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接下來是一些成功教學的經(jīng)驗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一
【設計理念】。
【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策略闡述】。
【教學媒體】。
ppt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作動物游戲。
1
一、問題質疑(9分鐘)。
談話導入:1、同學們老師有一件禮物要送給大家,請看大屏幕。
2、學生欣賞松鼠圖片。
3、你看到了什么?交流松鼠的特征。
預設:漂亮、乖巧、可愛??。
面孔上,鑲著一對閃閃發(fā)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過油。一條毛茸茸。
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顯得格外漂亮。
4、你們真會學習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課文吧!
5、幻燈片出示課題:跑進家來的松鼠。
6、齊讀課題。
7、在組內交流自主學習卡的內容,篩選出1-2個值得探究的問題班上交流。
問題預設:老師隨機板書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1、哪些事?2、體會到了什么?3、態(tài)度怎么樣?
二、問題探究(6分鐘)。
過渡語: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了解松鼠吧!
1、請看學路建議。
2、幻燈片出示學路建議。
3、指明學生讀學路建議。
學路建議。
學習內容:松鼠做的事。
學習流程:
1、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松鼠在我家做事的重點語句。
2、在感動深的句子旁邊簡單批注感受。
3、圈出主要事件的詞語,選擇喜歡的方式向全班展示交流。
(建議時間:6分鐘)。
生:朗讀課文,動手勾畫詞句,選擇展示方法,組內交流。
過渡語:同學們真會學習,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你們的探究結果吧!
三、解疑分享(18分鐘)。
1、交流情況:學生可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匯報,也可先匯報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預設板。
書:儲備冬糧、晾曬蘑菇、墊窩過冬)。
2、幻燈片出示三件事的句子指導朗讀感悟。
過渡語:真會學習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三件事的句子。
3、幻燈片出示三個句子,指導朗讀。
老師讀第一個句子,男生讀第二個句子,女生讀第三個句子。
2
4、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5、想象松鼠忙了一個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會說些什么呢?假如我們看到松。
鼠晾曬的蘑菇,心情會怎樣?從中體會出什么?
7、幻燈片出示四個句子。
8、.交流作者表達方法。
四、思維拓展(5分鐘)。
1、幻燈片出示圖片。
2、交流事件。
五、課末作業(yè)(2分鐘)。
1、學生獨立完成。
2、巡視指導。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二
一、設計意圖:
《和田的維吾爾》是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和田的維吾爾人的性格特點和民俗風情。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生動形象是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農(nóng)村學生朗讀,理解的能力較差,本教學設計,采用多次“默讀、感情朗讀”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感悟和田維吾爾的性格特點和民族精神。同時,通過各種圖片和視頻欣賞,使學生們更直觀立體地感受到維吾爾的風情。
二、教學預設目標:
1、知識和能力: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
2、過程與方法:咀嚼“載歌載舞、鋪天蓋地、美不勝收、豁達樂觀”等重點詞語;學習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嚴謹?shù)谋磉_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贊美。
三、預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樸、豁達樂觀的特點以及民族風俗。
難點: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習作中。
四、教學準備:
1、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學生搜集關于新疆和田及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等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說說你對維吾爾族有哪些了解?
2、對維吾爾族除了我們所了解的這些,還有哪些饒有趣味的風俗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走進和田的維吾爾。(板書課題)。
3、了解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師板畫中國地圖),介紹和田。過渡語: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和田,去真正感受和田維吾爾的風土人情吧!(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深化理解。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都帕等維吾爾的意思)。
2、生自由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說一說你了解到了維吾爾族哪些風俗習慣。找出其中的語句朗讀體會。
3、課文中最能集中表現(xiàn)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話?(教學預設:“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齊讀這句。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三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fā)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夢想與心聲,一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么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在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于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瓦礫li耷拉da木屑xie鷓鴣zhegu。
蠢東西chun輕蔑mie胳膊bo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里。
阻擊:以防御手段阻擊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fā)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一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部隊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xiàn)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現(xiàn)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xiàn)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游擊隊,體現(xiàn)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么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1、整理筆記。
2、想象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板書: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后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
2、說一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yōu)秀品質?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后,幫助情節(jié)發(fā)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zhàn)場.幫助情節(jié)發(fā)展。
二、討論。
1、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后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xiàn)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于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四、作業(yè)。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四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中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初步領悟文中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學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教師:課文錄音、卡片若干。
(一)復習導入,初設疑問:
1、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凡卡》這篇小說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2、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你從凡卡回憶的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爺爺身邊時生活得怎么樣?(板書:回憶快樂)。
3、凡卡給爺爺寫信,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爺爺把他帶回村子里去。)凡卡為什么希望爺爺把他帶回去?(板書:現(xiàn)實悲慘)。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1、快速讀信,看看課文的哪幾個小節(jié)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慘?
