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該富有感染力和創造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摘錄,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一
“小康”最早出現于《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老百姓也夠勞苦的了,今后可以稍稍安定一些)。”小康,是中國人民的美麗夢想,一個祖祖輩輩苦苦追求的愿望,當21世紀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個偉大的民族,終于走在灑滿陽光的小康路上。
對于我,自然也有不少小康的夢想,現在的生活,起碼的豐衣足食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對于小康的理解,我更側重于精神方面。
首先,我希望與父母相處更美滿,現在,談不上多么孝順,頂多憑一張成績單博取父母的一臉微笑,將來我得多抽時間陪陪他們,用自己賺的錢給父母買些營養品,或者帶著父母出去走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父母安想晚年,是我們每個作子女的最大愿望。
其次,我希望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我想大多數同齡人都有同樣的夢想,就是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相夫教子,日子雖平淡,不過卻很踏實,可以想象,在周末的傍晚,一家人去吃頓豐盛的晚餐,然后一起逛街,是多么幸福的時刻,多有“小康”的滋味呵!
接著呢,我希望有幾個志趣相投的好友,巴爾扎克說過: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所以,有幾個能說知心話的好朋友,確實算是一大筆珍貴的財富,工作之余,又不想窩在家里的時候,找上好友,一起喝茶談心,一起唱歌跳舞,多少生活和工作的煩惱,都可以拋諸腦后。
然后,我希望多看些書,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學生時代,偶讀幾本,也是匆匆略過,現在空余時間多了,午餐之后,夜寢之前,都可以翻上幾頁好書,細細品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的多,會對人生更加充滿熱情,對小康的體味也更加深刻。
最后,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一個社會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也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康人”,“小康家庭組成”,所以,我必須努力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樂于助人,淡薄名利,活得瀟灑自在?才是心靈小康的最高境界吧!
我相信,只要努力,小康之夢便不再飄渺,只要拼搏,小康之路就在腳下!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二
我夢中的小康是文明和環保的殿堂。小編收集了我心中的小康。
作文。
歡迎閱讀。
去年過年我到奶奶家拜年,奶奶高興得抓住我的手,樂得嘴都合不起來了,而且還不停地說:“現在生活好了,每個人都奔向小康了。”奶奶說:“在她們生活的那會兒,住的都是草房,一到下雨天,就到處漏雨。那時只要有自行車就算有錢人了,雖然學費便宜的只要幾元錢,但還是有人上不起學……”
真是今非昔比,我們享受小康時,也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后把家鄉建設的更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我夢中的小康是文明和環保的殿堂。人人講文明,懂禮貌,重環保。大家見面都問好,不會說臟話,更不會有隨便罵人的現象。那時的車輛根本不用上鎖,因為大家的思想境界都很高,不會有偷車的現象。如果有人不小心在地上丟了垃圾,環衛機器人會立即清理那些垃圾,并告訴這個人環保的重要性和那塊地方有垃圾點。
我夢中的小康是生活、休閑的花園。人們居住的環境非常優美,住的是二層小樓,還帶著小花園。大人會在自家的小花園里散步、下棋,孩子在小花園里嬉戲、玩耍。每棟房子都有許多房間,有書房、健身房、客廳等等。屋外的馬路兩旁種了許多花,有:月季花、牡丹花……`道路兩邊是一排排枝繁葉茂的白楊,傲然挺立。在馬路上行走,會有鳥語花香的感覺。
我夢中的小康是交流與合作的論壇。那時的學生學習非常棒,他們開設英語課、電腦課、還有自然課和思想品德課,同學們都很愛學習。學校每星期還組織同學們去旅游,來豐富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同學們可以在網上上課,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小朋友們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各種問題;聽科學家爺爺和影視界的叔叔阿姨講他們童年的故事;還可以與美國、伊拉克的小朋友共同呼喚和平,反對戰爭。
我向往藍天、白云、花園簇擁著的優美的環境,還希望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中居住著有文化、高素質的現代公民,更知道這個美好的小康夢需要我們的努力才能變成現實。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為了夢想成真!
