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訴肺腑讀后感 訴肺腑情節概括篇一
“郎才女貌”是我國古代戲曲、小說中常見的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模式,這種建筑在“憐才愛色”基礎上的愛情往往缺乏廣泛深刻的思想內涵;而《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卻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現為生活理想及自我實現意義上的志同道合,表現為不約而同地懷疑傳統人生所規約的道路和終極目的。封建社會沒落時期的兩個叛逆者,在經歷了彼此的猜疑、擔心、試探、慪氣之后,終于互明真心、心心相印了。《訴肺腑》一文正是敘寫寶黛二人互明心跡的精彩片斷。
1.體會課文中肺腑之言的內涵,通過分析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的專一、真誠、純潔、美好,體會其間所蘊涵的廣泛而深刻的思想意義。
2.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
(解說:理解寶黛共同的思想基礎是體會文中肺腑之言的關鍵,導言先將寶黛愛情與古代才子佳人式的愛情做一簡要對比,可使學生定向地、高起點地把握寶黛愛情蘊涵的思想內核,同時也可使學生迅速有效地學習課文。理解肺腑之言的內涵、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1.本文節選的是《紅樓夢》第31、32回的有關情節,快速閱讀課文之后把握節選部分的主要情節。
明確:主要情節是湘云帶丫環翠縷來賈府,拾到寶玉不慎丟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來,尤其擔心金麒麟又引來“金玉良緣”之說,因此悄悄前來欲察二人之意,聽到寶玉在湘云、襲人面前對自己不避嫌疑的稱揚,心有所感;接著,寶玉向黛玉傾吐了積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解說:分析小說,思想內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藝術特色也好,情節結構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礎,是依托。此環節意在使學生熟悉情節,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準備。)
2.節選的作品情節上有相對的完整性,我們在熟悉情節之后,再看看課文中著力刻畫的人物有哪幾個?他們分別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刻畫這幾個人物的?學生通過尋找、朗讀、討論的方式理解。
明確:
課文著力刻畫的人物有:寶玉、黛玉、湘云和襲人。
寶玉厭惡仕途,不愿與士大夫結交,蔑視封建道德倫理規范,熱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侶,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執著于理想愛情的追求,她與寶玉心相通,志相同,盡管為得到專一的愛情整日以淚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內心仍蘊積著反抗的情緒,她被寶玉視為從來不講“混賬話”的知己。
湘云雖也曾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交官宦,講談經濟學問,但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又不及寶釵那樣深,她的言詞表現了她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襲人對寶玉的規勸及其對寶玉誤把她當黛玉而發出內心隱情的震驚,和后來她很快向王夫人發出寶玉有可能越出禮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個馴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規范的立場。
作者運用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了這幾個藝術形象。
(解說: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這種文學現象。文學作品中最能表現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質的語言就是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重點朗讀人物對話部分和心理描寫部分,仔細體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寶黛二人的思想感情,為理解肺腑之言的內涵作鋪墊。)
3.在把握了課文中著力刻畫的幾個人物之后,再來看看有一個人雖未出場,可湘云和襲人都對其發出由衷的贊揚,這個人又是誰呢?她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
明確:寶釵。通過湘云與襲人之口,作者間接地刻畫了薛寶釵的形象。她在人們的眼中是一個溫柔敦厚、豁達大度、隨分從時、很會做人的金陵閨秀。
4.寶玉向來是“心里有妹妹,但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見人說:‘史大姑娘來了。’”,又“連忙就走。寶玉愛黛玉,但遇著溫柔豐韻的薛寶釵和爽朗灑脫的史湘云,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感情確乎是曾經游移不定的,作者將黛玉、寶釵、湘云三人放在一個平面寫有什么深意呢?