2、默讀第8小節(jié),找找反映凡卡悲慘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體會標注在書上。
a、學生交流。
b、交流后引導學生總結:凡卡吃不好,睡不好,還常常挨打,被伙計捉弄。
c、設身處地地想想,如果是你,會怎么樣呢?
d、我們那可憐的凡卡正在向爺爺傾訴自己的不幸,選擇最能打動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親愛的爺爺,……”
3、默讀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慘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適當?shù)貙懸恍俗ⅲ缬挟a(chǎn)生疑問的地方,就在旁邊打個問號。
a、交流反映凡卡悲慘生活的句子和體會。
b、學生質疑(估計):“凡卡為什么不怕爺爺結結實實地打?”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體會凡卡在鄉(xiāng)下的生活很苦,可是當學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親人疼愛的孤獨。
c、在10和15節(jié)中選一個小節(jié)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自由讀、兩小節(jié)各指名一人讀、評讀。
4、討論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呢?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
5、把信的內容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寫回憶的部分停下來想一想凡卡在爺爺身邊時的快樂生活。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xiāng)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1、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
2、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
a、學生聯(lián)系“地址不詳”,認為他爺爺不能收到信。
b、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
c、是啊,對于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播放最后一節(jié)課文錄音)。
3、練筆(任選一題)。
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如教學時間不充裕的話,就作為作業(yè)。)。
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五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與習慣;。
3.學會依靠生活中的科學常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教學重點:
了解我們一家人為拯救西墻所付出的努力,理解人類憑借著自身不屈服惡劣環(huán)境的精神,依靠生活中的科學常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
2.簡介作家謝宗玉。
謝宗玉:中國作協(xié)會員。1972年生,湖南長沙人。著有長篇小說《天地賊心》、散文集《田垅上的嬰兒》、《村莊在南方之南》等3部。共有40多篇(次)散文和小說入選中國年度優(yōu)秀散文和小說選。有10多篇散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和讀本。散文集《田垅上的嬰兒》曾全票通過“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03年卷終審。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一二兩段,學生讀接下來的段落,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適時進行詞語理解。
2.散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學生輕聲讀課文第一節(jié),劃出新屋落成后西墻命運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1.速讀課文4—8小節(jié)保護西墻的過程,了解西墻的生命歷程,用“--------”劃出有關的語句,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
2.隨著西墻的變化,“我們一家人”的情感又有了哪些變化,用“”劃出有關詞句,也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
3.再讀課文,劃出比喻新奇和擬人擬物出人意料的句子,找出最欣賞的兩句,說說欣賞的理由。
4.圈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體會對人生、對理想的深層次思考。
5.默讀課文,文章中哪些內容打動了你?是生活的艱辛還是濃濃的親情?全班交流。
四:感悟文本,拓展延伸。
下發(fā)樂雄國的《請種一棵爬山虎》閱讀資料進行比較閱讀。
五:作業(yè)。
1.積累遍體鱗傷、一勞永逸、煥然一新、唆使、飆風等詞語。
2.摘錄三句或描寫生動、形象或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含義。
3.嘗試運用較新奇的比喻和擬人擬物介紹生活中的一種植物。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六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1.描寫翠鳥。
()的羽毛()的眼睛()的嘴。
()的爪子()的鳴聲()的動作。
2.描寫楊梅果。
()的形狀()的果肉()的汁水。
3.填上合適的量詞:
一()信一()小鎖一()楊梅。
一()狗一()信箱一()竹竿。
四、組詞。
葦()眨()脫()泡()。
偉()泛()銳()飽()。
慕()峭()。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七
2、讀準生字,著重教“隨”“潤”的寫法。
3、通過想象、比較、結合圖文等方法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因“好”雨而來的喜悅之情。
一、談話導入,讀準古詩,讀出詩之“韻味”。
1、小朋友,這些天一直在下雨。可你注意過沒有,這雨和夏天的雷陣雨有什么不一樣呢?