黨的xx大提出,我國到20xx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就是活得有滋有味。
吃,不只講溫飽,還要講營養、講安全、講綠色。地溝油、農藥殘留、染色饅頭、毒豆芽、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不復存在。
穿,不只按季換衣、講時尚,還要得體、有品味,不僅使人顯得更加年輕漂亮,還體現出一個人的良好修養與品質。
住,不只有其所,還要住得更加舒適。住宅有極強的耐震性能,客廳、臥室、書房、餐廳、浴室,都體現人文關懷,并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生活考慮周到。
行,不只有路有車,還要交通更便捷、更輕松。
游,不只簡單的游山玩水看風光,還要玩得開心,玩得浪漫。沒有高收費宰客,服務周到,不讓人鬧心、堵心。
醫,不只有病打針吃藥,還要讓人人享有醫療保險,看病貴、看病難不復存在。
其實,我心中的“小康生活”遠不只這些,還包括我們的孩子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能就業有出息;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城鄉差別不斷縮小,美麗中國到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我們要努力奮斗,讓夢想成真。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三
今天中午,爸爸說要帶我們一家去瑞安國際大酒店的旋轉餐廳吃飯。旋轉餐廳?可真是稀奇,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吃的,我帶著疑問和爸爸媽媽來到餐廳門口。
“哇”一聲贊嘆情不自禁地從我嘴里脫口而出,站在餐廳門口我看清了里面華麗的燈光和精致的擺設。這個餐廳總體是個圓形,寬敞明亮,圍繞著中心逐層擺放桌椅,以及各種各樣的自助食品。爸爸還在門口買票,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跑進餐廳了。媽媽刻意挑了張靠窗的四人餐桌坐。透過玻璃窗前向外眺望,數幢高樓從滿地綠化之中拔地而起,映入眼簾。遠處,青山掩翠,樓宇列隊,不愧是市區啊!
我又好奇地回頭參觀餐廳,各式各樣的燈從天花板垂落,差點閃花了我的眼睛。餐廳中間弧形排列的桌子上鋪著白色的桌布,上面依次擺放著食盤,食盤里盛著精美的食物。從中式的炒菜,到西式的糕點;從清蒸的海鮮,到香煎的肉類;從清淡的粥類,到麻辣的川食;從香甜的冰激淋,到可口的水果,各種各樣,應有盡有。甚至有廚師現做“香煎鱈魚”“泰國飛餅”我可要每樣都嘗個遍!
等爸爸進來我們就去取餐了,足足盛了五大盤,四大碗,外加三杯飲料。我一坐下就大快朵頤起來。吃著吃著,我發現周邊不一樣了,我們好像換了個位置?看著我滿臉驚訝,爸爸笑著為我解惑:“這是由于這個餐廳的建筑設計和其他不同,我們所坐的外圍用餐區是在緩慢旋轉著的。”原來如此,中間的食物擺放區固定不動,用餐區不斷轉動,顧客便可以欣賞到周邊不同的美景,這個設計獨具匠心,值得稱贊!爸爸還為我介紹了其他一些獨具風格的餐廳,無不令人稱奇。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了,現代人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爸爸說。“我們真幸福!”我由衷感嘆。“是啊,爸爸媽媽小時候別說手機,家里有一臺黑白電視已經很好了。這種高檔的風格餐廳是想都想不出來的,也根本不可能有的。那時候穿的衣服薄不說,還得縫縫補補才穿得久;吃的食物都靠自家田里種才有,白米豬肉得地主家才吃得起;有一塊糖,那是稀罕貨,我和你阿姨她們得搶著吃,分著吃。現在可不同,普通人也是吃穿用度樣樣享受,這就是小康社會呀!”爸爸向我介紹。
是呀,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我們正過著。吃完飯回家的路上,我對爸爸說:“爸爸,雙十一了,淘寶給我買件衣服唄!”爸爸爽快地答應了:“好的。”媽媽笑道:“小康社會,買,買,買。小康社會,男人也可以隨便買的社會!哈哈哈”
小康生活,真美好!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四
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國到20xx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就是活得有滋有味。
吃,不只講溫飽,還要講營養、講安全、講綠色。地溝油、農藥殘留、染色饅頭、毒豆芽、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不復存在。
