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家人們會團聚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特殊的時刻,傳承著中國文化的血脈。9、在這里,我收集了一些春節總結的案例,希望能激發大家寫作的靈感。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一
春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變得熱鬧起來。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晚會,都是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之一。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那一天,大人們很早就到市場去買過年吃的蔬菜,水果以及各種干果。小孩子們也不會閑著,他們會到商店去買灶糖。晚上,大人帶著小孩子到樓外去放鞭炮。在家里,透過窗戶就能看到那絢麗多彩的煙花在空中舞蹈。
過了小年,大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吃的,用的,玩的……還要給家里的小孩子添置幾件新衣服,好顯出萬象更新的氣息。終于,除夕夜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小孩子們的期盼中到來了。這一天,上午時分,大人們趕著做下午的那一頓晚飯,門外早已貼上紅紅的對聯,和一個大大的“福”字,這個表示著幸福美滿的大福字要倒過來貼,寓意著“福到啦”。下午,大家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大人們便又開始準備晚上的那頓團圓飯。第一道主食就是餃子,發面,和餡,搟餃子皮,好不熱鬧。夜晚,團圓飯在不間斷的鞭炮聲和春晚的開幕致辭中開始了。大人給老人敬酒,小孩子們的嘴里則塞滿了各種菜。吃過團圓飯后,小孩子們便迎來了最歡喜的時刻—發紅包。
初一,忙碌了一天一夜的大人們都在休息,可小孩子們卻不閑著:看電視,做游戲,放花炮。下午的那一頓飯,把剩下的餃子,飯菜熱一熱,照樣可以吃的津津有味。
春節也就在元宵節之后拉下帷幕,盡管春節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十分熱鬧,喜慶,更多的是純潔的那種合家歡聚的喜悅!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二
我家鄉的春節是別有一番特色的。當然,“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嘛,按我家鄉的習俗,除夕到正月初十才算春節。
其中,除夕是我最喜歡的一天,盡管那天是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這個時刻,除了特殊原因外,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團聚。一會兒,外婆端著飯菜過來,看著桌上豐富的年夜飯,咱們還沒吃就一個勁的說好吃。飯桌上,咱們一邊談論生活中的奇聞樂事,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佳肴,享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咱們這些小孩子就會室外的空地看璀璨而耀眼的煙花在美麗的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每一處喜慶的祝福。而大人們呢,就在家里看“春節聯歡晚會”、準備明天拜年要用的物品。
到了十二點,也就是午夜零點。家家戶戶都準備好鞭炮,對著門外大喊幾聲:“放炮啦!放炮啦!”隨著喊聲過后,“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陣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在咱們耳旁回蕩,這才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放炮啦,放炮啦”“噼里啪啦!”這天早晨迎著幾聲炮聲,咱們才睡醒。沒錯,這天就是大年初一!這幾天,咱們都會去親戚好友家作客拜年,并且還會帶些禮品,表示客氣之意。然后,咱們會出去外面逛逛街,看舞獅表演。舞獅是我家鄉的最大特色,看著虎獅從地上跳到高樓上,再用復雜又困難的動作表演,咱們連連鼓掌!
過了初十,十一、十二時,咱們也就該回去工作了。這時,長輩會讓咱們帶些拜年時別人送的或買的禮品,喻意春節的福氣會伴隨著咱們度過這一整年。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三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那一天被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可忙了,我家也不例外,上午,媽媽開始為年夜飯做準備。下午一般是貼春聯,看,我和爸爸正在貼呢,我家的春聯是一個紅紅的福字。在我正開心的時候,看見爸爸把福給貼倒了。我急忙大喊“爸爸,貼到了。”爸爸笑著說:“我有意的,因為把福貼倒了,就表示好運、財運都到了”。我明白了。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吃年夜飯、聊家常,吃完團圓飯后,一家就開始守年歲了。爸爸媽媽在打電話送祝福,我和奶奶說笑話。8點整,《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耳邊還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大街小巷里,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不僅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當美麗的煙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像對我們微笑,招手,在向我們致謝,謝我們給予了他們生命讓他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樂,多么活潑!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除了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
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們也都心花怒放!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四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在那天,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歡呼,好不熱鬧。節前,家家戶戶都搞起了大掃除。然后開始貼對聯,好迎接春節的到來。
當然啦,春節怎么能不放煙花爆竹呢?到了晚上噼哩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包起了餃子,似乎要把一年的好運統統包進餃子里面,媽媽說:“吃了今天的餃子就會有一年的好運噢!我聽了媽媽的話,吃了滿滿一大碗,肚子股起來像一個圓圓的大西瓜。
我們看完了熱熱鬧鬧的春節聯歡晚會后,開心地想著:嘿嘿,今年我要走運嘍!