2、在作家朱自清的筆下,春雨是什么樣的呢?(出示句子范讀后交流)(細柔美)。
3、提到春雨,人們還常說:春雨貴如油。(出示句子)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春雨為何這樣“貴”呢?(春雨的作用大)。
4、小結:所以人們喜歡春雨,都盼望著下春雨。
5、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一個春天,大詩人杜甫當時住在成都。他也在盼望著下春雨呢!一個夜晚,他在屋內突然聽到外面下起了春雨,于是,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出示古詩,生字注上拼音)(指名讀、正音)。
6、讀詩,不僅要讀準確,還要讀出古詩的味道。(指名讀)。
7、合作讀:我和大家一起讀。每行詩的前兩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
8、現(xiàn)在,我們調換一下,我讀前兩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合作讀)。
9、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直接讀詩歌。要像小詩人一樣讀書古詩的味道哦!(齊讀)。
二、理解古詩大意。
1、大詩人杜甫終于盼來了這場春雨。那他究竟寫了什么呢?再讀讀,你能讀懂嗎?(自讀古詩)。
2、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呢?(學生自由說)。
3、我們可以憑著感覺來理解,其實,理解詩的意思有一個好辦法呢!先要弄清每個字的意思,然后把每個字義連起來差不多就是這句詩的意思了!比如說,第一句理解:時節(jié),季節(jié);當,正當;乃,就;發(fā)生。把每個字義連起來,誰再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說出句子的.大概意思即可)。
4、你能用這種辦法來說說第二句的意思嗎?自己說說看。(隨,伴隨;潛,悄悄地;潤物,滋潤萬物。)指名說。
5、兩句連起來,你還能說得這么好嗎?指名說。
三、品味古詩,體會雨之“好”,詩人之“喜”。
1、在大詩人眼里,這春雨是一場怎樣的雨啊?(好雨)。
2、那這春雨究竟“好”在哪里呢?讀詩后交流。知時節(jié);。
四、拓展下半首古詩,學唱古詩。
1、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半呢!想知道嗎?當時啊,詩人在屋里聽著聽著,忍不住想:這么好的雨會不會很快就停了呢?想到這兒,他趕緊推開窗往外看:只見外面黑黑的,只有江上的漁火在閃爍著。他吟道: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天這么黑,看來這雨要下一夜啦。他躺倒床上,高興地想著:等到天亮后,那些被雨水滋潤的紅花,一定會更漂亮,一定會開滿整個成都的城市。真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學到這兒,想唱一唱嗎?播放錄音,學唱。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了解春雨和自然物的關系,感受散文的意境。
2、在嘗試仿編散文的過程中,表述對春天的感受,激發(fā)喜愛春天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散文畫面、綠色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說說喜歡春天的理由。
1、師: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春天的什么?
2、幼兒自由表述,教師隨機對幼兒進行語言上的提升。
3、過渡:春天真美啊,你們喜歡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風,還喜歡春天的雨。春天的雨本領很大的,你們聽——幼兒欣賞散文。
二、欣賞散文,感受理解。
(一)傾聽散文,感受散文優(yōu)美的語句。
1、春雨是怎樣來到大地上的?為什么說春雨是蹦蹦跳跳的?
2、春雨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哪些地方?
3、春雨找樹枝、大山、花園做朋友,它是怎么和它們打招呼的(敲敲)?
4、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敲”的含義。
(二)觀看畫面,分段欣賞,理解內容。
1、春雨敲敲樹枝,樹枝有什么變化?嫩葉像什么?還會像什么?
2、春雨又敲敲大山,長出了什么?小草睜著亮眼睛在看誰呀?
3、花園里的鮮花是什么時候開的?美麗的鮮花還會說些什么?
三、完整欣賞,遷移經(jīng)驗。
1、春雨還會去哪里?
2、春雨除了會用敲敲的動作,還會怎樣去找朋友?朋友們又會有什么變化?
