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一
家常所蓄之物,雞犬而外,又復有貓。雞司晨,犬守夜,貓捕鼠,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貓為主人所親昵,每食與俱,尚有聽其搴帷入室、伴寢隨眠者。雞棲于塒,犬宿于外,居處飲食皆不及焉。而從來敘禽獸之功,談治平之象者,則止言雞犬而并不及貓。親之者是,則略之者非;親之者非,則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間矣。曰:有說焉昵貓而賤雞犬者猶癖諧臣媚子以其不呼能來聞叱不去因其親而親之非有可親之道也。雞犬二物,則以職業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時,則各司其事,雖豢以美食,處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處此,亦因其遠而遠之,非有可遠之道也。即其司晨守夜之功,與捕鼠之功亦有間焉。雞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饑寒而盡瘁,無所利而為之,純公無私者也;貓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為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處,不屑媚人者,遠身之道;假公自為,密邇其君者,固寵之方。是三物之親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職業于人間,亦必效雞犬之行,而以貓之舉動為戒。噫!親疏可言也,禍福不可言也。貓得自終其天年,而雞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鋸鼎鑊之罰。觀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職之難。其不冠進賢①,而脫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節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①進賢:進賢冠,是古代官員貴人戴的帽子的一種。
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何必假口籠中假:借助
b. 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歟殆:大概
c. 雞司晨,犬守夜 司:主管,負責
d. 尚有聽其搴帷入室聽:聽從,服從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予則大違是論 使我欲聽人言,則盈耳皆是
b.以其異于人聲也 雖豢以美食
c.是鸚鵡之見重于人 貓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
d.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 然以我司職業于人間
10.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從畫眉“多技多能”卻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應精于一項技能,而不能貪多不精,以至于勞累而死。
b.作者認為鸚鵡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語之人,鸚鵡學舌之聲也毫無可取,人們對它偏愛有加,實在不可理解。
c.作者從貓和雞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們對他人的喜愛與否,常常不以其貢獻大小而以與己親疏來定。
d.忍饑耐寒、鞠躬盡瘁的雞犬遭宰殺,假公自為、親主固寵的貓卻盡享天年,作者由此聯想到為官盡職盡責之難。
11.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
①既善病而復招尤,非歿于己,即傷于物。(3分)
②是三物之親疏,皆自取之也。(2分)
12.請用“/”給選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13.作者以物喻人,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你如何看待文中雞犬貓的行為?你又如何評判作者對雞犬貓的態度?(8分)
10.(3分)a【誤解“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歟”含義】
(1)(3分)畫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別的東西傷害而死。(2)(2分)所以這三種動物(跟人的)親近疏遠,都是自己促成的。
(1)貓雞犬“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都是值得肯定的(1分)。但雞犬“純公無私”而犧牲個體應得利益,貓則“密邇其君”以“固寵”從而喪失個體尊嚴,都有個性自由的喪失。所以,應該兼顧公益和私利,以保持個性尊嚴(3分)。
家里日常畜養的動物,除了雞和狗之外,還有貓。雞鳴晨,狗守夜,貓捕老鼠,都是對人有功而且能自食其力的。貓卻受到主人的特別寵愛,總和人在一起吃飯,還有人允許貓掀開帳子到床上,與人一起睡覺。雞棲息在土墻上,狗睡在屋外,住所和飲食都比不上貓。然而人們講到禽獸的功勞,談到家居安寧的景象時,就只說雞狗而不談貓。若親近它們對,那么疏遠它們就錯;若親近它們錯,那么疏遠它們就對。不能不在這二者之間迷惑。我認為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親近貓而輕賤雞狗的人,就像寵幸奸臣和會諂媚的女子,因為貓不用呼喚自己也會來,即使叱罵也不會離去。因為它跟人親近,人才會親近它,并不是它真的有什么值得親近的地方。雞和狗,則一心想著自己的職責,一到打鳴和守夜的時候,就各司其責,即使給它美食和好的棚廄,讓它放棄職責來享用,這兩種動物是寧死也不會來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因為它們跟人的疏遠而疏遠它們,不是它們有什么該被疏遠的理由。比較它們司晨和守夜的功勞,跟貓捕鼠的功勞是有差距的。雞司晨,狗守夜,忍受饑寒盡職盡責,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大公無私的。而貓捕老鼠,在去除禍害的時候又得到食物,這是在有利益的情況下才這么做的,是公私參半。
以清廉勤勞自處,不屑取媚別人,是一種讓人疏遠的方法。而假公濟私,親近主人,是鞏固自己受到的寵幸的方法,所以這三種動物跟人的親近疏遠,都是自己促成的。但是我要在社會上從事什么職業,一定會效仿雞和狗,而以貓的行為為戒。唉!親近和疏遠可以講論,而禍福卻說不清。貓能夠終其天年,而雞和狗的死,都免不了被人用刀宰和鍋煮。看到這三種動物的得失,可以領悟做官守職的難處。我能夠棄官不做,遠離官場沉浮的負累,真是幸運。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二
《游東山記》是明代文人楊士奇創作的散文作品,出自《東里集》,重點描述了訪村舍、飲酒、賦詩、歌舞、戲魚等文人雅士的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東山記》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游東山記 [明]楊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數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日和暢,草本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數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壺注酒,傳觴數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跽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蹁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絕句,語益奇,遂復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屬未暇也。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選自《東里集》,有刪節)
