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的作文,除了有清晰的思路,還需要有邏輯的嚴密性和思維的深入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優秀作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寫作靈感。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一
一、了解農歷、24節氣。
1、欣賞校本課程-24節氣圖片。
2、了解農歷與公歷區別。
3、了解24節氣由來。
4、讀、背24節氣歌,清楚24節氣名稱。
二、學習冬至習俗、傳說。
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節氣嗎?(冬至)。
1、那冬至的具體時間是哪一天呢?(每年12月22日左右,12月21——23日),今年正好是12月22日這一天。
2、冬至有什么特點呢?誰來給大家介紹?
3、讀“九九歌”。你知道這首九九歌和冬至的關系嗎?(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4、還記得冬至那天晚上你們吃的什么嗎?怎么都吃的餃子呀?難道有什么講究嗎?(學生交流,了解冬至吃餃子的故事)。
5、原來還有這樣的習俗和傳說!那你還知道冬至有哪些習俗和傳說嗎?
(1)冬至大如年: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2)冬至吃狗肉。習俗從漢代開始。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狗肉,覺得特別鮮美,贊不絕口。
(3)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6、同學們搜集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下面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注意剛才交流過的就不要重復了。
三、交流冬至諺語。
四、交流冬至詩詞。重點誦讀《邯鄲冬至夜思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意,感受詩人情感。
五、總結。
六、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諺語、詩句,并抄寫到農歷游記本上。
2、搜集有關梅花的詩詞、圖片。
3、下一個節氣是小寒,搜集、準備資料。
課后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全新的課,對于學生、對于家長、對于我來說都是如此。由于要對家長開放,所以心里一直有些忐忑:家長能接受這樣的課程嗎?課堂上該以什么為重點學習?學生們的準備能不能達到預期設想?學習效果會怎樣?……眾多問題困擾著我,在上課之前心情一直是緊張的。但最終的展示結果還是很令人欣慰的。孩子們課堂上充滿了興趣,表現的很精彩;家長們反映也很熱烈,覺得這樣的課堂很能鍛煉孩子的能力,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也讓孩子對詩詞的.背誦更有興趣,都表示會支持我們的校本課程繼續開展下去。盡管課堂上取得了令人高興的效果,但不足之處還是很明顯的:
1、由于是第一次開課,所以對于課堂模式還是不很清楚,整節課下來環節不夠緊湊,重點不是很突出。
2、課堂容量過大。由于是第一節課,要把農歷、24節氣的知識都介紹給孩子,所以課堂內容有些多,導致整個課堂比較急,每個環節都不能深入進行,有些浮于表面。
3、教師對課程內容的了解也有待深入。以后每節課前要做大量準備,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上有的放矢,避免出現不知孩子在講什么的情況。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二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至感懷。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三
12月22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冬至,在北方有句俗語“冬至餃子,夏至面”。為此,在20xx年12月18日我社團在餐廳二樓舉辦“冬至日包餃子活動”。讓社團成員在學校度過一個美好的冬至節。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我們并不孤單,不知怎樣的機緣讓我們相聚在這座古城,相聚在英才。讓我們在寒冷的冬至感受到濃濃的情誼。此次活動除海納營銷協會會員外還有學院各兄弟社團負責人參加,為此次活動增添光彩。
活動于下午1點準時開始,活動開始后同學們迅速分組分工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同學們個個捋起衣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調餡調料和面搟皮包餃子,在短短的二十分鐘里,面粉飛揚,歡聲笑語。一個個身材各異的餃子陸陸續續地被包了出來,圓的、扁的、胖的、瘦的,甚至還有“向日葵”、“糖果”......