3、幼兒互相討論,自由講述,教師隨機幫助幼兒整理語句,并把幼兒講述內容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例如:春雨敲敲屋頂,屋頂干凈了,它開心地笑了。
春雨敲敲小花,小花張開了花瓣,引來美麗的蝴蝶。
春雨敲敲小動物,小動物蘇醒了,快樂地在森林里玩耍。
春雨敲敲小朋友的頭頂,小朋友穿上雨衣,在雨中跳躍游戲,等等。
四、嘗試仿編。
1、原本這篇散文只有三段,小朋友編了這么多,我們把小朋友編的也加進去。
2、一起來念一念這首新變成的散文。(引導幼兒將自己仿編的內容加入原來的散文,一起參與講述和表演。)。
附詩歌春雨。
小雨滴是蹦蹦跳跳地來到大地上的。
它敲敲樹枝,樹枝就冒出了綠苞;綠苞變成了綠葉像小巴掌,在為小鳥唱歌鼓掌。
它敲敲大山,山上鉆出了小草,草上掛滿了雨珠兒,好像睜著亮眼睛。
它敲敲我家花園里的迎春花,迎春花就開了;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歡迎春天來到了我家。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八
1.引導學生將詞語分類并積累。
2.了解認識我國的名人,并向名人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
3.積累詩句。
4.開一個“好習慣交流會”,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好習慣。
積累詞語、詩,自己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開交流會。
1.詞語卡片。
2.名人卡片。
3.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主教案。
一課時。
我們學過很多的詞語,可以按不同的標準把它們分成不同的類型,請你說說有哪些標準,可分哪些類別。今天的“萬花筒”將告訴我們一個分類的標準。
1、“我會分”。
(1)出示“我會分”詞語卡片。
學生讀詞語,讀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詞,如:聚精會神……。
還可分為貶義詞,如:落荒而逃……。
(3)補充兩類詞語。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確要求。
(2)學生填空,交流。
(3)選擇其中一位,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1.出示詩句卡片。
2.學生讀詩句。
3.討論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感悟。
4、學生背誦詩句。
1.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分組交流、講述。
3.小組代表交流。
4.。
將學生的好習慣進行歸納,與同學們共享。
學生對本次語文活動從多方面進行、回顧,積累經(jīng)驗。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九
體味本文的語言。
方法措施:
一、導語:
從民間故事“牛郎織女”說起。(抽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講這個故事)。教師板書“鵲橋”,并引申,板書文題和作者。(播放黃梅戲《天仙配》片段,激趣)。
二、讀一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積累字詞,圈點勾畫,適當時作批注。(投影字詞積累)。
2、齊讀課文一遍。
3、把握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學生閱讀文本,思考、交流,并與教師對話。
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
第1段:“鵲橋”——引入。
第2段:橋梁定義——打比方(形象化)。
第3~13段:未來橋梁——作比較。
三、議一議,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
a、作者在說明橋梁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試加以具體分析。
b、未來造橋會有哪些變化?未來的橋梁有哪些變化?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點撥:橋梁的三個要素在文章第二段中已經(jīng)說了,它包括:基礎、橋墩和橋面(橋梁)。
2、小結:
作者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我們通過多媒體播放的現(xiàn)代橋梁,對茅以升先生筆下的未來橋梁應該有了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譬如作者在第7段中,寫將來的橋梁造得很美,“橋的構件不再是現(xiàn)在的直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頭尾同樣粗細,而是全身肥瘦相間的”。未來造橋變化很大,速度快、質量好;造價便宜;講究實用和美觀。未來橋梁變化:一是橋身低,但可以自動調節(jié)高度,方便車船的過往;二是沒有橋墩,即使有也是漂浮橋墩;三是橋身彎曲,講究美感,“九曲十八廊回”;四是袖珍橋,便于攜帶,方便使用;五是“無梁飛渡”。總之,作者筆下的未來橋梁,是集實用性、方便性、美觀性于一身。
3、默讀課文,體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品味,并與同桌交流。
4、小結:
口語化語言通俗易懂,形象化的打比方、作比較,恰當?shù)囊茫紴槲恼略錾?/p>
四、拓展遷移,延伸教學。
1、課外查閱、搜集相關資料,看看作者的哪些“幻想”今天變成了現(xiàn)實,并談談你的感想。
2、請以“的遠景圖”為話題,說一段話,展望某一技術今后發(fā)展的趨勢。
學生思考后進行說話訓練,教師適當引導和評價。
五、課堂小結。
嫦娥奔月,是我們祖先共同的夢想。而今,嫦娥一號騰空而起,奔向月球,帶去了華夏五千年的夢幻。“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愿明天的你們收獲理想,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明天更美好!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2、請以““的遠景圖”為題,寫一篇文情并茂的作文。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說這種文體。了解作者通過細致刻畫外貌及心理描寫來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的方法。
1、課前充分預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閱讀《駱駝祥子》的興趣。
3、反復讀文,感悟作者語言的魅力,體會祥子的性格特征。
1、體會祥子的性格特征。
2、進一步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苦命運。
了解作者通過細致刻畫外貌及心理描寫來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的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祥子的形象。
查找祥子生活的社會背景。
一、介紹寫作背景,引入文本。
