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是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種展示個人能力的手段。優秀作文是在大量閱讀和積累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反復修改而成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和幫助。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一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親身游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東兩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里,但絲毫不影響現在時圈門細細品味。
希望之光。
希望是什么?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摘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以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而有一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斗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佃龍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取”與“舍”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并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舍身取義“”舍己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于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里還有30噸燃料,于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為他人著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弦,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需匪淺。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二
“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
在那個家園危如累卵,人心惶惶的年代,想要做一個高貴的人不需要太多的名利和金錢,紊亂的秩序中,希望遠比這些可貴。
想要讓一個人保持理性和希望不難,但想要讓幾十億人延續希望至五百代就難了。是什么讓身處末世的人們堅持生的希望?是藍天,白云,翻騰的海浪,更迭的四季,是我們身邊尋常而又正常的一切,被遺忘的原來的地球。人類對原來家園的思念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地平線上的太陽,足以讓末世的人們瘋狂。
“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中離開了母親。”地球是全人類的母親,是人類不能放棄的希望。小說中透露出濃濃的中式家國情懷,“希望”是全書中出現最多的詞語。推動行星發動機運轉的是萬噸的燃料,推動人們拯救地球的是這些希望。盡管被叛軍攻陷,逼入絕境,流放寒冷的地表,生死存亡之際,聯軍還是堅守前往比鄰星,恢復地球生機的信念。堅守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為了后世千秋萬代的繽紛,這一切就是值得的。
不同的人,在堅守不同的希望,希望的可貴,在于它能給人們堅持走完自己所選道路的無窮動力,給予人們毫不退縮的勇氣。
而我們呢?我們堅守的是什么?我們應該堅守什么?我們是社會的新鮮血液,未來必定得為國家扛起新時代的大旗。處于優越的教育環境,享受國家帶來的優渥資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該是我們要堅守的希望,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今朝,我們把目光投向夜空,以希望為方舟,滑動堅守的雙槳,追逐不可觸碰的星辰大海。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三
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假如有一天地球的環境被破壞之后,人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空間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給我們以巨大心靈的沖擊,當太陽要吞沒地球時,地球環境惡化,人類為了自救并讓地球脫離太陽系而奮不顧身犧牲生命來保護家園,這個時刻到了生死存亡的境界,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冒險都是可以嘗試的,一切都為了子孫后代的希望。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的時候就前往空間站,為了全人類的事業而犧牲了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