吃完早飯,我和爸爸媽媽就迫不及待去拜年了!出發時爸爸就交代我說:“你已經長大了,大人們給的壓歲錢不能要了!”我點了點頭說:“好的,我知道了”。見一位叔叔要給我錢,我連忙表示不要了。叔叔拍拍我的頭說:“真是長大了噢,不但個子長高了,還更加懂事了。”其實,我是非常想要壓歲錢的,只不過是被迫的而已。
春節就在這忙忙碌碌中一天天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一年。春節,它讓我知道了自己又長了一歲,責任又多了一成。在新的一年里,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迎接新的挑戰,希望在x年里我會繼續努力的。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五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一到春節,大街小巷人山人海,辛勤的勞動了一年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節日的.閑暇,男女老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農歷的十二月下旬就開始了。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廿三、廿四這兩天是送灶神的日子,廿五、廿六是要進行大掃除的,大掃除是要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廿七、廿八要辦年貨,大人們要買對聯、財神像和各種食物。媽媽還會給家里的小孩子們買許多漂亮的新衣服,小孩子們都喜歡買玩具和鞭炮。
農歷十二月三十那天就是除夕了,有些年份是十二月廿九。除夕這天很是熱鬧,家家戶戶都做起了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早上一家人祭拜完祖先才能圍在桌邊吃飯。晚上,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都是燈火通明的,不能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我們幾乎都是不睡覺的,因為要守歲。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正月初一,就接到媽媽、奶奶他們給的紅包,我知道,年中的新一天已經開始了。洗漱完后,媽媽就告訴我今天不能出門,爺爺告訴我今天不能殺生,爸爸告訴我今天不能洗衣服和洗碗。我們他們為什么初一的禁忌那么多,怎么記得住呀!不過,今天大家還是特別開心,吃過早飯,大人們都去娛樂了,而小孩也去玩耍了。
初二這天,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拜年的日子。我們才剛醒,就看見媽媽拎著大包小包不知要干什么,媽媽一看到我們醒了,就說:“選佳,你們快點去洗漱干凈,我們要去外婆家了。”我問:“去外婆家,為什么呢?”媽媽說:“是因為今天是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拜年。”聽了媽媽的話,我們趕緊去準備好,然后出發去外婆家。一到外婆家,還沒進門,就聽到了“我給您拜年了”的話,進門一看,原來是親朋好友們給外公外婆拜年來了。聽媽媽說,拜年是從正月初二到初九才結束的。
元宵節——春節的最后一個高潮。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似的,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店子都要掛許多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紗燈、有玻璃燈、有走馬燈、有宮燈、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燈……燈一懸掛,人們都可以進店里參觀。晚上在燈里點上蠟燭,觀者更多。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樣的新年習俗。一眨眼已到了春節的結束了,人們的生活又都步上了正軌,大人們照常上班,小孩子們該上學的上學了。春節使我們有增長了一歲,也是我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六
轉瞬,日歷已翻閱到最后一頁,盼望已久的春節終于如約而至,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整座城市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中,甚至連空氣也彌漫著歡樂的氣息。
人們個個喜氣洋洋、精神飽滿,臉上蕩漾著快樂的笑容,逛街的人絡繹不絕,各種各樣的貨物琳瑯滿目,堆積如山。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大人都會忙碌一整天,把家里里外外打掃得煥然一新。我一天天的數著: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啊!終于過年嘍!年三十兒,也就是除夕那天,每個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吃,對于我們來說,是春節中最大的事情了。因此,家家都趕早做起了年夜飯。飯桌上,雞、鴨、魚、肉樣樣俱全,可別小看年夜飯,每一道菜都有它本身的寓意,大抵都是吉祥如意、合家平安。這樣,不僅對明年有了更好的期許與祝福,同時又一飽了眼福及口福。一家子歡聚在大飯桌旁吃著熱氣騰騰的年夜飯,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吃過飯,長輩們還給了小孩子壓歲錢,雖然我們小孩子嘴上說著不要,心里那份高興勁兒簡直沒法形容。
不一會兒,春晚就開始了,里面的節目精彩紛呈,有好看的歌舞、滑稽的小品、神秘的魔術……我們邊看春晚,邊聊著這一年里快樂的事情,說的人眉飛色舞,聽的人津津有味。屋里洋溢著歡快的笑聲,大家其樂融融。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夜里怎能沒有煙花來助興呢?隨著一陣陣清脆的爆竹聲,我看見煙花“嗖”的像火箭一樣沖上去,在空中“啪啪”炸開,釋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像荷花,有的像茉莉花,還有的像菊花,讓我們目不暇接。精彩的花瓣在空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像點點繁星光彩奪目,又像仙女散花一樣飄下來,爭奇斗艷的煙花把天空打扮成了花的海洋,夜空被照得亮如白晝。隨著熱鬧的煙花,我情不自禁地喝彩:“真好看,真好看!”今天的煙花尤其美,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夕之后便是春節。從初一開始,人們打扮一新,扶老攜幼,喜氣洋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一句“恭喜發財”,將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全都包涵進去了。當然,最高興的是小孩子啦!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還可以收到很多大紅包。大人們邊說著“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邊把紅包遞了過來。馬上就能聽到孩子甜甜地應了一聲:“新年快樂!”