人多力量大,很快餃子皮用完了,餡兒也沒了。到了看水餃贏餐具的時候啦,會員們都夸著自己的愛心便當——水餃,爭奪獎品。
發完獎品大家坐在一起吃瓜子、聊天、唱歌,等著煮餃子。雖然都迫不及待的等著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但我們社員還是以主人的身份先招待我們請來的客人,會員們的禮貌有序讓各位理事都很滿意。
包餃子的活動在歡快熱鬧的氛圍中漸近尾聲,會員們美美的表示吃飽啦..之后,海納營銷協會會員收拾好材料、工具,打掃完衛生后,包餃子活動正式結束。
看到這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所有的成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我們發現這次活動取得得成果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經過此次活動增進了會員之間的友誼,品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同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但此次活動仍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緊湊,安排的不當,使參加活動的有些成員未能大顯身手,我們要善于發現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努力改正,以便下次活動的借鑒。
文檔為doc格式。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四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后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涂一瓣,涂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冬至餛飩夏至面”,山東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這天要吃餛飩或者水餃。有的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餃兒”諧音“膠耳”。臨沂、鄒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習俗。臨沂用五谷雜糧面蒸窩頭,鄒城蒸餑餑,傳說蒸冬是為了祈禱來年揚場時有風。民謠說:“蒸冬蒸冬,揚場有風。”古代蒸冬是為了慶賀陽至,冬至以后陽生,正如杜甫詩中所寫“冬至陽生春又來”。人們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團圓子或冬至團,以象征團圓。餑餑和蒸窩頭是團圓子的演變。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學生放假,民謠說“冬至大似年”,所以舊時利津、夏津等地又稱冬至為亞歲、小年,同春節差不多,只是沒有拜年這一條。濟南、濟陽、福山等地,官府慶賀如同春節,讀書人也相互贈送賀片。莒縣的士大夫階層舉行酒會,叫做“消寒會”,畫“消寒圖”。鄒城則畫九九圖,同時親朋之間互相贈送御寒用具,農家兒童則做“拿寨”、“打瓦”的游戲,少年開始學武術,叫做“看冬”,但是沒有拜賀的習慣。據說孟子死于冬至日,鄉人非常悲痛,于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山東其他地區普遍有學生拜老師和晚輩拜長輩的習俗,農家有祭祖的習俗。臨沂民間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戶戶用火紙剪制衣服,焚于墓前,爾后添土。莒縣則祀祖于祠堂,儀式十分隆重。嶗山縣舊俗,冬至分兩天過節,第一天叫“鬼冬”,擺供祭祖,吃水餃;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臨沂、歷城、臨朐等地的婦女,習慣回娘家,慶云、無棣從這天開始窖菜,婦女開始做針線。鄒城開始筑地窖、織席和紡線。日照民間傳說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云迎日落,則來年大吉。即墨民間根據冬至日期在當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來預測當年冬天的寒暖,民謠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p>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9)班的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冬至大如年》。
冬至被人們當做一個重大節日,從周代起就有了祭祀活動,宮廷歷來十分重視。民間也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還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會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這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因此應該慶祝。《晉書》上有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可見古代人民對冬至的重視。冬至這天,一些文人、士大夫會進行“九九消寒”的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有諺語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習俗是為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老時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當時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與一大碗肉湯一起分給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驅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方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關于冬至,還有許多數不完道不盡的習俗。
