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對書籍的一種感情的延續和表達方式,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可以更好地與書中的人物和情節產生共鳴和情感上的共振。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一些熱門圖書的讀后感,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閱讀的樂趣和收獲。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一
《習慣與自然》主要講述了一頭小象從小習慣了被鐵鏈栓著,長大后就再也不掙脫鐵鏈了;一位馴虎師一直給老虎吃素,因此他認為老虎不會再吃人,當他摔倒以后,就讓老虎舔凈他留在地上的血;老虎舔到了血的味道,又恢復了野性。最終將訓虎師給吃了。
其實那頭大象不是掙脫不了鐵鏈,而是習慣讓他不想再去掙脫,所以,當它有能力去掙脫鐵鏈時,它也不去掙扎了。就比如我們班上的.一些同學,本來有能力成為優等生,可就是因為有一條“差生的鐵鏈”拴住他們,他們習慣了,覺得自己就是差生了。這些所謂的差生就像那頭已經長大,卻總認為自己力氣還很小的大象,習慣讓他們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那位馴虎師不知道事情會怎樣發展變化,以習慣的眼光看待問題,結果白白丟了自己的性命。老虎吃素就不會吃人,就會失去野性,這個想法看起來是對的,可馴虎師沒想到一只再溫順的老虎在舔了血后,野性也會迅速恢復。
我們每個人不能因為習慣而一成不變,要看到事物的發展變化。如果總讓自己的習慣支配自己的行為,就會產生不好的結果。不要讓習慣束縛了自己。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二
我今天讀了一篇短文——《習慣與自然》,它讓我感受很深。
短文講述了一頭大象因從小習慣了被鏈子拴住,長大以后再也不會掙脫鐵鏈了;一位馴虎師一直給老虎吃素,就認為老虎不會吃人,當他摔倒以后,讓老虎舔干地上的血,結果老虎有了野性,最終將訓虎師吃了。
其實,那頭大象不是掙脫不了鐵鏈,而是習慣讓它不再去掙扎。就比如我們班上一些同學本來是有能力成為優秀學生的,可就是因為有一條“差生的鏈子”拴住他們,他們習慣了,認為自己就是個差生了。
那位馴虎師也是這樣的,不知道事物是會發展變化的,以習慣的眼光看待問題,結果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老虎吃素就不會吃人,就會失去野性,這個想法吃起來并沒有錯。可馴虎師沒想到一頭再溫馴的老虎舔到血后,野性也會迅速恢復。
我們每個人不能因為習慣而一成不變,要看到事物的發展變化,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不要讓習慣束縛了自己。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三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對于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如果我們能有“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養成適合自己的習慣,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為自己所用。閱讀的本質不是我們“看過了”,而是努力的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進行嘗試,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使自己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職場精英。
原則:其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原則是普遍、永恒、不證自明的,親歷了人類歷史的每一個持久繁榮的社會,是自然法則。
由內而外:內指內在、內心,原則的運用離不開心的修煉、心的覺察、品德的修煉,挖掘內在的力量;和內的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顯得微不足道。
思維定式:思維定式人們指對事的看法,即人們的觀念。但我們的觀念常常是習慣的觀念,有時我們花點時間去想想我們一件事是基于一個什么樣的觀念去處理時,會發現我們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們需要根據環境“更新”自己的觀念,甚至是“挑剔”自己的觀念——自省。
拿積極主動的運用過程來說:積極主動是為自己負責,看到這句話你腦袋里可能還有不少疑云:“啥叫積極主動?如何積極主動?”有人這么解釋,我挺認可:“積極主動就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想法去選擇如何做事情,同時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主觀意愿很敏銳和確定。比如:“有人就說了,我哪有這個本事,做自己喜歡的事,領導不給我這個機會……”,好似都是別人的原因讓你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忽略了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或者自己想辦法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從自己出發,主動創造。
即使你認可這句話了,到你能做到也還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允許自己有一個過程,隨著自己的感覺走,不求一步到位,這個過程比做到本身更重要和更有意義,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其它習慣也都是這樣,離不開內心的修煉、覺察,品德的修煉,人生信念的建立,原離不開過程,過程比做到本身更重要和更有意義,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a、第二個習慣的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a、想寫一份我自己的使命宣言,以及生活中我的角色和目標;
b、我想與家人共同建立一份使命宣言。
b、第四個習慣的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
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獲。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四
假期我讀了《壞習慣請走開》,深受啟發和感動。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小熊。小熊有一個懶惰的壞習慣。一次爸爸去出差了,只有小熊和媽媽在家,家里有很多事,媽媽需要小熊幫忙,可每次媽媽叫小熊做事情,小熊都說:“我沒聽到。”媽媽每天忙來忙去,最后病倒了。可是小熊依舊很懶惰。原來干凈的屋子現在落了很多灰塵;原來小熊可以穿干凈的`衣服,現在媽媽病了,洗不起了,小熊穿的都是臟衣服了;原來和小熊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們,都嫌小熊太臟,不愿和小熊玩了。懶情讓小熊一事無成,看起來很糟糕。
