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傳承國學經典篇一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著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著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著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里收獲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脫俗的國學經典吧!
傳承國學經典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影響著世界文化的進步和發展,而國學經典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是對古代典籍進行研究,以探明其文化內涵。孔子與《論語》是國學的最佳體現。孔子關于學習態度講解是值得今天的我們去借鑒的。“溫故而知新”這是《論語》中給我啟迪最深的一句話。溫習你學過的東西,就會從中學到新的東西。這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大意義。
我們不僅從《論語》中的學習態度中受益,也從孔子對于教學的見解中感知。《孔子論學》中提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后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為下矣。”孔子提出人從獲取知識的角度可以分為四等:生來就知道為上等;學習知識后知道為次等;遇到困難再學習,又再次一等;遇到困難不學習為最下等。
由此我想到我們現在的班級。我們六年級即將面臨小學畢業,學習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如果我們“困而不學”、輕言放棄就會累積越來越多的問題。也就會變成“最下等”。雖然我們不是“生而知之者”,但我們可以做“學而知之者”,可以做“困后學之者”。
雖然我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放棄一定會失敗。所以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要用一顆勇敢的心去斬殺一切困難。
國學經典,給予我們太多力量。他的大智慧撥開了我們眼前霧霾,使我們前進的路更加清晰、更加開闊。所以,讓國學經典在我們的口中悠悠傳頌吧!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國學經典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興泉小學學生在誦讀。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關于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里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興泉小學濃濃的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這個世上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這個世上是幸福的,因為興泉小學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國學經典篇四
1.感恩教育。餐前誦讀感恩詞,餐時食無言,餐后行無聲,既穩定秩序又懂得禮儀,一舉多得。
2.分類誦讀。在內容制定上,既體現全面性,又體現特色,要求每個年級都誦讀《弟子規》,在此基礎上增添新內容,一年級的《三字經》,二年級的《笠翁對韻》,三年級的《千字文》,四年級的《增廣賢文》,五年級的《道德經》,這些內容的選定是針對學生實際的語文和誦讀水平而制定的,經過半年的實踐證明,誦讀內容的選擇是準確的。
3.特色考核。采用學期晉級評價法。在每學期的中期和末期,由各班的語文教師負責評價本班學生的誦讀水平:教師將一學期的誦讀任務劃分為九個等級,學生每完成一個等級,就可進入下一個等級。每個等級以古代文人等級命名,分別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大學士——翰林文圣,能夠背誦或誦讀指定篇目并達到質量要求的學生,發給通過該等級的班級獎勵標志。學期末,達到翰林文圣級別的學生,由學校頒發經典誦讀“翰林文圣”榮譽證書。這樣的考核,既有趣味性,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成果。目前經過半學期的誦讀實踐,童生們經過努力,能進入到秀才和舉人的等級,孩子們在誦讀中體驗成功感,收獲知識與情感。
4.古詩熟背。古詩文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學校在誦讀的時候不忘這些經典名篇,要求學生熟背,相信孩子們在古詩文的熏陶下,能終生受益無窮,對他們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讓我們在誦讀中提升境界、豐富內涵、開闊眼界、凈化靈魂、啟迪智慧,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崇高志向、自強人格、誠信品質,要發揚“滴水穿石”精神,捧讀國學文化典籍,多補補課,在且讀且悟且用中,多展現幾分屬于孩子們的精彩。
傳承國學經典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國傲立于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岳的脊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_癡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制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圣賢經典,效仿圣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篇六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國傲立于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岳的脊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篇七
在接觸國學之前,我總以為那些四書、五經是前人的事,是他們考取功名的途徑,是遠離我們幾千年的過時的古思想,與我們現代人沒多大關系,況且那些之乎者也的東西既看不懂也聽不懂。然而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們家鋪地面,請來了一位瓦工師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著水管找水平,用墨線吊直,又用尺子量過來量過去,我覺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認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卻說:“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當時一愣,他這句話來自舊唐書《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當。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直在中國百姓中傳承,這國學經典是我們百姓的道德水準,是生活行動的指南。
我們的愛民如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學》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給人民樹立的榜樣。因此,中國人民是優秀的。地震中,面臨生死考驗,都江堰市聚源中學15名上課老師放棄了轉瞬即逝的逃生機會,用自己的生命給孩子打開了一條條獲救之路。德陽市漢旺鎮50歲的譚老師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挽救了四名學生。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的瞿老師用身體擋住了水泥板,救了懷里抱著的孩子。
從國家領導到普通百姓,從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我拿起了《論語》,去學習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去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 “仁、義、禮、智、信”。拿起了《大學》去領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思想,去領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領悟“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財富觀。也拿來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學習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將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國學經典去學習品讀,盡管很多地方還不能領悟,盡管由于年齡的原因記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堅持去學習。
傳承國學經典篇八
題
班
會
內容:傳承國學經典,提升國人素養
一、主題確立的背景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民族魂。然而多少年來,我們一味的從洋媚外,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竟忘得一干二凈,使國人長期以來得接受不到傳統教育,以致于出現了傳統教育的大滑坡,大人的我行我素,孩子的唯我獨尊,社會群體中的爾虞我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對道德的踐行早已不復存在。為了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為了校正變性的人文道德,提高國人的人文素養,對民族精髓發揚光大,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開展國學經典的學習,讓民族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活動目標
1、國學經典中《弟子規》是德行教育的最佳典范,以弟子規為載體,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培養劃時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了解《弟子規》的內容并深刻領悟其中道理。踐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教育人們要孝敬父母,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勤奮進取,自強自立。
4、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活動準備:
收集資料
排練節目 古琴曲、感恩的心 活動形式:
華夏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需要,更是培養國人良好情操和行為規范的需要。《三字經》、《千字文》和《弟子規》更是道德教育的典范,今天,我們在這里特意召開《傳承國學經典,提升國人素養》主題班會,目的是讓道德還原于生活,現在請兩位主持人上場。
二主持人 :
男:草木為了感謝春的到來而吐露新芽; 女:鮮花為了感謝夏的到來而競相開放。男:碩果為了感激秋的到來——掛滿枝頭; 合:我們為了感激經典——今天在此互動交流。
女:我們誦讀圣賢經典,做孝子賢孫,聆聽先輩教誨,以傳承華夏文明,要做中華好兒女。
男: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傳承國學經典,提升國人素養》主題班會,探討做人的真諦。
合:下面,我宣布《傳承國學經典,提升國人素養》主題班會現在開始。女:今天我們的班會將分三組進行活動,第一組:古韻新風誦經典。
3挑選四個男生搖頭晃腦擇段朗誦.主持人:女:背得真好,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教 須敬聽;恩欲報,怨欲忘,報恩長,是弟子規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做人。
男:司馬光曾說過:“德才兼備為圣人,德才兼亡為愚人,德勝才為君子,才勝德為小人。
女:現在,大圣人、大教育家孔子爺爺在這兒為我們講解《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學習、怎樣做人?請欣賞視頻《弟子規》。
男: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靜靜立在時光的河流中。
女: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是一座能變化色彩的大山,不同的時光有著不同的色彩。
乙:當然是演小品啊,可有意思啦。
第二組:德行孝道兩不全
男:人人常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小羊喂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雙膝跪地,跪在母親面前表示感恩。
女: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履行遵守孝道知恩圖報呢?讓我們先看一個發生在西部農村的真實故事吧!