轉眼劉啟長大了,由于只能生活在地下城,對爸爸的思念以及對爸爸的不理解讓他決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地球表面天寒地凍,劉啟沒有駕駛證卻偷開了其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車上立馬警示:“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但是固執的劉啟還是把車開出去了,他不僅遭到了警察的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營救,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劉啟看到了無數的人類前仆后繼、知難而上,忘我的奮斗精神深深的`感動了他,他也漸漸理解了爸爸的使命感和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境界。最后劉啟父子和全球的救援隊一起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完成了救援計劃,地球遠離木星,人類得以生存下來。
這部電影就像愚公移山一樣,把不可能完成的事業通過堅持不懈最終得以實現。只要心存希望,頑強奮斗,人類將會創造出美好的未來。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也應該看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好地球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作為我們自己,更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為祖國貢獻力量。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四
我睜開眼。
窗外的樹梢上響起鳥兒清脆婉轉的啼鳴,風撩起窗紗,微涼的手指撫上我的臉龐,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在我的桌上灑下斑駁光影,光線觸及到裝著琥珀色茶水的玻璃杯折射出萬千斑斕的色彩,深深淺淺地映射在墻面,像水波一樣蕩漾開來。
我閉上眼。
行星發動機燃燒著石料的巨大轟鳴聲隆隆作響,重元素聚變產生的能量灼燒著空氣,將它變得像鐵水一般熾熱,卻又在遠日點變得比冰還寒冷徹骨,直徑一千米的等離子光柱沖向穹頂,將整片天空渲染成光芒刺目的鈷藍色,盡頭的大氣激起一層層的氣浪。
這場景震撼宏大,卻又攝人心魄、食人血肉、危險美麗。在這高達一萬一千米的發動機前;在這光芒耀眼、溫度熾熱的光柱前;在這漫長的流浪之旅中;在這無邊無垠、廣闊無邊的宇宙中,人類渺小的如同希臘雅典衛城中神廟的柱子上的小小細菌。渺小如斯,脆弱如斯,只需一顆平凡的恒星帶來的氦閃,人類文明連同腳下的地球便會瞬間汽化不見。
這種認知讓我的靈魂為之顫栗,在自然的面前,人類無力到不堪一擊。
可是我卻不想睜眼。
我想在這破碎不堪的土地上重新看到玫瑰綻放,參天大樹、藍天白云;想去解凍的貝加爾湖釣上一尾鮭魚,開一瓶伏特加喝得酩酊大醉:我想看著我們的孩子在綠蔭上奔跑,折一個紙飛機看它悠悠滑行。
我想要這地球活下來,陪著人類走到時間的盡頭。
我沉默著,地球沉默著,無人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或許答案是肯定的,當半人馬座的恒星的光芒照耀地球,百花盛開的時候。或許答案是否定的,孤寂漫長的旅程會將人類打磨成一堆沒有感情的碳基。
但是我們注定要流浪,因為這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不管它帶來何種巨大的災難,我們不能回頭,從制定計劃的第一天起,人類就再也回不去了。唯有前進,才有曙光。計劃就算漫長那又能怎樣,后代的子孫沒有窮盡,人類總會抵達新的家園。
我們選擇希望。
到那個時候半人馬座的恒星帶來光與熱,凝結的空氣重新汽化,凍土開始解凍,青草鉆出地面,花朵掛上枝頭,鳥兒開始歌唱,藝術與文學得以復蘇,貝加爾湖的冰化成了水,我們可以相約去釣鮭魚,去成都吃火鍋,看著孩子歡笑成長,看著愛人笑靨如畫。
流浪吧,流浪在這星辰之間。無論面向何種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活下去。
這顆流浪星球,教會我堅強。
我睜開眼。
地球依舊光輝燦爛。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五
世間事的經歷與發展,就如下棋一樣,充滿諸多變故,人不能預測到未來將會發生的事,生存的環境也一樣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最讓人驚艷的是以前只能在好萊塢大片里看到的場面、3d特效,沒想到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創作團隊手中也能呈現出來,這標志著我們中國電影正式告別五毛特效時代。
作為國內硬科幻開山之作,對于電影科幻場景的特效,我會給出滿分。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中由于世界觀架構過大,導致故事缺乏嚴密的科學邏輯。我沒有看過劉慈欣老師的書本原著,但作為一個工科生,不得不說,電影沒有考慮宇宙中空間維度的影響和太陽系各行星的相對引力。
雖然有的人會說科幻片就是幻想的,沒必要那么認真,但缺少科學基礎的科幻片總是讓人看過之后,少了點細思極恐的參與感。
相比于20xx年大熱的《星際穿越》,導演諾蘭就請來了后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基普s索恩,電影中的物理天文知識令人眼花繚亂,就這一點可能對于我們自己的科幻片來說還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流浪地球》這部硬科幻可能還不夠硬。