熊爸爸出差依舊沒回來,熊媽媽依舊病著,只能躺在床上,小熊心里難過了,它想:都是因為我太懶了,沒替媽媽分擔家務,媽媽才會累得病倒了,看來我真應該改變自己,做一個勤勞的孩子。于是小熊學著洗衣服、掃地,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它還學著做飯給媽媽吃,學著照顧媽媽。在它的照顧下,媽媽的病也漸漸好了,大家都夸小熊是個勤勞懂事的好孩子。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每人都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但是如果你有了壞習慣,就要快點改正,不然大家就會不喜歡你,不愿意和你交往,同時還會影響你的學習和成長,讓爸爸媽媽為你操心。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壞習慣時,一定要把它請走,這樣我們才會越變越優秀。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五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于將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于習慣(他已經習慣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六
你是否認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懶惰、拖延和浪費時間的“壞習慣”?是否發現自己總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數計劃都難以最終執行、不了了之?縱然年復一年地制定newyearresolution(新年決心/計劃),那些表過決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現,等待被完成。
我曾經聽朋友轉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經歷。想擁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鍛煉的過程中會失去信心,難以堅持,最后,健身這樣短期內成效不明顯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很典型的兩個故事是,有的人因為辦了卡,為了不浪費,終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開卡時到健身館一兩次,卡快過期時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時候都沒能鼓起勇氣去做這樣的難事。
“懶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個事事勤奮的人,他需調動整個生命系統支持無論巨細的計劃/目標/任務,其實也只會過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實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堅韌、毅力足的人,畢竟是少數。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無成嗎?百里走,可能是比較艱巨的任務,對于其他并不要求時限、也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有無什么方法途徑可供參考呢?《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認的是,健身上難堅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對堅持了更久。在開始微習慣策略之前,還要回答兩個先決問題。一個是我真的希望達成這個目標嗎?我真的熱愛這件事嗎?這需要相對明確的回答,不然,隨著堅持的難度增加,熱情消退,會很快或極輕易放棄這個目標。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嗎?如果是的話,即使做不到不受影響,也要體認到自身的狀況。
需知,正常情況下,人幾乎不可能一夜之間改造自己擁有強大意志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壞習慣”。本書作者憑借著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習慣策略:任務量小到不會猶豫、但需堅持并養成習慣,最后“習慣成自然”,自己樂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務。
習慣的力量,已經被心理學家、教育專家所認識。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都有關于養成習慣的課。那些從小養成了刷牙、洗手等好習慣的小朋友,將終生受益于這樣的“習以為常的動作”。微習慣的妙處在于,設定一個量比較小的目標,每天執行,克服“猶豫”的危險,先從“不排斥”開始,最終形成習慣。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從18天到254天不等。對比下現在多數人都有的早晚兩次刷牙習慣,我們其實到點了想都沒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異味清除,心里高興(適當精神鼓勵/酬賞)。哪天實在忙錯過了刷牙,也會惴惴不安,怕呼氣影響與他人的近距離溝通。在其他事上,如能養成習慣,最后“不做都難受”,那么微習慣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這真是普通人的法寶,希望大家親驗,原書有原理和過程的詳細闡述,值得參考。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七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他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葉圣陶專門寫過《習慣成自然》等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寫于20世紀40年代,但至今讀來倍感親切,文中所闡述的主要思想對當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仍不乏啟示意義。
他認為,要養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他以常見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他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個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個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個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個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這樣,我們“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我們的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
