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報告范文,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溝通各種情況和問題。這些范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行業趨勢和前沿動態,為我們的報告寫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觀點。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一
實驗名稱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目的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三角板一對、刻度尺一把。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
2.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可能。
3.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
(2)在桌上鋪上白紙,在白紙上豎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紙上記錄玻璃板的位置。
(3)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
(4。
(5)觀察兩根蠟燭的位置并記錄。
(6)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像的位置跟物體和平面鏡的位置的關系。
(7)整理器材、擺放整齊。
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實驗原理。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二
近年來,高中物理實驗已成為課程的一部分,不僅幫助我們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還培養了我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而在實驗過程中,撰寫實驗報告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可以提高我們的文獻寫作素質。本文將從實驗報告的寫作過程、實驗中的困難及解決方法、實驗中的執行及效果、實驗后的學習體會以及對未來實驗的展望等五個方面,談談我在實驗中的感悟和心得。
在實驗中,我們首先要清楚實驗的目的、方法和步驟,并按照規定填寫實驗記錄表,記錄實驗中的數據和結果。其次,根據實驗記錄表,撰寫實驗報告,應用課本和資料,進行理論分析,闡述數據和結果,并解釋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錯誤性。報告中要體現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避免出現相關理論內容的錯誤,將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二、實驗中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在實驗中,經常會出現數據測量不準、實驗結果不符等困難。如此,我們需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和實驗手段,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和處理,并且要結合實際情況發現和糾正錯誤,提升實驗數據的可靠性。而當出現實驗結果不符合預期時,我們需要思考實驗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測量誤差、數據過程中出現的疏忽、理論上的偏差等。只有經過細致分析和比較后,才能確定真正的實驗結果,找到錯誤的根源,并進行有效的修正。
三、實驗中的執行及效果。
在實驗中,我們還需要認真執行,嚴格按照實驗規范,對設備和清潔工作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避免操作失誤導致實驗結果的偏差。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緊緊把握操作方法和測量精度。比如,需要注意電子器件的保護、測量儀器的調試、實驗裝置的正確安裝,以確保實驗結果的精準度和準確性。而在實驗結果中,我們還會發現,實驗結果的對比和分析,能幫助我們找出不足之處,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使之達到更佳的結果。
在實驗后,我們還要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總結,發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嘗試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特別是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我們還需跟進學習,積極尋找輔助參考資料,加速學習速度,加強自身學習能力。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實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五、對未來實驗的展望。
在實驗后,我們還需進行實驗經驗的總結,并對未來的實驗工作進行規劃和展望。比如,分析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以便提高實驗效果和實驗質量。總之,我們要認真對待高中物理實驗這個環節,在進行實驗過程中,需要細心負責、耐心細致,才能夠收獲更豐碩的實驗成果和學習成果。
總的來說,高中物理實驗是十分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在實驗中,只要認真對待,加強鉆研,將實驗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就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實驗結果和學習成果。因此,我們要發揚創新精神,增強高中物理實驗意識,為以后的知識走向和未來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三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四
初三()班姓名:座號:
一、實驗目的:探討電流的通、斷、強弱對電磁鐵的影響;探討增加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性的影響。
二、實驗器材:電磁鐵、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電流表和一小堆大頭針。
1、將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電流表與電磁鐵連成串聯電路。
2、將開關合上或打開,觀察通電、斷電時,電磁鐵對大頭針的吸引情況,判斷電磁鐵磁性的有無。
3、將開關合上,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流增大和減小(觀察電流表指針的示數),從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情況對比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
4、將開關合上,使電路中的電流不變(電流表的示數不變)改變電磁鐵的接線,增加通電線圈的匝數,觀察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
四、實驗記錄:
通電。
斷電。
電流增大。
電流減小。
線圈匝數增多。
電磁鐵的。
磁性強弱。
五、實驗結論:
(1)電磁鐵通電時磁性,斷電時磁性。
(2)通入電磁鐵的電流越大,它的磁性越。
(3)在電流一定時,外形相同的螺線管,線圈的匝數越多,它的磁性越。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五
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刻度尺一把。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4、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
5、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在紙上的位置連起來,并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六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實驗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更好總結本學期實驗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特對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學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計劃,以實驗計劃指導本學期的物理教學工作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圓滿的完成了實驗計劃所布置的任務。
