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不僅要考慮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還要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精練性。這里有一些優(yōu)秀作文的摘抄,希望能給大家?guī)硇碌膶懽魉悸泛挽`感。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一
弘揚孝道文化,匯聚中華孝道。浩瀚如云,那一首首綺麗的詩篇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俗話說:“”。而今,曾記否,孝的真正含義。
孝,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可有多少人還記得孝的蘊味深長?泱泱華夏,是否記得“”的真正令人思考的美德?古人云:孝,乃中華的文化,不可遺忘的資產(chǎn)。何為孝?學子們不停地思索著:孝乃孝心,給親人沏一杯熱茶,一句暖心的話,一次對父母的報答等乃是孝。
曾幾時,一個人獨自倚于窗頭,望著那天空,思索著,在記憶的深處翻找著,什么是孝?一位名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孝是泱泱大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民族復(fù)興的根源。一個“孝”字蘊含了多少希望!孝是落葉對大樹培育它的感恩,化作春泥又護花。只有孝心的人才會理會孝道之深遠。
孝于尊老而扶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老人一聲關(guān)心是一句孝心,千里之外送暖心,孝是做人之本,道德之首,根源之處,感恩之地。孝道文化,匯于心頭,是否孝對于老人的一聲關(guān)愛的話,在二十四孝圖中,多少感人肺腑的畫面,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點點滴滴的感恩匯聚而形成了孝道,一件不曾關(guān)懷的事,也曾匯成了一道孝的風景線。
孝心,孝道,做人之根本,無論是一句安慰關(guān)心的話,還是對長輩、親人的關(guān)心,那都是孝的表現(xiàn)。不知幾時,“孝”已經(jīng)逐漸在我心中生根,現(xiàn)已經(jīng)形成了一顆大樹,那是用感恩的淚水凝聚形成的一片蒼穹。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二
古人曾經(jīng)說過:“。”我們家就世代流傳這句古話。父母在我還是兒童時就告訴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在生活中媽媽很尊敬奶奶,在我三周歲時,奶奶大病一場,久久臥床不起,媽媽每天衣不解帶的照顧奶奶,日漸消瘦,鄰居都說奶奶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得著這么個好兒媳婦。盡管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奶奶,可病魔不會有同情心,更不可能發(fā)生奇跡,有一天奶奶輸液,半夜里奶奶扎滿針眼的手上的針掉了,殷紅色的鮮血往外流,媽媽急得頭上直冒冷汗,因為在偏遠的山村沒有一個醫(yī)生,而村中唯一會扎針的王奶奶也搬走了,后來媽媽想出了一個法,自己給奶奶扎針,可奶奶硬是不讓,生怕扎針扎壞了,媽媽平日里觀察醫(yī)生扎針,耳濡目染,倒也會了些,好不容易扎上了針,可奶奶又說媽媽扎的和醫(yī)生扎的不一樣,于是嘮叨了媽媽不知有多久,有時語言尖酸刻薄,爸爸后來都生氣了,可媽媽卻總不反駁,依然悉心的照顧這奶奶。
奶奶年紀大了,從老家搬出來到我家住,平日里奶奶不是曬太陽就是看書,不知有多無聊,爸爸看到了,就決定和媽媽一起去老家把電視搬過來,讓奶奶在無聊時看看,不至于整日懶洋洋,病怏怏的。這一次去老家路途遙遠花了不少錢加油,再說了,回一次家也要給鄉(xiāng)親鄰居們買些東西,而且到老家時天色已晚,只能暫住在老家一夜,老家因很久沒有人住所以潮濕,陰暗,還有幾只小耗子,媽媽怕耗子,所以一夜沒睡,到天亮才睡了一小會。不但如此,老家還在山下,下雨時節(jié)土路濕漉漉的,車子很難通過,回去時媽媽又淋了雨發(fā)了高燒,但父母毫無怨言。
父母的行動,從小就在我的腦海里生根發(fā)芽,長大后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父母生我們養(yǎng)我們,我們成人就有義務(wù)和責任照顧、贍養(yǎng)他們,我們即使衣不遮體,食不充饑,但對父母的孝心一分也不能少。我們即使筋疲力盡、窮困涂倒,但對父母的尊重也不能少。父母訓斥我們,那是母愛與父愛的另類表示。羊羔尚且跪乳,烏鴉還能反補,所以我們從小就應(yīng)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傳揚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三
俗話說“”。孝,是做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正是“孝”的涵義。今天,我們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最美孝心少年》節(jié)目,那一個個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跡讓我深受感觸,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十位孝心少年中,推著高位截癱的爸爸、帶著雙目失明的奶奶到500公里外的上海為爸爸治病的黃鳳,微笑面對生活的林香,與奶奶相依為命的何秀巡、林章羽姐弟,捐髓救母的邵帥……他們有著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而他們那令人感動的孝心卻是我們永遠也比不上的。他們面對困難時,堅強地撐起整個家,他們的孝心給我們上了生命中最生動的一堂教育課,讓我們受益匪淺。