(一)回顧本單元學過的兩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親》和《濟南的冬天》。
教師導語:1930年,老舍從英國回來,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作品格調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就是他那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今天,我們就再次跟隨老舍先生之筆走進課文,去看看《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買車的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
(二)介紹寫作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背景資料。
2、教師隨即歸納總結。
二、自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一)學生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教師引導學生簡要概括即可。例如文章講述了祥子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從租車到下定決心買車,經(jīng)過努力工作而買到了屬于自己的新車的過程。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祥子的性格特征。
(一)學生默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祥子是個怎樣的人?邊讀邊在書中進行勾畫和批注,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二)反饋交流中,教師相機引導感悟并指導朗讀。
1、祥子身體健壯。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對祥子的外貌描寫中來體會。正因如此,他才對拉車充滿信心。
2、祥子具有淳樸的品質。
“他確乎有點兒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看出初進城市的他,還保留著農(nóng)民的淳樸。還可以從他拉車的姿勢來體會。
3、祥子有心眼,有理想。
通過祥子打定主意買車,想有屬于自己的車,以及買車時與老板討價還價來體會。這里要抓住心理描寫。
4、祥子吃苦耐勞,堅持不懈。
在開始拉車時,“他的腳脖子腫得像兩條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來。他忍受著,不管是怎樣的疼痛。”“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一百塊錢!”
(三)教師小結:整篇文章中,祥子的語言甚少,看出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閱讀,引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一)教師導語:經(jīng)過努力祥子終于買上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今后他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嗎?教師選取《駱駝祥子》中的一個小片段讀給學生聽。
(二)想要了解祥子今后的命運,課下大家可以將《駱駝祥子》這篇小說讀一讀。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一
1.展示課題《把耳朵叫醒》。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或疑問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詞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把課文讀通順。
2.討論,說說課文的大意。
3.同學之間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三、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沃爾特·迪斯尼創(chuàng)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請你再用心讀讀課文,用課文中的幾個詞語來概括這個艱難的過程。
提醒學生讀書要注意一些關鍵的詞句,要注意自己的內心體驗。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勾畫。
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
3.集體討論,說說自己找到的詞語,概括“米老鼠”的創(chuàng)作過程。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并引導學生集體討論,互相補充,從學生的發(fā)言中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給予肯定。
這一過程可概括為:貧困潦倒—相依為命—舉步維艱—靈光乍現(xiàn)—蜚聲世界。
4.請生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1)“雖然報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對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全力以赴,可見他非常努力,但僅有努力就能成功嗎?
(2)“他熄了燈,陷入空虛與無望的黑暗中,周圍靜得可怕,又似乎吵鬧不休。”
“靜得可怕”與“吵鬧不休”看似矛盾,實際正是作者狂躁與絕望情緒的生動寫照。
(3)“他想拉開燈趕走那只討厭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讓他干什么都沒勁,只好聽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聽老鼠的叫聲,他甚至聽到它在自己床邊的跳躍聲。”
“聽之任之”“反正”這些詞語說明畫家最初是在無奈之下聽老鼠發(fā)出的聲音的。
(4)“漸漸地,他聽到了一種美妙的音樂,如一個精靈在這個寂寞的午夜與自己相伴。”
從“美妙的音樂”“精靈”“相伴”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在傾聽中對老鼠的態(tài)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轉變,他在傾聽中發(fā)現(xiàn)了美,獲得了藝術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機,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則成了它的觀眾,彼此相依為命。”
瞧!傾聽使年輕畫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愛。
(6)“那一刻,靈光乍現(xiàn),他拉開燈,支起畫架,畫出了一只老鼠的輪廓。”
(7)讀課文的后兩段,理解“原來,靈感只青睞那些愿意傾聽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傾聽世界。相信總有一個聲音屬于成功”這兩句話的意思。