年,很快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過去了,但揮之不去的是人們對過年的熱愛。春節的快樂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伴隨著新年的漸漸遠去,我又憧憬著新的希望,期盼著新一年的到來。在此,我祝愿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人們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七
紅紅的燈籠掛起來了,喜慶的春聯貼起來了,漂亮的窗花剪起來了,皚皚的白雪飄下來了,美味的年夜飯端出來了,絢麗的焰火沖上天了,咱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喜慶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了。
今年的除夕,我是在紹興奶奶家度過的。臘月廿八的黃昏,在去紹興的路上,我們正好遇上了一場大雪。車前到處都是白茫茫的翻飛的雪花,但黃色的車燈照亮了前方的路,也溫暖了回家過年人的心。那一盞盞隱隱綽綽的燈光,在風雪中給了人們家的溫暖。
臘月廿九的早晨,我們來到了位于香爐峰半山腰的爐峰禪寺禮佛、燒香,這也是紹興人過年的一個習俗吧。每逢年末歲初,寺廟里總是香客眾多,香煙裊裊,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祈求新年平安桔祥。
下午,我來到了著名的南宋園林沈園。一朵朵晶瑩的雪花,一塊塊潔白的“地毯〞,映襯著黑瓦白墻間一個個火紅的燈籠。微風拂過一塊塊承載人們美好祝愿的祈愿牌,拂過一朵朵綻放的`臘梅,只聽見風鈴“呤呤〞的輕響,只聞到臘梅陣陣的暗香。
春節之所以熱鬧,煙花爆竹的功績可不小。古時候人們放爆竹是為了驅邪祈福,祈求來年平安如意。而今天燦爛的煙花那么為節日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家鄉的春節熱鬧非凡,它是多彩的,是紅火的,是溫暖的。那里有親人美好的祝愿,那里有我們深深的牽掛與留戀!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八
記得唐代詩人成彥雄有一首關于《除夜》的詩:
銅龍看卻送春來,莫惜顛狂酒百杯。
吟鬢就中專擬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這首詩歌就寫到了春節前的情景。是啊,日子仿佛在指間緩緩流過,當時光漫上年輪,一張張被撕開的日歷終于露出了空白的底面時,春節,便如期而至了。
在一年的其他時光里,我總是會回想起那年過春節的情景。
沿街的商鋪熱鬧非凡,紅紅綠綠的節慶用品,琳瑯滿目,色彩繽紛;昏陽的微醺下,農家老漢臉上醉顏的酡紅,充滿著幸福與安詳;無論是十里八鄉的趕集隊伍,大紅對聯與白雪的吟詠,還是攢聚在窗上的串串紅椒,都是如此豐盛美好,引發人們無窮的遐想。
對于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除夕晚上的那頓象征著吉祥如意的年夜飯了。
早上,母親與外婆便開始忙碌起來,表姐們用融化的紅臘在梅枝上塑起朵朵紅色的花朵,小孩子們則在外面用雪球擊打屋檐下的冰棱。
這樣的日子,很美好。
當夜色蔓延開來,天空只點綴著幾點星星。
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飯便開始了。一家人團坐在棕色的圓木桌旁邊,桌子正中是火鍋。父親起身將清水注入鍋內,不一會,里面便“咚咚”的響起來。那些淺白色泛著微沫的水泡不停地翻騰著,頓感整個屋子充滿了溫暖,在一年中這樣的溫暖,對于我的感受是最強烈的了。
接著,母親將洗漬過的還沾著水滴的白菜輕輕地鋪在上面,葉子與鍋面的紅色的作料互相映襯,頗為美麗。我小心翼翼地將牛肉、豬肉等扎入鍋內,只見它們潛入水底,好像有意跟我們逢場作戲。不一會兒,鍋面沸騰起來了,各種作料跟菜肴上下跳躍,我們的心也跟著興奮起來了。爸爸一會兒給我夾菜,一會兒又給幾個姐姐夾菜,氣氛融洽極了。