穿,不只按季換衣、講時尚,還要得體、有品味,不僅使人顯得更加年輕漂亮,還體現出一個人的良好修養與品質。
住,不只有其所,還要住得更加舒適。住宅有極強的耐震性能,客廳、臥室、書房、餐廳、浴室,都體現人文關懷,并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生活考慮周到。
行,不只有路有車,還要交通更便捷、更輕松。
游,不只簡單的游山玩水看風光,還要玩得開心,玩得浪漫。沒有高收費宰客,服務周到,不讓人鬧心、堵心。
醫,不只有病打針吃藥,還要讓人人享有醫療保險,看病貴、看病難不復存在。
其實,我心中的“小康生活”遠不只這些,還包括我們的孩子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能就業有出息;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城鄉差別不斷縮小,美麗中國到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我們要努力奮斗,讓夢想成真。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五
天,暗了,我的思緒隨著朦朧的月色飄向了遠處,夢里,一片喧囂打破了我原本寂靜的意境,身體飄起來了。
我支配著自己夢游般的身體飄到了這城市的上空,這里是燈火輝煌,高樓林立,五彩的霓虹燈向漆黑的夜空盡情展示自己的妖媚,熙熙攮攮的人群仿佛不知疲倦,流水般涌動著,用他們的嘈雜與歡樂譜寫了小康社會的美麗詩篇。咦?為什么看不見超市門口的乞丐呢?原來小康社會是容不得他們的,他們都改行升官發財去了。也許是耳朵受不了如此的嘈雜,我又飄到了居民小區,這里一改往日的貧困落后,汽車花園應有盡有,高達7、8層的居民樓通體粉色,偶爾有幾個窗戶透出點明亮的燈光或幾個忙碌的身影,好奇心又使我進入某個房間,哇,現代化電器家具應有盡有:電腦、電視、空調、家庭影院、歐式沙發等等,看來,人們的生活真是又進了一個檔次。
我離開了鬧市區,飛到了城外的公路上方,這是一條彎曲的平坦的高速公路,夜已深,白色的公路在月色的籠罩下仿佛一條銀色的綢帶飄向遠方。來往的疾速行駛的汽車,仿佛是綢帶上流動的瑪瑙,公路兩邊的鄉村,已沉睡過去,一種溫馨的感覺促使我飛進了這個鄉村,星羅棋布的白色紅瓦小樓房,在花園的映襯下,頗有點歐式風味,偶爾傳出幾聲大吠,或是鳥鳴,也應看作是這農村的交響樂,即使是農村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也到處可見,縱橫交錯,看到這兒,我內心心角有一簇希望的火苗在悄悄燃燒。
這場夢在我的口水中告終,醒來后,我的思緒還是沒有辦法回到現實,小康社會,真的帶給人們太多的便利了。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六
說起“小康”這個詞,其實我還不是很理解它的意思。爸爸說,你現在穿的漂亮衣服,吃的美味佳肴,住的大房子,這些就是“小康”。爺爺說,現在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現在家家戶戶有房有車,吃穿不愁。不像他們小時候,連吃飽穿暖都很困難。聽爺爺這么說,我發現和爺爺小時候一比,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小康”。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每一天都是幸福快樂的。我現在理解的“小康”就是生活越過越好。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表現出我們的小康生活。
“吃飽了最幸福”。電飯煲就是我眼中的“小康”代表。現在我們燒飯離不開電飯煲。平時燒飯只要在電飯煲里添放適量的米,再把鍋里的米洗三遍。然后,在鍋里放適量的水,并用抹布擦于鍋底的水,放到電飯煲里,按下一個按扭就可以了。時間一到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啦!別看我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我也會輕輕松松地做飯呢!爺爺奶奶告訴我,他們以前是灶臺生火做飯。做飯的時候,旁邊一定要有人看著,不然飯不是干了就是糊了,可麻煩了呢。除了電飯煲,還有很多智能電器出現在我們家里。
平時出門買東西,爸爸媽媽只要帶一部手機就能快速付錢。我經常看到他們付錢的時候,只要用手機的微信軟件或支付寶軟件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帶現金了,生活更便利。但是,爺爺奶奶那時候可沒這么方便,必須要隨身攜帶現金,還要防止被偷,很怕出現假錢。爺爺奶奶說:“現在可方便了,出門帶手機就可以了,生活變化真大!”