1、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把每一個演示實驗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條件下,經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來完成演示實驗,讓每個學生能夠有觀察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達到認識理論的目的。
2、對于學生分組實驗,學期初,我們物理教師首先對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有學習小組長,小組長在學習上和動手能力上都是比較強的學生,在小組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對于學生實驗,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規范、積極動手,認真觀察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一學期的訓練和操作,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教師對學生認真輔導,還注意巡視學生進行實驗的情況,發現操作不規范的不認真的,教師認真輔導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對認真規范的同學,并提出表揚,增強學生的成功感。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操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實驗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學會了許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3、課外的小實驗。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本學年我們還不斷的提倡學生進行課外小實驗小制作的活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
4、實驗報告的填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鼓勵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通過實驗的觀察和操作,使學生能夠把觀察的實驗直觀的操作與理論相聯系,從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本學期的物理實驗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和上級的實驗教學要求還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將努力探索創新,使實驗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七
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驗,學生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加深自己對物理學知識的理解。在本次實驗中,我選擇了“用光柵測量單色光波長”的實驗,通過實驗來探究光柵在測量單色光波長中的作用。
第二段:實驗設備和步驟。
本次實驗所需設備和材料有:光柵、光源、三角架、光屏、測微器以及卡尺等。實驗步驟如下:首先,將光源和光柵依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三角架上,并將光線通過光柵發射到光屏上;其次,通過調整光柵的位置和傾斜角度,使得觀察到的干涉條紋盡量清晰;最后,使用測微器測量干涉條紋之間的距離,進而求出單色光波長。
第三段: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問題。最初的問題是調整光柵的位置和傾斜角度,由于沒有經驗,我經常無法正確調整,使得實驗進行得十分艱難。其次,使用測微器來測量距離也是一個難點,需要非常小心仔細地操作測微器,在實驗的最后幾次測量中我才真正掌握了良好的測量技巧。
通過本次實驗,我體會到了實驗的重要性,學習完理論知識后,通過實驗來進行鞏固,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和理論模型。同時,實驗也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細心、耐心和認真的態度,這些也是我們在學習物理學知識中必須具備的品質。最后,我也對科學的嚴謹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實驗的每一個環節,我們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第五段:總結。
通過本次實驗,我收獲了很多,既學會了正確使用物理學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實驗技能和細節把握能力。本次實驗還讓我意識到物理學知識的重要性和思考方法,透過知識看到物理世界的復雜和美麗。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將繼續堅持這樣的態度和方法,通過實驗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深度理解。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八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只、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嘆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接方式。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并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是只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并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電路圖。
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接并聯電路,然后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c.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1.在串聯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___.
2.在并聯電路干路里的開關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電器.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九
【實驗目的】:通過演示昆特管,反應來回兩個聲波在煤油介質中交錯從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現象。
【實驗儀器】電源,昆特管。
【實驗原理】:兩束波的疊加原理,波峰與波峰相遇,波谷與谷相遇,平衡點與平衡點相遇,使震動的現象放大。報告部分【實驗內容】:一根玻璃長,管里面放一些沒有,在一段時致的封閉端,另一端連接一個接通電源的聲波發生器,打開電源,聲波產生,通過調節聲波的頻率大小,來找到合適的頻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現象放大,從而發現有幾個地方、出現了劇烈的震動,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靜。
【實驗體會】:看到這個實驗,了解到波的疊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電磁波、聲波、光波的世界當中,了解一些基本的關于博得只是對于我們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實驗二:魚洗實驗。
【實驗目的:演示共振現象】。
【實驗儀器:魚洗盆】。
【注意事項】。
地同步摩擦時,“魚洗”盆會發出悅耳的蜂嗚聲,水珠從4個部位噴出,當聲音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水花四濺。繼續用手摩擦“魚洗”耳,就會使水花噴濺得很高,就象魚噴水一樣有趣。
【原始數據記錄】。
【數據處理及結果分析】。
實驗三:錐體上滾。
1.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
使學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
于穩定的運動規律。