明確:為了突出寶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識,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戀的純真愛情。
黛玉、寶釵、湘云三人,論風姿,一個裊娜風流,公認有種病態美;一個鮮艷嫵媚,公認有種健康美;一個靈秀灑脫,公認有種天真美,都具備著“傾國傾城貌”。論才學,一個魁奪“菊花詩”;一個諷和“螃蟹詠”,譽稱絕唱;一個韻和“海棠詩”,壓倒群芳,都是錦心繡口、慧心靈氣。論門弟,一個是侯門之后;一個是皇商之家;一個是侯門之女,與賈府都是門當戶對。論親緣,都是寶玉的表姊妹,結成婚緣都是“親上加親”,三人都有資格成為寶玉的婚姻對象。
然而寶玉卻越來越鐘情于黛玉,而和寶釵、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為他認為寶釵和湘云“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兒,也學得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真真有負天地鐘靈毓秀之德!”尤其是寶釵一再規勸寶玉“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雖屢嘗閉門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從不對寶玉說“仕途經濟”和“光宗耀祖”之類的“混賬話”,終于使得寶玉對三人在態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親疏的區分,以這種思想認識為基礎,才有了“訴肺腑”的情節。
(解說:此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對寶黛愛情的專一真誠、成熟鞏固、純潔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礎進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從內心吐露的真實之言,找出課文中二三處加以分析。
明確:
例①寶玉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寶玉在黛玉面前放膽訴說一腔真情,既體恤痛惜著黛玉的病體,又焦灼期盼著黛玉對自己真情的明曉,感情分外地執著、真誠、純潔而美好。
(解說: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品讀、分析,體會肺腑之言的內涵。)
為幫助學生把自讀引向深入,教師應當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
1.試析寶黛愛情曲折發展的過程及敘寫這一過程的深刻思想意義。
明確:寶黛二人從“木石前盟”到一見面似曾相識的親近感,從多次的口角到間接的試探,雖然寶玉生來“聰明靈慧”,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卻誰也不能領悟對方的深情實意,總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遠之意”,二人終由多次的小牾積聚成一次大沖突,直吵得一個“臉紅頭脹”,一個“手心冰涼”;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如何解開二人心頭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難,其實也實在容易,寶玉的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
當寶玉聽到湘云勸他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時,甚覺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無意中聽得此言,不禁驚喜交集,本來想到因寶玉獲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們“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悄悄來到怡紅院,本出于對寶玉的極不放心,一聽寶玉此言,轉而對寶玉極為放心,引為知己。
作者讓二人這樣試探不行,那樣試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這句話的分量,顯然不說“混賬話”是寶黛二人建立和鞏固愛情關系的基點。讓寶玉說這句話時黛玉不在場,目的就是要讓黛玉認為這是寶玉對自己的真正尊重,寶黛愛情發展至此趨于成熟穩定。
曹雪芹在對寶黛二人情感曲折發展的敘寫過程中,提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礎,二要彼此互相尊重,這一愛情觀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質來說,又是屬于未來的。單就這一點,曹雪芹真不愧為思想的巨人,文學的大師。
2.真實自然又貼切細膩的心理描寫。
明確:本文描寫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兩種手法對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話描寫學生很容易通過閱讀分析把握,這里主要說說心理描寫。
本文比較集中的心理描寫主要是在黛玉無意中聽到寶玉對自己稱揚不說“混賬話”一節,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黛玉在對愛情的追尋過程中,總是憂傷多于快樂,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僅在于愛情的本性是排他的,愛情的痛苦也是最個人的,更主要的還在于她與寶玉的愛情乃是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互相聽到了內心召喚的回音,因而隨著愛情的步步深化,她越來越感到環境的勢利、險惡和前途命運的艱難、叵測。這一段“喜”“驚”“悲”“嘆”的心理描寫,不僅充分表現了黛玉細心多慮、多情善感,對真誠真心的寶玉的愛戀,也暗示了二人愛情發展的悲劇性結局。課文就是通過這段極具個性化的心理描寫塑造了林黛玉這一典型形象,其真實、自然、貼切、細膩的心理描寫,古往今來引發了多少人的共鳴之心和同情傷感之淚!
(解說:此環節旨在將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閱讀《紅樓夢》第29回的相關情節,回答下面的問題。
且說寶玉因見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飯也懶怠吃,不時來問。黛玉又怕他有個好歹,因說道:“你只管聽你的戲去罷,在家里做什么?寶玉因昨日張道士提親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聽見黛玉如此說,心里因想道:“別人不知道我的心還可恕,怎連他也奚落起我來。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煩惱加了百倍。要是別人跟前,斷不能動這肝火,只是黛玉說了這話,倒又比往日別人說這話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臉來,說道:“我白認得你了!罷了,罷了!黛玉聽說,冷笑了兩聲道:“你白認得了嗎?我那里能夠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寶玉聽了,便走來,直問到臉上:“你這么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黛玉一時解不過這話來。寶玉又道:“昨兒還為這個起了誓呢,今兒你到底兒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誅地滅’,你又有什么益處呢?黛玉聞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話來。今日原是自己說錯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來,說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誅地滅’!……何苦來呢!我知道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里生氣,來拿我煞性子。原來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卻只用假意試探,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寶玉的心內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為我解煩惱,反來拿這個話堵噎我,可見我心里時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沒我了。寶玉是這個意思,只口里說不出來。那黛玉心里想著:“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人的?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呢?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這個‘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兒著急,安心哄我。”
那寶玉心中又想著:“我不管怎樣都好,只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罷,不知也罷,只由我的心,可見你方和我近,不和我遠。黛玉心里又想著:“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丟開,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遠你了。”
1.這些文字主要寫什么?
