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初二篇一
在實踐活動過去了一周,我們家便忙碌了起來,這周我當家為父母做了豐盛的飯菜!
在一天上午,奶奶一大早就把我叫起了床,說:你看看,都幾點了,還不起來洗菜準備做飯!
我嘿嘿一笑:這還能難倒我?看我的吧!
首先,我把菜洗得干干凈凈,在分個的把它們切成小塊裝著。
其次,把鍋洗得同樣干干凈凈開火和油煙機,把鍋里剩的水蒸發了之后,開始做飯了!
把油倒到鍋中熱油,在之后把蔥花放進去,直到把蔥花弄出淡黃色之后再把肉放進去。
哎呀,我捂著手說:燙著手了!
奶奶走過來說:放肉時要小心,因為肉里也有著油。
我哦了一聲,便小心翼翼的翻炒著,不一會便炒好了。接下來把菜放進去再炒一遍,吵得差不多時,我到進水去煮。
接著看煮出味來之后把調料和更多一些的水放進去再煮5分鐘,就聞見了香味!小心翼翼的把它澆到事先準備好的米飯上,第一道菜蓋澆咖喱就做好了!
過了一會便到了開飯的點了,爸爸回來看到桌上的飯十分欣慰的笑了,并說:孩子長大了,做的很不錯嘛。我聽了之后心中喜滋滋的。
這一次可讓我體會到了當家的滋味啊!
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初二篇二
樹,夢想去遠方。
卻只是因為飛禽走獸不愿幫忙而無可奈何。
遂結出甜蜜的果實,讓寄托著自己夢想的種散播到世界各地。
在絕望之中,人與人的關系早已不復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居心叵測,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
此刻,我們總是漫無目的地一昧依賴別人,忽視了自己動手的重要性。而這恰恰便是在一剎那決出勝負的法寶。
毛澤東便是深知如此,分析中國實際國情,從根本出發,摸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遂讓中國大地上處處燃起了革命烈火。
自己動手,也不代表著一定會成功,在自己動手的道路上也必須要持之以恒,不是失敗。古來今往,多少科學家和企業家也何嘗不是這樣?因為只有自己動手能從中吸取教訓,才可避免下一次的失誤。
自己動手,更是要有正確的方法。文中的那棵大樹便是如此,用甜蜜的果實誘惑,飛禽走獸,最終達成了自己的夢想。
千百年來,正是因為人類不斷地自己動手才有了今天的豐衣足食。
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初二篇三
今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做蛋糕。
開始啦!爸爸準備了兩個大碗和一個電飯煲,外加四個雞蛋,還有糖,鹽,面粉,牛奶。爸爸對我說:“這次絕對不象上次那樣做‘蛋餅’了。”爸爸熟練地把一個雞蛋敲開一個小洞,蛋清率先從蛋殼里跑了出來,就像透明的瀑布。而蛋黃從蛋殼里出來時,就像一個大火球落到了地面,爸爸把蛋黃和蛋清分別放到了不同的碗里。
首先,爸爸攪拌蛋清,蛋清非常非常稀,過了一會兒,爸爸說:“誰去給我拿鹽——!”我飛快地跑到了廚房,拿過鹽來,放了一點點。爸爸又問“誰去給我拿糖——!”我和表妹爭先恐后地向廚房跑去,還是我跑得快,拿到了糖。我舀了兩大勺,放進蛋清里。爸爸更加賣力的攪拌蛋清,漸漸地,半碗蛋清從透明狀變白了,但是爸爸說,要攪得像奶油一樣才行。又耐心的等了幾分鐘,聽見爸爸大聲喊:“完工啦!”我們一家人都跑去看,哇!蛋清已經像奶油一樣了,雪白雪白的,而且非常粘稠。蛋清攪拌完了,該攪拌蛋黃了,這比攪拌蛋清要簡單,放兩大勺糖,半包牛奶(剩下的半包被我喝掉了),三大勺面粉,但是要注意嘍,這次是上下攪拌而不是左右攪拌,等攪拌均勻后,爸爸又加入了半碗“奶油”,再次攪拌均勻,最后,把剩下的奶油加進去在攪拌均勻。