“習慣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葉圣陶先生認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他進而指出,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因此,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葉圣陶認為,“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個學生如果生活、衛生習慣好,就有益于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成績。總之,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
向德榮先生的博文《習慣成自然》讀后獲益匪淺,撰此小文,作讀后感,與博友、q友交流,共勉。
《習慣成自然》僅有700來字,但卻把人們的行為習慣的產生與形成、特點與作用、培養與改變以及人的思想、行為、習慣、性格、命運之間的相互關系闡述得明明白白。真乃令人佩服之至。
“習慣成自然”是我青年時期就開始關注和踐行的一個人生命題。在河南省焦作中學讀書時,為了與同學們一起養成好習慣,避免和克服壞習慣,作為年級團支部書記,我曾在教室的黑板上抄寫:“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自然,自然日久成品質”,警示大家,并盡力提倡晨長跑,晚散步;坐立走,要正直;當日課,當日完等行為習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現役時期,一切行動都按照三大條例(《內務條例》、《隊列條例》、《紀律條例》)進行,機務工作按《技術操作規程》進行。但是,自由活動時間和日常生活中,還是有個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問題。當時,我和河南籍的兩位戰友,約法三章:一是不抽煙;二是不說臟話;三是不蹉跎歲月,自主掌握的時間學文化科學知識,不消耗在牌桌上。約法三章成為習慣,一直堅持至今。退休后,幾度在自學考試輔導班、成人教育脫產班、國際合作教育、武術職業教育、成教專科與自考本科套讀等院校,做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我執著地提倡養成大學生的行為習慣,這就是:學習自主、時間自控、途徑自選、心理自調、法紀自律、交往自謙、生活自理,還適時將“給你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種行動;給你一種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給你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給你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的。
名言。
推薦給同學們啟發大家培養良好習慣矯正不良習慣完成學業陶冶性格收獲好的命運。
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任務是培養品學兼優建設人才,言教是教師的職業責任,身教是教師的本質要求。基于這一理念,執教53年來,我嚴于律己,躬身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行為習慣。這就是:
對于工作,敢、干、甘。即敢干、實干、甘心干。
對于困難,韌、忍、認。即堅韌、忍讓、認規律。
對于人際,誠、信、實。即心誠、守信、講實在。
對于待遇,清、平、樂。即清貧、平淡、永樂觀。
在身體保健方面,
勞逸結合,勞為本;。
葷素無忌,素為本;。
喜怒適度,喜為本;。
節制嗜好,拒為本。
形成了自己的個人形象:好學、善思、勤耕、擇善、拒惡、律己、謙和、容人。
我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提起培養習慣問題,讓孩子養成某種好的習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十分推崇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我們的生活與教育中,習慣成了一種神秘的支配力量,有時促使你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項任務。好的習慣比如睡覺時看三十分鐘的書,如廁時看一會兒書,醒來時聽一會兒歌曲等等,把流逝的時間用在了刀口中,一生積累下來的時間就是人人所不見的半輩子,這個無窮大的時間令人咋舌。又比如一個壞的習慣可以積羽沉舟,把一個人的品德搞壞了,讓人瞧不起:隨地吐痰,這種壞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肯定是平時太不注意導致的一個壞習慣;又如,一個人煙癮很重,這與他的心境有時不好,又喜歡在道上與朋友呑云吐霧,等等,不一而足。
我的成材觀是十分看重習慣的培養的,習慣成就未來,習慣決定命運,一切成功和失敗與習慣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說我家的長女學習不好,就是因為習慣沒有培養好,這是我們家長的責任,現在要改變她的一些習慣,太難了。同樣,令我欣慰的小子能夠做一件事象一件事,學的功夫頗深,與習慣的培養有很大的關系。經常去爬山,睡覺時聽。
唐詩。
醒來時聽歌曲,上學前看富蘭克林學美語,放學后看三l英語成了他每天所必需的學習快餐。兩相對比,使我覺得葉圣陶先生說得太好了,習慣成自然,我們要追求的就是這種自然之道。
女兒考上大學后,很多朋友同事在向我祝賀的同時都會發出感嘆:“看看你家女兒多乖、聽話有禮貌、學習好長得又好又考上了重點學校。。。。你怎么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快介紹經驗!”每當這時我都是呵呵一笑:“優秀談不上只是合格而已,”說真心話不是我故意在拿姿態,這是我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孩子有了好的習慣才會養成好的習性,有好的習性慢慢就會有好的品行,有好的品行才會有好的品質。如此良性循環下去我想孩子就是走上社會以后做人做事也不會叫人有微詞的。
我有一同事又一個班次相互共事了有6——7年了,彼此的孩子也算是看著長大的,每當大家在談論孩子時她都會抱怨自己怎么養了個如此不聽話讓人不省心的兒子!讓她頭疼不已。
(那時還是子弟小學)給它孩子拿這拿那。我有時就會借機說她:這樣的毛病你不能慣他,學生學習的工具都不知道帶回家還上什么學?你一定要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病,否則的話有你累的和生氣的時候,可同事說“唉!沒辦法習慣了。”我呢只能心里在嘆息!“唉!習慣也是你給他養成的”!
