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成長篇一
今天,陽光明媚。學校組織了“獻愛心,送溫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廖老師和李老師帶領我們四甲班的少先隊員去看望渡頭塘鎮菊花村雙手殘疾的聶建國老人。
因路途非常遙遠,中午我們就排著整齊的隊伍上了車,30分鐘車程后,又爬過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終于來到聶爺爺家。
一進門,我們不約而同地和爺爺奶奶打招呼。我們圍著他們坐在一起。這次活動的內容很豐富:我們先請老人介紹了自己的情況,爺爺今年80歲了,九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他,爺爺就開始獨立地生活。那時生活過得很艱苦。爺爺又回憶起他43歲那年到河里去炸魚,炸藥把雙手的前臂炸掉了,一只眼睛也炸瞎了。現在悔不當初啊!爺爺叮囑我們不要玩危險的東西,要珍愛生命!
接下來是小記者提問環節,同學們提了許多問題,爺爺都耐心地回答。當同學問到爺爺怎么做農活時,爺爺現場給我們示范。聶爺爺用的鋤頭上一前一后有兩個套繩,他把上臂伸進去,吊著便可以鋤草,爺爺雖然年級大了,可鋤頭依然有力量。爺爺邊鋤邊說,我天天要做農活,一天不做心里就不舒服。看到這一幕,我非常震撼,心想:一個沒有雙手的人,和我們正常人一樣,把農活干得這么利索,非常值得我們敬佩!
開始表演了,同學們準備的節目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有快板……特別是嘉宏的小品把老人逗得哈哈大笑,爺爺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趁著爺爺高興的勁兒,我們趕緊把帶來的禮物贈送給爺爺,班長還說:“爺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一份心意,一份關愛,請您一定要收下!”老爺爺開心地收下了。
最后,我們給爺爺家打掃衛生,有的掃地,有的擦桌子,有的提水,大家爭先恐后,搶著干,不一會兒,爺爺家被我們打掃得干干凈凈,看到爺爺奶奶笑容滿面,大家都特別有成就感!
夕陽西下,我們和爺爺奶奶揮手告別,看著他們站在路口久久沒有消失的身影,我感慨萬千!這次活動讓我們體會了愛可以溫暖別人,愛伴我成長!
小學四年級成長篇二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是十分重要的。閱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閱讀是船帆的指南針,閱讀是黑暗中的明燈……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不斷向前,閱讀,伴著我成長。
小時,閱讀伴我成長。那個時候,閱讀是一頁頁有趣的繪本,是一張張美麗的圖畫,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是童年的一大樂趣,為了我們之后的學習鋪墊。
小學時,閱讀伴我成長。這時,閱讀是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是一句句優美的語句,是一種種鮮明的形象與性格,是我們在學習過后的一種放松,讓人浸入書的海洋中,一會兒便忘了時間。
初中,閱讀伴我成長。現在,閱讀是《水滸傳》中個性鮮明的梁山好漢,是《三國演義》中的歷史的縮影,是《西游記》中歷經千辛萬苦而不畏限險,不放棄的精神,是《紅樓夢》中對舊社會的諷刺、批判。
不論在生命的哪一個階斷,閱讀一直伴著我的成長。同一本書,不同階段,不同心情,不同經歷,可以讀出其中不同的涵義。小學五年級時,初讀《朝花夕拾》,只是覺得故事十分的有趣、好玩。六年級時,再讀這書,我讀出了魯迅先生對自己美好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初一時,再次拿起這本書,細細地再次品讀,魯迅先生的童年似乎又不是那么美好了。《朝花夕拾》表面上只是寫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但其實又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展現了當時中國的社會風氣,充滿了諷刺與批判。
閱讀伴我成長,在閱讀中,仿佛自己便是那個主人公,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縮影,我喜愛閱讀。
小學四年級成長篇三
成長中的趣事就像海灘上的貝殼,撿也撿不完。現在我揀起其中的一片,與大家一起分享。
那是我6歲的一個星期日,我們一家去叔叔家作客,慶賀剛出生的小表弟。表弟雖然剛出生不久,但他的眼睛居然會睜開來看我們,好像在歡迎我們似的。外婆看見了高興地說:“看,他跟表哥多親!”我聽了更加高興,摸摸他的小手又摸摸他的小臉。
……
直到現在,我一想起這件事,還是覺得很好笑。
小學四年級成長篇四
我,一個平凡的女生,成績平平,相貌平平。如果讓我站在人群里,你一定發現不了我,我不是那種令人羨慕的'璀璨的星星。
我,就是一個中等生。就像夾心一樣,永遠受著擠壓,不得翻身。
其實我真的羨慕優生和差生!
老師對優生是一百個放心,提起他們,老師總是滿意的點頭;老師對差生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睬,甚至,放眾。
所以他們也不所謂,口里哼著我是差生,我怕誰?!就這樣,他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拘束;而我,老師雖然沒對我不屑于顧,但總是不耐煩的說著:你要努力呀之類的話。所以,作為中等生,我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可結果又能怎么樣。
比起優生,我更想當差生。因為差生不需要顧及什么,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而優生總要注意些這個,那個的。在老師面前要故作乖,真是做作!
啊!我不要做中等生!我要做差生!可這可能嗎?
小學四年級成長篇五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令我難忘的趣事,而這些趣事伴隨著我的歡笑,使我的童年更加充實而快樂。
外婆家是產生趣事的"秘密基地",它坐落于美麗的大山中,附近流水潺潺、峰巒疊翠,對于我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游樂園。更棒的是--那兒有香甜可口的覆盆子!這是最健康又是我最喜愛的零食了。
五月,覆盆子又結果了,東一穗西一串,仿佛在樹枝間嬉戲、打鬧。年僅七歲的我突發奇想:既然山果如此可口,我為什么不多摘一些,回城市開一家覆盆子店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再有趣不過的事了!于是,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外婆親自去摘山果。
不過后來我又想到一個主意:榨山果汁。雖然這后來也以失敗告終了,但是我成長時摘覆盆子、妄想開一家覆盆子店的趣事,必將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最經典的"成長中的趣事",也會像我的良師益友,在我的人生中為我指引方向,使我奮力向前跑去!
小學四年級成長篇六
從家走到學校是一千五百步。
今天,學校里組織去看電影,這可喜壞了我們。因為我們現在是六年級學生,課業負擔重,總有做不完的作業。這樣一切活動也好像跟我們無緣了。總而言之,票是發下來了,有的愛不釋手,有的不以為然。突然傳來一陣哭聲,聽似近,亦聽似遠。不用說,發票員疏忽大意,少發了票,對于這種事情,大家都是很敏感的。我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個剛從農村轉來的女學生,已經讀了六年書,因為家里窮,還沒真正地看過一場電影。這可是我們學校組織的最后一場電影,我早就聽說這是一場很不錯的電影,對于她當然是很迫切的。大家也不愿意錯過這場電影。
我放眼望去,大多數同學都在裝模作樣,想必也不想讓出票子來騰給那位女學生吧,是讓還是不讓?我咬緊了牙關,讓!就錯過了這次機會;不讓,也太過意不去了吧!經過一番思想斗爭,我決定讓給她,可伸出手時,卻傳來一個意外的消息——看后要寫一篇讀后感,這……剛伸出的手又情不禁地縮了回來,又小心翼翼地伸過去。又閃電般地縮了回來。突然我的腦海中閃出一個人——尼-奧斯特洛夫斯基,他雖然癱瘓卻向人們無私奉獻,將快樂留給了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