(8)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試著給課文另取個題目,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只要我們用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細細觀察,用耳朵靜靜傾聽,就能發(fā)現(xiàn)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愛與美,獲取成功的靈感。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課文,體會和感受課文中表現(xiàn)的這種極其珍貴的父愛。
3.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要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再現(xiàn)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和感受課文中表現(xiàn)的這種極其珍貴的父愛。
教學重、難點: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親深沉的愛,感受父女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
重點: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作業(yè):
a.讀通課文,把遇到的讀音問題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注。
b.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相互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自愿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再讀課文,回答問題。
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孩子們盡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在概括方法上予以指導。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文章內容。
1.提出中心議題,學生自讀自悟。
中心話題:文章中哪些地方讓你體會到了父親“無言的愛”,邊讀邊在文中作出標注,說說自己的理由。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1)引導學生從第一部分內容體會父親“勤勞實干”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自由讀課文,從作者敘述的.一個個事例中了解父親的品質,感受父親的形象,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為有一個“勤勞實干”的父親感到自豪的情感。
(2)抓住重點段落中寫父親幫“我”早玩具房子的內容,體會“無言的父愛”,引導孩子自己去讀,去討論,去領悟。通過理解父親引導、啟發(fā)“我”自己動手做木頭房子的話,讓學生領悟到真正的父愛就是引導“我”“創(chuàng)造自己的天地”。父親用雙手、用行動來表達對“我”無言的愛,要讓學生通過度、議,抓住有關語句,深刻理解父親這種最深沉的愛。
(3)最后一自然段,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討論、理解:“我”身上最要緊的部分是什么?父親給“我”的最珍貴的財富是什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引導學生一讀為本,反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重點語句,一定要讓學生讀中悟情,以讀表情。
五、課堂延伸。
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愛是怎樣的,從哪些事例中可以體現(xiàn)出來。
六、作業(yè):
回家替父親捶一捶背,沏一杯茶,與父親交談一次。
板書設計。
19、無言的父愛。
小時候生活無定。
很早就養(yǎng)成了勤勞實干的習慣。
父親親手為我制作圣誕禮物。
用雙手傳達給我“無言的愛”
把最珍貴的財富給了我。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三
1、指導學生認識“緘、霹、靂”3個生字,讀讀記記“緘默、霹靂、鐵樹開花”等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一句話”的含義,感悟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2、讀一讀“學習鏈接”,簡介作者。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讀通讀順,并畫出生字。
2、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說說:詩中講到的“一句話”是一句什么話?
4、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一句話”的含義。
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讀后交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四、拓展閱讀。
祈禱(略)。
聞一多。
五、鞏固練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說說自已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背誦課文。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四
1.感受《一張照片》的特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品味語言。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重點:感受《一張照片》的特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作者描寫人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課件。
主教案。
一、情境導入:
1、錄像導入:
2、出示照片:
思考:簡單地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看懂圖意,梳理方法:
1、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孩子衣著、神態(tài)、動作。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周圍環(huán)境,想象當時發(fā)生了什么?
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
提示:用上積累的詞語并結合錄像進行想象。
3、梳理方法:
同學們,看圖作文的關鍵是看懂圖意,而本次的看圖作文屬于敘事性的,那么看圖時先要細致觀察人物的衣著、神態(tài)、動作,再聯(lián)系周圍的環(huán)境去想象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他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這樣就將靜止的畫面寫活了。