孩子上了初中應該說大了有改進吧?可依然如故,經常是家長被叫到學校老師的辦公室,然后灰頭灰臉的回來在孩子面前大發雷霆,上班時又會因為孩子唉聲嘆氣。我聽后都無話可說!:我倆一個班,每天上班時孩子放學后你就看吧她那個忙啊,給孩子這個同學打電話那個同學打電話幫她兒子問每天要完成的的各項作業!我有時看不下去就會說她“喂!你搞錯沒有?上學記作業是孩子份內的事,怎么這個你都要包攬?你不累誰累?她呢無奈的回答我“沒辦法,習慣了,不給他問,他就不寫,我們家長又要被叫到學要去,在那么多老師的辦公室里被訓斥真的很丟人。只能這樣了!”我在嘆息一聲再無話可說,心里很可憐她這當母親的。想想怎么會有你這樣當母親的?如此下去丟人的還在后面!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兩口子都被請到了學校,老師說她孩子請病假了,一星期都沒來上課了。他們兩人還異口同聲地說“沒有啊天天都早上背著書包走,下午背著書包回家啊?晚上還在寫作業呢?老師讓她回去好好問問到底怎么回事。孩子又讓家長沒了臉面,她那個氣啊!我只能在同情她的同時又感嘆:習慣成自然了,當時你慣他時用了多少勁,現在想要改過來就要費多大的力!否者的以后這毛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我給她講了關于我孩子的事。
我女兒在小學時,有一次星期五下午放學回來要出去玩,我規定了時間。孩子回來時晚了半個小時我當時沒說她,她也自覺就去寫作業了,寫的時候突然她說了一句“我靠”我當時沖過去就一巴掌,打在女兒的嘴上,女兒立馬就大哭反問我為何打她?我說你剛才說的什么?是一個女孩子能說的話嗎?她說不知道但同學們都這樣說都覺得很酷,她也覺得好玩就隨口在寫錯題時學同學說了。我告訴她那是臟話不是一個女孩子能說得出口的臟話,還有你今天不守時,這兩點就是打你的理由!知道嗎,習慣成自然,如果不該掉這兩點以后慢慢就影響你的生活。女兒似懂非懂的不哭了。不過后面再沒聽到她說臟話,做事也很守時。其實孩子在不經意間說了做了,作為家長發現了一定要及時讓該掉,糾正過來。否則的話“習慣成自然,時間長了想改都很難!