準備工作基本完成。爸爸來到電飯煲邊,后面跟著兩個見了蛋糕就不要命的小饞貓(我和表妹),電飯煲預熱完畢后,在鍋底均勻地抹上了一層油,然后把一大盆蛋糕原料倒了進去。
爸爸對我們說:“你們看著,等著跳到保溫鍵的時候叫我。”我和妹妹在旁邊等著,忽然,隨著啪嗒一聲響,電飯煲跳到保溫鍵上了。我和妹妹扯開三門大叫:“跳了!”爸爸用毛巾捂住了出氣孔對我們說:“等再跳的時候喊我。”蛋糕已經差不多了,從電飯煲里飄出陣陣香味,我和妹妹幾乎忘了自我,癡迷的聞著那迷人的香味,等著再次跳的時候,我們喊來了爸爸,爸爸拿開毛巾掀開鍋蓋說:“還不行,你們從一數到二十七。”我們張著大嘴數著:“1、2、3、4……25、26、27!”神奇的是,電飯煲真的跳到了保溫鍵,我們剛開始一臉茫然,然后又哈哈大笑,這真是個天大的巧合啊。
蛋糕出爐嘍!哇塞!好香的蛋糕啊!等著蛋糕上桌后,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松軟可口,實在是太美味了!
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初二篇四
我愛吃薯條,可是,我覺得,自己動手制作的總要比外面買的和kfc里的更令人放心些吧。所以,這天,我便開始學著自己制作薯條啦!
我先把一個土豆洗凈削皮,再把它切成和鉛筆差不錯粗細的長條形。嗯,這切工還真是個體力活兒,要切得勻稱,還要做到親愛的媽咪叮囑的注意安全,還真費了我不少功夫。
然后我把這些長條形土豆放入煮沸的水里,做這一步的時候我還有點兒害怕:這鍋里的水可是很燙的哪,水蒸汽”撲撲“的往外冒,我真怕倒土豆的時候燙到手呢,小心翼翼地,我把土豆快速又輕輕地放進鍋里。呼!好在我有這先見之明,終于毫發無損地把土豆條放進水里了。接下來,我讓這土豆條們在沸水里待足了三分鐘,出鍋!我把土豆條撈出來瀝水,等土豆條干了、涼了以后裝進保鮮袋,放進冰箱冰一下。等土豆條凍硬的時候再取出來。
油鍋熱好,把這土豆條放進去一炸,哈!香氣撲鼻!唯一令我生氣的是這鍋里的油欺人太甚,老飛濺出來,太威脅我的安全了!等炸到土豆條成金黃色的時候,媽咪說我可以關火了,撒上些鹽起鍋,我的薯條就做好啦!
嘗一口:啊,香噴噴的,自己做的薯條真香啊!
你們也來試試吧!
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初二篇五
臨近六一節前的周四的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班舉辦了一場美食會。美食會上的美食都是同學們自己動手做的,我做的是琥珀核桃,這是我從爸爸那學來的。
為了這次美食節要呈現給大家的美食,幾天前我就開始尋找和搜索著我能想到的各種美食,有一天,爸爸做了琥珀核桃給我和媽媽吃,我覺得很好吃,于是就讓爸爸教我做琥珀核桃。美食街的那天中午放學回家,吃完午飯后就開始做下午要帶去的美食。
首先我從陽臺的架子上的袋子中取出大約二十個核桃,然后從架子的最下面一層拿出榔頭把核桃砸開,取出里面的核桃仁。然后再從碗柜里取出一個盤子來裝已經剝好的核桃仁。
接著我走到廚房,把灶臺后面的煤氣閥門打開,然后把炒鍋放到灶上,再往鍋中放入了一些油和白砂糖。打開了火,用鍋鏟慢慢的攪。不一會,白糖就開始慢慢融化,化成了糖漿,繼續加熱,糖漿的顏色開始慢慢地變深,這時我開始緊張起來,因為我要恰到好處的掌握倒入核桃的時機,這關系到這次琥珀核桃能否做成。我沉住氣,繼續地攪拌著,等待著糖漿起泡的那一時刻,我迅速地把盤中的核桃仁倒入鍋中,同時立即關了火用鍋鏟不停的翻動著核桃。核桃在這油的余溫中,就被炒的焦脆了。
翻了一會,核桃都已經裹滿了糖漿,我就把它們舀到盤子里,放到餐桌上,在核桃冷卻之前,用筷子一個個挑到早已準備好的盤子中,使它們全都分開。晶瑩剔透的琥珀核桃就大功告成了。
這就是我做琥珀核桃的`過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按我所說的步驟一步一步去做哦!一定能做的非常好吃的!