4、同學們,下面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同桌完整地將圖意說一說。
5、再看照片,談談自己的感受。
6、根據(jù)看到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給文章擬個題目。
三、自由表達:
1、這是一次敘事性的看圖作文,寫的時候要在開頭交代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事件。
2、表達順序:
寫時可以按照看圖過程寫,也可以編故事,按照轟炸前,轟炸時,轟炸后的順序寫。
3、強調習作要求:
注意這次習作的要求就是從人物、環(huán)境兩方面入手,把內容寫具體。
4、寫作文。
四、佳作欣賞:
1、佳作欣賞。
2、其他同學借鑒。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五
“兒”連在別的音節(jié)后面作詞尾時,就失去獨立性,和前面的音節(jié)融合成一個音節(jié),使前一個音節(jié)的韻母帶上一個卷舌動作的韻尾,成為卷舌韻母即兒化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兒化”。同學們別小看“兒化”,它在意思的表達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鮮花兒、女孩兒、好玩兒、山歌兒。
小孩兒、竹棍兒、門縫兒、一會兒。
您慢慢兒地說、我和你說說貼心的話兒。
蓋(動詞)——蓋兒(名詞)。
畫(動詞)——畫兒(名詞)。
尖(形容詞)——尖兒(名詞)。
眼(眼睛)——眼兒(“小洞”之義)。
頭(腦袋)——頭兒(“負責人”之義)。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六
這篇課文寫的是黑孩子羅伯特將自己積攢的買飛機模型的錢捐給白人女孩麗莎治病,從而表現(xiàn)了羅伯特純真、善良、寬容、富有同情心、誠懇面對生活的美德。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收集資料,了解時代背景。感悟羅伯特純真、善良、寬容、富有同情心、誠懇面對生活的美德以及對殘酷生活的積極、豁達的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正確、積極地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造福他人。學會生字新詞,積累美詞佳句。體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舉止、言行、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的美好的心靈的方法。
了解羅伯特的美好品德。
了解在種族歧視陰影下兒童心靈的創(chuàng)傷以及羅伯特捐錢后的哭泣。
搜集有關資料,按要求預習課文。
2課時。
(一)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羅伯特的美好心靈。
學習過程:
1、導入新課。
黑孩子羅伯特從小生活在貧民窟,因為膚色問題常常受到同學麗莎的奚落,但后來他為了救治得病的麗莎,卻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積攢打算購買心愛玩具的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黑孩子羅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緣由。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指讀課文,正音。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學習生字新詞。交流生字新詞,認讀。
(3)思考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3、精讀課文,了解羅伯特的品質。
(1)羅伯特捐給麗莎的錢,是怎么來的?這些錢羅伯特本來想干什么?從哪看出羅伯特喜歡飛機模型?結合學生的朗讀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羅伯特對飛機模型的喜愛以及他掙錢的不容易。為學習捐錢做鋪墊。
(2)讀讀羅伯特捐錢的部分,在旁邊寫一寫批注。
(3)引導學生體會:麗莎是羅伯特的好朋友嗎?她對待羅伯特的態(tài)度怎樣?你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收集到的資料,了解種族歧視。即使麗莎這樣對待他,可是羅伯特心里是怎樣想的?你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到:羅伯特渴望平等,心地善良。羅伯特捐了錢,可是為什么卻一路傷心地哭著回了家?從中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羅卜特既不能買飛機模型、又擔心麗莎因沒錢治病而死去的復雜心理。引導學生體會到:羅伯特的寬容、善良、純真、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的品質。
(4)自己練習朗讀。
(5)指名朗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小結:
板書設計:
黑孩子羅伯特。
喜歡戰(zhàn)斗機模型純真。
掙錢善良。
捐給麗莎治病寬容。
富有同情心。
作業(yè)設計:
1、讀熟課文。
2、抄寫美詞佳句。
課后反思:
(二)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品質,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1、復習導課。
說說文章講了一個故事。你認為羅伯特是個怎樣的孩子?(本文敘述了黑孩子羅伯特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學,毅然捐出了苦心積攢打算購買心愛玩具的錢,刻畫了一個天真、善良、富有愛心、樂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
2、繼續(xù)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麗莎的爸爸原來對待羅伯特態(tài)度不友好,在羅伯特行為的影響下,改變了態(tài)度,使羅伯特很激動。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3、了解種族歧視對孩子的影響,體會課文的中心。
(1)麗莎的爸爸擁抱了羅伯特,羅伯特為什么很激動?
(3)學生自讀課文,劃出有關描寫。
(3)全班交流,談體會。引導學生抓住羅伯特生活的環(huán)境和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來體會感受。
(5)者作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作者希望消除種族歧視,黑人能和白人平等地生活。
(6)課文第一段在情節(jié)上和后面的幾段聯(lián)系不是很密切,能否去掉?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第一段點明中心,突出中心,不能去掉。
6、領悟表達方法。
(1)你是怎樣體會到羅伯特的品質的?課文抓住了哪些方面進行記敘的?