說句不中聽的話孩子的很多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身為父母是孩子最近最好的老師,有些習慣出于愛孩子給孩子養成的,孩子就是一棵小苗,需要家長澆灌(教管)和培育教養才能長成型,如果不教不管,壞習慣成自然后果可想而知!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八
在今天,我讀了習慣與自然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說在泰國,人們用鐵鏈把小象拴住,小象無法掙脫鐵鏈,因而習慣成了自然,長大后也不去試圖掙脫鐵鏈了。同樣,也有一個馴虎師因為習慣相信自己的老虎吃素,后來就被自己的`老虎吃了。
讀完這篇故事,就想起我自己,我從小寫字就不認真,許多字都不按正確的筆畫順序拼湊而成的。到了五年級時,有一次考試。我因為寫字不端正,竟扣了清潔分。到了這時,我才明白書寫不認真的后果。于是,我便下定決心要改了這個壞習慣。但是習慣成了自然,連一、二年級小朋友都能寫端正的字,我卻一直改變不了這個壞習慣。我現在只能天天練字,才能使我的字端正一些。
今天,我讀了這篇故事后,我明白了我們不能讓一些壞習慣成為自然。我們必須得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不能讓他們成為我們學習道路中的絆腳石。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九
自從小學時起,我們就知道1+1=2,不曾否認它,于是把認定1+1=2當成一個習慣。我們的長期以來形成了循規蹈矩的模式,制約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從來沒有人想過或問過1+1是否大于2,是否不等于2。因為他們覺得別人教的一定是對的,而且已經養成了習慣。
我們切蘋果總是習慣豎著切。我們呢沒有人斜著切過或橫著切過,因為我們切蘋果的動作已經成為習慣,沒有人去打破傳統去橫著切,更不可能發現蘋果了藏著的星星。
當習慣成自然時,你就會止步不前,除非你有爬出習慣的圈子,才會懂得不斷創新。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
短文講述了一頭大象因從小習慣了被鏈子拴住,長大以后再也不會掙脫鐵鏈了;一位馴虎師一直給老虎吃素,就認為老虎不會吃人,當他摔倒以后,讓老虎舔干地上的血,結果老虎有了野性,最終將訓虎師吃了。
其實,那頭大象不是掙脫不了鐵鏈,而是習慣讓它不再去掙扎。就比如我們班上一些同學本來是有能力成為優秀學生的,可就是因為有一條“差生的鏈子”拴住他們,他們習慣了,認為自己就是個差生了。
那位馴虎師也是這樣的,不知道事物是會發展變化的,以習慣的眼光看待問題,結果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老虎吃素就不會吃人,就會失去野性,這個想法吃起來并沒有錯。可馴虎師沒想到一頭再溫馴的.老虎舔到血后,野性也會迅速恢復。
我們每個人不能因為習慣而一成不變,要看到事物的發展變化,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不要讓習慣束縛了自己。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一
最近,我讀了《青少年受益一生的習慣培養》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啊!
其中有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樹林邊,讓他們各自沿著一行果樹,摘一枚最滿意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做第二次選擇。選完后,蘇格拉底問他們是否選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一個學生說:“我走進果林就摘了一個滿意的果子,后來發現還有很多更大更好的果子。”另一個學生說:“我走進果林也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走到林子盡頭,才發現第一次看到的.果子才是最滿意的。”
其實生活中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記得在一次運動會中,我的強項——跳遠人數已滿,只能選擇不太擅長的60米短跑項目,我每天堅持訓練。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居然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正是這次選擇,讓我發覺了蘊含的跑步潛力,這或許也是一種“所得”吧!一旦你做出選擇,在失去的同時,也會獲得許多。
我們作為學生,選擇了學習,就不要后悔。雖然學習不會一帆風順,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對個人而言,是為了積累“我錯過了太陽,但不會哭泣,因為那樣我將錯過星星和月亮。”沒錯,失去的我們永遠無法挽回,不如抓住眼前的一切,珍惜現在,讓“星星和月亮”發射出像“太陽”那樣的光芒。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失去“太陽”而苦惱。如果錯過“星星和月亮”,我們的生命將再也不會有歌聲和歡笑。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二
“魔法鑰匙……咒語……,魔法鑰匙……咒語……”正深深地吸引著我。此時,我正捧著這本《我有好多好習慣》讀的津津有味,書中介紹了好多自我養成好習慣的小故事,每個故事后的“成長小魔棒”,更是令我回味反思。
“習慣成自然”這篇小故事,我個性喜歡,每讀完一次都仿佛自己增強了“習慣成自然”的魔力。
反思自己,從呱呱墜地到此刻,已十歲有余。自己感覺到已經慢慢地養成了一些習慣。有時爸爸媽媽指出的一些壞習慣,想改真的很難。而勤奮好學的習慣,也使我獲得了好多榮譽。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成自然”真的會影響以后,改掉更會花費九牛二虎之力。這時,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在小時候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決定了我每一天的行為和生活,周而復始,最終的結果是習慣影響了人的一生。
所以,我必須要養成好習慣。因為從小培養好習慣容易,而未來的我,將會在好習慣的孕育下,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出色的人,一個杰出的人,夢想著未來的我,我就更堅定了養成“好習慣成自然”的決心。
親愛的伙伴們,在生命的花園里,一個好習慣,像漸漸長大的樹苗,回報你的是甜蜜的果實。一個壞習慣,像一株多刺的蒺藜,帶給你的是無盡的煩惱。好習慣,一輩子!讓我們養成好習慣,成長為未來優秀的人材。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習慣》。主要講述了卡羅爾經常給他的鄰居送餡餅,一開始,卡羅爾的鄰居對卡羅爾的善舉心存感激,過了幾次后就覺得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最后,他因為卡羅爾工作忙,沒給他送餡餅而大喊大叫。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史密斯夫人說:“你的鄰居并沒有義務給你做餡餅,你卻把它當做理所當然的事,這太不應該了。你應該禮尚往來,也給卡羅爾送一些禮物。這樣,你們的鄰里關系才會變得融洽,和睦。”
