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學生保護環境的事例及圖片篇一
提起環保,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它卻時刻在我們身邊。環境污染這個問題確實不容忽視。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時常可以看到破壞環境的現象。
記得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間小工廠源源不斷地向附近的小河排出一些紅色的污水,頓時間,河水被染成紅色。我心想:這樣的環境,河里的小魚、小蝦等動物還能生存嗎?這樣的水質,如果我們喝了也會生病,甚至會死亡。像這樣的因工業生產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并非少見,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但也許有人說:“我沒有排出污水廢氣,我居住的地方也很好,保護環境根本與我無關。”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就常有破壞環境,我們每天都用大量的塑料袋,紙巾、電池等的物品,浪費大量的水電資源,這無形中都在破壞環境。我們的這些惡習致使臭氧層不斷地受破壞,全世界的氣溫不斷升高,假如有一天,兩極冰川融化,全世界的海面將會升高,有一部分的沿海城市可能會被淹沒。廣東省也是沿海地方自然也有被淹沒的可能。每年的水旱災旱,土地沙漠化,山泥傾瀉等與我們沒有好好保護環境都有關,因此我們應該樹立起一種保護環境的意識。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我有以下幾點小建議:第一點要愛惜能源,不浪費水電資源;第二點要愛護綠化,不亂摘花草,不踐踏草地,不亂砍樹木;第三點不要制造太多廢物,像塑料袋等應盡可能少用;第四點要懂得廢物利用,沒用的報紙、雜志、瓶子等應送到收購站進行廢物回收;第五點要注意環境衛生,不可以隨地吐痰,不能隨地扔垃圾,果皮雜物應放進垃圾箱。以上的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做到,并且應該做到的方法。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它。趕快行動起來吧!
下面是我作的一首詩:
環保詩垃圾不可隨手丟,廢物不可隨處排,綠化不可亂破壞;水電資源要珍惜;廢物利用要懂得;花草樹木多種植;攜手共建好家園;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中學生保護環境的事例及圖片篇二
導語: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人類的母親。更是我們得以生存的唯一的星球。所以我們要注重地球的環境保護。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保護環境手抄報圖片,歡迎閱讀!
放眼望去,有的只是凹凸的地皮,大片大片的樹林遭人砍伐,變成人們生活上的木制品。人們只為一己私利,使成群的動物流離失所,奔向它方。這并不是虛假的幻想,這是血淋淋的事實。
曾幾何時,世界上大批的動植物遭到滅絕,還有許許多多的動植物瀕臨滅絕,這都是為什么?這都是因為人類亂伐樹木,破壞了生態環境,這才是根本原因。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堿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據估計,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約為230億噸/年。
有人認為酸雨是一場無聲無息的危機,而且是有史以來沖擊我們最嚴重的環境威脅,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這并非危言聳聽。隨著工業化和能源消費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們進入空氣中,經過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赤潮雖然自古就有,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水體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我國自1933年首次報道以來,至1994年共有194次較大規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則有157起。石油類污染對水質和水生生物有相當大的危害。漂浮在水面上的油類可迅速擴散,形成油膜,阻礙水面與空氣接觸,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油類含有多環芳烴致癌物質,可經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人體健康。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產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產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短期接觸二氧化硫濃度為0.5毫克/立方米空氣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濃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 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惡化。長期接觸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空氣的人群呼吸系統病癥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房屋建筑、棉紡化纖織品、皮革紙張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蝕,剝落、褪色而損壞。還可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死。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中學生保護環境的事例及圖片篇三
1、讓地球媽媽永遠年輕美麗。
2、推動全員品質活動,提高全員工作士氣
3、同心關愛自然容顏,攜手描繪美好河山
4、退耕還林還草,保護生態環境
5、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氣氛融洽,工作規范;提升品質,安全保證
6、花兒以花香回報我們,我們只需腳下留情。
7、留住草的美,體現你的美。
8、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
9、善待綠色生命,等于保護自己。
10、讓綠色看得見,讓綠色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