我們現(xiàn)在就像家中的“掌上明珠”,被父母寵得像個“小公主”,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孝敬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窗臺時,媽媽早已在廚房里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當寧靜的夜晚,我們早已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時,媽媽卻還在辛勤的為我們操勞著。不知有多少個清晨,媽媽總是天不亮就起來,為我們做飯,并準時叫我們起床,而我們不是埋怨起得太早,就是磨磨蹭蹭,不好好與父母配合,卻不知媽媽為我們蒼老了多少。早餐時,媽媽總是為我們煮兩個雞蛋,自己卻沒有,平時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飽含著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爸爸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工作,臉上不知多了多少道皺紋,頭上添了多少根白發(fā)。而我們卻不懂得父母對我們的用意,總是和他們頂嘴、吵架,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為我多操心,為爸爸媽媽洗洗腳、捶捶背,讓他們感受一下女兒的一片孝心,經(jīng)常與父母溝通交流,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更加幸福。
孝是一種美麗,它的芬香,是愛的自然芳澤,我們要把孝心傳揚下去,讓整個社會都沐浴在溫暖的孝的世界中,讓擁有孝心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四
中國有句老話“”。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因為孝收到了不少益處。
就從我們熟知的孔子得意弟子子路開始說起。他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草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父母。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百萬余種。
家風能決定一個孩子有怎樣的品格,怎樣的德行。
我的媽媽就很孝順,前幾年姥姥病重媽媽每天都不辭辛勞照顧姥姥,在姥姥的病床前媽媽忙的不亦樂乎,一會兒幫姥姥翻身,一會兒給姥姥削蘋果吃,姥姥過得很開心。在媽媽不辭辛勞的照顧下姥姥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這讓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媽媽因為長期勞累,也病倒了,這就猶如一聲雷鳴擊中了我的內(nèi)心,我看到爸爸坐在病床旁很傷心,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要盡我的力量來減少父母的負擔。這樣父母才會少些壓力。我也學著媽媽照顧姥姥那樣照顧媽媽。媽媽直夸我長大了。
我明白了“”的道理。媽媽也教育過我要懂得感恩,人要知恩圖報不能忘恩負義。因為孝我們國家成為了禮儀之國,因為孝我們國家十分安寧,因為孝我們國家才有了豐富的文化。
做個有孝心的人。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五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一段視頻《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快看完時,我也快哭了,他們的孝心是用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
如視頻中的趙文龍,他媽媽患了尿毒癥,巨大的開銷使他有了沉重的壓力,在他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和他爸爸一起過好日子;二是回家照護媽媽。
如果是你似乎很難做出選擇,而趙文龍,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選擇了回家照顧媽媽。在照護媽媽時收到了許多人的熱心幫助,有一位出租車司機,其實她家里并不富裕,可是她為趙文龍?zhí)峁┝艘磺г闹委熧M,還免費接送他們?nèi)メt(yī)院。但主持人姐姐問她時,她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幫助龍龍的人很多很多。
每當有人幫助他們時,龍龍就會拿出一個小本子記下幫助他的人的電話號碼,以后報答他們。
趙文龍的學習成績很好,長大有可能會考上清華和北大,但他說想當一名軍人,有兩個理由:一要回報祖國,二是聽說上軍校可以給1000元,這樣就可以存錢,治好母親的病了。
他們這些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在家里卻干著大人的活,。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六
雖然這句話很淺白但是意義卻是很重大。就是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至于孝順是什么意思呢?孝就是孝敬順就是順從。
從古至今,有很多人士以孝聞名的,例如:李密,他是由祖母一手扶養(yǎng)長大的,他對祖母百依百順,祖母生病了,他也寸步不離的守在她身邊,令人感動,才會成為孝順父母而聞名的人。
自從我出生到現(xiàn)在,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父母為了我們不知花費了多少苦心,為了扶養(yǎng)我,教育我,他們終日不辭辛勞的工作,而我卻不知感恩,還時常跟爸媽唱反調(diào)﹑耍脾氣,所以我決定要聽話,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至于要如何孝順呢?我認為有以下的幾點:
二、孝順父母:我們在學校要做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學生,在家里做個孝順的乖孩子,聽父母的話,才不會辜負父母們的期望。
三、努力求學:我們在學校里讀書,應(yīng)該專心學習,用功讀書,求得好的成績,以安慰父母撫育我們的辛勞。
希望我能做到以上三點,并懂得知恩圖報,無時無刻好好孝順父母。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七
今天,老師帶我們?nèi)⒂^學校剛裝完不久的文化墻。文化墻的內(nèi)容真豐富呀!有典故,有詩歌,有名言警句;勵志的,有教育的……我喜歡尊師篇的《程門立雪》,孝道篇的《子路負米》,勵志篇《圓木警枕》……其中我最喜歡孝道篇《子路負米》。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子路很孝敬父母,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負米,再背回家。后來由于他的父母雙雙過世,子路到楚國當了官,每天山珍海味,生活富予。但他多希望父母和他一起過好生活,可雙親早已不在,他就是想百里負米,奉獻雙親,也不可能了。
子路在雙親去世前百里負米,死后還念念不忘,他的這種精神讓我感動。孔子贊揚他說:“他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死盡力,死后思念哪!”
“”,這句話在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可見,“孝”在古代就已被人們重視。
回想起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母親做的菜不合胃口就大嚷大叫;母親拿錯了東西就賭氣;母親稍微嘮叨些就滿臉不耐煩……這些叫孝嗎?不,它們不是。有些人一來孝就是讓父母吃得好,住得好,豐衣足食,卻很難抽出空來陪陪老人。這應(yīng)該叫孝了吧?可他們也不是。真正的孝是讓雙親開心,快快樂樂的過完每一天。
有一句歌詞說得好:“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體現(xiàn)了父母晚年想和兒女在一起的強烈愿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要從現(xiàn)在開始,向父母盡孝,不要等父母逝世以后再追悔莫及,讓我們記住:!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八
“孝”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為先”、“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等我們的先人留下的孝敬長輩的。
格言。
今天,我收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孝”
在《眾里尋你》的歡快曲調(diào)中,典禮開始了,全場上下一片通紅。在典禮上,共有11位少年獲取“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有21位少年獲得“特別關(guān)注孝心少年”的稱號。在其中,來自湖北的何秀巡姐弟給我感觸最深。
姐弟倆來自湖北,雖然屬于比較開放的城市,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十分貧困,母親早逝,父親打工,古稀之年的奶奶因病在家中,年紀尚小的姐弟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撐起了整片天。在家里有好大一片茶葉地和玉米地,每到收獲時節(jié),姐弟倆就各背一個竹框,到田地里收割,黃澄澄的似珍珠般的玉米裝滿了整個竹筐。在回家的路上,姐弟倆常常玩“調(diào)虎離山”,偷偷的將對方框里的玉米放到自己的框里,為的是讓對方更輕省。在回家后,奶奶突然頭疼起來,姐弟倆忙將摘回的玉米撥成玉米粒,把茶葉裝袋,又背著那沉甸甸的竹筐一腳一步滑地向縣城跑去。
一路上,姐弟倆雙手緊緊地握著,仿佛兩人融為一體。終于在幾小時后到達了縣城。他們顧不上休息,尋找收購玉米和茶葉的雇主。終于輾轉(zhuǎn)幾個回合,將二幾十斤重的玉米買了出去。但茶葉卻不如意。繞縣城一圈,才找到一位收茶葉的老人。終于將兩框玉米茶葉換成了幾十元錢,買到了奶奶服用的“腦心舒口服液”。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看到這里,我的眼眶濕潤了,這么小的年紀就要擔負照顧奶奶的重任,為此也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是多么可敬啊!回想我們,整天在父母呵護下,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被稱作“小皇帝”、“小公主”,但這些我們的同齡人,卻承擔著一個家。是什么推動他們這么做?是堅強不屈的精神?是臨終前的母親囑托?我認為這正是“孝”的重要體現(xiàn),他們正是將“孝”銘記心頭,才有了今天這么感人的一幕。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九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居占首位。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順老人,即使他博古通今、才高八斗,也是難成大器。
一到假期,我就和爸爸媽媽回老家,陪爺爺奶奶。今年國慶節(jié),我們?nèi)以谵r(nóng)村度過,雖不豪華,卻簡單而溫馨,充滿了愛的氣息。記得國慶節(jié)那天正好趕上秋收,爸爸為此退掉了國慶節(jié)假期的旅游,去下地干活。我和奶奶留在家里做飯。不知怎的,奶奶突然說了一句:“赟子真是越來越像你爸了,愛干活、懂事,體恤長輩!”聽到這句話,正在燒水的我怔了一下,問奶奶:“您認為我爸爸孝順么?”
