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一
清涼的月光從天空傾瀉而下,像瀑布一般落在地上,似乎一伸手就能接到一樣。
庭院中,我和奶奶坐在月光下,奶奶手中一上一下地搖著蒲扇,指著天上遠遠的月亮,用不緊不慢的聲音帶著我飛到天上,去看那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砍樹。這些故事,我聽了無數遍,但從沒厭煩。
月光下,我聽著故事,漸漸地睡著了。
森林中,一只灰色的小老鼠從地下鉆了出來,烏黑的小眼睛一閃一閃,月光落在它的身上,像是給他穿上了銀色的外套。一只小鹿在林間奔跑,蹄子敲擊地面,“嗒嗒嗒……”似鼓點一般。遠遠的天邊,兀鷹放聲長鳴,響亮的聲音穿越林間,撥動大地的琴。
月光下,寂靜的森林,漸漸有了聲音。
大海上,月光閃耀著,波光粼粼,湖面變成了銀色。“噗嗵”一聲,一只海豚從海中跳出來,又落下去,在它身后,來了許多同伴,它們一起跳躍,一次比一次跳得更高,像是要親吻那銀色的月亮。波浪在它們身后翻滾,卻一次又一次落在空處,波浪放棄了,只是在海豚身后不停嘆息。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二
今晚,月光非常皎潔。我仰望著它,思緒在腦海中漫無邊際地游蕩著。
小時候,我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為什么無論我走到哪,抬頭總是能見到月亮?我不明白,但每次問媽媽,她也說不清,只是唱著:“月亮走,我也走。”直到長大后學了科學知識才知道“月亮跟我走”完全是一種假像。
那天上的月亮古往今來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傳說中天上曾有十個太陽,可月亮永遠只有一個,物以稀以貴,這表明月亮是十分珍貴的;再說嫦娥當初為什么不奔向別處,只選擇“奔月”呢?這也只能證明月亮是塊風水寶地。詩仙李白曾把明月比作是“白玉盤”和“瑤臺鏡”;如今人們把團圓的日子選在八月十五這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還有著名歌手鄧麗君的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這些也都說明了月亮是“美好”和“溫馨”的象征。
但有時,月亮卻給人帶來相反的感受,那就是寂寞、冷清和憂傷。同樣是李白,他曾發出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詠嘆;東坡先生也曾有過“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感慨。這種感情是難以理喻的,惟有當你帶著感傷的心情,抬頭仰望那明月時,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當今著名學者于丹曾講過一種境界——“花未全開,月未全圓”。它之所以是一種境界,是因為當花未全開,月未全圓的時候,你對它還會有憧憬,一旦花全開,月全圓了,你對它們還會有期盼嗎?所以相對來說,我更喜歡那彎彎的月亮,不僅是因為它那個性化的形狀,更因為它寄托著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月亮,它是黑夜里最亮的一盞燈,它照亮了整個世界,它在各個方面給予我們靈感,給予我們無限遐想的空間。仰望著它,我想,或許有一天它將成為第二個地球,成為我們人類的新“家”。
祝愿月長久,讓離別的人們都能夠“千里共嬋娟”。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三
月圓之夜,天上的明月皎潔,月光從樹梢上輕輕灑落下來,晶晶閃閃,分外美麗。就這樣靜靜的坐在朦朧的月色中,感受著夜的寧靜,感受著月光的溫馨,而我的思緒不禁遐想起來。
覺真的好美,好美。
春天的清華萬物復蘇,真是花月使人迷。轉眼間,夏月迫不及待的來了,給我們帶來了迷人的月色。秋月是多愁善感的,每當它來臨時,我們都會想家,想起遠方的朋友,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想起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冬月就像一面鏡子,把地上的雪照得更加潔白,把清華照的更加迷人。
獨自一人坐在湖邊,偶爾會想起嫦蛾奔月的故事。為什么嫦蛾要奔月?那里是不是有廣寒宮?我想也許那里無煩惱,也許那里有玉兔陪她,也許那里能長生不老。但我想我沒有她那么孤單,我有我的好兄弟,我有我的同學,他們都會陪著我,和我共度這美好時光,和我共享這美麗的明月。
大學的生活好美,好令人陶醉……原來我在做夢,原來這只是一個遐想而已。但我會向著它努力的,我會用青春去努力。用汗水去奮斗,去實現我的月光下的遐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四
