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汽車配氣機構實驗報告 汽車配氣機構的拆裝實訓報告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辛苦啦!
我是xx號考生,我所學的專業是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現申請的是中職汽修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汽車發動機配氣機構的拆裝》,我將從五個方面完成我的說課:一是說教材、二是說教法、三是說學法、四是說教學過程、五是說教學反思。本課程教學地點:校汽車實訓車間,計劃用3課時完成教學。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三章第二節,由孔憲峰主編。本書體現“講做合一”、“邊學邊做”。
學情分析: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是理論夠用、注重操作技能的提升,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存在差異、依賴性強、學習主動性差,所以在組織教學時要因材施教、耐心的講解才能達到我們設定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技能人才。根據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熟悉配氣機構的原理、結構及工作過程。能力目標 熟練掌握汽車配氣機構的拆裝。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善于動手,勤于動腦的學習習慣,造就團隊合作的互助精神和生產實訓中的安全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為汽車配氣機構的拆裝要點。教學難點為不同汽車配氣機構拆裝的掌握。
二、說教法
在實訓課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和“講做合一”的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
三、說學法
1、創設工作情境。通過填寫評分作業表單,使學生主動參與實踐。
2、分組練習。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合理的分組放置,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規范,使他們在學中練,在練中學。
3、安全教育。根據該課題的實際操作情形,其安全教育的重點放在:
(1)工具的使用規范。(2)學生的人身安全。(3)評分作業表單如實評分。
四、教學過程
(一)操作示范(教師操作演練)在實訓車間放置4臺發動機及發動機翻轉支架,四套發動機拆裝工具。老師在其中一臺發動機上作拆裝演示,以283mt發動機為例來進行演示,所有學生都圍在老師的旁邊觀看操作。
1、首先拆下張緊器固定螺栓、拆掉張緊器,然后拆汽缸蓋罩螺栓,注意密封圈的保護;
2、拆下凸輪軸總成,在拆裝時要注意凸輪軸軸瓦的配對,做好標記以至于安裝時順序才不會打亂;
3、拆下汽缸蓋總成,在拆卸螺栓時應從發動機四周對角螺栓開始,分幾次擰松,安裝時亦然;
4、拆下挺柱(注意挺柱序號與缸數序號對應做好標記)
5、用專用工作拆下氣門組件。(注意專用工具的使用操作規范)(二)學生實訓操作
1、分組、分角色訓練,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分組課前已分好)
2、實操訓練工位共32人,細分4組、每組8人。
3、動手操作2人、評分2人、學習汽車配氣機構工作原理與結構知識4人。(經過一套流程后,互換角色進行實訓)
4、根據學生情況,注意學生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作好記錄,隨時糾正其錯誤,并做細致的講解。重復的訓練,以達到學生正確規范操作。
5、學生填寫好作業表單,如實的自評與互評。
(三)板書設計
1、課題《汽車配氣機構的拆裝》在黑板頂端中間。
2、在黑板左上部分把配氣機構的拆裝方法步驟分別列出來,并打出相關的著重符號。
3、在黑板左下端把拆裝的注意事項一一列舉出來。
4、歸納與總結在黑板靠右上部分。
5、布置作業。
五、教學反思
1、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得到加強,獨立操作性得到提高。
2、每個工位學生人數較多,當天的實操課程內容有時不能及時完成,注重沒完成學生的情況。
3、學生的生產安全意識得到加強。
汽車配氣機構實驗報告 汽車配氣機構的拆裝實訓報告篇二
第三章 配氣機構 第一節 概述
一、充氣效率
1、要求:每個氣缸應排氣徹底、進氣充分
2、定義:在進氣過程中,實際進入氣缸內的新鮮空氣或可燃混合氣的質量與理想狀態下充滿氣缸工作客積的新鮮空氣或可燃混合氣的質量之比
3、要求:對于同一發動機而言,充氣效率越高,發動機發出功率越大
4、影響充氣效率因素:進氣溫度、進氣阻力
二、配氣機構的布置型式
1、氣門頂置或配氣機構
(1)組成:氣門、氣門座、氣門彈簧、氣門導管、搖臂、搖臂軸、推桿、挺桿、凸輪軸