“大家別著急,我差點忘記了,昨天我從重慶帶了一些經典的佐料回來,還沒有從包中取出來呢!”只見爸爸從包中取出兩個包裝盒,里面真有我們從未見過的佐料——絳紅的醬料中摻著碾碎的白芝麻,我冷不丁地嘗了一口,口感絕對美妙啊。有了新的作料,有了大家的和諧共聚,有了熱氣涌動的火鍋,年夜飯真的很溫馨。
我很懷念那頓年夜飯,不在乎吃什么,不在乎喝什么,只在乎家人的團聚,只在乎人與人心的相通。
雖然每一個人都希望將這一美好的時刻定格成永恒,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明天,每一個人都將有新的漂泊與歷程。讓我們將美好的東西放在心里吧,讓夢暢飲記憶吧。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九
我的家鄉——渦陽,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地方,說起熱鬧的節日,那就莫過于春節。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泡臘八蒜,開始變得有“年味”了。小時候,掛在嘴邊的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忙著買年貨,買春聯呀、“福”字呀、窗花呀……年貨買了回來,開始洗菜,雞鴨魚年年是必不可少的,象征著年年有“魚”和“雞”祥嘛!到了大年初一,大家都忙著貼春聯、貼窗花、貼“福”字。“福”字會倒貼在門上、水缸上、衣柜上,為什么呢?因為“福”到了!當天早上,晚輩都會跪在毯子上,給長輩磕頭,這時,長輩要給孩子紅包,這時,晚輩們個個成了“小土豪”了。
到了傍晚,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雞鴨魚肉、蒸食、炸食,各種好吃的,大家都吃得飽飽的`。這時,有人就會講:“唉,每逢佳節胖三斤!”包餃子時,餃子會包成元寶形,里面會放糖、花生、棗、銅錢、栗子等,吃到糖,說明以后的一年里會過得甜甜蜜蜜,吃到花生,說明長命百歲,吃到棗,說明早生貴子……吃餃子,說明了“更歲餃子之義”,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要守歲,守歲有珍惜時光之意。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節日,我們要把它傳承下去。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
我的家鄉在浙江溫州。照溫州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八節過后就開始了。但在臘八之前,家家戶戶都會曬臘肉或者是雞腿。二十四,掃房日,在這個時候,每一戶人家都有把家里的晦氣清除掉。還要準備好老老少少的年貨,為年夜飯的食材做好準備。
除夕,家家準備年夜飯,最主要的就是一家老小團聚在一起。在吃年夜飯時,有兩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魚和年糕,吃了魚就會“年年有魚(余)”,則吃了年糕,就會“年年升高(糕)“。吃過了年夜飯后,我們一家人圍聚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十點左右,我們到樓下的空地玩鞭炮,小孩玩煙花和花炮,大人們放威力更大一些的鞭炮,到處是噼里啪啦和砰砰砰的響聲,熱鬧極了。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起的早早的,到樓下空地放大型的紅鞭炮,寓意是紅紅火火。接著就是去親戚家拜拜年,只要說一些吉利又好聽的話,就能得到壓歲錢。晚上在家里吃飯,吃著蝦、魚、肉。邊吃邊聊天,有說有笑的,喜慶極了!大年初二、初三,家家戶戶到處游玩,到名勝古跡的旅游景點觀賞。大年初四確實老鄉人都到家里擺酒,大家有說有笑,有玩有樂。到了大年初五,到處充滿著鞭炮聲,這天的`鞭炮是為迎龍燈而打的,只要龍燈走到的地方都會平平安安。劃龍燈劃到哪家門口哪家就要打鞭炮迎接,為什么要劃龍燈呢?因為哪家有喜事就劃到哪家,如果我家有喜事,她他們就會劃到我家門口,晚上留下來吃個飯。