觀影時,你足夠細心,會發現很多中國特色,當劉啟開啟運輸車,車里響起了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這句話,在一部在國際上映的科幻大片中加入了中國自己的特色元素,拯救世界不再只是美國人的專利,中國人也可以。
在美國的科幻片中,每當地球遇到災難,美國人一般會去尋找新的行星或者制造方舟逃離地球。但在咱們中國人眼中,家的概念是無法復制的,中國自古以來的神話故事也都是與神抗爭,這也造就了中國特色的文化思想拼搏。
影片最后,當地球上人民嘗試了所有方法都無法阻止地球接近洛希極限時,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不顧空間站人工智能moss演算各種方法都沒有成功可能性后發出的警告和聯合政府的反對,毅然帶著人類最后的希望火種計劃(如果地球毀滅,空間站將會帶著存儲的30萬人類的受精卵,漂泊在茫茫宇宙,尋找人類重造的希望),以空間站和自己為燃料最終點燃了木星,木星爆炸的能量使得地球逃離了木星,繼續在宇宙中流浪。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世事變化無常,放手一搏,未來或許會大不相同!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六
今天,我在神筆作文班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
影片主要介紹了,科學家發現,太陽一天天的老化、膨脹,要吞沒整個太陽系,我們居住的地球也遭到了災難。因此,全球的人們聯合起來造了一萬臺推行發動機,推動地球偏離軌道,尋找新的家園。可是在行駛的過程中,又差一點和木星撞到了一起,為了脫離木星,主人公劉啟開著爺爺的車輸送燃料,可是點燃發射后,還差五千公里沒有發射到木星。
后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用太空站剩下的燃料燃爆了木星,就這樣地球終于離開了木星。但劉培強卻壯烈犧牲了!好感動啊!他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令人贊嘆!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加油!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七
“流浪”是什么意思?是離開自己的家鄉漂泊在外?是那份淡淡地鄉愁?我們常說的流浪多指個人的行為。然而今年春節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占據了票房榜首。聽說這部電影至少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才有機會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一部大型的科幻電影。以前很少看這類的電影。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這次觀看也是因了媒體的宣傳和自己太過無聊。于是看電影成了我打發時間的最好方式。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吳京。電影講述的是在未來若干年后,太陽能量耗盡,整個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為了延續生命,延續文明,展開了流浪地球計劃。那時候的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人類居住在建造在地下城。為了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系,人類在全球建立了幾千個大型發動機,用來推動地球在太空中前行。地球的流浪之旅由此開始。然而地球在太空飛行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當地球經過木星的時候,因收到木星引力的影響,即將面臨與木星相撞的危險。在這樣的緊急時刻,如何讓人類逃過這一劫?主人公之一的劉啟提出了點燃木星,靠強大的沖擊波來推動地球進入安全行駛路線。經過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救援隊員努力,地球最終脫離險境,開始自己的流浪之旅。
這部電影帶我們提前體驗了未來世界。讓我認識到自己當前的思想是多么地狹隘。總是在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勾心斗角,總是在爭取一些莫須有的榮譽。真正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又那么目光短淺。與電影中的主人公們相比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是差的太遠了。雖然說我們可能看不到地球毀滅的那一天。但是萬物有始有終,我們的地球最終也逃脫不了毀滅的一天。也許現在想起了有些杞人憂天的感覺。但是真正等到那一天來的時候,我們再考慮的話恐怕真的是太晚了。物種的滅絕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們人類難道就能夠永遠生存嗎?恰如人的生命終究會結束,地球的生命只不過更長一些罷了。想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覺得有些沉重,但是這又是我們必將面對的問題。