然而,身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在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似乎越來越遠的今天,冬至大如年,你還知道多少?雖然我們今年冬至將在學校里度過,但我們依舊可以以簡單的行動體驗冬至的韻味:為家人打通電話,在他們耳邊呢喃一句“冬至安心”;見到老師同學,親切地打聲招呼“冬至安好”;期待著食堂會不會也有一碗熱乎乎的湯圓或餃子呢?讓我們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傳承我們源遠流長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六
大家好!
冬至是中國很重要的一個,祭祀祖先的人文節日;一個是清明,一個是冬至,一個是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這三個節日,是我們祭拜祖先最主要的日子。其實這跟自然地理氣候也有關系,因為冬至的時候,地球轉到最北半球的時候,到頂了,物極必反,這時候地球又開始往回轉了,中醫上說是“一陽出生”的時候。冬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冬至一過,慢慢就開始晝長夜短,白天時間就會一天比一天長。
冬至來歷:冬至節源于上古的“臘祭”,究其實是緣于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于是就把它們歸于上天神靈的操控,認為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漢、日蝕月虧、大旱洪荒、海嘯地震等自然現象,全都是上天神靈所為。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至明、清時期,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的基礎上,更加神圣化,更加隆重。
冬至習俗——祭天:歷代統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凹捞臁奔词枪糯摹敖检搿倍Y,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北宋時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舉行,明清時則在北京天壇的圓丘。圓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圓土丘,它像征著天圓,故用來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齋戒沐浴,住在齋宮,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
冬至習俗——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大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后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征、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這些諺語和順l:i溜在許多古籍:卜部多有記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七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們寧波人都要吃湯圓來祝愿一家人和諧,吉祥,團圓。
下午奶奶買了做湯圓的粉和豬油芝麻餡兒,準備做湯圓給我們吃。奶奶在廚房忙碌著,不一會兒做湯圓的面團已經準備好了,開始搓湯圓。
我壓抑不住興奮的心情,也想沖進去躍躍欲試。我用手指戳了一下面團,感覺面團像橡皮泥,非常柔軟又富有彈性。
看奶奶把面團搓成長條,再把面團按照一元硬幣的大小均勻地揪下來,接著把揪下來的小面團搓成球形,把中間壓扁,然后用小勺子挖一點豬油芝麻餡兒放到中間,接著把小面團的四周捏起來收口,把豬油芝麻餡兒包裹起來。就這樣,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誕生了。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一步一步仔細認真地做著湯圓。我還給做好的湯圓捏了兩個小耳朵,哈哈,這是小貓吧,胖乎乎,多么可愛!奶奶夸我第一次做湯圓,還挺像模像樣的。
半個小時過去了,奶奶已經搓了一大盤的湯圓了,準備先下一鍋嘗一嘗。
鍋里的水咕嚕咕嚕開始冒泡了,奶奶先把我做的“小貓”下鍋了,不一會兒一個個圓圓的“胖子們”浮起來了,隨著水泡上下跳動。
奶奶盛了六個給我,我開心地端起碗,看著我做的小貓,我還不舍得吃呢。我小心翼翼地咬下去,甜甜的芝麻餡兒就流出來了,軟軟糯糯,甜滋滋的湯圓,真好吃!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八