(2)工作過程:曲軸轉兩圈,凸輪軸轉一周2、氣門側置或配氣機構
三、凸輪軸的布置型式
1、下置式凸輪軸 (1)凸輪軸位置
(2)特點:傳動簡單、采用齒輪傳動
2、中置式凸輪軸
(1)位置:位于缸體上部
(2)特點:曲軸與凸輪軸之間較遠,需要中間輪
3、上置式凸輪軸
(1)位置:凸輪軸在氣缸蓋上
(2)特點:中間傳動少,適用于高速發動機
四、凸輪軸的傳動方式
1、齒輪傳動
(1)優點:傳動可靠平穩、噪音小(2)缺點:體積較大
2、鏈條傳動
(1)優點:距離長、傳力較大(2)缺點:易磨損松曠發響
3、正時齒帶傳動
(1)優點:傳力距離長、噪音非常小(2)缺點:使用壽命短、要定期更換 氣門數及排列方式
1、氣門數 (1)兩氣門(2)三氣門(3)四氣門(4)五氣門
2、排列方式
(1)兩氣門排列方式(2)三氣門排列方式(3)四氣門排列方式(4)五氣門排列方式
六、氣門間隙
1、定義:氣門在全閉時尾端與其距離
2、作用:保證氣門能完全關閉
3、要求:不能過大過小
4、特列:液力挺柱不需氣門間隙 第二節
配氣相位
一、配氣相位
1、定義:用曲軸轉角表示進、排氣門實際開閉時刻和持續時間
2、配氣相位圖的定義:用曲拐的位置在曲軸轉角圖上表示氣門開閉時刻及持續時間
3、理論要求
進排氣時間各上曲軸轉角180° 因時間太短,造成進排氣不充分
4、實際改進方法
(1)延長進、排氣時間,既進排氣門的早開遲閉
(2)達到目的:改善進、排氣狀況,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動力性
二、進氣門的進氣相位
1、進氣提前角
(1)定義:從進氣門開始開啟到活塞上移到上止點所對應的曲軸轉角(2)目的:減小進氣阻力
2、進氣遲后角
(1)定義:多下止點到進氣門關閉所對應的曲軸轉角(2)目的:利用氣流慣性和壓力差繼續進氣
三、排氣門的配氣相位
1、排氣提前角
(1)定義:排氣門在活塞到達下止點之前所對應的曲軸轉角()(2)目的:使排氣迅速干凈
2、排氣遲后角
(1)定義:排氣門在活塞到達上止點后才關閉所對應的曲軸轉角(2)目的:用利廢氣流動慣性繼續排氣
四、氣門重疊
1、定義:在某段時間內,進排氣門同時開啟的現象
2、影響:選擇適當氣門重疊角,有利于廢氣的排出,混合氣的進入
3、要求:轉速越高,氣門重疊角越大 第三節
配氣機構的主要零配件
配氣機構的組成:氣門組、氣門傳動組
一、氣門組
1、氣門
(1)組成:頭部、桿部(2)氣門頭部:
a、作用:與氣門座配合,按配氣相位要求開、閉 b、工作條件:高溫、高壓、沖擊力作用 c、要求:耐熱、耐磨 d、材料:采用耐熱合金鋼 e、形狀:平頂、凹頂、凸頂
f、氣門錐角:氣門頭部工作面與氣門頂的夾角稱為氣門錐角,有45°、30°兩種
g、氣門頭部工作面:與氣門座接觸面 h、氣門頭部直徑:進大、排小(3)氣門桿部
a、作用:保證氣門做直線運動 b、工作條件:高速往復運動潤滑差 c、要求:精度高、耐磨性好
2、氣門導管
(1)作用:導向保證氣門直線運動,并有散熱作用(2)材料:粉末冶金
(3)安裝:與缸蓋過盈配合3、氣門座
(1)定義:缸蓋上與氣門錐面配合的部位(2)作用:與氣門錐面配合起密封作用(3)材料:耐熱合金鑄鐵(4)要求:耐熱、耐磨
(5)安裝:與缸蓋過盈配合或與缸蓋制成一個整體
4、氣門彈簧
(1)作用:保證氣門關閉時,氣門能緊緊壓在氣門座上,保證其密封(2)材料:彈簧鋼
(3)安裝:在缸蓋與氣門桿尾端彈簧座上
5、氣門的自動旋轉機構
二、氣門傳動組
1、作用:使氣門按發動機配氣相位規定的時刻及時開閉,并保證規定的開啟時間和開啟高度
2、凸輪軸
(1)組成:凸輪、凸輪軸軸頸、偏心輪、驅動齒輪
(2)要求:凸輪表面要耐磨、凸輪軸要有足夠的韌性和剛度(3)結構:各缸的進排氣凸輪的位置決定了各缸的工作順序(4)凸輪軸的支承:通過凸輪軸軸承安裝在缸體或缸蓋上(5)凸輪軸的軸向定位:
a、軸向定位:調節隔圈止推板 b、軸向間隙的調整
3、挺桿
(1)作用:將凸輪的旋轉運動變為氣門的往復運動(2)分類:普通挺柱、液體挺柱(3)普通挺桿:有筒式和液輪式(4)液力挺柱
a、優點:氣門間隙自動調整 b、結構:
c、工作原理:用有壓力的機油調節挺柱的高度
4、推桿
(1)作用:將把桿的力傳給搖臂(2)結構:空心鋼桿或鋁桿
5、搖臂總成(1)作用:將推桿的力改變方向
(2)組成:搖臂、搖臂軸、搖臂軸支架第四節
可變進氣系統目的:解決發動機高速動力性和中小負荷經濟性的矛盾
一、多氣門分段進氣系統
1、結構:
(1)采用主副兩個進氣門(2)主進氣門上有螺旋進氣道
2、工作過程
(1)低速時,主氣門工作
(2)高速時,主副氣門同時工作獲得較大的進氣通道
二、雙進氣管分段工作進氣系統
1、結構:有主副兩個進氣管
2、工作過程:
(1)中小負荷時,僅副進氣管打開(2)大負荷時,主副進氣管同時打開
三、進氣管長度及面積可變進氣系統
1、有兩個進氣管:一個細而長,另一個短而粗
2、工作過程:
(1)中小負荷時,使用細而長的進氣管(2)大負荷時,使用短而粗的進氣管
四、配氣相位可變進氣系統
1、結構:凸輪軸帶輪與軸之間用螺旋形花鍵相連接
2、工作過程:
(1)原理:由油壓帶動活塞控制帶輪與軸之間的相對角度(2)過程:
a、中低速時,活塞不動,早開遲閉,角較小 b、高速時,活塞工作,早開遲閉,角較大
五、氣門定時和升程可變進氣系統
1、結構:采用一根凸輪軸上設計兩種不同定時和升程的凸輪,且利用油壓進行切換
2、過程:
(1)低速時,只有主副搖臂工作
(2)高速時,主副搖臂、中間搖臂同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