電影中有幾處令我感動的地方:一、當所有人都放棄救援,準備回家團聚的時候。莫斯開啟全球廣播,韓朵朵召喚人們回來參與救援的講話深深地感動了我。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當時的情景感動了我。僅有的幾個隊員用他們的生命來拯救地球。正是他們的壯烈行為感動了逃離的人。在眾人的幫助下人們終于點燃了著火點,讓地球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什么是希望?或許很難實現的才叫希望。就是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哪怕是同歸于盡。
二、當劉培強駕駛空間站沖向點火點的情景也深深地感動了我。這時候我才理解了什么是抉擇。與之相比我們平時所做的事情真是太平凡了。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舍己為人。為了人類的生存,舍棄自己的生命,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啊!那一刻他放棄了自己活下去的機會。把生的希望留個了更多的人。而劉啟似乎是劉培強生命的延續,是下一代航天人。如今我們沉迷與一個叫錢的東西。價值觀,人生觀似乎都在圍繞這個東西而存在。每天碌碌無為,為生活所累。或許只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才會看透這些。成為一個灑脫的人。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許多選擇。如劉培強面臨妻子的死,面臨自己的生與死的選擇一樣。這樣的選擇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念成,一念敗,一念英雄,一念小人。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竟然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八
上周,我有幸觀看了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其中的科技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你能否想象未來的某一天,廣袤的地球上,幾百萬架火箭同時飛離、浩瀚的宇宙中會有一個能夠同時容納幾百人的.龐大的空間站?《流浪地球》中就展現了這樣的一個空間站。
面對太陽的迅速膨脹,地球上的生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人們不得不采取行動,集中所有國家的航天資源,在宇宙中修建大型空間站。幾百萬架火箭同時從地球上的各個國家、地區、角落飛起。他們如同發現獵物的獵豹,如同盛夏綻放的煙火,殘留在空氣中的白煙還未散盡,卻已看不見火箭的影子。幾分鐘后,漆黑的宇宙中劃過一道白光,接著,數以萬計的白光劃過黑暗,宇宙被照成了白晝,飛船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空間站已到達,準備對接。”提示音在各個宇宙飛船中陸續響起。龐大的飛船隊伍快而有序,精準地與空間站完成對接。
看到這我睜大了雙眼,被這萬千飛船劃過的壯觀景象所震撼,更被科技的力量所折服。除去影視中這些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現實生活中的科技成就還有很多。
例如,前幾周我在新聞中聽到一個團隊研究出一個只有頭發絲大小的芯片。通過植入腦內來治療腦部疾病,而且不會引起人體排斥,雖然還未做過人體試驗,但令人感到驚訝。再比如:國外的一個國家在今年上半年將實現空間站的商業運行,這預示著僅僅只能出現在幻想中的太空旅游,將要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這些科技成就僅僅只是萬千星辰中的一顆。他們來自于一位又一位科技創作者辛苦付出。我們感受到震撼的同時,作為祖國的未來、世界的新鮮血脈,我們不僅僅要學習這些科技創作者的精神和品質,更要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用努力書寫交給世界和祖國的答卷。
相信世界,在新一代的努力下,能容納幾百人的空間站和萬千飛船劃出宇宙將不僅僅只存在于某人腦中或科幻片中的鏡頭,而是確確實實、真真正正存在的事實。那不是在遙遠的未來,而是在不遠的將來。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九
而影片中的中國人,選擇帶著地球一起流浪。
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這部影片淚點很多,當劉啟剛剛出場時,我以為他是一個叛逆少年,甚至嘟嘟囔囔地說:劉啟咋都不明白他爹的苦心呢?可是在劉啟與妹妹朵朵的相處中,這個中二又不失溫暖的少年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上海那幢大廈里避難時,劉啟的姥爺在臨死前還在千叮嚀萬囑咐:戶口(劉啟),帶著朵朵回家。這就是中國人啊,不能忘了自己的根!當開著車經過那些標志的小店時,我的眼中盈滿了淚水,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不珍惜的話,也許會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也許我們會在地底下生活。
在地木相撞,地球即將解體的關鍵時刻,李一一想到了一個方案,但需要推動一個大撞針,可僅憑三個人是推不動的。朵朵向全球發出緊急通告,請求他們趕回來幫助自己的團隊。當原本在往家趕的人們,紛紛調轉車頭返回時,我終于明白:人類的力量其實絲毫不渺小,只要團結一致,就沒有什么可怕的。最后幾分鐘,成敗在此一舉了。但加上朵朵的四個人還是推不動那沉重的撞針。在瀕臨絕望之時,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陸陸續續都趕到了。人們一起推動了那沉重的針,伴著科學家老何的犧牲,火,終于向太空升去,在距木星500萬米之時,到了極限高度。坐在護航者號里的劉培強(劉啟的父親),毅然決定引爆空間指揮中心,幫助引爆木星。