2.選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來刻畫寶黛二人?
1.這段文字主要寫寶黛二人為明曉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試探終至誤會的內容。
2.采用的是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對話描寫充分表現了二人因誤會而賭氣而使誤會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寫則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表現了二人心細如發、互相揣測、頓生誤會、備受煎熬的情形。
(解說:設計這個思考題,旨在使學生在擴展閱讀訓練中,進一步了解情節的發展變化,并更清晰地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發展的進程,加深對課文中人物描寫手法的理解。)
訴肺腑讀后感 訴肺腑情節概括篇二
一、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語言的藝術性;
2.了解寶黛在戀愛時期所表現出的叛逆行為、思想,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3.掌握從人物對話、心理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學習通過人物對話和人物心理活動來進行人物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復雜細膩的感情的寫作技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從人物對話、心理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難點:本文語言的藝術性。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紅樓夢》描寫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悲劇。寶玉和黛玉的戀愛經歷了初戀、熱戀、和成熟三個階段,“訴肺腑”事件是他們戀愛轉入成熟的標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紅樓夢》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的節選《訴肺腑》。
二、“金玉良緣”之說:
寶玉一落胞胎,嘴里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正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八字。寶釵項圈上有一金鎖,上面刻著癩頭和尚送的八個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這兩句與寶玉的兩句恰正好是一對兒。薛姨媽對別人說,寶釵的金鎖有個和尚說過,只等有玉的便是婚姻。實際這是薛家的良苦用心,巧意安排。
三、“木石前盟”之說:
據說賈寶玉前世本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頑石,因媧皇未用,自己各處游玩。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他有些來歷,于是把他留在赤霞宮中,為他起名叫神瑛侍者。他常在西方靈河岸上行走,看見那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逐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才得久延歲月。后來因受天地精華,復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餐覓情果,渴飲灌愁水。只因尚未報答灌溉之德,因此心中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常說,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
四、整體把握:
《訴肺腑》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十一、三十二回,寫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經過了初戀、熱戀以后達到成熟階段的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表現了人物復雜細膩的感情。本文中作者集中筆力描寫了寶玉和黛玉在相互了解和志趣相同的基礎上產生的愛情,這種愛情和歷來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才子佳人愛情不同。后者受到封建勢力的壓迫時,從他們本身的幸福出發,有時雖然也表現了反封建的思想傾向,但由于他們的人生道路和封建統治階級有其根本一致之處,最后往往以夫榮妻貴的團圓結束。而寶黛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對封建主義人生道路的基礎上,帶有明顯的叛逆性質,因而更加偉大,更加可貴。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寶黛青梅竹馬,日久生情,但彼此都無法吐露心聲。因此,二人經常因小事發生爭吵,實際上是在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試探對方的感情。課文所寫的是最后一次試探,寶黛終于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寶黛之間是木石前盟,既是命中注定的,又是自然發生的。與此相對,是釵玉之間的金玉良緣,它帶著幾分世俗氣息,有人力撮合的痕跡。由于寶釵的存在,使黛玉感到了莫大的威脅,也使寶玉曾經有過短暫的迷惘。黛玉由此而來的嫉妒與不安,是她與寶玉發生爭吵的主要原因。寶玉雖然用情廣泛,但他對黛玉還是一往情深的。二人的感情基礎,首先是青梅竹馬,其次是“知己”之感,即文中黛玉所想“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文中還特意描寫了黛玉偷聽寶玉、湘云、襲人的談話的場景,回顧了寶釵和黛玉在對待寶玉的仕途經濟問題上的不同認識。寶玉對湘云很不客氣,也表明了寶玉自己厭惡仕途經濟的鮮明態度。所以,寶黛的思想基礎是一致的,那么下文再描寫他們訴肺腑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二課時