讀完了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為,我開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過這樣的事,爸爸媽媽起早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為我們掙錢,下班還要給我做飯,晚上還要給我輔導作業,周末還要送我上特長班。剛開始,我還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來,我把這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開始向爸爸媽媽發脾氣,有時候媽媽讓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時,我就大發雷霆,現在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以后要對爸爸媽媽心存感激,長大以后報答爸爸媽媽。
有感激到抱怨,也許這個過程并不漫長,但是,我們還是意識不到當中的變化。以后我要對別人的善舉知恩圖報。做一個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人。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四
這本《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它主要就是講七個可以改變自己的好習慣。里面的七句話我都很喜歡。“別指望誰能推著你走”如果自己不肯向前走,那誰又會推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愿望的原則。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挫折,如果我們只是在原地等待,找借口或者自己在那抱怨,我們就會比別人慢一步,讓別人搶先。這樣我們就會離成功很遙遠。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自主選擇應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他們致力于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范圍和影響范圍。
習慣二:“忠誠于自己的人生計劃”我們還小,在人生的道路上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我們要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擁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確立目標后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并把事情做對。這是成為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習慣三:“要事第一選擇當前該做的事”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就是你覺得有價值并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五
老師剛發給我們這本書時,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這四個醒目的大字——習慣制勝,下方寫著:如何成為優等生。這時,我心里就有了一個疑問:單單一本書怎么會讓我們成為優等生呢?但自從我看了則本書后,我明白了,這本書不僅會讓你成為優等生,還會讓你明白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呢。
這本書的作者是劉朔,也許大家對這個名字還很陌生,但他的名字但他的名字早已名揚海外了呢。為什么呢?因為他曾經同時被北大、香x大學、香x科大競相錄取,現就讀于香x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他寫的.書也必定非常值得一看!好了,現在回到主題,來聽聽我的讀后感吧!
這書會叫你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但每個道理的名字都取得很有道理,比如說:好習慣——一生的本錢等。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培養習慣的好招兒中的跟自己“過不去”,就像書中說的,有時我做作業的時候聽見了妹妹玩電腦的聲音,明明心里想著要把這篇作業寫完的,但又想到:就去玩一盤吧!但是一盤玩完后又想再玩一盤,就這樣,一小時就過去了,作業很久都沒做完。最后我按照書中所說的那樣,想辦法約束自己,拿張紙給自己規定今天要做的事情,這樣很快就做完了,就可以節省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這樣就有了一個學習心得:一定要管住自己,想辦法把該干的納入該干的范圍,把該干的興趣盎然地干好,這樣學習效率就變高了,玩的時間就多了。
好了,我的讀后感就結束了,如果你還不夠過癮,那就去看看《習慣制勝》吧!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六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心理健康游戲。游戲可好玩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游戲是同舟共濟,剛上去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到最后只剩下一塊泡沫拼板了。我們互相抱在一起,不讓對方倒下。終于結束了,我問阿姨:“我們贏了嗎?”阿姨說:“你們贏了。”我們立刻歡呼起來。我還用票卷換了一盒飛行棋。
現在有許多的事情影響著我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最近接連發生的校園的慘案、如今的升學壓力……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就讓我們來討論討論小學生的'學習壓力。
我認為應該不要分什么名校,如果說哪個孩子上的是名校,就認為他很好,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而恰恰相反的,如果哪個孩子沒上名校,就認為他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這是肯定的嗎?我們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分子不就是人們心目中從小長大的小天才嗎?而沒擁有知識淵博的人,不也照樣成為英雄嗎?因為有了什么名校,父母都希望我們將來有出息,也不管我們愿不愿、適不適合,給我們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我們小學生的周六、周日已經成了正常的上課時間,讓我們沒有了屬于自己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雙休日也成為了我們小學生痛苦的兩天。好希望不再有什么培訓班,還給我們自己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我們沒有了壓力,學得輕松,成績一定更優秀。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七