木星終于爆了,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將將地球緩緩推離自己。地球終于活了過來,人類又一次戰勝了將滅亡的恐懼,繼續生活。
電影給了人們極大的震撼,在俄羅斯宇航員臨死時,對劉培強喊:"我相信你,貝加爾湖總有一天會解封的,冰,總會化成水。我們的孩子,一定可以在湖面上釣鮭魚的!是啊,地球上的冰,一定會化成水。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完成這個任務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彼此緊密相連的團隊。人類,一定會以自己的團結精神戰勝光明與黑暗。在流浪地球時代過后,在幾百年后,人類找到一顆新太陽時,回想起這段時間,一定會為當時的團結而自豪。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
劉啟的父親劉培強在劉啟4歲時離開了他和姥爺。的漫長等待,劉啟對身處太空的父親充滿了恨意,但在劉培強犧牲的那個時刻,他頓時明白了父親的珍惜與心中的痛苦。劉啟的妹妹韓朵朵是老爺韓子昂在一次救援行動救來的'孤兒。韓子昂看著手中柔軟的嬰兒觸感,心中最深處漾起了圈圈漣漪。他們心中對彼此的牽掛,叫親情。
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所牽引,一支支救援隊伍,面對危險無畏向前。他們心中想著的是身處地下城的妻兒,想到的是是流離失所的人民,是無論經歷什么都要修復地球的動力系統,讓人們活下來的信念。當他們看見杭州那一座死城時,他們腦中的信念之光滅了,隊友的一次次獻身沒有了意義。cm171—11隊的日夜兼程,失去了目標,親人的面容失掉了色彩,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他們爭吵,痛哭,大叫,只為一解心中的煩悶與憂愁。他們沒有放棄,向另一座城市進發,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不成功整個地球都活不了,他們的精神,叫堅持。
在地球即將滅亡的十幾個小時,他們仍在努力奮斗著,懷著把木星點爆的最后希望,流著血和淚向著目標一步步踏進。韓朵朵的深情廣播激情起了人們的熱血,一個個想拯救地球的平凡人,推動了命運的發動機,在整齊有序的“一——二——一”聲中爆發出巨大的神秘力量,叫團結。
在親情交織成了一張巨網中,人們用團結的力量,堅強的毅力收獲了成功,迎來了和平。“流浪地球”計劃仍在繼續,輝煌燦爛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一
熬夜看完了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心里很是觸動,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故事背景設定太陽四百年后會發生一次大爆炸從而走向毀滅,爆炸產生的能量會在瞬間將地球蒸發。
人類為了生存想要在四百年的時間內逃出太陽系去最近的恒星,但是如何去又成了一個問題。有人說應該拋棄地球建造宇宙飛船過去,但是問題是最近的恒星周圍沒有行星,有行星的恒星又太遠以人類的技術無法建造足夠支撐其到達的生態系統。
因此人類選擇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人類搬進地下城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加速,地下城市遭受巖漿的不斷侵襲,跨越小行星帶時無數小行星的撞擊,地球終于到達逃逸速度,脫離了太陽系。
但是太陽卻沒有如期發生爆炸。不少人開始重新觀測太陽,發現太陽的數據同四百年前并沒有什么區別,憤怒的人民感覺被政府騙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地球卻已七零八碎滿目瘡痍,人民開始質疑政府以至于叛變奪取發動機的控制權,想要重新回歸太陽的懷抱。
當人們處死流浪地球計劃的政府人員的時候,太陽卻爆炸了,隨太陽粉碎的還有人類回歸的希望。憤怒的人民變得沉默,帶著地球開始繼續流浪。故事梗概大致如此,但是令我震撼的卻不僅僅是劉慈欣的想象力,也不僅僅是作者硬科幻的水平如何之高,而是在科幻背后所展現出來的人文情懷。
文中科幻僅僅是作為背景,人類的感情才是重點。當地球第五次加速接近近日點時,社會上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覺得地球馬上就要被太陽吞噬了,甚至有人自暴自棄,爬上地面,想著現在被蒸發也比忍受著毫無希望毫無未來的黑暗生活要好。
但是男主的父親卻告訴自己的家人: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說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以前一個高貴的人需要有金錢、權利等等,但是現在,他只需要抱有希望。
這是整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地方,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才是人類高貴之所在。
當男主參加運動會雪橇項目,一個人開車在冰封的太平洋上奔馳時,放眼望去一片黑暗,連星星的光芒都不復存在,他甚至無法感受到自己正在移動,感覺自己就像一顆粘在黑暗這塊幕布上的小顆粒,無依無靠,動彈不得,孤獨就像一個大手將他緊緊攥住,他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園,未來一片灰暗,強撐的希望在這孤獨的黑暗中也一點點熄滅,這種絕望令人難以忍受。