奶奶坐下來,深思幾秒后說:“當然,不知你爸爸,你的姑姑他們也都很孝順呀。前幾年,我膽結(jié)石住院,你爸爸和你姑姑沒日沒夜的守在醫(yī)院二十多天。當時你爸爸為了照顧我,不僅耽誤了工作,還錯過了評職稱。你爸爸從小就懂事、孝順……”聽奶奶說的不亦說乎,臉上充滿了幸福與滿足的微笑和皺紋。是啊,也許子女孝順便是老人最大的滿足。
我燒完水,開始思索奶奶那句話。想起了爸爸媽媽對我說的話:“孝敬老人不能等,誰都有一死,只是時間的早晚,;老人沒有時間等,珍惜老人在你身邊的時光。那是最美的一剎那,最美的圖畫!”想到這里,我決定學學爸爸,多幫老人干點事。
我走到奶奶面前,大聲說了一句:“奶奶,我來幫你包餃子。奶奶慈祥的微笑著說:“好。”我開始包起了餃子。這時,嫂子回來了,看我在幫奶奶包餃子,也說:“姥姥,您等著,我也來幫您包餃子。”奶奶笑的眼瞇成了一條縫,連聲說:“好,好,孩子們都長大了,長大了,懂事了。”
百善孝為先!孝順老人不可攀比,更不可以等。讓我們努力學習,用行動去回報老人,多幫老人干些事兒,多陪伴老人。敬老人,愛老人,陪老人,助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十
孝敬父母,關(guān)愛父母,幫助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孝敬父母,是每個兒女應(yīng)盡的義務(wù),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奉養(yǎng)父母要懷著一顆感恩敬畏的心,孝順父母,應(yīng)當竭盡全力。
從古至今,有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參嚙指心痛”的故事。
曾參是孔子的一位學生,他對自己的父母十分孝順。他每日精心照料老人,悶熱的夏天為父母扇風趕走蚊蟲,寒冷的冬天給父母鋪床,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時常與兩位老人談心,愉悅父母的心情。曾參不僅關(guān)心父母的飲食起居,使老人有一個健康硬朗的身體,而且還在精神上與老人溝通,讓父母每天都快樂。時間長了,曾參與他父母之間很自然的產(chǎn)生了一種默契,心靈相通,即使不說話,也能感覺到對方的意思。
有一天,曾參進山打柴,他剛走不久,家里就來了客人。曾參的老母親不知道該怎么辦,盼兒子快點回家。可是曾參久我不曾回來,老母親情急之下便咬破自己的手指。曾參獨自在山中打柴,心里想著家中的老母。當母親咬破手指的時候,曾參感到心口隱隱作痛,他想家中一定發(fā)生了什么事,于是就急忙趕到家中。到了家里,曾參跪倒在地,詢問母親有什么事情。母親告訴他家中來了客人,不知怎么辦才好,于是就咬破手指,喚兒回家。曾參向母親叩頭請安,并親自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待了客人。
我們不能忘記父母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父母的一片養(yǎng)育之恩,我們?yōu)楦改缸龅每赡苤皇且恍┢匠5牟荒茉倨匠5男∈拢磉_卻是自己對父母的深厚的愛。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十一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家風家訓的話,那一定是爸爸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認真做事,好好做人,。
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要有孝心,尊老愛幼。記得我特別餓,回到家一看飯還沒做好,就沒好氣地跑到廚房對著爺爺大喊:“你干什么呢,這么慢,我都餓死了!”媽媽聽到了,生氣地把我拉到一邊嚴厲地說:“淘淘你干什么?怎么跟爺爺說話呢?”我頓時認識到了錯誤,低下頭聽媽媽說,“孩子,爺爺一人負責全家人的飯菜,很辛苦的,你還這么沒禮貌的對待爺爺。換個角度說,如果你做飯,我們對你大喊大叫,你心里會怎么想?”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萬分。是呀,爺爺每天為了我們忙里忙外,夏天我們都在空調(diào)下涼快著,爺爺卻汗流浹背的在廚房里忙活,我沒有去幫忙,反而對爺爺大喊大叫的,真的是不應(yīng)該。想到這里,我馬上跑到廚房,對著爺爺說:“爺爺對不起,我錯了!您辛苦了!”爺爺看了看我笑瞇瞇地說,“乖孩子,沒事,飯馬上就好。”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孝是體現(xiàn)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我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庭,太爺爺、爺爺、奶奶與我們合住,八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qū)里傳為佳話。爸爸媽媽教育我的同時,他們也在身體力行為我做出榜樣。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時大家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意見總不能統(tǒng)一,可最后的決定一定是由爺爺奶奶來拍板兒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爺爺奶奶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爸爸媽媽身體力行做的這些事,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前不久爺爺做了心臟搭橋手術(shù),正在恢復(fù)中,爸爸媽媽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爺爺,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睡覺前我端來一盆熱水,幫家里的長輩洗腳,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爸爸媽媽高興地夸我是孝順的好孩子。飯后刷碗,幫媽媽洗衣,幫爸爸整理家務(wù)。這些都是我應(yīng)該做的,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我要感謝爸爸媽媽的身體力行,也感謝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