現在出門交通便利。平時我上興趣班,爸爸媽媽除了開車接送我,也會打車接送我。每次看到他們直接用手機點了幾下就叫了一輛“滴滴”車。沒幾分鐘車就出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簡直就是隨叫隨到呢!如果我們要去遠的地方,高鐵、動車能馬上把我們送到想去的地方。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出行可不像我們現在這么方便。他們只能坐公共汽車,速度有一點兒慢。如果他們想去遠的地方,只能坐火車。火車里面的座位又小又擠,廁所還有一點兒臟,不像我們坐高鐵那樣速度快、座位寬敞、廁所干凈。現在交通這么方便,放假了爸爸媽媽經常帶我去全國各地旅游。
我們的“小康”在生活中到處都有體現。我眼中的“小康”生活就是天天開心,日子越過越美好。現在,雖然我們有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是我們不能坐享其成,只會享受老一輩辛苦創造出來的美好生活。老師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更需要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從現在開始,我更要好好學習,積極進取,用知識的力量讓我們的“小康”生活更上一層樓!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更好!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七
小康社會是我國普通百姓對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據考證,“小康”一詞,出自《詩經·大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概念,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經有余”。而此時的我和我的家鄉,正被這濃濃的幸福感包圍著。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浙江臺州!城市兼得山海之利,歷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稱。臺州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兩千斤的地方,并擁有遼闊富饒的東海漁場,漁業產量居浙江首位。同時,臺州也是中國主要的水果之鄉,名果黃巖蜜橘和玉環文旦中外馳名。臺州自古學風興盛,為文化之邦。這里山海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為中國黃金海岸帶上的富庶之地。
路橋區是我生活的地方,我熟悉它呼吸的韻律和行走的節奏。家鄉兩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我們的生活質量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凱歌猛進!燈火璀璨的中盛廣場上人頭攢動,腳下的每一條斑馬線都洋溢著大都市的味道。十里長街古色古香,青磚綠瓦,古亭廊坊,我們常常在這里閱讀、寫生。南官河綠水悠悠,岸上白鷺與孤鶩齊飛,或許神仙眷侶也愿在此修身養性。再加上青石綠蔭的石浜山,時尚達人必打卡的中央山公園,我的家鄉儼然已經成為一座海上仙島,怪不得“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美名年年都會花落我家,怎能不讓我驕傲!
家家奔小康,個個爭優秀!我們生活在神山秀水之地,可幸福生活不是神仙點石成金送的,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家鄉人的辛勤努力中奮斗出來的!
就拿我的媽媽來說,她的樂觀和勤奮是我們臺州人熱愛奮斗的真實寫照。年初的疫情使舉國上下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可是身為銷售員的媽媽僅僅消極了兩天。按她的話說,要對祖國充滿信任,對生活充滿樂觀。她負責銷售的學習機在疫情期間在網絡上得到了很好的宣傳,從文案說明到視頻講解,從微信溝通到電話聯系……她在努力嘗試開辟一條新的銷售渠道。從親朋好友,到老生意介紹,媽媽一視同仁,耐心講解,反復介紹,短短幾天,她就完成了從電子市場到網絡銷售的跨越,生意又紅火了起來!更沒想到的是,因眾多客戶享受到媽媽周到貼心的服務,疫情過后,訂單如洪水般洶涌而來,媽媽成功逆襲!