晚上,我放好熱水,準備給女兒洗腳。手機響了,是母親打來的。她先和我寒暄幾句后,忽然把話題一轉說:“今晚是冬至。你能捎來餃子,真是雪中送炭呀。我們吃了后去大門外面燒紙錢,還對先人說你的好了?!?/p>
說得多玄乎,多大的事呀,我又不是“雷鋒”,母親竟然用“雪中送炭”來形容,還驚動了“先人”。我和孩子聽了笑了,以為那是母親在學我那愛弄文墨的老父親。
“真的。餃子很香!”母親接著說,“我感冒了,發燒了,和你爸正準備下掛面將就將就,沒想到你捎來了餃子?!?/p>
聽母親這么一說,我覺得還真有點那個意思。轉念一想,不對呀。我是兒子,我是吃著父母親的飯長大的。父母老了。我這么做,就像“烏鴉反哺”一樣。這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呀,二老不應這樣“感激不盡”。
“餃子皮很薄,餡兒軟軟的。這是我們吃過的最舒服的餃子?!蹦赣H接著說。
多容易知足呀!一頓餃子就讓她“刻骨銘心”了。我越聽越不是滋味。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庇浀梦倚r候,母親也只有在冬至這天包餃子。母親包的餃子很香很好看。一個個褶兒層層,光滑細嫩,像小魚兒似得,在鍋里翻騰著,饞的我們直流口水。那時,每次都是我們兄妹幾個先狼吞虎咽。留給母親的,只有一點殘湯。母親從未怨言,只說看著我們吃飯她心里高興。如今我們大了,都有自己的孩子了,餃子已是家常便飯。我們卻不能天天回老家包餃子給老人吃。我覺得母親這話是在打我的臉,我們給老人的愛太少太少了。
我心里酸楚極了,我哭了。
女兒疑惑地望著我。
“孩子,爸爸以后老了,你會不會給爸爸洗腳?”我握著女兒的腳丫說。
“當然會呀。這還用問嗎?”女兒爽快地說。
我聽了,親了一下女兒,眼淚又來了。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九
六律初調。
2.才添弱線;。
競著新衣。
3.履長納慶;。
合璧呈祥。
4.一陽啟葭g;。
七政會璣衡。
5.一陽初動日;。
六律始調時。
6.葭動灰飛管;。
陽回斗轉杓。
7.寒圖消九九;。
春信緩三三。
8.登臺仁壽宇;。
吹律太平年。
9.日麗鳳毛延世澤;。
春回龍綰復天心。
10.且喜一陽今始復;。
方知大造本無私。
11.陽歷殘年逢圣誕;。
禮儀薄物送親朋。
12.岸容待臘將舒柳;。
驛使探春為贈梅。
13.緹室葭灰微動候;。
唐宮繡線始添時。
14.飛動葭灰,圍爐飲酒;。
數殘蓮漏,擊缽催詩。
15.終始循環,四時有祖;。
乾坤交泰,八方皆春。
16.春逗南枝,梅花破臘;。
日行北陸,葭g飛灰。
17.葭g飄灰,土圭測日;。
書云備物,候雪占年。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
臨近冬至,又到了大人騙小孩“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時候了,當年為了不凍傷耳朵我可沒少吃餃子。
“冬至的餃子夏至的面?!边^冬至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有些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些地區在冬至有吃湯圓或米團的習慣。
冬至總是很有趣的,我家年年隆重過節。
那年,我還小,愛玩沙子,大人包餃子我就愛搗亂,對那白白軟軟綿綿的餃子皮感興趣,當我想用臟手去碰面團時,我奶奶一把拉住我,帶我去洗手。洗過手后,看見那些整整齊齊躺在案板上的白胖的餃子,于是我也想幫奶奶包餃子。奶奶疼愛地把餃皮遞給我,我興致勃勃有模有樣地學著。
完成后,左瞅右瞅,心想:我包的還不錯嘛!看看奶奶包的餃子,如一位打扮精致的小姐姐立在那里,再看我的,像極了餓著肚子癱在街邊的流浪漢。這也太打擊人了!肯定是我哪一步沒看準,我再次盯著奶奶包餃子的全過程,這次肯定不會再包得像上一個那么丑了!經過我的再次操作,這次看起來。餃子抬得起頭了!她抬頭了,太好了!
一會兒我就對包餃子不感興趣了,又轉頭尋找別的活計。爺爺在做什么?是在搟面啊。我湊過去央求爺爺讓我試試,百般哀求下爺爺同意了。看爺爺搟面不難,怎么這搟面杖到我手里就不聽使喚了呢?無論我怎么努力,還是不能搟圓,大多數都粘到案板上了。搟面杖居然也“看不慣”我,我還是負責吃吧。
中午,一碗碗噴香的餃子擺在我面前,我連忙夾起一個塞嘴里,結果因為太燙給吐回碗里?!俺远疾粫浴!北淼苷{侃著,我突然覺得我的智商淪為負值,連餃子都“欺負”我!看我的表情,他們一個勁笑。爺爺說:“我們勞動了,餃子就獎勵我們一個字:香。下次你要學會包餃子,餃子一定會獎勵你的?!?/p>
原來,餃子也懂得:有勞動才有收獲。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一
1、冬至,問候傳,路途遙遠,短信傳思念,短信雖然小,價值就毛,情誼卻不小,含義有千萬,祝福聲聲在里面,健康平安念一念,愿你幸??鞓纺荛L遠!
2、冷冷的天,鎖不住情意的暖;縷縷的風,吹不斷思念綿綿;問候已裝滿,撥弄在心間。冬至時節,愿你身體棒棒安,日子蜜蜜甜,幸福恒久遠,快樂永無邊!
3、冬天到,寒氣襲,鍛煉不忘記,多做運動好身體;天氣變,北風起,記得多添衣,注意保暖要切記;好朋友,常惦記,問候短信表心意,愿你開心快樂過冬季!
4、愿你人生道路上的陰霾就像冬至以后的黑夜一樣,越來越短。愿你生活長河里的光明就像冬至以后的白天一樣,越來越長。祝你好運連連,幸福永久。冬至快樂。
5、深冬已來到,短信來報到:保暖很重要,不要太花哨;熱湯嘴邊繞,晚間要燙腳;適當慢慢跑,衛生別感冒;送你溫暖襖,健康當外套。祝你冬天身體好!
6、冬至到了,我送你一分溫暖,兩分溫馨,三分溫潤,四分溫婉,五分溫情,六分溫柔,七分平安,八分甜蜜,九分吉祥,愿你度過十分幸福暖洋洋樂融融的冬季!
7、短信一毛表我心,輕于鵝毛情意深。好久不見常掛念,電話這頭等佳音。秋風乍起柳蔭飛,河畔倒影夕陽輝。天冷加衣莫著涼,常發短信表我慰。
8、搖搖手,快樂全部圍繞你,揮揮手,悲傷全部遠離你,擺擺手,幸福全部奔向你,動動手,我的短信發給你,祝你冬至快樂樂,愛情甜甜蜜蜜,事業更是紅紅火火!
9、冬至到,刺骨寒;晝短夜長美夢笑;享天倫,吃餃餃;煲熱湯,驅寒冷;發短信,送祝福:祝你身安康業有成事事順!
