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鄉初三思鄉高中篇一
再次聽到《稻香》里周杰倫那充滿憂愁的聲音--“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不要哭/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不禁回想那些逝去的光陰,以及那遙遠的故鄉。
故鄉,多么熟悉的字眼。在那,有逝去的光陰交織的、旖旎的秋色與童話般的夢;還有那內心深處埋藏著的外婆的微笑;以及那如稻香般的斜陽。
曾幾時,離開家鄉的我抬頭望著那皎潔的月光。不禁吟誦起“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名句。
離家在外的游子,在離家越來越遠時哪個不是充滿惆悵,但是那遠行的腳步又是如此的義無反顧。離家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想家。
時間斑駁在磚縫瓦沿間,歲月褪色在和風薄霧中。那鄉愁卻似那陳年的老酒,離鄉的日子越久,鄉愁越濃。
又何時,望著遠方的燈火而陷入沉思與想念。仿佛在那燈光下父親正伴著下酒菜一口一口品著小酒;母親在燈光下又在縫制新衣。
故鄉,在那里,有父母的牽掛與思念讓我們倍感酸痛。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輕風,蓋不了水的閑適;時間流淌,也都帶不走父母對你的牽掛。
“兒行千里母擔憂。”每一位游子背后都會有一份深切的牽掛與等待。在那會為你在昏暗中留一盞明燈,指引你歸途的路。無論你怎樣,故鄉都是你的本、你的根。
當今的中國多少的父母堅守故鄉那一寸,只為了讓在外的子女能找到回家的路。那臨行分別的淚水是中國最別致的風景。
當年第一批回大陸探親的臺胞們都會帶一包土回家。這是他們心靈的寄托。無論你走到哪。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內心為自己留那么一撮“土”。為自己留下一個期盼、一個夢。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總會想起那在故鄉牽掛自己的雙親。
我相信一個游子無論你走多遠,你都會知道回家的路。不是因為那有多美好、富足。只是因為一個永遠也改變不了的事實--這里有你的本、你的根。
思鄉初三思鄉高中篇二
我靜靜的坐在草坪上,看到足球場周圍邊上的那一排排樹木搖拽著的綠葉,她們被那柔和的陽光照在身上,那陽光將他的影子印成一片片的斑駁,仿如水墨畫。此時的我,在與風姑娘輕輕的商量著,問她可否將我那對家鄉的思戀,帶到家鄉的上空。
一場雨的來臨,讓家鄉不知所措的進入了新的一年;一場雨的來臨,讓萬物復蘇了;一場雨的來臨,讓我不得不思念這座城市的夜晚。我的家鄉雖然不大,不算繁華,但每一個來到這里的游客,對這里的印象卻是很深的。
興義,也許有很多人沒聽說過,但只要提到萬峰林和貴州醇酒廠的春天,無人不知。在春天,迎春花在道路兩旁的迎接,像是帶著笑臉的女孩在歡迎大家的來臨。柳樹發芽了,有的更是長出了枝條,風一吹便好像在梳頭發。各種花,爭奇斗艷的,讓人目不暇接,采擷幾朵,不知不覺也已陶醉其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像這樣的春天是充滿詩意的.,詩人愛春,贊春,正是因為春景美,春天醞釀著不少大自然的詩。這樣的美,怎么會讓人不喜歡,不留戀?初夏,擁有美好回憶的季節其實我個人是比較偏愛夏季。
7月,透藍的天空,掛著火球似地太陽,炎熱像一條鞭子,把行人都去感到樹蔭下。蟈蟈與蟬的叫聲嘈雜的混在一起,春隨落花而去,夏呢,也披著一身的綠葉從暖風中蹦跳的走了出來,故鄉初夏的陽光,透著淡淡的暖意。夏天,最宜下棋在那荷塘月色下輕搖著扇子,是再美妙不過了。“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在家鄉,我時常抬頭仰望星空,我將手抬起,仿佛星星在我指尖,我喜歡這種感覺。在小時候,我在夏天的回憶最多,夜晚捉蟬,白天到小河邊看小朋友“咕咚”一聲跳下去。這些回憶,是最美好的。秋高氣爽可以說秋天在我的家鄉是這樣的一個季節,睡覺的時候,秋風時不時地吹過來,紗窗明明很臟,可是透過來的風還是那么純,吹得枕頭都涼了。在夜晚,有許多老年人和小孩都出來散步,跳舞。秋天,樹木脫去了綠裝,一片片葉子落下來,宛如漫天飛舞的蝴蝶,鋪成一條條金色的小道兒。而楓樹的葉子卻是殷紅的,像一團火在秋風中燃燒,一些鮮艷的花兒凋落了,可菊花卻迎著朝霞,爭妍開放。黃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潔,紫色的深沉,紅色的熱烈,絢麗多彩、千姿百態。