[注]①丘:墳墓。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延余兩人坐 延:邀請。
b.降跽謝過 謝:感謝。
c.過立恭宿別 過:拜訪。
d.而樂無加乎此 加:超過。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遂掃石而坐 棄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數家,遂造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樂其無已乎 其孰能譏之乎
d.遂與李及道士別 今君與廉頗同列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然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
d.文章主要記述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感傷。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2)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3)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3.揣摩下下列語句,分析加點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2)“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動。從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藥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四
量子通信,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閱讀《神奇的量子通信》尋找你需要的答案吧。下面請欣賞網絡編輯為你帶來的《神奇的量子通信》閱讀題目及答案,希望你能夠喜歡!
時至今日,究竟有沒有一種絕對不可破譯的保密方式,能讓傳送的信息絕對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信方式。理論上,量子通信可實現無條件安全的鏈路數據傳輸,被認為是保障未來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術手段。
量子是微觀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單位,一個最最小的單元。量子理論主要包括量子測不準原理和量子糾纏。
早在1927年,德國 科學家海森堡就提出了量子測不準原理。在現代科學認知中,幾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測的,但量子是個例外。以制造硬幣為例,制造硬幣的基本前提是測定模板、再行復制。但在量子世界,這枚“硬幣”是不確定的.,你根本沒法測量它,量子一旦被測量,還來不及被復制,它就不是原來那個量子了。
如果將這一原理應用在通信技術上,就是天然的保密通信手段。
在通信中,對方的話通過座機、手機等有線、無線終端,遠距離傳送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他人要竊 聽你們的對話,必須完成這個對話的復制過程。如果這段通話被加密, 那么必須先復制到密碼,再解密為正常通話。
可以說,一旦通信中的信息和密碼用量子來承載,就是不可復制的。
我們把想要保密傳輸的信息加載到一個個不可能被準確觀測和復制的量子上,如果有人打算在途中竊 聽信息,一“碰”,它的狀態就改變了,竊 聽者拿到的只會是一堆毫無用處的信息。
量子通信的另一個核心內容是隱形傳輸,是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來實現保密通信的。在量子力學里,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的彼此耦合之后,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質,盡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這種關聯現象被稱為量子糾纏。
在量子通信系統中, 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共享兩個存在糾纏關聯的光子。當發送方將信息賦予一個光子時, 接收方的糾纏光子就會幾乎同時發生一致的變化,瞬間完成信息的傳輸,從根本上杜絕了被竊 聽、被截獲的可能。
(《百科知識》2014年9b期)
10.概括量子通信的兩個神奇之處。
11.文中劃線句子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0.是最天然的保密通信手段;具有隱形傳輸的功能。
11.舉例子、作比較。運用這兩種說明手法,具體說明了量子測不準、信息無法復制這一原理。
12.可以用在銀行存款、電話信息保密等方面,還可以用在各種信息的發送與傳輸、各種精細軟件的制作等方面。
以上是小編分享《神奇的量子通信》閱讀題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五
正光中,行洛陽令,部內肅然。有犯法者,未加拷掠,直以辭理窮核,多得其情。于是豪猾畏威,事務簡靜。時以久旱,京師見囚悉召集華林,理問冤滯,洛陽系獄,唯有三人。魏孝明嘉之,賜縑百匹。
遷吏部,尚書崔亮奏立停年之格,不簡人才,專問勞舊。琡上書,言:“黎元之命,系于長吏,若得其人,則蘇息有地,任非其器,為患更深。若使選曹唯取年勞,不簡賢否,次若貫魚,何謂銓衡?請不依此。”書奏不報。后因引見,復進諫曰:“共治天下本屬百官是以漢朝常令三公大臣舉賢良方正有道直言之士以為長吏監撫黎元自晉末以來此風遂替。今四方初定,務在養民。臣請依漢氏更立四科,令三公貴臣各薦時賢,以補郡縣,明立條格,防其阿黨之端。”詔下公卿議之,事亦寢。
天平初,高祖引為丞相長史。琡宿有能名,深被禮遇,軍國之事,多所聞知。琡亦推誠盡節,屢進忠讜。高祖大舉西伐,將度蒲津。琡諫曰:“西賊連年饑饉,無可食啖,故冒死來入陜州,欲取倉粟。今高司徒已圍陜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諸道,勿與野戰。愿王無渡河也。”高祖不納,遂有沙苑之敗。累遷尚書仆射,卒。臨終,敕其子斂以時服,逾月便葬,不聽干求贈官。自制喪車,不加雕飾,但用麻為流蘇,繩用網絡而已。明器等物并不令置。
(選自《北齊書》)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黎庶、蒼生、氓等。
b.停年之格,即停年格,崔亮所創的選官制度,不問賢愚,專以年資深淺為錄用標準。
c.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長官為吏部尚書,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薛琡治獄有方。他把被囚禁的人召集到華林園,審理滯留未申的冤案,最后只留下三人囚禁在牢獄。他因此得到魏孝明帝的嘉獎。
b.薛琡主張朝廷任人唯賢。在吏部時,他反對尚書提議建立的論資排輩選擇官員的制度,為此兩次向皇帝進諫。
c.