10、冬至到,送你肉餡餃子,益氣補血,祝你一整個冬天充滿快樂;送你海鮮餃子,營養豐富,祝你健康成長,遠離疾?。凰湍闶卟孙溩?,綠色健康,祝你的心情也如大自然般純凈舒暢。
11、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大雪隨風降,祝福與您行;降溫總無情,問候暖身心;短信雖禮輕,禮輕情意重!冬季漸深,溫度漸冷,注意身體,健康養生!
12、被關懷是幸福的,所以我把關懷送給你;被思念是甜蜜的,所以我把思念送給你;被祝福是快樂的,所以我把祝福送給你。祝你立冬快樂,開心無比。
13、白天忙著包餃子祭祖先,晚上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喜鬧一場,滿桌菜肴因有盡有,表示節日的慰問。愿朋友身體好!一路順萬事興。冬至快樂愉悅!
14、冬至送你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快樂與你擁抱,釋放一生真情,讓幸福永遠對你微笑。
15、冬至太陽開始回轉,天氣漸進寒冷,冰雪加厚北風呼嘯。朋友有病在身千萬注意身體,穿暖喝好出門戴上耳套口罩,防止傷風感冒。愿你冬至祭祖揚德交好運!
16、三節相連,冬至的餃子,圣誕的帽,元旦的祝福提前鬧。冬至剛過,浪漫圣誕又來,值此節日交匯之際,愿君“餃”好運,得浪漫,永幸福!
17、春分最美是亭亭玉立的玉蘭,夏至最美是郁郁蔥蔥的.林木,秋分最美是絢爛多姿的紅葉,冬至最美是熱氣騰騰的水餃。祝你冬至“餃”上好運,“至”樂無邊。
18、冬至氣溫低,天寒地凍多穿衣,發發短信傳溫暖,捎帶祝福一點點,愿你身體健康不心煩,工作順利多賺錢,愛情甜蜜人人羨,家庭幸福好運添,心情愉快笑容燦。
19、圣誕冬至串一串,開心快樂永不散。好運幸福串一串,家庭和睦財不散。朋友祝福串一串,友誼常青情不散。轉發短信串一串,保你圣誕冬至溫暖祝福不斷。
20、冬至吃餃子,一個餃子一顆心。吃韭菜餡餃子,愿你青春常駐;吃蘿卜餡餃子,愿你健康長壽;吃蘑菇餡餃子,愿你錢袋漸鼓;吃三鮮餡餃子,愿你家庭和睦。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二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則有冬至吃米團、吃長線面、吃湯圓等習慣。我們漯河的習俗是冬至吃餃子,有吃了冬至餃子就不凍耳朵的傳說。
冬至那一天,我們照常上課,中午在學校沒有吃餃子。下午,爺爺奶奶給我家送來了他們親手包的餃子。晚上,媽媽煮好餃子,我就迫不急待地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著可口的餃子,不由得想起爺爺奶奶對我的關愛。
自從我出生后,爺爺奶奶就從老家趕回來,一起養活我、照顧我,還給我買好吃的、好玩的。但是有時候我在他家調皮搗蛋,他們只是數落我兩句就“完事”了,仍然一如既往地疼愛我。
餃子越吃越飽,心里越來越暖,爺爺奶奶仿佛就在我身邊,用愛時時刻刻撫摸著我。以后我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多吃他們做的飯,因為他們最喜歡看我吃他們做的飯了。
我喜歡冬至這個傳統節日,喜歡吃爺爺奶奶包的餃子,更喜歡全家人的親情。
文檔為doc格式。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三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
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夏以今農歷一月為正月,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殷以今農歷十二月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為小寒;周則同樣以今農歷十二月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日卻是從冬至開始,因此冬至這一天,也就是當年的"元旦"。
周以后,計算二十四節氣,都從冬至開始,這樣冬至便成了"歲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經是"正月"。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說的來頭。
有學者認為,正是由于歷史上確有一段時間把"冬至"視為"歲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視為"歲除"。當冬至節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呈式微之態時,原來那些習俗,便漸漸融入了后來盛行的"春節"之中了。
冬至具備"陽氣始至"的特殊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日吃湯圓,又何嘗不是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因此長了一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后,來預測往后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么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四
這是我們今天班會的主題,我已經數不清我們有多久沒開班會了,幾乎每次班會的時間都被用來聽樊登講書。
因為謝老師出差了,所以這次班會就沒人再給我們放樊登講書了。于是在張老師的督促下,大家匆匆寫下這個標題,召開了班會。
寫這個主題是因為再過一天,也就是明天,就是冬至日了。在古時,冬至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卞乙博講:唐宋時冬至是要放七天假的。張老師的幻燈片里說:黃帝要在冬至舉行祭天祭祖的大典。
冬至也有很多美食,如餃子,湯圓,年糕,餛飩……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美食,在冬至同時出場亮相。