最后還想分享一下我自己胡思亂想強行帶入的一點想法。
我覺得這本書描述的可以轉化成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人成長到某個階段總會意識到自己無法在父母跟前過一輩子,必須要出去闖蕩,去流浪,去打拼,就像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那人類只能邁向宇宙。
出發前必須想明白的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帶著父母給予我們的資源、人生經驗、做人道理之類的上路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在社會上自己闖蕩,但是即使你選擇了后者,父輩對我們的影響卻早已深入骨髓,難以磨滅,我們只有接受父母給予的一切才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就像人類逃離太陽系也必須帶上祖祖輩輩生活的地球。
當我們終于踏上社會,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可能會在某個深深地夜晚,在遭受社會的打擊之后,回想起父母,回想起家,想到父母的懷抱,家的溫暖。于是,回家便像一顆種子深深的扎入我們的思想當中,經歷的磨難越多,受的委屈越大,這顆種子越是破土發芽茁壯成長,就像逃離太陽系之后的人類遙望仍然安靜祥和的太陽一樣。
終于有一天我們鼓起勇氣想要放下社會上的一切回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的已經回不去了。我們終將一個人孤獨的流浪在這大千世界,就像地球流浪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一樣,出發了,就再也回不了頭了。(林楊)。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二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普普通通的二十個字,突然就成了網絡熱詞,沒多長時間,什么學校版、作業版都出來了。就連我們學校都有人以聯合學習部的名義簽發并廣播了這條消息。
其實這句話出自于當下春節檔最火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它被稱為是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一部電影。我本對電影沒多大興趣,但既然周圍的同學都說不錯,我也就耐不住性子,走進了電影院。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太陽將要氦閃并吞噬地球,聯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發動機和地下城,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以獲得一線生機,但在途經木星時受木星引力影響發動機全部熄火,導致地球即將突破洛希極限被撕裂,航天員劉培強的兒子和一支救援隊企圖引爆木星反推地球離開,經過一番危機后得以逃生。
現下對這部電影最主要的爭論就是對其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的爭論了,包括抽簽進入地下城和劉培強以人類最后的希望作為賭注引爆空間站,但我對此倒并不在意,其實從來就沒有什么價值觀能夠真正的被每一個人認同,在宇宙層面上我們的資歷還太淺,以至于我們根本無法判斷何為對何為錯。
最讓我震撼的反而是很小的一個細節:當救援隊即將到達蘇威拉西轉向發動機時,發動機突然重啟,火焰沖天而起,隊長王磊說了一句:這是飽和式救援。一開始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在網上一查,原來所謂的飽和式救援就是不計成本,不計代價的救援,派出無數救援隊去救援一個目標,可想而知這其中會有多少犧牲,而火光的出現就說明有救援隊搶在他們之前完成了對目標的救援。喀什一號發動機重啟完畢都靈三號發動機重啟完畢新加坡發動機重啟完畢廣播中不斷的響起用各種語言講述的報告,盡管這注定是徒勞無功,但人們卻仍然義無反顧地放棄最后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向著不可能發起挑戰。
也許正是這種埋在人類靈魂深處的性格,才讓我們在無數災難中重生,不論過去、現在、未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人類的勇氣都將永遠地銘刻在星空上。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三
“帶著地球去流浪”。因為太陽極速老化120xx年后太陽就會大爆炸,而且人類的貪婪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地球停止了自轉。整個地球到處冰天雪地,萬物無法生存。狂風在怒吼,暴雪在紛飛。地震和火山爆發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如果不快離開太陽系,找回光年以外的新家園。地球就會走向滅亡。?這就是《流浪地球》為我們描寫的場景。讀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受。
人們制造了推進器、地下城、太空站開始找回新的家園。為了地球,人們拼了命的在救援。可是,救援失敗。推進器只完成了兩千米。在絕望的邊緣中。一個即將退休的太空站宇航員。利用“火柴計劃”點爆了太空站。木星的強大推力,飛蛾般的撲向地球。推出了地球,完成了五千米的接力。最終擺脫了木星強大引力。“地球活過來了”!