2.說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
動的趨勢,同時說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錐體上滾演示儀。
【注意事項】:1:不要將椎體搬離軌道。
2:椎體啟動時位置要正,防止滾動式摔下來造成損壞。
報告部分【實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降低了。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1.將雙錐體置于導軌的高端,雙錐體并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于導軌的低端,松手后雙錐體向高端滾去;
3.重復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十
儀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燈光照明下,較薄的地方顯得火紅,較厚的地方顯得暗淡。火苗的形成:為了使火苗從炭火堆中竄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鏡,上面刻有火苗狀的透光鏡,炭火模型與其鏡中的像形成對稱結構,中間形成一條透光縫,在縫的下部形成一根橫軸,軸的四周鑲滿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隨著軸的轉動,光被隨機的反射出來,讓我們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1、接通電源,觀察視窗內似有熊熊烈火燃燒。
2、打開加熱開關,還會有熱風吹出,就像一座逼真的火爐。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十一
觀察光的反射現象,找出光反射時所遵循的規律。
3、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
4、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5、把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紙板上還能看到反射光嗎?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十二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五.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六.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十三
分光計,玻璃三棱鏡,鈉光燈。
最小偏向角法是測定三棱鏡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圖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ab和ac是透光的光學表面,又稱折射面,其夾角a稱為三棱鏡的頂角;bc為毛玻璃面,稱為三棱鏡的底面。假設某一波長的光線ld入射到棱鏡的ab面上,經過兩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則入射線ld與出射線er的夾角稱為偏向角。
1.調節分光計。
按實驗24一1中的要求與步驟調整好分光計。
2.調整平行光管。
(1)去掉雙面反射鏡,打開鈉光燈光源。
(2)打開狹縫,松開狹縫鎖緊螺絲3。從望遠鏡中觀察,同時前后移動狹縫裝置2,直至狹縫成像清晰為止。然后調整狹縫寬度為1毫米左右(用狹縫寬度調節手輪1調節)。
(3)調節平行光管的傾斜度。將狹縫轉至水平,調節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29,使狹縫像與望遠鏡分劃板的中心橫線重合。然后將狹縫轉至豎直方向,使之與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豎線重合,并無視差。最后鎖緊狹縫裝置鎖緊螺絲3。此時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軸與望遠鏡光軸重合。至此分光計調整完畢。
3.測三棱鏡的折射率。
(1)將三棱鏡置于載物臺上,并使玻璃三棱鏡折射面的法線與平行光管軸線夾角約為60度。
(2)觀察偏向角的變化。用光源照亮狹縫,根據折射定律判斷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遠鏡內)在此方向觀察,可看到幾條平行的彩色譜線,然后慢慢轉動載物臺,同時注意譜線的移動情況,觀察偏向角的變化。順著偏向角減小的方向,緩慢轉動載物臺,使偏向角繼續減小,直至看到譜線移至某一位置后將反向移動。這說明偏向角存在一個最小值(逆轉點)。譜線移動方向發生逆轉時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用望遠鏡觀察譜線。在細心轉動載物臺時,使望遠鏡一直跟蹤譜線,并注意觀察某一波長譜線的移動情況(各波長譜線的逆轉點不同)。在該譜線逆轉移動時,擰緊游標盤制動螺絲27,調節游標盤微調螺絲26,準確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測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轉動望遠鏡支架15,使譜線位于分劃板的中央,旋緊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21,調節望遠鏡微調螺絲18,使望遠鏡內的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中央豎線對準該譜線中央,從游標1和游標2讀出該譜線折射光線的角度和。
3測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鏡,松開望遠鏡制動螺絲21,移動望遠鏡支架15,將望遠鏡對準平行光管,微調望遠鏡,將狹縫像準確地位于分劃板的中央豎直刻度線上,從兩游標分別讀出入射光線的角度和。
4按計算最小偏向角(取絕對值)。
5重復步驟1~6,可分別測出汞燈光譜中各譜線的最小偏向角。
6按式(9)計算出三棱鏡對各波長譜線的折射率。計算折射率n的數據表格3。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4篇)篇十四
學號。
日期
實驗課題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
實驗目的1.描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2.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器材斜槽、白紙、圖釘、木扳、有孔的硬紙卡片、小球、重錘線、米尺。
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豎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點o的切。
3.線水平。在紙上記錄o點,
4.利用重垂線畫出通過o點的豎直線。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調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滾下的小球正好穿過卡片的孔,
9.然后用鉛筆在卡片的缺口上點個黑點,
10.這就記下了小球平拋的軌跡通過的點。多次實驗,
11.描下多個點。
12.用平滑的曲線將小球通過的點連接起來,
13.就得到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
14.以o為圓點,
15.畫出豎直向下的y軸和水平向右的x軸.
16.從曲線上選取a、b、c、d四個不同。
17.的點,
18.測出它們的坐標,
19.記在表內。
根據公式v0=x求出每次小球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x(米)y(米)v0(米/秒)v0(平均值)。
a
b
c
d
1.實驗注意點:。
a.固定白紙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時,要保證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從槽上滑下。
d.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該位置作為。
2.實驗誤差:
(1)計算小球初速度時應在軌跡上選距離拋出點稍遠一點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實驗過程中不改變位置。
實驗。
整理文章……。
練習1.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已測出落下的高度h與對應的射程x如下表,則物體平拋初速度為。(g=9.8m/s2)。
h(m)。
5.00。
11.25。
20.00。
24.20。
x(m)。
.為什么實驗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線必須是水平的?
答:
.請你依據平拋運動的實驗思想,自己設計一個測定玩具手彈速度的方法。
(1)器材:
(2)步驟:
(3)手彈速度v0=。(用字母表示)。
教師。
評語。
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