冬至在地理上也有著重要意義。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冬至開始,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運動,北半球的白晝越來越久。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知,冬至無論是在民俗還是在科學上地位都是很高的,在古時還可以與新年地位齊平。但到了現在,令人嘆惋的是,冬至不再有古時的熱鬧,成為了24節中普通的一個。如果不看日歷,人們甚至可能會忘了它。
除了冬至,哪個中國傳統節日不是面臨如此處境?為什么要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部分。學校的一位領導在升旗大典上講,有人現在只記得圣誕節、萬圣節這些西方節日。這些并非危言聳聽,而是頗有事實依據的。
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的班會題目,回歸傳統節,迎接冬至日。牢記并熱愛中國傳統節日,就從認真對待好明天的冬至開始。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五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并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各地連續暴發瘟疫,于是,他發憤研究醫學,立志做個能解脫人民疾苦的醫生。后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圣,方中之祖”。
相傳張仲景老年還鄉時,正逢大雪紛飛的冬天。街頭很多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不少人耳朵都被凍爛了。張仲景看到這個情況,內心不忍,于是令人在南陽關東邊搭起了一個醫棚。讓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做餡,然后包成餃子。施舍給百姓。這頓餃子把不少鄉親的凍耳朵給治好了。
此后,每逢冬至進九,大家都紛紛爭食餃子,有諺語“冬至的餃子不凍耳”。
由于陰歷陽歷的差距,在中國的冬至季節,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冬至的這一天夜晚十分的長,在漢武帝時期,24節氣被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主要采用的是平均時間法來劃分節氣,這樣一來冬至和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就被稱為了中氣,中氣之間再進行劃分,也就成為了24節氣,冬至只是其中一個,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個節日。
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這天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所有人都要舉行賀冬儀式,唐宋時期在東至,還需要祭天祭祖。
【餛飩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F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吃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p>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六
昨天晚上某人發的消息說,明天就是冬至了,記得和孩子買的吃餃子。我才恍悟過來。時間真的是過的太快了。不知不覺又是一年冬至。冬至后十天就是元旦,元旦后一個月就是春節。春節過后就真的是新的一年了。
記憶中還是去年冬至是吃餃子的樣子。記得去年過冬至的時候,某人是在家的。下班回到家就吃到了熱氣騰騰的餃子?,F在想一下,下班回到家,家里有個人在等著,能吃一口現成的熱飯。真的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
可如今轉眼間一年已過。今年的冬至,家里就只有我跟孩子。要說吃餃子什么的。如果外邊買著吃的話也沒有什么意思。更何況昨天才吃的餃子。
不過冬至吃餃子,是早就留下來的傳統了。也只有在一些傳統的節日里才能夠感受到節日的氛圍。早晨吃餃子是不可能的事了。星期日早上很希望在被窩里暖暖和和的睡一會兒??赐砩习?,如果孩子還愿意吃餃子,那就我們倆人慶祝一下節日的快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和其他大一點的節日相比,冬至對于我來說也不算什么大節日。不管怎么樣能夠感受到節日的喜慶。能夠和小臭和和樂樂的吃一碗餃子。這大概是如今我能做到的最大的幸福了。
又是一年冬至時,也預示著又是一年新的到來。在這冬至之時,祝福所有的家人朋友健康快樂。
也再一次,提醒大家冬至記得吃餃子。
我們的節日冬至(熱門17篇)篇十七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面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后,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里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雖然常常吃餃子,但莫過于冬至和除夕這兩頓餃子吃得最愜意和溫馨,一方面是傳統節日別有意味,另一方面是家人團聚,格外親切熱鬧。
現如今,餃子的做法也很多,雖不為治病吃餃子,但仍然要健康吃餃子,專家講,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制作餃子皮時不妨在精粉中適量加入高粱面、燕麥面等雜面,營養更豐富,口感也更好,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今很多飯店在餃子皮中加入菠菜汁、胡蘿卜汁或者西紅柿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
冬至,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