中秋剛過,同學們臉上也樂開了花,原來校領導發現教室里的桌椅陳舊,辛勤的老師在開學前一天組織家長,把嶄新的桌子、椅子搬回教室,學校還給我們換上了新的黑板、空調……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今非昔比的生活,讓我們享受這個小康時代。我們用勤勞的雙手裝點家鄉的山水,我們用感恩之心呵護祖國的美好未來!我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用自己的理想和行動,讓中國夢悍如磐石,堅不可摧!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八
說到小康,我們聽到、看到的大多是一些數字,諸如國內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恩格爾系數、人均預期壽命、教育娛樂支出比重、衛生保健等等。
這些數字隨著經濟總量的提升是早晚的,可如果沒有心態上的平衡,堵心的事情就會經常發生,別說小康生活,就是“大康”的生活也不會有幸福感。
國人有相當的比例早在十年前就進入“大康”生活了,可沒見他們有丁點兒的其樂融融感覺。為什么呢?他們心中還是不平衡。比如,當上副科長的罵正科長,說他走關系,頂了自己的位子;當上科長的罵處長,說他收禮不辦事,自己正科干了8年就是原地踏步,被提拔到了副處崗位的人也一肚子牢騷,說自己從來就沒在有實權的位子上呆過一天。管場是這樣,商場也是如此,一年掙幾十萬的罵掙數百萬的,說他玩的是,自己要是也有背景早就成大款了;日進斗金的大款,罵那些巨賈豪商,說他們偷稅漏稅,錢不干凈。這些抱怨與不滿不是官場、商場才有,擺地攤的、賣地溝油也一樣,你要是與城管沒關系,擺地攤都撈不到好地段,掏地溝油的把關系都找到了旅游質監所,沒有關系,大酒店的地溝油你都討不到油水多的。我偶爾賣一些舊書舊報,認識了一位收廢品的老哥,他也經常抱怨,生意難做,競爭激烈,我問這是咋回事,他說:“我在派出所沒認識的人,三天兩頭就來檢查,看我收了哪些違禁的廢品。可隔壁的那孫子就從沒被檢查過,連高壓線他都敢收,哪有不發財的。”不公平,有一座金山他也覺等那不是喜馬拉雅。
當人人都抱怨不公平的時候,那些數值、系數、幾率還有意義嗎?就算你有錢有勢,房子幾十套、香車多少臺、珠寶數不清,可你天天都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這還算小康嗎。
小康社會是社會首先要“精神衛生”,我心中的小康社會至少不會有人把女孩子的身體當作盛飯盛菜的大號盆;不會有人會因為弄丟了老板的一個小零件而被迫下跪求饒;不會有人給那些討要工資未果而爬上樓頂的外來務工人員套上“跳樓秀”的帽子。我心中的小康社會也會有男女情色的事件,但當官的不該是主角,我心中的小康,不會再有因為一條實名的微博罵了官員而被勞教。
小康生活也不應只著眼于收入,更重要的還在于社會關系的和諧,社會秩序的穩定,機遇面前人人平等,人的尊嚴得到尊重,權利不能高于一切,這才能讓人的內心“安康”,內心健康才是幸福的小康生活。社會給人提供的致富之路,一定是通過誠實的勞動與付出,合法手段公平競爭達到的小康目標。如果還是通過坑蒙拐騙、違法違規的非市場化的手段致富,他就是物質上小康,內心也不會舒暢。靈魂不純凈,自己都會惡心自己,在沒有宗教的國度連個贖罪與懺悔的地方都找不到,靈魂不安靜,道德不高尚,幸福就不會有家園。那么,即便“物質財富極大地豐富”了,稱它為小康社會也很牽強。
機會公平催人進,規則公平促和諧。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需要實現法治社會,把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三位一體”,是十八大傳遞出的公平希望。小康社會的新美景,奮進中國的新圖景,都要在公平的前提下才能落實。今后,只要我們按照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部署頑強拼搏、努力奮斗,我們的社會才能建成小康,“你幸福嗎”才不會是幽默。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九
在我的心底,有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把它徐徐打開,再配上音樂,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社會。不過,這音樂一定要原生態的,一定要民族的,一定要來自于民間的音樂。
我所謂的小康社會,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既然是心中的小康社會,那么現在的眼前的斷然不是小康社會。我眼前有燈紅酒綠的繁華,有高樓林立的城鎮,有琳瑯滿目的商品,有網格一樣的高速路,有螞蟻一樣多的汽車,有發展迅速以至于難以想象的電子科技、信息網絡……眼前的,是我小的時候,期盼過,想象過,追求過的。然而,我卻不敢把它等同于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因為,在我的心里,小康社會不僅僅是物質的繁榮,還應該有更多更多我小時候的夢幻:
小康社會,需要有愛。當年我讀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曾經偷偷的流過眼淚,同伴也都流過淚。而今,我們發現周邊有流浪漢,有乞丐的時候,變得淡然了,甚至不屑一顧或者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這邊,燈火輝煌,那邊,角落里,衣衫襤褸,披肩長發,幾年不洗澡的流浪漢依然存在。盡管,這是很少很少的流浪漢,然而,流浪漢畢竟有,并且,有幸運的“犀利哥”為代表被炒作一時。在我的小康社會的畫卷里,應該給流浪者一個家,一個溫暖的家。
小康社會,需要公平。在我們小的時候,經濟不是很富裕的時候,家里即便有一個蘋果、一個桔子,也都要全家人分著吃,沒有一個人獨吞的。孔融讓梨在家里也是常有的事。可是,現在的社會,利益的分配一旦不公正、不公平,便會有人為了一己之利,爭個你死我活,魚死網破,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觸犯法律,鋃鐺入獄。作為社會上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們更需要公平。不僅僅是物質利益分配的公平,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其他權利的公平。譬如,當今有“拼爹”一說,而我心中的小康社會,人人靠自己的能力,有能力者,上;無能力者,下。所謂的上下,是人盡其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不存在人格的貶損,不存在位份的高低,真正實現“勞動無高低貴賤之分”。
小康社會,沒有“碩鼠”。小康社會是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辛勤勞動建成的。我心中的小康社會,領導英明,群眾勤勞。“碩鼠碩鼠,勿食我黍!碩鼠碩鼠,勿食我麥!碩鼠碩鼠,勿食我苗!”這來自于遙遠的國風,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成為我心中小康社會的背景音樂,一定要在美好畫卷的徐徐展開時,優美的伴奏。多少年來,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抗爭,我們終于走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我們期盼我們心中的小康社會早日實現。
如果還要我說,小康社會還有許多許多美麗的特質,只是,我覺得,一個有愛,有公平,沒有碩鼠的小康社會已經很美了。千百年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曾大聲呼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我曾為杜甫的這種精神所打動過,而今,我們生活的時代,在物質上遠遠的超出了杜甫那個時代。然而,我們依然憧憬更美好的時代,那是一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時代,是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時代。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僅此而已。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十
21世紀的我們雖然已經極度發達步入小康,但比起未來27世紀就相差大了,跟著我的步伐,讓我帶領大家游歷一番吧。
在未來27世紀,這里沒有污染,也沒有冒黑煙的煙囪,擁有明媚的陽光,水也清澈見底。全球絕大地方都是綠地,空氣十分清新,環境十分整潔。
未來27世紀的食物也很新奇,融化不了的冰激凌,會長大的辣條都是小兒科,有一種星空天使的藥水,可以讓食物得到生命,它可以幫你做任何事,讓在27世紀掀起了一陣“食物寵物熱潮”。在27未來世紀優點可不止這么多,當你要出門的時候,只要點擊手上的手環就可以直接到達想去的地方,馬路上根本不需要車輛,交通更是不可能堵塞。需要出門旅游,只要對著手環上說出你想要去旅游的城市的名稱地址就可以直達另外一個城市,再也不需要繁瑣的購票,無需枯燥煩悶的堵車,直接愉快的旅行,盡享各地的美食,領略無盡的異域風情!
未來27世紀的學習也很有樂趣,每個同學只要帶上自己vr的頭盔,連接上網絡,輸入自己的id身份號就可以進入虛擬空間,課堂上的知識盡收眼底,解析圖片,授課內容應有盡有。拍攝一張圖片,將會變成三維動畫,全方位的解說使得大家更容易接受理解,讓每位學生都像看動畫片一樣愛上學習,再也沒有學習的煩惱!