這本科幻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不管在什么惡劣的情況下,不要自暴自棄,放下希望。不試試就不知最終的結果。寧可與他同歸于盡,也不能坐以待斃!
如今的地球雖然不向小說那樣冰天雪地。但是我們也因該愛護它,保護它。像那位父親一樣,可以付出生命代價。我們應從小事做起,比如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能亂砍亂優伐。廠下亂排煙物,大量制造霧霾。買東西盡量用籃子,少用塑料袋,不讓它漫天飛舞。不往江河湖海亂排東西,導致水生物死亡。如果我是它們,我會說:“請你們還我一個家!”……有人說,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
保護環境。
是每個村民的責任。
為了明天的地球,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好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四
讓我不滿的是,它在情節設計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處。在20xx年左右,也即距今僅20年后,人類就發展出重核聚變技術,令石頭成為星際航行的燃料,推動地球這么大的飛船行動,并將達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學技術,實在是太黑了!科幻當然得有想象力,這是可以的,事實上,原小說就是這么設定的。讓人難以容忍的是,擁有如此黑科技的人類居然還要利用木星的引力為地球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讓地球遭遇與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風險呢?這么大的風險,人類居然沒有應對預案,居然在災難發生前幾天才知道,這太不可思議了!
看到滅頂之災后,人類聯合政府,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智庫、權力機構、科學家基本是束手無策,在地木發生碰撞前一周就放棄了一切努力。這種人類,也未免太沒毅力了!而中國一位十幾歲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員父親,卻輕而易舉地想出了對策,并不惜犧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實施,最終挽救了地球,這未免太令人難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順利,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高達11km、可以推動地球的發動機有些卡殼。他們不是運用別的機械的力量,而是花幾十分鐘或幾小時組織了百十人“擼起袖子”,靠人力將其推過去,這也未免太low了!
雖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處,但作為中國科幻起步階段的作品,《流浪地球》還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學上的硬傷,也不比《x戰警》、《鋼鐵俠》之類美國電影多。我愿意推薦這部電影。
文檔為doc格式。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五
流浪地球,得益于劉慈欣先生的大名,在電影宣傳的時候我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
但是,近些年中國電影的現況,讓我恨不得立馬就能夠在電影院好好觀賞一遍的同時又害怕這部影片上映之后發現這又是一部靠賣情懷來圈錢的影片。
當我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影院,看著開頭吳京與達叔的對手戲的時候我真的有些感覺要壞事。但是電影并沒有讓我忐忑的心情持續太久,緊跟著的鏡頭,蒸汽朋克般的地下都市,頭號玩家一樣的科幻場景,末日冰災之后的地球,還有那比深海還要深邃的多的宇宙空間,這目不暇接的一切真真實實的震撼到了我,讓我不得不感慨一句這才是科幻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說完特效,在其他很多細節地方也體現著這部電影從導演到每一個制作人的用心。尤其我想說一下該片的聲音。流浪地球的音效真的非常棒,在空間站的時候每個人對話的時候,除了他們本身語言,也會有很小的翻譯的聲音,還有環境的聲音,在雪地中雜音很小,在地下都市里人們嘈雜喧囂的生活行為的聲音,發動機里面機械引擎的聲音,在電影里每一個環境的聲音都得到了很完美的重現,美中不足的是人聲,可能是因為人聲是后期錄制的原因,在電影中總會有那么一點穿幫和刻意切換鏡頭的感覺。
還有各種彩蛋,或者說類似于致敬般的鏡頭,也讓人感覺到制作組的用心。