薛琡在軍事上有一定的遠見。他曾先后向元天穆和高祖進言,意見均沒有被采納,事后元天穆與高祖都很后悔。
d.薛琡一心為國,力行節儉。高祖西征,他極力進諫;他臨終前,告訴兒子節儉辦理自己的喪事,用當時通行的服裝裝殮。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犯法者,未加拷掠,直以辭理窮核,多得其情。(5分)
(2)若使選曹唯取年勞,不簡賢否,次若貫魚,何謂銓衡?(5分)
4答案:c
5答案:d。明器,文中指專為隨葬而制作的器物。
6答案:c。“元天穆與高祖都很后悔”錯,文中沒有說明高祖后悔。
7(1)譯文: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辭理詳盡審核,大多能獲得實情。(“拷掠”:拷打;“直”:通“只”;“窮核”:詳盡審核;“情”:實情;各1分,大意1分。)
(2)譯文:若讓吏部選官只按任職年歲和功勞,不考核他是否賢愚,次序就像一起游過的魚群,哪能說銓選考核?(“曹”:官員;“簡”:考核;“次若貫魚”:次序就像一起游過的魚群;“銓衡”:銓選考核;各1分,大意1分。)
正光年間,薛琡擔任洛陽縣令,境內安定肅然。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辭理詳盡考核,大多獲得實情。豪猾畏懼他的威勢,事務不繁苛。當時久旱,京師囚犯都被集中到了華林園,他審理滯留未申的冤案,最后只留下三人囚禁在牢獄。魏孝明帝嘉獎了薛琡,還賜給縑百匹。
他又進諫說:“一同治理天下,是百官的義務。所以漢朝經常下令讓三公大臣舉薦賢良、方正、有道、直言人士,任作長吏,安撫黎元。從晉末以來,此風逐漸衰敗。如今天下剛剛安定,應致力于養民。我請求依漢代之制,建立四科,令三公大臣各自推舉賢能,補充到郡縣,明晰條例,防止官員們結黨偏私。”詔令下達讓公卿討論,但卻議而未決。
天平初年,高祖推薦薛琡作了丞相長史。薛琡一向有才能名望,所以深受高祖禮遇,軍國大事,多有參預。薛琡也推誠盡忠,屢進忠心正直的言論。高祖大舉西伐,將要渡過蒲津。薛琡進諫說:“西賊連年饑荒,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吃了,所以冒死侵掠陜州,是想奪取糧食。眼下高司徒已經包圍了陜城,糧食是運不出來了。我們只要在各條大道上設置兵馬,不要同他們交戰。請求大王不要過河。”高祖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于是就有了沙苑的失敗。遷尚書仆射后去世。臨終之時,告誡其子裝殮時穿上平時的衣服,一個月后就下葬,還不準兒子向朝廷索取贈官。自家建造喪車,不加裝飾,只用麻為流蘇,繩用一般的線。也不讓添置陪葬物品。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六
馬君湘靈與余居同里生同庚學同業其喜為詩同其嗜酒同飲灑既酣其狂言震于廣座也同。余棄于時,而湘靈亦屢試不舉,為同遇;余生三子皆夭,而湘靈亦未有子息,為同病。人之不同,如其面,余與湘靈幾無不同矣。而亦有不同者,蓋湘靈之為人,余固嘗兄事焉;若其所為文章,則余方欲師事之而未能。此其不同也。
憶昔與湘靈同在京師,一日日已晡,湘靈過余施舍,余出酒看共酌。時余兄奉之亦在坐。湘靈被酒,意氣勃然,因遍刺當時達官無所避。余驚怖其言。湘靈慷慨曰:“子以我為俗子乎!”余謝不敢。湘靈命酒連舉十余觴,大醉歡呼,發上指冠,已復悲歌出涕。余見湘靈言之哀,亦泣涕縱橫不自禁。湘靈乃指謂余兄曰:“彼乃同心者。”因出其平生歌詩示余。余讀之,風翻云涌,而喉間氣郁不得舒,于是相對黯然,罷酒別去。
忽忽二十年,則聞湘靈已老病,不復能遠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龍、三泖之間,間則歸里與縉紳之去位而里居者連為吟社,尋山釣水而已。嗟乎!以湘靈之才與其志,使其居于廟朝,正言謇諤[1],豈與夫世之此倡而彼應者同乎哉!奈何窘蹶浮堪[2],抱能不一施,遂為山澤之癯以老也。
癸未之秋,湘靈橐其所為詩遺余數百里之外,使為之序。余誦湘靈之詩,循環往復,益嘆湘靈年雖老,而少年英銳之氣不衰。此其必傳于世,世人之所共知,固不藉余言以增重。若其人之磊砢[3],不猶高出時俗人萬萬,則非余言莫之顯。雖然,后之人茍能讀湘靈之詩,亦可以想見其人矣。