一眨眼,到了開學的時候了,春節也差不多結束了,學生該上學去了,大人又去照常做事了。年的氣氛也漸漸散去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溫州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一
我的家鄉是三德范,那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村莊,那里的.春節有著獨特的習俗。
家鄉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家家都買起了年貨,忙里忙外的準備了起來。而小孩子們更是熱鬧,男孩子向大人要錢買鞭炮,女孩子纏著父母吵著要買新年衣裳。可平時‘小氣’的大人們在這時總是大方地把錢從錢袋里掏出來給小孩買衣服、買鞭炮煙花。
看吧,每天都有幾個是好朋友或者是親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聽吧,每天家門外頭都沒完沒了地響著,什么二踢腳啊、竄天猴啊。各種各樣的鞭炮聲,隨著幾個男孩的笑聲響了起來。我不知道別人聽到這種奇妙而又特別的“樂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當我聽到這聲音的時候心情都特別舒暢。
轉眼間,已經是小年了,臘月二十三,孩子們差不多都放假了。這一天,大人開始忙活著包水餃了。晚上,一盤香噴噴的水餃擺在了餐桌最顯眼的位置,看著是多么美味可口啊。這水餃的皮兒是父母的關愛,這水餃的餡兒是父母的期望啊。
臘月二十八這天,是趕集的日子,這一次趕集和往常的不一樣,這不僅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趕集了,而且這一天大多數人都是去買煙花爆竹。小孩跟著父母,在賣鞭炮煙花的區域里逛著,東挑挑、西挑挑,不一會兒,籃子里就裝滿了煙花、爆竹,當然還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煙花。一家人就高興而滿意的回家了。
其實,最熱鬧的還是大年三十這天。天漸漸黑了的時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親拿著掛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門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熱鬧勁兒就甭提了。當天完全黑了的時候,男人們才開始放煙花,而婦女則在家里準備除夕晚上豐盛的大餐。這時,小孩是最悠閑的了。大家都紛紛爬到了自己的房頂上,懷著那種興奮的心情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當我像其他孩子一樣,站在房頂上看到那一朵朵燦爛奪目的煙花時,就會想到,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個晚上,過了這一晚我就又長大了一歲,長大了一歲的我會邁向人生更高的階梯、會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跡。看完了煙花的‘表演’,大家都從房頂上下去了,回到溫馨洋溢的屋子里,會看到一桌豐盛美味的大餐,還有幾盤光滑晶瑩的水餃。這時,小孩子的爸爸會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兩盅。全家吃著可口的飯菜,看著引人入勝的春節聯歡晚會,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這一天便是春節了。不管男女老少這一天都會穿著新衣服,邁著輕松的步伐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小孩這一天會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們又可以收到壓歲錢了,雖然我們這里的壓歲錢給的不多,但是小孩們都會非常開心。
接下來的幾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媽媽的娘家走親戚,這也是一種習俗,也是過春節可少的習俗呢!