(預備音樂:古琴曲《勞動號子》)
畫外音:老漢含辛茹苦養大三個兒子,勞碌奔波替三個兒子成了家,歷盡千辛萬苦給三家都建起了新房,老了,該是享樂的時候了,可是卻沒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音樂停)
大兒子:爸,你在我家差兩天就滿一個月了,我們明天有事外出,沒人在家照顧您,你去老二家吧。
二兒媳:(叮咚――,二兒媳趕去開門)爹,還是還有兩天才輪到我們家么?怎么今天就過來了,大哥道真會算計。(頓時拉下臉來)老漢木然,站在門口片刻才進到懷里。
三兒媳:指著丈夫說:“這回老頭子得讓他在二哥家多往些日子,上回就提前來我們家的,要是這回又來早了,我跟你沒完。”還是不放心,干脆直接電話告訴老頭子,爸爸么,這個月您就在二哥家多住上幾天,我們沒人在家,就算您過來也進不了屋。
旁白:老漢在老二家如坐針氈,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因為超期而讓二兒子為難,不久,老二家真的開始爭吵不休,可憐的老人只好搬了出來,說是去老三家,結果哪家也沒去,就倚著公路搭了個臨時住所。
學生甲:我覺得這三家人太不像話了,簡直是忘恩負義,誰家養了這樣的兒子誰就倒霉。
學生乙:這種人的修養太差,一定得讓他學學《弟子規》,教他怎樣做人。
學生丙:看到這種現象誰不生氣?我覺得我們的道德教育抓得很不夠,要加大力度,不僅光在我們學生之間抓,還要把大成年人一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
學生丁:這次開展的這個活動對我的啟迪最深,以前我對父母不理不睬 很不對,從今以后我再也不那樣對他們了,我要爭取做一個有修養懂禮貌的人。
女:同學們說得太深刻了,我們做人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學習《弟子規》讓我們齊唱那支《感恩的心》,做一個感恩的人吧。一個學生領唱,十個學生齊唱。
女: 其實《弟子規》里的每一篇都蘊含著許多大道理,相信只要你認真閱讀、認真領會,那么你的言行舉止將變得更加文明有禮。
男:有句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弟子規》這本“人生字典”,不僅給了我知識,更多的是一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男:《弟子規》這本人生寶典,不僅給了我們知識,更多的是給我們一生做人的道理。除了《弟子規》,你還知道哪些國學經典故事? 現在請四個小組同學競答,看看哪組同學見識最廣。
女:你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你們的知識真淵博!
(一)小品:1.短劇1 演出 劇情:
兩人頭也不回地回答:“哎呀, 你不看我們正忙著呢!”等一下我們快要并不理會。
(1)父母呼應勿緩.(母親說的話兩人沒有馬上回答去做)(2)尊長前聲要低.(母親在看書時,兩人說話,笑鬧得太大聲)(3)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沒有馬上讓位給父親)
(一個星期以后兩人因玩皮球鬧翻了)張紅:“還我的自動水筆。”
女:家里的燈熄了,爸媽每天在我睡覺前總叫我朗誦一遍《弟子規》,我在夢里還在溫習著做人的道理。
女:下課了、放學了、回家了??無論何時何地,《弟子規》的朗誦聲總在耳邊響起。
男:誦讀《弟子規》,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女:誦讀《弟子規》,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梁。男:誦讀《弟子規》,讓我們學會感謝,感謝父母,感謝老師!
女:感謝這所有的人間美好!
班主任總結: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做個感恩人。感謝父母把我們養育,感恩老師培養之情。是《弟子規》教會我們做人!感謝先賢們諄諄的教誨,這所有美好湊成了這節精彩生動的班會。讓我們的思想得到一次質的升華,每一次感動提高了我們的品德修養,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變得和諧美好。
男:今天,我們的才藝展示真不錯,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對《弟子規》的虔誠與熱愛。
女:同學們,讓《弟子規》伴隨我們走過童年金色的時光,伴隨我們成長,讓理想的風帆在經典的海洋中所向披靡乘風破浪。
合:本次班會到此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