注:[1]謇諤(jiǎn è簡餓):正直敢言。亦作“謇諤”。 [2]窘蹶:窘困失意。湛:通“沉”。 [3]磊砢(kē科):才氣卓越。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而湘靈亦屢試不舉 舉:考取
b.湘靈被酒 被酒:喝醉酒
c.因遍刺當時達官無所避 刺:指責
d.間則歸里與縉紳之去位而里居者連為吟社 間:通“閑”,空閑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彼乃同心者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
b.以湘靈之才與其志 請以戰喻
c.若其所為文章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因出其平生歌詩示余 相如因持璧卻立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為憑馬湘靈的才與志,若在朝堂為官定是正直敢言的,不同于世俗之人云亦云者。
b.馬湘靈窘困失意,不能施展抱負,終瘦弱貧困以老,作者為此感到十分惋惜。
c.作者覺得,馬湘靈的詩肯定能流傳于后世,讀者都能從其詩中想見其為人,領略其卓越的才氣,不需要別人的言語來增加分量。
d.此文序馬湘靈詩,但不言其詩而只言其人其遇,以抒身世感概,于雄肆中寓悲愴。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馬君湘靈與余居同里生同庚學同業其喜為詩同其嗜酒同飲灑既酣其狂言震于廣座也同。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湘靈慷慨曰:“子以我為俗子乎!”余謝不敢。(3分)
(2)余誦湘靈之詩,循環往復,益嘆湘靈年雖老,而少年英銳之氣不衰。(3分)
16.d(間:間或)
17.d(副詞,于是。a副詞,是/副詞,卻,竟然;b.介詞,憑/介詞,用;c.連詞,至于/連詞,假如,如果)
18.c(原文是“此其必傳于世,世人之所共知”。)
19.馬 君 湘 靈 與 余 居 同 里/ 生 同 庚 /學 同 業 /其 喜 為 詩 同/ 其 嗜 酒 同/ 飲灑 既 酣 /其 狂 言 震 于 廣 座 也 同。
20.(1)湘靈情緒激昂地說:“你認為我是一個凡夫俗子嗎?”我道歉說不敢。
(2)我誦讀著湘靈的'詩,一遍又一遍,更加贊嘆湘靈年紀雖然老了,但少年的那一股英武銳利的氣概卻一點也不衰減。
馬湘靈和我居住在同一個地方,出生的年份也一樣,學習也在同一個地方,他喜歡詩詞,這也和我一樣,他也和我一樣喜歡喝酒,一喝酒就容易喝醉,喝醉后他的狂妄言論會讓在在場的所有人感到震驚,這種豪放的性格也和我一樣,我被時代所拋棄(意思就是懷才不遇)并且湘靈也考了很多次科舉也沒考中,這點我們兩的遭遇也一樣,我生了三個孩子都早早地夭折了,并且湘靈也一樣沒有孩子,這點上我們也是同病相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可以從他們的長相上看出區別,而我和湘靈幾乎沒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之間又有一些區別,那就是湘靈的人品,我一向把他當做我的兄長(意思是說湘靈的人品很好),就像他寫的文章,我想要學習并達到他的水平而無法辦到一樣。這點我和他是不同的。
回憶起以前和湘靈一起呆在京城,一天已經到了黃昏了,湘靈到我家我拿出酒和他一起喝。那時我的哥哥奉之也在座。湘靈喝醉了酒,意氣風發 ,豪情萬丈。于是就把當時的大官一個個全罵了一遍,一點都不避諱。我對他的言論感到驚恐,湘靈情緒激昂地說:“你以為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嗎?”我恭敬地說不敢這樣看待(即指不敢以一個凡夫俗子來看待你),湘靈有拿起酒連喝了數十杯,喝的酩酊大醉還高聲歡呼,怒發沖冠,不久卻又唱起了悲壯的歌還流出了眼淚,我看到湘靈的哀痛之情,也是情不自禁地老淚縱橫,湘靈就指著我哥哥說:你和我一樣是志同道合之人。于是他就拿出了他生平所寫的詩詞給我看,我看他的詩詞,給我帶來的是風起云涌的感覺,并且喉嚨之間的其都不舒暢了(意思即說他的詩詞寫得十分精妙)。于是我們相對暗自神傷無話以對,就結束酒席,相互分別了。轉眼間就過了二十年,忽聞湘林已經老病纏身,不能夠在出去遠游了。他有時會到福建至上海一帶游山玩水。同時還聽說他和同一個地方的那些離休的官紳相互集合在一起組成詩社,感嘆啊,以湘靈的才華與志氣。應該讓他到朝廷之上做官,為百姓正義直言,怎么會淪落到和那些聽風就是雨隨大流的凡夫俗子為伍呢,無奈何他困頓失意意志消沉,抱負不能完全施展,便成為了山河之中一個普通的貧困老頭了。