五、鋪墊:
意味深長的兩件小事:
1.史湘云拾到了寶玉的金麒麟,湘云、寶玉儼然又是一對金玉良緣。寶釵的存在已是很大的問題,現在爽朗可愛的湘云又好像要成為愛情的競爭對手,難怪黛玉會憂心忡忡。
2.湘云送襲人禮物,襲人則央煩湘云做針線活,兩人還談起了十年前的悄悄話,說明寶玉和湘云也有著青梅竹馬的經歷,這也是黛玉感到威脅的重要原因。
偷聽別人談話本來不是光明正大的行為,黛玉也從不屑于做這樣的事,但現在情況特殊,黛玉也就不得不在無意之中出此下策了。這也表現了黛玉的癡情。其實,湘云在這里起激化矛盾沖突的作用,是為寶黛訴肺腑作鋪墊的。
六、感情的含蓄
寶黛愛情日漸成熟,二人卻遲遲不能表明心跡,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首先,二人年紀不大,都是初戀的感覺,彼此十分珍惜,自然不能造次。
其次,當時的社會是不允許自由戀愛的,只能通過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來實現婚姻,私下產生的愛情被視為下流,是社會的禁忌。
寶黛都生活在大家庭, 禮法嚴格, 感情的表達自然是十分含蓄的。
七、寶黛訴肺腑分五個層次:
一是雙方因金玉之說而爭吵,彼此拭汗。
二是寶玉說出“你放心”三字,黛玉催促他繼續解釋這三字的含義。
三是當寶玉明確說明為什么你應該放心時,黛玉“如轟雷掣電”,內心反響非常強烈。
四是黛玉說出“你的話我早知道了”一語,表明自己已經放心,也讓寶玉放心,訴肺腑得以完成。
五是尾聲,寶玉誤把襲人當成黛玉,癡迷地說出“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這樣的話。這是寶玉最明確的情感表白,卻不免唐突,妙在黛玉沒聽見,而讀者已洞見其胸臆。這些話被襲人聽見,又為這個大丫鬟后來到王夫人處告狀埋下了伏筆。
八、問題探討:
1.文中哪些話為肺腑之言,請舉例。
明確:“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p60)
“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p60)
2.第三段和第五段中黛玉、寶玉、湘云和襲人的語言,表現了各自什么樣的性格側面?
明確:
寶玉:通過他與湘云、襲人和黛玉的對話,充分表現了他厭惡仕途經濟,不愿與士大夫交接,蔑視封建道德倫常規范,熱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侶,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訴肺腑之言,表明他癡迷,言語造次,是性情中人。
黛玉:對理想的愛情執著地追求,她與寶玉心靈相通、志趣相投。 盡管為了得到專一的愛情整日以淚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內心仍蘊積著反抗的情緒,她被寶玉視為從來不講“混帳話”的知己。──言語含蓄、謹慎,性格內向。
湘云:在本文中雖也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交官宦,講談經濟學問。但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遠不及寶釵那樣深。她的言詞表現出她的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言談爽利,有口無心,性格開朗。
襲人:在文中和湘云一起對寶玉的規勸,表明了襲人與寶釵所遵奉的行為規范是一致的。寶玉發怔時誤把她當作黛玉而發出的內心隱情使她十分震驚,她很快向王夫人發出寶玉有可能越出禮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的忠心,表明她合乎封建道德規范立場。總之,她是一個馴服的女婢。──言語溫和,投人所好,性情溫柔。
3.《紅樓夢》中圍繞著賈寶玉,形形色色的人物紛紛登場,展開了一場“奪取寶玉”的婚姻冷戰,沒有硝煙,也沒有刀劍,卻有陣陣寒氣。這對寄人籬下無依無靠而對愛情執著追求的林黛玉來說,是多么的憂慮、猜疑、擔心!寶玉深深地懂得黛玉的心情,所以他要對黛玉進行勸慰。“你放心”三字,話卻少,內涵多,它既是賈寶玉對多愁善感弄得一身病的林黛玉的關懷、體貼、勸慰,讓她不要憂慮,不要猜疑,不要擔心;也可以看成是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情的承諾”。
4.本文在刻畫林黛玉形象上注重的是心理活動描寫。速讀第四、五段,分析這里的心理描寫刻畫了林黛玉的哪些性格特點?
明確:第四段寫林黛玉知道史湘云有個“金麒麟”,又忽見賈寶玉有個“金麒麟”,又見二人到一起,心里“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這一心理描寫刻畫出林黛玉的“敏感多疑”,當林黛玉剛走來,正聽見史湘云說經濟一事,寶玉又說:“林妹妹不說這樣的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她生分。”黛玉聽后,心里感慨萬千,這段心理描寫刻畫出黛玉的“多愁善感”。
第五段中寶玉、黛玉相見,用“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瞧”“怔”“怔怔”等行為描寫,進一步刻畫了黛玉的心理活動,她是那么地愛寶玉,也表現了黛玉“多疑、善感”的性格特點。
九、作業:
[練習]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