都民俗公園”,公園怎么會建在高架橋底下呢?這就是四川人善于利用“咔咔角角”的聰明才智了。這里有許多小石橋,一條小水溝直直的通向盡頭,這些小石橋就架在中間,這些都是仿古代的橋造的。兩旁是各不相同的浮雕,精致立體的成都老街歷史風貌便展現在眼前。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最愛來這里玩,我們當然不懂這些文化建筑是什么,經常把每座橋當成玩“過家家”的道具。“這是‘我家’,那個是‘商場’,等會兒‘媽媽’帶我過來買東西。”一個小伙伴說。其他小伙伴高興地一拍而散,各就各位。“今天這么熱,我們去游泳吧。”我說。“姐姐,我想帶上新買的游泳圈。”那個扮演妹妹的小伙伴說。“拿上吧,別弄丟了!”于是,她滑稽地抓了一把空氣。那時小小的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帶著一群“弟弟妹妹”下到小水溝里,玩的不亦樂乎。
再大一點,我們仍然愛去民俗公園,但是已不是玩“過家家”那樣的游戲了,我們提著小桶拿著小網去民俗公園連著的一片草地玩,那片草地也是人工的,有假山、有小小的河流還有梅花樁,到了春天,也是生機盎然、鳥語花香。那條小河流里有小魚,我們就蹲在梅花樁上耐心地去用小網撈魚,時而大呼小叫,時而歡聲笑語,有時還會故意去碰同伴,把她推到水里。之后用柳枝編花環、爬假山……
如今物是人非,前年我再回去,橋下的小水溝被打通成了汽車掉頭的公路,那片草地的小河被填平用來留更多的地方修新的高架橋,小伙伴也是走的走,散的散。
我看著眼前的景象,怎么也和曾經那個充滿無限趣味的“樂園”聯系不起來,就像是一件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一經破壞打碎,再也拼不起來了,那些碎片在我心里用一根線串連起來,成為一條閃閃發光的記憶項鏈。那是我溫馨的故鄉最寶貴的賜予。
鄉情小作文300字篇七
去過許多城市,也見過許多鄉村。與家鄉總有千萬個相思,但家鄉在人心中,卻又被一種情懷渲染得與別處不同,它就是——鄉情。
——題記
說起鄉音,各地方言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省同縣,語言也有或大或小的差異,所以鄉音往往成了一方的標志。在看到熟悉的人,熟悉的物時,鄉音總是脫口而出。正因為鄉音飽含真情,每每聽到熟悉的語言時,就想起了那一方土地上發生的故事,想起了那一張張親切的面孔。一句簡單的話,就將已經過去許久的事情從記憶里抽出;一聲親切的呼喚,就將時光回溯。鄉音,串起了多少日子,包含著多少回憶啊!即使兩人素不相識,也能憑借它來辨別對方的家鄉,鄉情就在鄉音中生長,茁壯。
莼鱸之思,成了思鄉的代名詞。各地十五各有千秋,在對家鄉的回憶中翻找,你會發現,食物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記憶中的童年,是香甜的,甜的不僅是笑臉,還有瓜果;香的不僅是花朵,還有媽媽做的菜肴。而現代交通便利,想吃到千里之外的一道菜肴并非難事。正如魯迅先生說:兒時在故鄉吃的蔬果,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往后卻都化作了使人思鄉的蠱惑。即使在以后再嘗到了也沒了當時滋味,可記憶中的美味還留存著,讓人時時反芻。記憶中故鄉的食物,總有獨一的美味,它在記憶中形成化學反應,形成未來哄騙我一生的滋味,食物無非就那么幾道,真正讓人懷念的是回憶,是故鄉。而鄉情,就在“莼鱸之思”中,慢慢發酵。
談起鄉情,就不得不提月亮了。一輪明月,記錄了多少往事,又激發了多少思念。無論是還“不識月”的幼年,又或是月下放歌的童年,都往往被月光淋得透明。由此,思緒就飄到故鄉,在兩地望月時,總覺得“月是故鄉明”……于是,鄉情就在月下流淌了。
無論是鄉音、食物,又或是明月,都是鄉情的載體,都是思鄉的依托,所有平凡的事物,都被鄉情染出了別樣的色彩,所以家鄉在我們眼中,總是與眾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