乾隆二十八年,他把他的詩稿裝在袋子里送到了百里之外的我手里,讓我為他的詩集作序,我一遍一遍誦讀湘靈的詩,十分感嘆雖然湘靈的年紀已經老了,但是他像少年般的英明睿智之氣依舊沒有衰減,這也必使他的詩詞傳誦于世,世人也都都必將知道他的詩,自然不需要借我的言論來為他的詩集增加分量。像他這樣才氣卓越,高出當世的凡夫俗子何止千萬,因為這樣的緣故,不是我故意通過言論來彰顯他,因為這樣,后世之人即使無法讀到湘靈的詩,也可以通過我的這篇文章想象出他的樣子。
驛路梨花原文閱讀答案解析驛路梨花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七
來懋齋先生者,家況奇貧,性慷慨而有過人節。鄉試后,捷舉。意欲赴禮部試,而絀于資斧。鄉人俗習,例凡臨時乏資者,得招集親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發起人,由發起人立約簽字付資,畢事而次第發還之,謂之會。既而曰:“孰如成一會而籌集之。”于是奔走于親故之門者數日,始獲七人之認可。然皆以情不能卻,強應之而心實否之。屆期先生黎明起,掃庭除,具旨酒與佳肴,以恭候之。詎知日既夕矣,無一親故之足跡,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過其門,見先生家羅杯盤,必有所謂喜事者。遂麋集于戶限外,爭欲得杯盤狼藉之馀瀋。斯時也,先生饑火與憤火交綏,于是出謂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設席也,實以部試期迫, 赴都乏資,意欲藉親故之集會輪資,應眉急耳。奈親故負我,今競食言,以致吾之酒肴為虛設。雖然,與其魚餒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飽。汝曹其就座,吾將為東道主而暢飲焉。”群丐登堂醊,醲餉既良,已謂先生曰:“吾儕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屬非分之寵。今試一問,由此達京師需金幾何?”先生曰:“但使途無饑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應聲起曰:“是區區者,何難之有?”吾儕愿盡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義而奇其事,且厚有贈饋。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資為先生應試費。試后果捷南宮①,得出為某邑宰,循例省親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時潛一入署問安而已。先生亦隨時資給之,然往往不受。時邑多盜,群丐間作偵探,是以屢屢破獲重要案件。至頒發賞格時,懸牌累月,迄無來領者。而先生以政聲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煩,又淡于利祿,遂以親老乞終養,解組③后,欲為各丐謀治生業,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為人言之,輒唏噓泣下,引為憾事。然而丐則俠矣。
(選自《庚初廣志》卷八,有刪改)
[注]①南宮:指“禮部"。②浼:玷污。③解組:解下掛印的帶子,指辭官。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屆期先生黎明起,掃庭除 除:臺階
b。但使途無饑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請從之任所 之:前往
d。時邑多盜,群丐間作偵探 間: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