我們不能預測未來,但我堅信27世紀的輝煌,需要我們21世紀的鋪墊,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成為國家的棟梁,總有一天,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為現實,讓我們的生活不當當只是小康!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十一
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是不能沒有夢想,正因為擁有夢想我們才能經歷坎坷依然前行,正因為夢想我們才能經歷滄桑信心不改,無論你是一位醫生,律師抑或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清潔工,中華兒女心中總有一個共同的夢,那就是小康夢。
什么是小康?小康沒有紛爭沒有丑惡,全國人民在一起和諧快樂的生活,爺爺小時候過得生活簡直和小康搭不上邊,吃的是紅薯湯,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粗衣麻木,今天我們的生活大大提高了,吃的是白米飯,住的是溫暖舒適的房屋,穿的是各式各樣漂亮的衣服,正一步步邁向小康社會。
而今在實現這個夢想新的歷史征程上,習近平主席深情闡述了中國夢,他引用了三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長風破浪會有時,人間正道是滄桑”。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熔鑄于百余中國滄桑巨變的歷史圖景,展現了幾代人為民族復興奮斗的艱辛歷程。讓人感慨催人奮進。
作為中學的我們都應該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實現屬于自己的夢想,我的夢中國夢,只要我們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斗去拼搏,難么小康夢就不會只是一個夢,它終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十二
以往的幻想以成為現實,放眼望去,神奇的天路已鋪架完成,浩大的三峽大壩也已竣工。世事變化莫測,以往滄海已為桑田。篤然回首,不禁心中一震。
夢想的行囊總是越背越重,對家鄉的思念使我輾轉難眠。我的家鄉在山坳里,交通受阻,雖與大型機械無來往,但也算得上阡陌交通。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交通的重要性,異常是雨天,原本坑坑洼洼的泥路便積滿了雨水,出門一趟回家,總免不了結上一層痂。這就給人們給出行帶來了不便。離開家鄉幾年,總忘不了村民們的教導:將來有用了必須要回來建設好自我的家鄉啊!而這句話也始終在我的心頭縈繞。
我最不喜雨天,而回鄉時偏偏逢上雨天,我孤身一人撐著雨傘,在雨中徘徊。七月,回到家鄉,竟一點都沒有改變,人人都愁眉苦臉,多想盡一份自我的力來建設家鄉,又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實現心中愿望。走在這條泥路上,腳步越來越沉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吃力,路仿佛永遠也走不完。好不容易挺到了家門口,而家人卻都不在家,還在農田了勞作呢!
八月,思鄉之情又迫使我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天并沒有放晴,但比起上一次來還是好的。這時,我走過曾度過六年時光的學校,第一次感覺她是那么偉大而又那么渺小,讀了這么多年書,卻什么忙都幫不上。我開始覺得愧于回到家鄉,無顏應對鄉親父老,畢竟我心中有著美妙的幻想啊!
次年七月,我接到叔叔的電話,述說家鄉的變化:家里已經建設好了一條馬路,與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啦!
我二話沒說,立即動身前往30公里外的家鄉。一路上,雖然顛簸了一點,但洋溢的是心中的幸福與激動。走在家鄉剛修的路上,感覺異常簡便,村民們都在勞作,滴下來的是汗水,流露出來的是喜悅。
之后我才明白為政府修建,村民們的美夢最終成真啦!我的重擔最終放下了。此刻要做的事是努力汲取知識,建設更完美的祖國!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十三
小康,知道!最早出自《詩經》——“民亦勞而止,汔可小康。”不行不行!這太深奧;“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天下為公,是謂大同”,還是有點抽象。走,還是上街去聽聽老百姓的說法吧!
瞧,那邊來了一個手提鱖魚的大嬸,富態的身體隨著穩而踏實的腳步一挺一挺的,那勁頭不比年輕人遜色。她的臉洋溢著笑容,開出了一朵金菊花。
“喲,大嬸子,今兒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您也來改善改善生活?”原來是一位鶴發童顏的大娘。
“嘁,瞧您說的。現在生活好了,魚啊,肉啊都成了家常菜了,哪還用改善啊?嗯,要說換口味么,俺那小孫子現在天天嚷著要吃薺菜呢?說比魚肉香。嘖嘖,哪像咱們那時候,吃野菜吃到嘴爛,做夢都盼著那油香的呢……”大嬸的嘴角露出一絲苦澀。
“俺的大嬸子哎,現在不是興建小康嗎?如今時代不同了,生活也好了,就別提那時候的苦日子了。這往后的日子喲,可就錦上添花了!”大娘樂呵呵地笑著。
“那邊響起了鞭炮聲,準是左五伯家又搬新房了。走,去瞧瞧他的小康之家!”大嬸拉著大娘說。
“不用去了,”說話的是性急的田三叔,他不知從什么地方過來,一把拉住大嬸,一邊說,“老左他今天忙不過來,你們改日再去參觀吧。大嬸,求您快回家,快把您家囡囡叫來。”
“大叔,啥事呀?看把你急得,滿頭都是汗。”
“啊呀,我能不急嗎?俺家那臺電腦,不知咋回事,突然出現了黑屏,資料顯示不出來了。這下糟了,下午還要和客人談生意呢!俺琢磨著你家囡囡是高中生,一定懂不少。”
“喲,真不湊巧,囡囡她學校團委組織青年志愿者,上敬老院服務去了,要不要打她的手機?”