(2)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課文是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進行記敘,表現(xiàn)出人物的品質。
(3)“教堂外面的玫瑰花開得好紅阿!”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你能體會到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練讀。
(2)在小組內進行朗讀比賽。
(3)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6、交流“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思考自己有什么獨特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填寫“我的視角”。
7、質疑問難。
8、課時小結。
板書設計:
黑孩子羅伯特。
純真。
善良動作。
寬容語言。
富有同情心心理。
希望平等神態(tài)。
消除種族歧視。
作業(yè)設計:
1、《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
2、預習下一篇課文。
3、讀寫結合小練筆。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七
本設計將“悟詞情,品畫意”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思想。
1、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卜算子?詠梅》一詞。
2、將繪畫引入語文課堂,借助畫面,再現(xiàn)梅之風姿,梅之品格。
3、通過對比閱讀,解讀梅花的兩種形象,詩人的兩種境界。
4、引導學生查找、搜集、拓展閱讀毛澤東其他詩詞,通過組織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積淀情感。
一、背誦導入
我們已經(jīng)讀過幾首詞了,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詞讀或背給大家聽。
二、自-閱讀
今天我們要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請同學們自己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三、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對毛澤東詞中的梅花產(chǎn)生贊嘆之情。
1、從“飛雪”“百丈冰”等詞可以讀出,梅花綻放于最寒冷的時節(jié)。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梅花卻不畏嚴寒,一花獨放。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xiàn)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xiàn)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贊頌,讓我們再來聽一首贊頌梅花的歌曲(播放《紅梅贊》)。
2、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放聲練習朗讀)。
3、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引導學生根據(jù)課件呈現(xiàn)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激昂之情、贊嘆之情地誦讀,教師相機引導示范。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以表揚。)
五、對比閱讀,感悟詩人的情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后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放、寒梅斗雪、一枝獨秀)。
3、配樂欣賞畫家為毛澤東的詠梅詞所配的畫;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拓展閱讀
1、課外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2、用一周時間進行準備,然后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案(熱門18篇)篇十八
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流露出的欣悅之情。
把握本文的說明方法,體味語言特色。
放飛想象,展望未來。
把握課文內容和說明方法,
體味本文的語言。
多媒體輔助教學。投影各種橋梁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閱讀文本。
朗讀體味法。以讀代講,以讀助講。
討論點撥法。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學習和討論,提高學生思辯能力,教師適當點撥。
延伸拓展法。圍繞課后“思考和練習”二、四展開說話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對資料的搜集、整理、提升、概括的能力。
一、導語:
從民間故事“牛郎織女”說起。(抽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講這個故事)。教師板書“鵲橋”,并引申,板書文題和作者。(播放黃梅戲《天仙配》片段,激趣)。
二、讀一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積累字詞,圈點勾畫,適當時作批注。(投影字詞積累)。
2、齊讀課文一遍。
3、把握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學生閱讀文本,思考、交流,并與教師對話。
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
第1段:“鵲橋”——引入。
第2段:橋梁定義——打比方(形象化)。
第3~13段:未來橋梁——作比較。
三、議一議,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
a、作者在說明橋梁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試加以具體分析。
b、未來造橋會有哪些變化?未來的橋梁有哪些變化?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點撥:橋梁的三個要素在文章第二段中已經(jīng)說了,它包括:基礎、橋墩和橋面(橋梁)。
2、小結:
作者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我們通過多媒體播放的現(xiàn)代橋梁,對茅以升先生筆下的未來橋梁應該有了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譬如作者在第7段中,寫將來的橋梁造得很美,“橋的構件不再是現(xiàn)在的'直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頭尾同樣粗細,而是全身肥瘦相間的”。未來造橋變化很大,速度快、質量好;造價便宜;講究實用和美觀。未來橋梁變化:一是橋身低,但可以自動調節(jié)高度,方便車船的過往;二是沒有橋墩,即使有也是漂浮橋墩;三是橋身彎曲,講究美感,“九曲十八廊回”;四是袖珍橋,便于攜帶,方便使用;五是“無梁飛渡”。總之,作者筆下的未來橋梁,是集實用性、方便性、美觀性于一身。
3、默讀課文,體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品味,并與同桌交流。
4、小結:
口語化語言通俗易懂,形象化的打比方、作比較,恰當?shù)囊茫紴槲恼略錾?/p>
四、拓展遷移,延伸教學。
1、課外查閱、搜集相關資料,看看作者的哪些“幻想”今天變成了現(xiàn)實,并談談你的感想。
2、請以“的遠景圖”為話題,說一段話,展望某一技術今后發(fā)展的趨勢。
學生思考后進行說話訓練,教師適當引導和評價。
五、課堂小結。
嫦娥奔月,是我們祖先共同的夢想。而今,嫦娥一號騰空而起,奔向月球,帶去了華夏五千年的夢幻。“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愿明天的你們收獲理想,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明天更美好!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2、請以““的遠景圖”為題,寫一篇文情并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