思緒不知不覺飛到了去年中秋時節,那晚爸爸、媽媽和我在月光下一邊散步,一邊說笑,其樂融融。我抬頭望月,不由得感嘆道:“月光好美啊!”爸爸于是便跟我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爸爸說:“后羿射日后,在西王母娘娘之處得到了能夠脫離死亡的仙丹,心術不正的惡徒蓬萊持劍要奪走仙藥,嫦娥為了保護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藥,奔月升天跑到了月亮上。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月之精靈。”聽完爸爸的講述,我對遙遠的月空更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爸爸講的故事現在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而爸爸的身影此刻我卻不能清晰地看見。也許,世界上還有很多像我爸爸這樣背井離鄉的人,此刻,也許他們正站在窗前,望著那天上的明月,眼里懷著渴望和無奈;低下頭,萬般思緒涌上心頭,思念著故鄉的人、事、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真實表達了一個出門在外的異鄉人此時此刻的心情。
夜風習習,月籠清紗,中秋八月,月圓情濃……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五
太陽,人們用火熱來形容它;明星,人們用純真來形容;而月亮,人們用安靜來形容她。但是我覺得用疏遠更合適。
她像仙女一樣神圣不可侵犯,周圍的星星似乎都怕她權威,從來不敢在她身邊玩耍。她身邊總有淡淡的光,像一層保護膜,把她禁錮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高貴而孤獨,渴望有人陪伴,但幾千年過去了,她依然孤獨。她也想偶爾和人玩玩,就像普通女孩一樣,但她不敢辜負世界的美好遐想。
就像嫦娥一樣,她成了歷代詩人筆下的美女,卻只能在廣寒宮的空氣中嘆息。
她就像一個呆在家里的女士。雖然她在別人眼里很高貴很幸運,但是誰知道她心里的苦呢?她想反抗命運,但又害怕被命運反抗。她只能默默承受所有不該承受的孤獨。
她很失望,但并不絕望。她曾經怨恨上帝為何如此不公平地對待她,但畢竟于事無補,反而增加了她的煩惱。她決心反抗,不愿意浪費生命。于是她變了,不再怨恨,反而更有攻擊性。她懂得了只有先接受別人,別人才能接受自己。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六
今晚的夜空很美,無垠的墨藍,鋪墊著夜的背景。那星星也跳起了舞,唱起了歌,為月的滿而揮灑自己的光芒。當然,主角還是那滿月了,說它滿,其實也并不滿,總有那幾絲的殘缺,幾絲的遺憾。
我閑散漫步于月下的溫柔,讓月光潤澤著我的身軀。
我想起了曾經在月下的聚會,曾經在月下的詩情灑下的篇章。我不覺莞爾一笑,笑這詩意的生活,詩意的畫面。
記得初一年,我們還是一群稚氣的少年,在青春的旋渦里流蕩。兒童節的時候,宿舍的水氣球大戰,頓時把每間宿舍“洗刷刷”了一遍。我們陶醉在童真,童樂里,消磨了一切的煩惱,跟著節日一起狂歡。而初二年的兒童節,本不屬于我們,可是,我們還是奈不住興致,召集了幾位女將,一起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雖然那天陰雨,地板很滑,可是快樂早已消磨了一切滑倒的疼痛。
月亮躲進了云里,月光穿破云隙向四周射去,把池水染得絢麗。水中有記憶的倒影,和那歲月的痕跡。我用手指在水上寫下了個“樂”字,一筆一劃,很快地便和水融合在了一起,其實也是,樂就是那么容易融入我們的。
我繼續用閑散的心,漫步在詩意的夜里。
我憶起了曾經6樓的那個陽臺。有多少人,在那里,跟著月光一起閑談,一起述說自己的失意。三兩成群,他們在那里傾訴著青春的苦惱,流下了苦痛的淚水。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有人會在那里沉寂,享受著夜的靜,夜的美,和自己那紛亂的思緒,也總有人,會上前去同她一道享受,消除著她的煩惱。
我總會靜靜的注視著,享受著如此溫情的畫面。
而今,許多人都各奔東西了。
有的因為發揮不好,只能和夢想擦肩而過,有的因為無心讀書,也到了外地去讀了職專,有的則是去了遙遠的外國,我想這并不是命運,而是一種生命的姿態,總會有好有壞,不過即使這樣,更重要的還是要看你如何去雕塑,去創造這個姿態。
月光下,我在沉醉,沉醉在思緒的涌動里。
記憶里的歌聲正在回蕩著,我靜靜的聆聽,靜靜的享受。其實滿月并不圓,而它的美,或許更因為這種缺而美。我們都有遺憾,都有殘缺,不過我們需要的是,像月亮一樣,用自己絢麗而溫柔的光芒,去洗滌遺憾,洗滌殘缺,讓光芒去包圍它,容納它。那,才是最美的。
月光下的遐想月光下的遐想篇七
小時候的我們最喜歡晚上了,在放學后一筆一劃認認真真的寫完作業,字里行間透露著對“100”分的期盼。到了晚上,一家人在嘮著家常,而我們這群孩子在玩著總也玩不膩的游戲,在田間瘋了似的奔跑,捉迷藏……玩累了,那鄉間小路便是最好的棲身之所,分享著從家里帶來的零食,或是分享這不知從哪里聽來的新故事……休息一會兒后,盡力充沛,又和小伙伴們嬉戲打鬧起來,只有到了媽媽叫我們回家睡覺時才戀戀不舍的分開。
然而我們一天天長大,這種快樂我們已不再擁有。取而代之的繁瑣的x、y、a、b,永遠是背不完的“學而時習之”。一天天創造紀錄的作業,而過不了幾天,紀錄又被打破。