“”,“孝敬無底線”,我會牢牢記住這兩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兩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開始,爭做新時期的優(yōu)秀少年。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十二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里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子女的我們,應(yīng)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fā)生的事。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jīng)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里不再是佳話。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十三
古語說“”,“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做子女的應(yīng)做的本分,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應(yīng)該時刻體諒父母的難處,體諒他們的艱辛,孝敬他們,而不是他們讓你往東你往西,覺得父母沒什么了不起的,其實你想錯了,父母的確了不起,他們把我們從羔羊般大小養(yǎng)到了這么大,難道不值得我們孝敬嗎?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我是怎么孝敬父母的吧。
有一個星期六,我起了個大早,準備給父母做早餐,想給他們一個驚喜。我躡手躡腳地走到他們的房間:我的老家在貴州,現(xiàn)在租用兩間房,爸媽的房一房兩用,既作臥室,又當廚房。我想先把飯悄悄地煮好,不料被他們發(fā)現(xiàn)了。媽媽問道:“這么早,你干什么?”我吞吞吐吐地答道:“我餓了,我要吃飯。”爸爸困意綿綿的說道:“嘿,你這兔崽子,早上吃慣了,每天這個時候都要吃,自己做吧,我再睡一會兒。”說完又睡了,我把飯煮好后,就開始做菜了,我先洗好土豆、大白菜、番茄、肉,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切好,并把雞蛋打好,搭配好,嘴里念著;番茄雞蛋湯、土豆炒肉絲、干鍋大白菜。
過了一會兒,我剛做好菜,他們就起床了,當他們聞到菜的香味兒,才知道是我做的菜,就夸我說:“我兒子炒的菜真是不一樣,吃起來就是香。”我聽了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我炒的菜雖然有點糊,但見它們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覺得滿足了。
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怎么孝敬父母了嗎,來吧,讓我們一起孝敬父母吧。
以百善孝為先題(模板14篇)篇十四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jīng)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看了這個故事,我和閔子騫的父母一樣感動不已。面對繼母的虐待,閔子騫沒有抱怨,更沒有報復(fù)。相反,在父親要休逐后媽的時候,首先想到了兩個幼小的弟弟:“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懇求父親饒恕繼母。要換做是我,我肯定無法做到。寧可自己受苦受凍也要為兩個弟弟著想,為繼母著想。
這是一種多么寬廣的胸懷,是一種多么高尚的品德。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對自己不好的人,怎么辦?記仇?報復(fù)?那都是胸懷狹窄的表現(xiàn),我們要學習閔子騫的高尚風格。不抱怨,不報復(fù),用德來回報母親,可謂是以德報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孝行故事也有很多。前些日子在電視上看見一個現(xiàn)場直播。有一母親需經(jīng)行肝移植手術(shù),能給這位母親捐肝的只有她的兒女。女兒自幼身子弱,能捐肝的只剩下了兒子。兒子正在美國留學,得知母親病危后他馬上退了學,匆匆回國記得兒子進手術(shù)室以前說過這么一句話:“她是我母親,沒有她就沒有我。因此無論為她做什么,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二十四孝》讓我受益匪淺,我要學習閔損的品質(zhì),尋找生活中的孝。我會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