自己動手自己動手初二篇六
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有趣的作業——制作一個小樂器。做什么好呢?我想來想去,還是做個復古版的古琴吧!說來,這還真有點意思呢!
首先,我先想到了紙盒子,造價低,適合利用。我找來了一個長15厘米的紙盒,作為古琴的底座。那么琴弦嘛,我就用媽媽縫衣服的白線吧,這樣的線會比較耐用。嗯?對了,古琴的音高,好像還是用琴弦下面的墊座決定的。墊座我就用幾個小紙盒吧,我找來了幾個大大小小的盒子,這樣就搞定了。我信心滿滿地把我的部件進行了組裝,我看著自己毫不費力就做出了一個樂器,心里美滋滋的,下面就該試彈了。
我迫不及待地撥起了琴弦,結果差點沒氣暈過去。這是什么古琴啊,發出來聲音甕聲甕氣,完全沒有了古琴蒼老聲音的樣子。用紙做出來的“土古琴”,經過老爸的一番“***”,真是漏洞百出啊。首先,繩子不夠繃緊,以至于發聲不響亮,甚至有的發不出來聲音,然而人共要把一條繩子繃得特別緊,實在有些困難。還有就是下面的墊,盒子,不能隨意改變高低,用起來很笨拙,更別提外觀多難看了。最重要的是,繩子由于太過緊,把盒子有的地方勒的凹了下去,你說失敗不失敗。這三點,就象征著我的古琴制作全部失敗了,我氣得把它一摔,不想干了。
我轉念有想了想,人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才發明出了燈泡,我才失敗了一次,怎能就此停手呢?想到這里,我又撿起了我的“土古琴”,把失敗的原因一條一條詳詳細細地列在紙上,有一條一條的找到排除的方案。經過一番考慮,我決定把所有的材料進行一次轉變,試試看吧。我在工地上,找到了一塊廢棄的小木板,它的顏色比較深沉,看上去很蒼老的樣子,也顯得特別有古典氣息。我還在上面寫了兩個“糟糕”的毛筆字——“古韻”,讓它看起來好看。我認為,在撥動琴弦的同時,底板會震動,木頭應該會比紙盒的震動要大一些,所以我換了一個底板。琴弦我改成了質量好一些的橡皮筋,這樣能讓它繃得很緊,只有繃得緊了,聲音才能發出來。墊座我換成了幾枚釘子,這樣就可以用錘子來調試音高了。
我把釘子從低到高定在了木板上,把橡皮筋繃好,看起來還真有點古琴的樣子。我又去買了一副假的塑料長指甲,這樣就能彈奏了。我摸索著彈了一首《植物大戰僵死》主題曲,還真有點那意思呢!聲音比原來大了一些,聲音也長了,更加悠揚了,變化非常明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原來弦樂器都有一種“共鳴”現象。它都有一個共鳴器,撥動琴弦,盒內空氣震動,同時又引起盒子本身震動,才會發聲。紙盒空氣不是密封的,效果不明顯,木板則是實心,效果不稍微好一點點,但是還是不夠響亮、透徹。如果是空心的木盒子效果會好很多的。可是找不到木頭盒子,所以只能用木板代替一下。
這回做樂器,讓我又明白了一個科學道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你只要有一雙觀察的眼睛,就會發現科學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