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年味小學篇一
現在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家人各自有各自的原因,匆匆趕完了一年僅有一次的年夜飯就各干各的去了。
時間領著我來到兩年前,一樣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全家人團坐一桌,吃年夜飯道家常,像今年家里的豬又生了幾頭小豬崽這類都在談話的話題之中,每個人都不想離開,大有暢聊一整晚的勢頭。正當大家聊得火熱,爸爸出去了,但誰也沒有發(fā)現。不一會兒,隨著一聲炮響,天空被點亮了。爸爸大喊:“都出來看煙花啦!”所有大人都扯把椅子,抓一把瓜子出來,嘴里的話還在念叨著,大人小孩無不開懷。爸爸給了小孩們一大袋花炮,他們不玩光看著就能興奮一個晚上。這才是年味,我想著。
當我正要趴下時,一聲炮響把我驚起,再看看天,只有幾顆星星的天被色彩紛呈的煙火的星星點點所點綴。耳邊又傳來熟悉的喊聲:“都來看煙花嘍!”我飛身下樓,看見全家人都已經搬著椅子抓著瓜子坐好了,有說有笑。我的眼前蒙上了一層霧水。
原來,年味還在。
年味小學篇二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方沃土養(yǎng)育一方人民,在賈魯河畔,便是我的家鄉(xiāng)——中牟。
家鄉(xiāng)過年,不看奢華,不圖喧鬧,只求三個字:年味兒。善良淳樸的中牟人民,講究喜慶,講究歡樂。每年一到臘月,家家戶戶便忙碌開來,頭幾個星期,便物色好滿意的春聯(lián)佳句,好請老師傅來書寫,最后在除夕夜貼上,以顯喜慶。這個時候,家人們總要都添置幾件新衣服,而最好的那件,要留到大年初一走親訪友的時候貼上,好顯出一派“新氣象”。那股精神勁兒就甭提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頭一件事就是趕緊煮上一鍋熱水餃,并趁熱由晚輩們端到村里的長輩家里,為的是讓這些年紀大且身子不方便的老人們也能吃上可口的餃子,不要餓著。端的餃子要以別人家的為主,別人家送完了,自己家才能吃,以顯出晚輩們的孝敬來。
過年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之一。領壓歲錢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能吃上可口的“花糕”。所謂花糕,便是將一條白面團拉直,卷出六個卷兒,夾上紅棗,再用刀順勢劃出一道道美麗的旋兒,蒸好變成了美麗的“花糕”了。
年味小學篇三
1月13號上午,我們來到永泉風景度假村采風。
一下車,風好大喲,我覺得我是來吹風的。但是進入山莊之后,這里風景美麗動人,這里的`食品各種各樣,這里的風——真是寒冷無比。
但是我還是被美麗動人的風景吸引住了:一個個火球一般的燈籠掛在樹上,美!一塊塊奇形怪狀的石頭蹲在水里,也美!一棟棟古典的房子昂首挺胸站在大地上,更美。
風景看過了,肚子餓了,怎么搞定我的肚子呢?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袋子銅幣,買吃的去嘍!
我吃了甜絲絲的蛋糕;香辣辣的牛肉粉絲;香濃濃的雞湯米粉面;又香又甜的麻酥糖。我特別喜歡吃麻酥糖,這是過年的小吃。一個叔叔知道以后,特別把麻酥糖做給我們看:先把芝麻炒熟,又把芝麻磨成粉;再往芝麻粉里倒入糖漿;然后把拌了糖漿的芝麻粉壓扁、卷成條、最后把芝麻條用模型壓成長方形條子,切成一塊一塊的,好啦,完成了!
甜絲絲的香味彌漫開來,永泉風景度假區(qū)里這一條街就叫江南味道,有風景看,有東西吃,當然,也有風吹哦。
年味小學篇四
“年味在哪里呀年味在哪里?年味在那不同的場景里……”年味不一定一定只在除夕那天,過年后也處處透著年味。
手里是打火機,面前是大院子,地上是各式各樣的鞭炮,什么“摔炮”、什么 “孔雀開屏”、什么“擦炮”,都準備好了。
年味在鞭炮聲里。
我輕輕撕下一片餃子皮,攤在左手上,右手拿起勺子,舀起一團肉泥, 放在餃子皮中心,再用手指點點清水,抹在餃子皮邊緣,將餃子皮對齊捏攏,兩邊向上一按,將角捏在上邊。在餃子后面按一按,下面也按一按,一個餃子就按成了。
看看盤子里的餃子,有的”貨物’不足,快要倒下了;有的“皮開肉綻”,明顯肉餡太多;有的“穩(wěn)重端莊‘,包的很好。有的像個營養(yǎng)不良的小孩,有的像個因為太胖而破了腰帶的富翁,有的像個發(fā)育正常的少年。
年味被包在了餃子里。
年味還在哪里?吃團圓飯時的話語里?長輩發(fā)的紅包里?新年鐘聲里?