雖然看似寂寞,荒涼但卻預示著收獲,它慷慨的將自己的果實毫無保留的獻給人們,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晶瑩透亮,一顆顆紅瑪瑙似的山楂光彩奪目,一排排沉甸甸的稻穗金光閃閃。農民伯伯們滿載著豐收的果實,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多么的懷念,在秋天時與小伙伴們一起在田里,偷已熟了的農作物。那個場面,讓我原本思鄉的感情味道便得更加深了。不一定要銀裝素裹才最美在我家鄉興義這個地方很少下雪,有時可能會羨慕那些被雪覆蓋的景象。但是我還是認為不一定銀裝素裹才是最美的,雖然沒有春天迷人的鳥語花香,沒有夏天壯觀的閃電雷鳴,沒有秋天誘人的豐碩果實,可是它卻可以散發那種出自然含蓄的美。對于家鄉的冬天,我沒有華麗的語言來描繪它。我只認為,它像一個性格乖戾的男孩,時而溫順伶俐,時而搞些惡作劇。他高興時陽光普照,不高興時烏云蔽日。讓人琢磨不透。這就是我家鄉的四季,在這四季中留下了我許多快樂的回憶,在我成長的14年中,我也明顯的看見,它也在成長,我和它一起經歷,長大。
思鄉初三思鄉高中篇三
鄉村的明月有著無言的靜美。
傍晚時分,西邊的夕陽剛一落下,東邊的山坡上一輪明月便爬上來,它是那么圓潤、碩大,猶如水洗過般的明凈澄澈。這鄉村的明月,它適于飲茶,與竹蔭共話;也宜于品酒,與荷塘共醉。窗前凝眸時,它萬千風情近在溪流;花下吟唱時,它百般柔媚又遠在江湖。
小時侯,鄉村的明月是一縷炊煙拽起升高的,是一管竹笛悠然吹大的,是一彎柳樹柔媚掛亮的。那時候,我總是好奇地想著:為什么天上有一個月亮,而水中也有一月亮呢?后來,父親告訴我:水中的月亮其實是天上月亮的投影,人間只要有水的地方,它都會出現。我也愛水中的月亮,所以常常用小石子去投射它,你看,月亮被我扔出的小石子擊中了,它在水波中開始晃蕩,碎成了金,碎成了銀,而頃刻間又復原,好像老祖母那張永遠不會生氣的臉,正平靜地望著我呢。
明月的光芒遍布我少年的鄉村夢境,它時常在林邊路旁等著我,聽我唱校園歌曲;時常在河谷深潭里覬覦我,一刻不離地陪著我洗晚澡。夜讀的時候,推開窗戶,它會用一片溫情拂去我滿心的倦怠。當我步出屋外,仰視蒼穹,它會給我遐思讓我遐想:嫦娥奔月的姿勢、吳剛伐桂的艱辛、牛郎織女銀河相望的寂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生活在鄉村的土地上,使我永遠懷著一份深情與感恩。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我打開心扉,鄉村的明月就會不辭萬里而至,與我同喜同悲。我想,久居城市的人,如果有機緣在某個夜晚與鄉村的明月相逢,一定會把它當做人生中的奇遇、心靈上的朋友。
穿過風雨,撥開云煙,愈靜愈美的鄉村明月,此時此刻,牽魂縈夢,溫暖人心。
沒有云,沒有月,幾顆孤星燦爛地亮著,使夜顯得更蒼茫、悠遠和深邃。坐在年久的竹椅上,聽著日子吱吱嘎嘎的嘆息望著深沉沉的夜,面對老屋那舊有的遐想,我又充滿了無限的思念。
老屋是全家的一個夢,是一條流淌的河總在我們心里川流不息。
梨在翻耕土地的那一瞬間,深埋了冬,播種了春。早早看到的是爺爺那駝背的背影和那灰褐色的鋤頭。爺爺臉上的皺紋,就像老屋一樣蒼老卻充滿了慈祥和和藹。爺爺的一生就是這樣,為黨為這個家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點點滴滴,從無怨言,把自己的辛酸,困苦都雕進了遠古的冰川,深埋心底。無論如何,爺爺仍以那熟悉的笑臉面對我們,這笑臉就像如潮的花海,使層層遞進的心事伸展。
“坐在岸邊看著夕陽讓我想起你,暖暖夕暉溫柔如你慈愛的眼睛,感激你啊!舉起我金色的童年啊!”——讓我用一首歌表達我對爺爺的無限敬意吧!
夏風吹拂著青灰的胡同,一只只上竄下跳的鳥兒精神明亮,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和伙伴們吱吱喳喳地笑。你問它們為什么光臨老屋?因為在老屋前,大榕樹下,有奶奶的一首贊歌!
傍晚,總有螢火蟲提著燈籠闖進老屋。我懷疑輕螢是故事的精靈從奶奶那沒牙的嘴里飛出來。蛙聲恬靜而涼爽,如奶奶的歌謠在柔軟的夢鄉。扛一把蒲扇輕搖,把甜絲絲的稻香扇進夢的門扉。
老屋的故事,螢火蟲一定知道得比我多。老屋的歌謠,它一定比我熟悉。要不然為什么飛來告訴我,池塘里奶奶栽下的荷花,有著初綻的美麗。
鳥兒們在歡笑中飛走了,樹葉也落了。爺爺奶奶始終守候著老屋的寂寞,陪伴著老屋做過春秋萬代。而如今卻忍心拋下老屋,留下遍野蒼涼,讓繁榮黯然退席。
花兒開了又謝,候鳥去了又回。讓它們帶著我的永恒思念到另一個地方去吧!夜,仍舊平靜,星漢仍舊燦爛。窗外,一排站了多年的樹,當我用看一個人的眼光看待你,我明白,對于老屋,傾訴就是傾聽。
啊!老屋。啊!爺爺奶奶。讓我背者你們的溫暖去尋找那春暖花開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