在劇情方面,首先身為一部科幻電影,本片的科學基礎在現實中肯定是難以成立的,但是在添加了一些設定和一定的解釋之后,只要前后能夠說的通,作為科幻電影這就可以了,如果非要在科幻電影里面去找科學的硬傷,我只能說一句你開心就好。
關于電影劇情中的拯救,我們可以看到,當地球真正的陷入危機的時候,拯救人類的從來不是那么一兩個人,而是影片中的那種飽和式的救援,無論是火石的運送,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啟動,還是最后點燃木星的計劃,除了主角的努力以外,在其他地方還有著很多人在一起為了拯救地球而努力著,及時是最后劉培強犧牲自己拯救地球,也是在地球數百萬人共同努力之后,他成為了那點燃木星的最后一根稻草,拯救人類的從來不是那一兩個人,是千百萬人的共同努力,這也是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和心靈收到震撼的地方。
說了那么多好的地方,也來說一說這部影片在我看來的一大敗筆吧,那就是這部影片人物性格情感描述的缺失,尤其是妹妹的人物塑造,人物性格變化莫名,全程打醬油,最后尷尬的說出一段尷尬的話,仿佛自己突然醒悟了想要去拯救人類,這個情節雖然可以說的通,但是妹妹這個人物轉變的過程總的來說讓我感覺還是難以接受,還有就是其他人物的塑造,不知是因為影片被剪輯過還是干脆沒有注意,感覺每個人物形象有些空白,或者按照電影的設定,當人類面臨生死危機的時候,人們都選擇扼殺了自己的情感?或許這樣能說的通,但是我還是覺得本片對于人物形象塑造這里有著欠缺。
總的來說,流浪地球雖然有一些不足之處,但真的是瑕不掩瑜了,可謂是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一部電影,我作為一個被歐美科幻電影輸出了這么久的年輕人,我真的希望我們的電影越來越好,也能夠有更多的電影讓我忍不住在3d看完之后,忍不住又去imax重新再看一次的電影!
最新流浪地球有感(熱門16篇)篇十六
20xx年2月5日,大年初一,《流浪地球》終于上映了。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誕生了!在這之前,很多人認為我們國家還拍不出一部好的科幻片。其實,科幻片是與一個國家的實力掛鉤的,如果國家的科學技術不發達,科幻片中的高科技含量的特效場景拍攝和有邏輯地應用物理科學知識解決問題都成為極巨挑戰性的難題,況且普通觀眾也沒有自信去看本國人解救世界危機。《流浪地球》播出后,人們改變了對中國科幻的認識,無數華人為之振奮,油然而生自豪之情。這是一部有深遠意義的科幻史詩巨作。
除了在科幻影片上的地位,《流浪地球》的魅力在于其帶給觀眾的情感共鳴和引發觀眾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流浪地球》其實是一個關于“希望”與“犧牲”的故事。
當危機發生,生還的機會幾乎為零,人們紛紛逃離,韓朵朵等人急需支援,她對著廣播喊出了這句話:“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電影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對空間站的同事說: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終有一天能見證貝加爾湖的冰重新化成水。“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希望。”絕望和希望總是在剎那之間,他們卻不舍地堅信希望。電影情節反復,卻不斷提醒我們,希望的力量是代代相傳不變的.真諦。
而面對危機,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的希望,犧牲是無法避免的。在點燃木星的過程中,救援隊員陸續地犧牲。劉培強點燃空間站沖向木星,犧牲了自己,劉啟不顧生死啟動行星發動機。最終成功阻止了木星對地球的吸引。然而,犧牲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宇航員劉培強長期在國際空間站服役,與兒子劉啟關系疏離,最終因為犧牲自我,承擔了拯救地球的重任,打動了自己的兒子。
誠然,《流浪地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著很多場景需要靠臺詞來解釋,女主呼吁大家來救援的演講也缺乏感情與感染力等詬病。但它在中國科幻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它所表現的家國情懷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們的文化精神內涵。我們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去接受影片中的不足,并以積極自信的心態去迎接下一部更成熟的中國科幻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