“要打要打,快告訴我她的手機號碼。”
“我記不住了,我手機上儲著呢。我拿出來看看。”
呵,我明白了,這就是咱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小康。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十四
五歲時我因得了病,醫生要給我打針,父親因心疼選擇了較為溫和的“軟針”——吊瓶,共要在醫院待兩天兩夜,夜里還得看著我有什么不適,父母就商量著輪流守夜。半夜,被寒風吹落的樹葉在角落瑟瑟發抖,我躺在長椅上,昏昏欲睡的父親就倚在一旁,即使是眼里布滿了血絲,即使眼皮已搖搖欲墜,即使已滿嘴哈欠,依然守護著我。蓋著小毛毯睡得正香的我全然不知,爸爸用溫暖且龜裂大手摸摸我的腦袋,這一覺真心安。
小康是健康的象征。
六歲時,我憧憬電視上飛檐走壁的大俠就自作主張拆掉了小自行車的輔助輪,結果摔了個狗啃泥。母親見了慌忙把我扶起來。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母親笑得合不攏嘴。“笑什么?!”我不服氣地撅噘嘴,“我遲早會學會騎單車的!”“嗯,我相信你!”母親鼓舞著我說道。我抿抿嘴,招呼母親蹲下,湊近母親的耳朵,不好意思地呢喃細語:“那個……其實吧,完成此大業還需您來助陣吶……”說完用祈求的目光望向母親,惹得母親開懷大笑,這算是默許了。我簡單地熱了個身,重整旗鼓,上車,深吸幾口氣,咽了口唾沫。“我開始騎啦!”起初我騎得東倒西歪,速度堪比蝸牛,害怕再摔個仰面朝天,但好在媽媽扶著我的后座,才讓我安心了一些。騎一會兒后我逐漸開始適應,速度也變快了。但不時會轉過頭看看母親有沒有扶著。母親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就偷偷放了手,然后寸步不離地跟著我。當我再次回頭發覺母親偷偷放開了手時,心里猛地一顫,但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騎自行車,驚喜地大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小康是信任的象征。
小康就是幸福的化身。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通用15篇)篇十五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經典《詩經》中:“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這是“小康”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第一次出現。《辭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較寬裕,可以安然度日。”我們說生活的質量可以達到小康。小康是什么?是物質的生活水平。
小康生活的衡量標準就是生活水平的問題么?我們的精神生活什么時候能達到小康呢?精神生活的小康是什么?就是有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應該是豐富的,更是高水平的,高質量的。
我們可以這樣做個比方,小康的物質生活就是我們的收入達到某個經濟數字,而精神生活則是達到我們每天有多少時間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精神的生活怎么才能豐富起來呢?那就是我們每天用多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讀書。
讓閱讀成為我們精神生活上小康的衡量標準,我認為:每天達到三個小時的閱讀算是解決貧困的問題,那么能夠達到5個小時的水平就算是小康了,如果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基本和閱讀打交道,并且不是為了工作而閱讀,那么就可以稱為精神的大同世界了。
我們的物質生活如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之后是精神,我們的精神世界必然是在物質世界之后要到來。我們每天面對著這個世界物欲的橫流,無法阻止而又無奈,不知道我們是否還能守住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篇寧靜和純潔。
居不可以無書。精神世界的糧食,比我們物質世界還要重要。沒有了精神世界的滋潤,那么就不可能有我們豐富的人生,就沒有我們最大的快樂和享受。
精神的營養對于人來說,是快樂的根源。我們如果仍然生活在精神生活的貧困階段,那么反過來說,我們就是物質的奴隸。我們如果還是停留在剛剛解決精神的溫飽問題——也就是剛剛脫貧,至少我們不會感到精神的空虛,但是卻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當然我們并不希望每個人都生活在精神的大同世界——那樣不少人就有可能是精神病了——而且也正是他們自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所以他們才成為了思想家和哲學家,他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的,極少數的。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并不只是物質文明的進步,更多的還應該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同時進步。否則,我們就會在物質世界里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標。這是危險的,更是我們走向墮落和腐化的開始。這種沒有精神閱讀的世界是多么的可憐和干澀,更是蒼白和枯竭。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走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