年味小學篇五
小時候最喜歡回家過年。
對我來說,年是爺爺鹵的一盤鹵拼,是奶奶煮的一碟餃子,是外婆蒸的一碗粉蒸,也是一陣陣的鞭炮聲。
過年時,最愛和奶奶包餃子。
奶奶先在面皮上放上先前用鹽、生抽、姜、白糖腌制好的肉餡,然后在面皮四周點水,再捏起來。奶奶做的餃子不像餐館里做的,她做的餃子,肉十分地多、飽滿。餃子煮完之后,一口咬下去,面皮緊實彈滑,包住肉餡的一切神韻,里面的豬肉肉質飽滿,鮮味撲鼻,整個餃子極其富有層次感,再佐以醋和醬油,簡直就是要勾住你的神髓!餃子端上來,話不多說,三兩下就把餃子給吃光了。吃完之后,唇口留香,那余味,久久不能散去。
過年時,最喜歡爺爺的鹵味。
對我來說,沒有鹵味的新年,就是不愉快的。爺爺的鹵味,仿佛能帶走一切憂愁,帶來一種快樂。
爺爺先鹵雞爪,他先把雞爪掌中心的正骨給剃掉,這樣吃的時候就可以一抿就化而又不失鹵味。剃完之后,爺爺把雞爪放進事前熬制過的鹵汁里。那鹵汁,湯色濃厚,香味四溢,并且湯汁醇厚,令人回味無窮。雞爪入鍋后,燉煮一至二個小時,取出。剛一開鍋就芳香四溢。咬一口下去,舌頭剛一碰到雞爪,雞爪就化為了鮮厚的汁水,你一定會大吃一驚,仿佛你在吃的不是雞爪,而是一碗醇香四溢、味道鮮美的雞骨湯,令你久久不能忘卻。
還有鹵牛肉,先取一大塊的牛腱子肉,放入鹵汁中燉煮,好以后,切成片狀,再裝盤。牛肉十分地筋道彈牙,再加上醇厚的鹵汁,定會讓你大呼過癮!
爺爺和奶奶的廚藝十分地高超,一頓年夜飯,八個小時才能做完。他們不用味精或雞精。油、鹽、糖、醋、醬油、生抽、料酒和一碗自做的豆瓣醬,是他們廚房的全部。他們做的飯菜,只講究原生態(tài),現買的食材現做。樸實的性格和高超的廚藝使他們獲得了無數的稱贊。
除夕當晚,五顏六色的煙花點亮了星空,使它不再寂寞,它,點亮了人們的心靈,也帶來了對新的一年的盼望和憧憬。
煙花會滅,不變的,是那份情懷,以及家鄉(xiāng)的年味。
年味小學篇六
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熱鬧得很,在外面打拼的兒女還有游學的學子們紛紛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于家人團聚于家人共度春節(jié)。
小年夜期間,人們便會慢慢開始準備年貨———首先這吃是不用說的了:香瓜子、開心果、紙核桃、松子等等必不可缺的堅果,然后再是各式各樣的糖果,大白兔奶糖最為典型。接著在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也開始準備年菜,筍子、肘子、紅燒魚、扣肉、雞湯……準備完吃的肯定就是那些年味濃濃的過年裝飾啦!貼對聯(lián)、掛燈籠、剪窗花,和家人一起干這些活,其實挺溫馨的。
在大年三十晚,是正式過年的象征。傍晚,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著年夜飯,豐盛極了,那些前些日子準備的菜肴紛紛端上了桌,大家圍在一起品嘗著這美味。然后,洗漱洗漱就開始坐到沙發(fā)上邊看著春晚,邊聊著天,一起渡過這余年的片刻。
最讓人開心的,非大年初一莫屬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人們都會走親訪友,給他們拜年。和親戚們一起出去郊游,看冬末初春的美景。熱鬧得很。
初二就到了踏青掃墓的時候了、回去墓地給過世的親人送花圈,把墓地的雜草除掉。
這就是中國的年,年味濃濃,大致在初七前后,各公司有開始上班了,新的一年有開始了,可是節(jié)卻結束了。
年味小學篇七
最近的陰雨天氣真的不是很愉快,但是新年的快樂已經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候看到街上的人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微笑,手里都拿著新衣服,這讓我想起了新年穿新衣服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服總是那么開心。不管新衣服的款式和品牌,只要是新的,我都會很開心,覺得是過年最好的象征,一年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節(jié)前,為了接待親朋好友拜年,我們會把房子內外打掃干凈,在門上貼一副春聯(lián),祈求好運。傳統(tǒng)對聯(lián)是在紅紙上用黑色或金色的對聯(lián)寫的。無論什么“財源廣進”、“步步高升”、“財源廣進”,反正都是吉利的話。
送灶神是春節(jié)前的大事。據奶奶說,灶神是農歷12月24日送的。這一天,灶神回到天堂向玉帝報告人事。人們都希望灶神之神能為他們說幾句好話,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專門準備一些豐富的祭品來崇拜灶神之神。
除夕對人來說極其重要。這一天,人們準備告別舊的,迎接新的,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能充分體現家人的相互尊重和愛護。團圓飯后,我開始養(yǎng)老。
孩子們最開心的不僅是過年穿新衣服玩鞭炮,還能收到大人給的壓歲錢。收到壓歲錢也可以說是紅包,因為紅色象征著活力、幸福和好運。成年人給年輕一代發(fā)紅包,意味著他們把自己的愿望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有多少錢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開心,主要意義在紅紙里,因為它象征著好運。
在鞭炮聲中,春節(jié)早已過去,但新年的味道依然揮之不去,給人無盡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