大約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動也隨之來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婦女們個個容光煥發;趕毛驢兒的、扮豬八戒的老太太們個個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輕了好幾十歲;踩高蹺的人們個個都十分賣力;站在抬桿上的小朋友們個個精神抖擻。扮玩也是一門藝術,我覺得它是一門了不起的民間藝術。
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正是元宵節,也叫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賞燈節也是元宵節的別名,這是因為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這一天,大家會吃著香甜粘滑的湯圓;到了晚上,每一家都會出來放煙花,有的還會去街上賞燈,有耍龍燈的、玩云彩燈的。真的是應有盡有!這一天,將又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夜晚。
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春節也差不多就結束了,大人們去工作了,孩子們也都陸續開學了。大家都精神煥發地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學習。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二
我的家鄉是鄖西,這里由于閉塞,所以保存了許多獨特的風俗,春節大燈會就是其中一種人人喜愛的流動。
家鄉的'燈會不僅在于觀看燈會,而在于參加燈會的過程。
山村人口本來不多,燈會從初逐一直持續到十五之間,天天晚長進行,每次有三個小時左右,哪一天安排在哪幾個院子,早早的都知道了動靜,遠近的人都打著燈籠陸續參加燈會,越黑之際,不時有一盞盞燈籠沿著山坡曲折的小徑匯聚到一個地點。
首先是舞獅子。你看那時間一到,鞭炮齊鳴,之后獅子跪在喊彩人眼前,點頭擺尾,舉燈人高喊,世人齊和:“獅子頭上一點紅哦,來到貴府大門上。貴府日子好又長哦,人財兩旺喜洋洋。風水寶地出人才喲,代代都出狀元郎。兒女健康當老板喲,五谷豐登賽銀行。外有存款幾千萬喲,子輩上下把名揚。…”這賀詞很有講究,到了不同家庭院子,根據主東家庭不同,有不同的賀詞。人越來越多,年青人就隨著“有啊”、“好啊”的和彩。你身在其中,不免就隨著大聲地和起彩來。
獅子舞過之后是旱船,有時候舞獅子與玩旱船相繼而至。舞獅子是喊彩,玩旱船是唱歌。那旱船扎得好,竹骨布料,粉紅船身,下搭水簾,漂亮大方,那姑娘玩得好,步幅輕巧,鼓點婀娜,端的如東風泛舟,微波蕩漾。歌手們什么歌都唱,流行歌曲最受歡迎,場上的姑娘唱得好,場外的小伙子們小媳婦們就隨著和唱,歌聲嘹亮,鞭炮鑼鼓,熱鬧不凡。
家鄉的燈會,參加的都是本村人,都是熟人,大家都可以介入進去,都是表演者,有個詞叫重在介入,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每當我到現場,都被熱情洋溢的氣氛所渲染,禁不住隨著大家和起彩唱起歌。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三
在我的家鄉阜陽,過春節也是挺有意思的。從臘八起,人們就開始忙碌了,忙著采購許多的年貨,如:春聯、年畫、飲料、鞭炮、雞、鴨、魚等,在三十這天下午,人們也就把許多的東西都買好了。
除夕晚上,人人都守歲,吃完餃子。在八點鐘左右打開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欣賞著驚心動魄的雜技,觀看著有趣的小品,然后靠在沙發上,吃瓜子,春節聯歡晚會一放完,到凌晨0點時,家家開始放炮。放完炮在把沒有吃完的餃子吃完。
初一早上就忙著貼春聯、年畫、拜年等。初一至初五不動刀,就把試先切好的菜拿出來。到了中午吃飯時,家家又開始放炮。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真是其樂融融。下午,大人們坐在一起談話,嘮起家常。我們小孩子則到外面放炮,此后幾天,天天如此。
正月十五那天,燈火通宵。家家又圍坐在電視機旁看電視,看完了電視,大家出去賞月,那時,天很冷,可大伙兒一點感覺不到,仍然鎮定自如,若無其事。觀了一會兒月亮,大家又都感覺到累了,又回家吃起元宵,一大家坐在一起,仍是那么無休止講話,笑聲又開始在每一家里傳開了。
正月十六,人們又進入了工作之中,小孩去上學了,大人去上班,人們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四
按照荊門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臘月到了冬至就開始腌菜:將魚肉蔬菜撒上鹽和各種調味品靜置幾天然后放在太陽下暴曬就腌好了,就算是一件過冬的必需品。也給春節的到來拉開了序幕。
二十四過小年,要給孩子買些鞭炮等花哨的小玩意兒。于是,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著辦置年貨,年味便濃了起來。
二十五到臘月三十,人們開始吃團圓飯。吃團圓飯前家里要進行大掃除代表辭舊迎新,家家戶戶貼春聯,準備各種特色美食,祭祀祖先,然后才能坐在一起吃團圓飯。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家開始吃年夜飯,上菜時都有些講究,即使是再窮的人家至少都不能少了一盤魚和一盤豆腐,因為魚代表年年有余(魚),不至于虧空,年年都還過得去。而豆腐寓意著一清二白,家里清靜太平。