今天我讀了《小學生枕邊書—啟發小學生的100個哲理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當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感受很深刻。
故事主要寫了在一次市級三好學生的評選測試中,老師讓優秀的同學們自己動手削鉛筆,并完成答卷。當很多人信心滿懷地走出考場后,卻發現只有幾個人才被評上。原來老師在考場上還出了另一道題:考場走廊上橫臥著笤帚和一些紙團,大多數同學只是視而不見,只有少數幾位同學撿起來放到垃圾桶中。而要求用鉛筆答題中,很多同學將鉛筆碎屑弄得到處都是,只有幾名同學包起了碎屑。所有參加測試的同學這才恍然大悟。
看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人生的考試無處不在,自己如果能培養好的習慣,那么人生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那些學習十分優秀的同學在這次文明素養的測試中卻變得不再“優秀”,這是多么的遺憾!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我覺得很有道理,優秀的人有優秀的習慣,懶惰的人有懶惰的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是在平時的點點滴滴的事情中表現出來的,舉個例子來說,一些同學有隨手亂扔垃圾的'壞習慣,當別人指出來以后而且還很不自覺,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不但破壞了整潔的環境,還是不文明的表現。
如果每個人都能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任何測試中都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優秀成了一種習慣,講文明、樹新風,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越來越好。
習慣與自然讀后感(熱門18篇)篇十八
假期里,認真拜讀了由楊冰主編的《成就一生好習慣》一書。
書中一共講了80種好習慣的培養。這108種好習慣,涵蓋了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如: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勞動習慣、品德習慣、個性習慣……該書不僅有明確的指向性,而且還具體介紹了究竟怎樣培養這些好習慣,具有可操作性。
正如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在序中所說“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習慣對于孩子一生成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一說到習慣,父母們首先想到的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平時也比較注重這兩方面習慣的培養,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好且聽話的好孩子。
但科學家認為,最終能成功的人身上具有特殊的品質,即人格在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對于孩子人格的培養不可忽視。所以,在《成就一生好習慣》一書中,濃墨重彩地講到了個性、品德等習慣的培養。書中指出,應該培養孩子誠實的習慣,養成豁達的性格,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寬容,學會與人溝通,還介紹了怎樣培養孩子精益求精、謙虛謹慎、堅持不懈的習慣……這一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孩子在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功。書中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因為在過去,我盡管也滲透了這些方面的培養,卻沒有它們提高到習慣的高度。
今后,應有意識地從孩子的學習、行為中挖掘教育因素,加強這些方面進行培養,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的孩子,為他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成就一生好習慣》一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各種習慣的同時,要起到榜樣和表率的作用。要想讓孩子尊重老人,那父母首先就要關愛家里和周圍的老人;要孩子誠實,那父母就得做一個誠實的人……在這方面,我是深有體會。
我喜歡讀書,空閑時,喜歡給兒子讀讀故事書,或是自己捧上一本書,靜靜地品讀。長期以來,兒子耳濡目染,也漸漸愛上了讀書,養成了自覺閱讀的好習慣。為此,我頗為自豪。但在培養兒子自信、遇事不急躁這些習慣方面,我就嘗到了自己釀成了“苦果”。都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言傳勝于身教。”我是一個缺乏自信且脾氣比較急躁的人,所以給兒子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他也變得脾氣急躁、愛發火。
今后的日子里,我得先改改自己的壞脾氣,相信我會通過改變自己,從而影響兒子,把他的一些壞習慣給改過來。孩子年齡小,就如同一張白紙,可塑性非常強。所以做父母的應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著手培養孩子方方面面的好習慣。
在培養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當孩子出現某方面的習慣問題時,父母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應耐心地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和孩子一起共同想出適當的辦法進行矯正。同時,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有信心,因為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父母要給孩子時間,相信孩子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拿破侖.希爾說得很好:“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將來,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為他們美好的人生播種下健康飽滿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