吃完年夜飯,就要迎灶神,然后打開電視看春晚,這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黃歷了。在初一的黎明到來之時,一般都不睡覺,除了年紀特小的孩子,這就是守歲,今天如果小孩要睡覺就要在他們的枕頭下放個紅包,里面還裝有壓歲錢,據說可以讓他們不受年的怪物的侵襲。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意味著辭舊迎新,然后大清早開始家家戶戶拜年。客人來拜訪主人,客套、問候之后,主人會端茶送水上點心,結果是客人剛小坐片刻就有新客人蒞臨。于是舊客告辭,新客落座,可馬上又有客人來訪,主人,只好又鞍前馬后地伺候,這樣一天下來,真讓主人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又過了十幾天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就是象征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元宵節過后,店鋪就新開張了,學生就又上課了,大人們也上班了。于是,我們荊門熱鬧的春節就在一片歡笑聲中來,在一片忙碌中過去了。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五
中國有許多節日,可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方式來過春節,大家來看看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終于放寒假了,這意味著我最愛的春節要來到我的身邊了。放寒假的前十幾天還感受不到春節的氣息,可后十幾天大街變得更熱鬧,到處充滿了濃郁春節的氣息。臘月廿十我們家就開始準備食物了,什么臘肉啊,魚糕(我們家鄉的特色美食,只有過節,紅白喜事才吃得到)啊,齊齊上陣。臘月廿十四可算是過小年了,也可以說是過年的“彩排”,大人們把所有東西全部買齊,就等待著春節的到來。
年初一,每家每戶都要去別人家拜年,如果小孩子給長輩們拜年,那壓歲錢就到手了。
年過完了,大人們上班的上班,小孩子上學的上學。這算又溜走了一年了。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六
“朝暮歲歲,爾爾年年,不變的是處處有年味。”除夕將至,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
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紅豆,糕米,大棗放入鍋中,熬成粥,其曰:祈福求壽,避災迎難,讓小孩子們都心動不已,要喝上幾碗,才解心中滿意。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掃庭院,人們隨著煙灰將舊年送走,迎來新年,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雖然還沒到春節,卻儼然有了春節的氣氛,過了二十三,人們開始貼春聯,大街布滿喜慶的味道,各式各樣的春暖貼于門框,應接不暇,處處懸燈結彩,張揚又美麗,喜味溢出小年。
人們最期待的也就是除夕了,除夕晚,燈火通明,家人閑坐,明光萬千,團團圓圓一起吃年夜飯,吃餃子,到了凌晨12點,鞭炮齊響,正式歡迎新的一年到來。
到了十五上元節以后,春節正式結束。
凜冬散盡,呈河長明,新的一年,萬事順遂。一年一次的春節,也將在轟鳴聲中,拉下帷幕,而年味,風俗卻是年年不改,歲歲常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學生(實用17篇)篇十七
紅紅的燈籠掛起來,喜慶的春聯貼起來,漂亮的窗花夸起來,皚皚的白雪飄下來,美味的年飯端出來,絢麗的煙火燃起來,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喜慶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了。
去年春節,我是在老家過的,除夕的早上我們進行了大掃除,寓意是把晦氣和霉運都掃走。
早上十點左右,我和姐姐出去買煙花,因為是除夕,街上賣煙花,對聯和日常用品的特別多,我和姐姐這兒挑挑,那兒逛逛,不一會兒就買了一大包煙花。回家后,我們把舊的對聯撕下來,換上新的,寓意是辭舊迎新。
中午,大人去做飯,我們小孩子就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有的孩子還用雪做成了一個個小型的工藝品,我們參觀的`不是幾件工藝品而是一個小型的手工展覽會。
晚上香噴噴的年夜飯出鍋了,有松仁玉米,紅燒肉,酥雞等,壓軸菜當然是過年必吃的魚肉,寓意年年有余。除夕夜,大家都把壓歲錢壓在枕頭下,然后出去放煙花。我覺得煙花中最有趣的就數竄天猴和公雞下蛋了。點燃竄天猴后,它就"咻"的一聲飛上了天,也不知道它到底飛哪兒去了。公雞下蛋就是一個公雞圖案的煙花,點燃后它后面的氣球越來越大,就像雞下蛋一樣。放完煙花,我們在12點之后就去睡覺了。
到了正月初一,媽媽帶我們去外婆家拜年。到了外婆家我們先拜年收紅包,之后舅舅們為我們小孩子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有成語接龍、擊鼓傳花、搶凳子等各種好玩的游戲,房屋里充滿了歡笑。
一眨眼,就到了元宵節。晚上,家家都點起了紅燈籠。我家也不例外。晚上還要吃元宵,芝麻味的湯圓是那么可愛,咬開后黑色的芝麻糊與白色的糯米皮形成鮮明的對比,嚼一嚼,滿嘴的甜甜膩膩。
春節就在這陣陣的鞭炮聲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